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數學、英語這三大主科,哪一科最容易提分?我想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從總體上而言:英語最容易提分,語文最難提分,而數學則處於中間。
為什麼會有這個順序,這是因為三個學科的要求不一樣,學習方式也不一樣,如果不掌握三者的學習方式,就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下面我就這三個學科的學習方式,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
第一,語文的學習,靠積累
語文是一門簡單又困難的學科,說簡單就是因為這是我們的母語,大家都能得分,而且分數都還不低,對思維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是個學生,就會有積累,就會寫作文,就會拿到基本的分數。
說難是因為語文難拿高分!學霸真正的差距,是在於語文,而且這種認識是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才有的,小學一二年級,很少有家長會為孩子的語文焦慮,因為孩子成績都差不多,不需要外在的積累,也差距不大。但是,到了高中,學生在語文上的差距就變大了。當然,對於多數學生而言,語文集中在110分左右,但是你想成為真學霸,考名校,提升語文卻非常困難,因為你認識到的時候,其實已經晚了,語文不是靠一兩年的積累就能大幅度提升的, 它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是十幾年積累的一個體現。
2020年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的高考語文成績竟然得了146分,這可以說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分數。但是,這個分數的取得,卻不是偶然,是唐楚玥長期積累的結果,看看她的高考作文,字跡娟秀,引經據典,洋洋灑灑,無可挑剔,最後成了滿分作文;再看看她的筆記,包羅萬象,課堂知識、摘抄、隨手記錄、文言文、現代文、名言、時事評論、熱點話題、同學作文,這些為她積累的大量的素材。
這些積累,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見到效果的,所有語文好的學生,無不經過大量的、長期的積累過程。
第二,數學的學習,靠刷題
國際知名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 丘成桐認為,對於數學這樣有深度的學科,刷題是不可缺少的,課本上的練習題,要認真做,要理解,基礎一定要打好,沒有好的基礎,想獲得靈感是不可能的。
數學的基礎,和語文的基礎積累,不太一樣!因為數學單純靠記憶是不行的,運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運算不好,小學數學就會不好,到了初高中,更是寸步難行。
而數學思維的培養,也需要大量的練習。除了少數數學天賦好的學生外,其他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而大量的做題,能加深理解,幫助學生訓練思維能力。
當然, 單純刷題也不行,刷題之後的總結非常關鍵,要把題目和所學的知識點聯繫起來,知道做題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是為了檢驗知識點掌握的情況等。
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現在的高考數學,對於語文的要求其實更高了,因為以前的數學題,題幹非常精煉,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非常重要,而現在的高考題,加入了背景,如果沒有好的理解能力和語文積累,數學也會受到牽連,當然對於數學而言,理解了還不行,關鍵能夠正確解答出來。
第三,英語的學習,靠背誦
英語需要背誦的內容,比語文少得多,英語需要理解的內容,和數學沒法比,學習英語,最重要的就是詞彙量,詞彙量的獲得,需要通過背誦單詞或者課文獲得,很多學生比較頭疼的語法,其實也可以通過背誦課本來解決。
即便是高考的英語,如果翻譯成中文,其實也就是小學高年級的水平,所以讀懂非常關鍵,而讀懂,就是靠詞彙量,詞彙量就是靠背誦。
孩子成績不好,有人就想辦法給孩子「補課」,但是補課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語文最難出效果,所以補課的比較少,而老師補課,也是一些技巧性,比如如何幫助學生提升作文的成績,隨著作文的變化,也經常失效,所以補習語文的比較少;英語的單詞,也不是短期內能背誦下來的,所以找老師補習英語,也很難見到效果,但是那些長期在興趣班學習英語的學生,因為詞彙量比較大,背誦的比公辦學校的多,所以英語一般比較好,而且還比較穩定。數學是輔導最多的一門學科,而數學老師輔導學生的時候,多數就是「做題+講解」的方式,學生做題必不可少,如果老師只講,不讓學生練,數學的輔導效果也基本上沒有。
明白這些道理,從小就要有針對性地給孩子進行規劃,當問題暴露出來之後,再去解決,往往就可能積重難返了。更多學習方法,請關注「贏在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