旅行記|朱仙古鎮,穿越歷史的煙雲探尋昔日的繁華
文/汪小紅
在去康百萬莊園訪古的路上,聽評書《嶽飛全傳》,裡面「嶽飛大戰朱仙鎮」的情節,又一次勾起我對朱仙古鎮的嚮往。
學生時代習得的歷史知識,早已還給了老師。
從鞏義康百萬莊園探訪回來的晚上,在網上搜索嶽飛朱仙鎮大捷的資料得知,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再次南下,在揚州行宮尋歡作樂的宋高宗聽完戰報,一路南逃。留守南京的杜充不戰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紹興、明洲等地,高宗皇帝被迫流亡海上,期間不僅歷經苗劉之變,更是失去了親生兒子。
勇猛的嶽飛率孤軍堅持敵後作戰,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衛,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次年,嶽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朮,收復南京,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嶽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黃河兩岸。
而朱仙鎮之戰是嶽飛此次北伐的最後一戰,此次戰役嶽家軍繼潁昌之戰後全線進擊,包圍開封,十萬嶽家軍大破金軍取得大捷,意欲進一步擴大戰果。可就在此時,宋徽宗一日之內十二道金牌召其班師。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高宗趙構放棄了收復失地的希望?皇帝老兒的心思常人不得而知?爾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儘管英雄歸隱廬山,但自古奸臣害忠良,英雄嶽飛並沒有落得好的下場。
敵人還在枕戈待旦,「見好就收」的大宋皇帝高宗卻提前服了軟。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滿江紅·怒髮衝冠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英雄嶽飛雖然最終導致含冤而死,但含恨寫下的一首《滿江紅·怒髮衝冠》,為後人久久傳唱。
踏上昔日的古戰場,探訪英雄血戰侵略者的痕跡,就是與歷史對話,在秋風蕭瑟中帶著孩子去實地傾聽,就是對孩兒的男人氣概最好的培養。
孩兒喜歡讀《三國演義》,對三國裡的人物關係了解的比我透徹,常常拿著三國裡的人物故事提問我,逼的我臨時網絡查閱應對。明個兒咱不看三國,改看大宋嶽家軍,行前做做功課是必要的。
國慶長假的第二天,便和家人一同驅車前往朱仙古鎮,探訪昔日金戈鐵馬的痕跡,親眼看看嶽飛曾經十萬大軍大破金軍的取勝之地。
中秋之後的朱仙鎮,被濛濛細雨澆透了整個身子,顯得格外冷清。來朱仙古鎮此行探訪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找尋嶽飛十萬大軍大破金軍的痕跡,另一個則是遊玩古鎮旅遊的核心地帶啟封園。
隨著地圖導航,首站便是朱仙古鎮的黃金旅行地啟封園。
溼冷的天氣,煙雨瀰漫開來,鋪滿整個湖面,涼亭閣樓在煙雨中孤零零地矗立於天地之間,湖面上划過來的遊船,不像天氣暖和時的樣子,聽不見遊人的歡聲笑語,安安靜靜地蕩漾在湖中,隨波逐流。
園內很靜,靜地能聽見秋天的第一枚黃葉落地的聲音,靜地能聽見沉寂了千年的往事。
可是,往事隨風啊,一個朝代終究會替代一個朝代,世事在替代中輪迴。
撐開隨手攜帶的雨傘,趁這個假期,帶著孩子漫步在青石板上,好好地享受這慢時光吧,抑或穿越歷史的煙雲,探尋這古鎮昔日的繁華。
朱仙古鎮啟封園的門票不貴,20元的門票名至實歸。
疫情防控期間,同樣的程序:掃健康碼、測溫、入園。仿古的建築,很大的湖面,青石板的路面,湖邊的垂柳伸長了腰肢,招引著四方的遊客,那些園內的小店敞開了臂膀,把八方來客納入懷中。
太冷了,來碗小吃,驅除滿身的寒意。
古鎮的核心是啟封園,園區有一部分還在復建,現在呈現的這些以復古明清的建築作為主要建築類型,將朱仙古鎮厚重的歷史,傳統的文化貫穿其中,希冀重現當年朱仙鎮商船晝夜不停穿梭,夜間兩岸燈火通明,沿河景色異常壯觀的繁華景象。
恍惚間,十歲的孩子像脫了籠的猴兒,早已竄上了啟封樓。
隨著孩子的身影登樓,遠眺。
目光所及之處,像極了煙雨江南,整個湖面盡收眼底。
且說這啟封樓,諾大的牌樓,全是木質結構,榫卯搭建而成,資料顯示高16.83米,七門八柱結構,寓意啟封故地千年古鎮歡迎八方遊客之意,是園區標誌性建築。園內儘是木質結構的牌樓,驗糧樓、東西南北四面牌坊等各具特色的牌坊樓宇皆為木質結構。
據說,古時的朱仙古鎮是開封地區唯一的水陸轉運碼頭,承載著開封乃至中原地區生產資料和生活物資的轉運。前面說過,世事在更替中輪迴,朱仙古鎮也曾幾盛幾衰,正可謂「盛也漕運,敗也漕運」。
邊走邊看,邊看邊玩。
穿雨巷,過橋梁,撫摸復建的木質涼亭。
間或看一場雜技演出,買一碗小吃解饞,旅行就得有旅行的樣子,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羈絆,此刻都得放下。
一場又一場文藝的、清新的旅行,在現場與朋友圈輪番上演。
此刻我們文藝得不食人間煙火,旅行的行囊中只能裝得下詩和遠方……
在雨中撐傘遊走了半個下午後,雨停了,煙霧還在瀰漫。
當年嶽飛十萬大軍大破金軍後,宋徽宗一日之內十二道金牌召其班師。此行嶽家軍朱仙鎮大捷的痕跡尚未尋得,但天色已暗下來了,它就是我此行返程的十二道金牌,是該班師回鄭了。
可惜啊,此次來訪,時機不對,連綿的陰雨潮溼了單薄的衣衫,並未前去朱仙鎮的精忠嶽廟前拜謁。
另尋合適的時機吧,他日再前往拜訪英雄。或者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攜妻帶兒再來朱仙古鎮的青石板上漫步,遛娃。
應該會別有一番趣味。
2020年10月8日於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