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歌舞的彝族,他們的火把節是如何傳承至今的?

2020-12-10 魚兒讀書會擺尾

彝族火把節是最具有魅力的節日之 民一,享有「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東方狂歡夜」的美譽。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徵的節日:火把節,古時又稱星回節。有的學者認為,火把節的起源與人們對火的崇拜有關,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期間,各村寨以幹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繞行田間、住宅一周,將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間地角;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圍彈唱、跳舞,徹夜不息。節日期間,還有賽馬、鬥牛、射箭、摔跤、拔河、蕩鞦韆等娛樂活動,並開設貿易集市。

自漢唐起至今,彝族的火把節已襲一千多年。傳統的彝族火把節連續舉辦三天。

第一天是「都載」,意思是迎火。主要是殺牲祭祖,各家團聚進餐,傍晚後打火把遊照田間。

第二天是節日的高潮,熱鬧而隆重,稱為「都格」,意思是頌火、贊火。大早,村村寨寨男女老幼穿上節日盛裝,成群結隊,從四面八方匯聚到火把節集會地,參與或觀看摔跤、寨馬、鬥牛、鬥羊、鬥雞等民間體育競技活動。同時,彈口弦、彈月琴、吹馬布、吹葫蘆笙、吹豎笛、唱山歌情歌。浩大的「朵樂荷」歌舞場面吸引著千萬人的目光,姑娘們一手撐黃傘,一手與人相牽繞圍場走圈,歌聲蕩漾。

第三天被稱為「都沙」,意思是送火。各家聚到一處焚燒邪惡的地方,將火把拆開,焚燒雞翅毛、股骨等,象徵焚毀邪惡妖魔,祝家人平安吉祥。

彝族火把節歷史悠久,群眾基礎廣泛,覆蓋面廣,影響深遠。火把節充分體現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一是彝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標誌性的象徵符號之一,也是彝族傳統音樂、舞蹈、詩歌、飲食、服飾、農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載體。

