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朋友發來照片說:我這邊下雪了,第一次看雪竟然感動得想哭。想起我們曾約好要一起去看雪,你什麼時候才來看我啊?」
我才忽地意識到,原來立冬過去好些時日了,小雪都快到了。
來自南方的小編一直有著看雪情結,會覺得「看雪啊」是一件很有情懷的事情。而你是否知道古代人的看雪方式是怎樣的呢?
時代不同,人們度過雪天的方式也有所改變。在古代,小雪初下時分,和兩三好友燒幾壺好酒,在雪花輕飄的江上架一葉扁舟,公子吟詩吹簫,姑娘輕歌曼舞。好不愜意。
亦或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攜一壺好酒,把日子靜止在山水與雪間。
而在現代,人們歡迎第一場初雪的方式簡單粗暴了很多,那就是大家一起圍爐打火鍋啊!!!又或是千頌伊對都教授說的:初雪,怎能沒有炸雞和啤酒?
下初雪就是炸雞配啤酒的時節到了哈哈。
而對於小雪這個氣節,你了解的有多少呢?不如讓小編來給你普及普及吧~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11月22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稱為小雪氣節。
《二十四節氣解》中說:「雨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進入該氣節,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
小雪過後,人們便開始著手農事活動的轉變以應付即將到來的寒冬。那都有些什麼樣的活動呢?
北方地區小雪節以後,果農開始為果樹修枝,以草秸編箔包紮株杆,以防果樹受凍。且冬日蔬菜多採用土法貯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
小雪時節,冰雪封地天氣寒。要打破以往的貓冬壞習慣,農事仍不能懈怠,利用冬閒時間大搞農副業生產,因地制宜進行冬季積肥、造肥、柳編和草編。
3.魚塘越冬
要做好越冬的準備和管理,管好越冬魚種池,是提高魚越冬成活率的關鍵。提前做好大型牲畜越冬飼料的準備工作,保證牲畜越冬的存活量。
小雪初下,氣溫驟降,我們的胃當然也需要暖和和的呀!那小雪時節我們該吃些什麼呢?
一般的小雪節氣裡,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這個季節宜吃的溫補食品有羊肉、牛肉、雞肉等;
宜吃的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慄子、白果、核桃等。
雖然雪天的天空灰濛濛的,但是只要有吃的特別是肉啊就好開心啊~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曬魚乾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吃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介紹了這麼多,看文章的你有沒有get到一些知識呢~
或許是因為小編是南方人的緣故,對雪真的有一種莫名的喜愛,好似經過雪的洗禮一切不好的情緒就能消失,留下的都是開心的笑容。這或許也是信念的力量吧~
也一直在腦海裡幻想著「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畫面,
天色已晚,可能又要下雪了,朋友你啊,能留下來陪我飲酒聊天嗎在這雪夜裡。
那你們對小雪這個時節有什麼自己的感觸?不如在後臺給我們留言吶,分享你與初雪之間的故事~
最後,再叨嘮幾句。小雪將至,氣溫驟降,還望諸君添衣保暖。
責編/阮勇傑
文/林佳敏
圖/網絡提供
排版/林佳敏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