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質蘭昕# 原創首發,盜文必究
白居易的這首《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譯文: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創作背景:
《問劉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天晚欲雪,思念舊人」時所作。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也有人認為此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年),但詩人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不可能邀約洛陽故舊對飲。
通覽全詩,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白居易善於在生活中發現詩情,用心去提煉生活中的詩意,用詩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暉,這正是此詩令讀者動情之處。
《問劉十九》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就一層層地進行渲染,但並不因為渲染,不再留有餘味,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讀了末句「能飲一杯無」,可以想像,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詩之後,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於是,兩位朋友圍著火爐,「忘形到爾汝」地斟起新釀的酒來。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但室內卻是那樣溫暖、明亮。生活在這一剎那間泛起了玫瑰色,發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 . . . . . . 這些,是詩自然留給人們的聯想。由於既有所渲染,又簡練含蓄,所以不僅富有誘惑力,而且耐人尋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詩中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來,遂成妙章。
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近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只有短短20個字,卻驚豔了上千年。全詩語言簡譜,富含情趣,體現了作者善於發現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樂趣,將讀者帶入一個美妙溫暖有愛的意境,不由得讓人一讀再讀。賞雪烹茶、圍爐夜話、賞梅觀花 . . . . . .
偷得冬天半日閒,心情半佛半神仙,真是讓人羨慕啊!不由得想到南宋詩人杜耒的那首《寒夜》來,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這首清新淡雅而又韻味無窮的友情詩,同樣帶給人們一種冬天的暖意來,主人與朋友寒夜煮茗,圍爐暢談,屋外寒氣逼人,屋內溫暖如春,這是多麼溫馨的時光啊!
還有陸遊的那首冬月溫暖的詩: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外面風雨大作,可屋內的陸遊鋪著厚厚的毛氈,烤著火,摟著小貓,多麼溫暖 . . . . . .
溫暖就是,屋外寒風呼嘯,屋內溫暖如春;屋外大雪紛飛,你在雪裡看梅;心中有花香,處處皆暖陽,溫暖就是每天的詩詞相伴,與君暢談 . . . . . .
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於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願望。
再是鄭板橋山中雪後: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想了解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秦一6666。
註:
文章圖片由網際網路提供,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秦一6666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