相關焦點

  • 傳承彝族風俗:鹽邊縣彝族火把節的由來
    在中國同樣有這樣的節日,每年,巨大的遊行隊伍身著各類少數民族服裝,舞蹈、歡唱、一片歡聲笑語圍繞在熊熊燃燒的火堆旁,這就是四川省鹽邊縣當地被稱為「東方的狂歡夜」充滿彝族風俗與本土風情的傳統節日——火把節。
  • 海坪彝族火把節,數萬人相約來「玩火」!
    8月13日,水城縣2020年海坪彝族火把節在野玉海山地旅遊度假區海坪彝族風情小鎮點火狂歡廣大彝家兒女身著節日盛裝,用「迎賓儀式」、「彝族歌舞大型文藝匯演」、「篝火狂歡」等節目形式,與八方賓客共同慶祝一年一度的彝族傳統佳節。
  • 布拖彝族火把節:「眼睛的節日」,最美的「阿米子」全來啦
    中國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彝族火把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流傳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彝族地區,是彝族和十多種兄弟民族共同的節日,在涼山彝區,火把節又被稱為「眼睛的節日」。布拖是彝族傳統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同時也是彝族火把節的發源地,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
  • 火把節,關於彝族文化的一些思考
    也許是因為自己是彝族的緣故,每一個陌生的地方我總是會習慣性的去尋找那裡關於少數民族的一切,他們的興起、遷徙、漢化、沒落等等。下關畢竟不比大理古城,少了些民族、歷史的痕跡,以至於今早看手機日曆時才想起今天是火把節。常年在外,關於故鄉火把節的記憶便不甚清晰,卻是十分的溫馨。
  • 今年水城彝族火把節,剛拍的相當熱鬧!精彩演出、篝火狂歡
    813火火火8月13日,數萬名各族群眾齊聚水城縣海坪,歡度2020年彝族火把節。能歌善舞的彝族同胞及八方遊客用火一般的熱情,燃爆盛夏。現場很熱鬧燥起來,就現在當天活動由「迎賓儀式」、「彝族歌舞大型文藝匯演
  • 雲南祿勸歡度彝族火把節(組圖)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國丹 邢盛妍):7月26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等少數民族最重要的節日——火把節。25日晚,在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一場盛大的篝火晚會為節慶活動拉開序幕。根據傳統,火把節的慶祝活動要持續3天。人們在農曆六月二十三日這天進行準備工作,殺牛、羊、雞,備酒,製作火把。在祿勸,節日氣氛熱烈,慶祝活動豐富,除篝火晚會、火把巡遊、民族服飾展演、山歌酒歌大賽、鬥牛鬥雞表演、羊肉湯鍋宴等傳統項目,還增加了板慄節、3人籃球賽、野生菌交易等富有特色的活動,充分展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 火把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在什麼時間舉行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火把節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如今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 傳承千年彝風 弘揚民族文化——2019大方彝族火把節盛大舉行
    傳承千年彝風 弘揚民族文化——2019大方彝族火把節盛大舉行 發布時間:2019-07-31 18:52:32   作者:何力輝 尚升高 鄭瑋   來源:大方縣融媒體中心
  • 臺灣少數民族貴州體驗彝族「火把節」
    臺灣少數民族貴州體驗彝族「火把節」 2017-07-18 10:10楊道軍 攝   中新網大方7月18日電(羅興 周子燁)「2017年大方彝族火把節」17日至19日在貴州省大方縣宣慰府舉行。吸引了包括臺灣泰雅族、臺灣太魯閣族同胞在內的數萬名海內外遊客入黔觀光體驗。  「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彝族創造了火的歷史、火的文化,成為中國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激情八月 水城縣2020年海坪彝族火把節強勢來襲
    貴州民族報訊 (記者 宋蘭)8月13日,以「幸福的火焰」為主題的六盤水市水城縣2020年海坪彝族火把節如期舉行。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戰勝天災、戰勝自然、戰勝病魔,祈禱風調雨順的儀式,也是水城縣最具魅力的少數民族節日之一,享有「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
  • 2019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到來 熱情「火把季」等你來狂歡
    今年火把節期間,西昌、布拖、昭覺、普格、美姑、喜德、會東、寧南等縣市,都將舉辦豐富多彩的彝族傳統火把節民俗活動,熱情涼山歡迎遊客前來「玩火」狂歡。火把節上的朵洛荷 胡仲平 攝今年西昌·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主會場為洛古波鄉火把廣場,分會場為大箐鄉詩歌小鎮、四合鄉火把廣場舉辦。三個分會場狂歡夜的主題分別是「星落人間,火舞彝寨」「清涼夏日·邛池流星」「永不落幕的火把節」。
  • 火把節——特別的2020:特別的火把節,同樣看火把節晚會
    火把節,史稱「星回節」,是中國西南彝族人民心中最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類似於漢族的春節,至今已傳承了2000多年。據《路南(今石林縣)州志》記載:「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為燎,以腥肉為牲,互相饋贈,謂之星回節,俗稱火把節。」完整的記載始見於元代李京的《雲南志 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明。」1889年,法國傳教士保祿·維亞爾在其有關石林彝族風情的《彝族人的一場競技》一文中,以親歷者的眼光, 記述了火把節的情況。
  • 伴著月琴口弦圍著「火塘」跳舞 「火把節」帶小朋友感受彝族風情
    穿著彝族傳統服飾,伴著彝族月琴、口弦的美妙樂音,圍著「火塘」翩翩起舞……近日,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攜手涼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團、五彩雲霞歌舞團推出的民族文化歌舞系列展演《寶貝愛中華》第三期《彝族專場》在劇場隆重上演。
  • 平正彝族「火把節」,刷爆朋友圈
    8月13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彝家寨彝族同胞載歌載舞舉辦彝家寨首屆「火把節」,吸引了重慶、貴陽、遵義、仁懷、金沙等周邊地區上萬人前來參觀。當天,彝家寨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歌舞昇平。
  • 臺灣原住民族貴州體驗彝族「火把節」
    圖為彝族同胞圍著篝火載歌載舞。 楊道軍 攝中新網大方7月18日電(羅興 周子燁)「2017年大方彝族火把節」17日至19日在貴州省大方縣宣慰府舉行。吸引了包括臺灣泰雅族、臺灣太魯閣族同胞在內的數萬名海內外遊客入黔觀光體驗。「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
  • 彝族火把節民族風情濃
    彝族火把節民族風情濃     農曆六月廿四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節日。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係,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    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第一天為迎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製蕎饃,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起圍著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歡樂和幸福。
  • 烏蒙大草原:彝族火把節演繹民族情
    夜色降臨,六盤水市烏蒙大草原的熱鬧卻才開始,8月13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為傳承和弘揚地方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特色美食,以文促旅,激發烏蒙大草原景區旅遊市場活力,助推創建全域旅遊示範景區,烏蒙大草原在8月13日舉行2020年彝族火把節。  晚上8點10分,身著節日盛裝的彝族同胞們環繞成一個大圈。
  • 雲南臨滄彝族火把節,美麗的火焰狂歡
    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彝族神話故事中的天神)派嘍羅到凡間收苛捐雜稅被殺後,為了報復,放出害蟲到凡間禍害人們,而凡間的人們毫不妥協,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相邀用火把焚燒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 雲南彝族火把節舉辦時間地點
    很多少數民族是不過年的,他們傳統的節日就好比我們的春節一樣熱鬧。小編今天就來帶你走進彝族少數民族,讓你了解彝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節日。彝族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在雲南去這兩個地方都可以見到,雲南民族村和石林縣。
  • 彝族火把節傳統美食,你吃過麼
    ,是他們一年裡最重要的日子。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六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火把節是六月二十四舉行,節期三天,每到火把節期,雲南楚雄機關事業單位多放假,讓職工和彝族同胞們歡度楚雄彝族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