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12日訊(梁建民) 「楊醫生,我今天上午36.6度,下午36.4度。」這是2月10日下午,石門縣皂市社區居委會居民玲玲在「皂居湖北返鄉群」,給社區衛生室醫生楊輝報告的體溫監測結果。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後,皂市社區衛生室便承擔了24名武漢返鄉人員、24名湖北(除武漢)返鄉人員、以及46名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任務。衛生室建立了監測臺帳,每天堅持上門測2次體溫。如何有效管理好這一群體,提高工作效率,便於互相溝通,聯絡感情,衛生室醫生楊輝萌發了建立微信群的想法,得到了武漢、湖北返鄉人員的積極響應。1月28日,「皂居湖北返鄉群」建立,以戶為單位納入,共26戶,每戶1人,外加社區幹部,群成員達32人。
「如有任何不適,隨時找我諮詢。」楊輝在群裡鄭重承諾。在楊輝的大力宣傳下,大家主動上報體溫監測數據,並諮詢相關問題。
圖為楊輝醫生和丈夫一起上門為武漢返鄉人員監測體溫
體溫計雖然操作簡單,但初次用,有些人還是不得要領。只在途經湖北時吃過一餐飯的晴晴,也是接受觀察的對象,他在群裡問道:「楊醫生,體溫計怎麼用啊?」
楊輝當即回覆:「1、將體溫計內的水銀甩到35度以下;2、體溫計置於腋下夾緊,要注意水銀需在腋窩中間;3、夾緊勿鬆開手臂,不要走動;4、量完以後要拿出體溫計看結果,然後再做清潔。」
玲玲系從湖北當陽返鄉人員。回來後,因為給父親上墳時,衣服穿少著涼了,她自述1月26日出現低燒,1月29日測體溫為37.2度。為了慎重起見,楊輝督促玲玲在家隔離。玲玲自己也不放心,每天堅持測量2次體溫。1月30日,她在微信群報來了體溫正常的數據。連續幾天,她看到自己及家人的體溫監測正常後,喜極而泣,在群裡發了一個大紅包,表示慶幸。
從武漢返鄉的程程一家3口的體溫一直監測正常,一天,他在微信群問道:「楊醫生,在家實在呆憋屈了,可以出門溜一圈嗎?」
楊輝趁熱打鐵做起了科普宣傳:「暫時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活動。萬一要出門,大家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交叉傳染。」
圖為楊輝醫生在認真回復群成員的微信
針對人們對疫情的焦慮心理,楊輝在群裡做起了心理疏導:「人在面臨突發危機時,總會不同程度地產生某種焦慮情緒和恐慌心理,這很正常。面對疫情,我們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這也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力。因此,要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舒緩焦慮情緒,消除恐慌心理……」
在微信群,大家都把楊輝當成了知心醫生,有什麼話敞開說,有疑問儘管提,互相監督測體溫,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度過隔離期,共同戰勝遇到的困難。為了活躍氣氛,大家還不時發紅包,充滿著對結束隔離期,重返工作崗位的希望。楊輝也適時發送紅包,以此激勵在家隔離人員堅持測量體溫,戰勝困難的信心。
圖為楊輝醫生在認真統計每天的體溫監測數據
老家在皂市,定居在武漢的麗麗在群裡說道:「武漢回來的兄弟姐妹們,我們為武漢加油!武漢加油!武漢雄起!希望武漢的災難早點過去,春天早點過來!加油!」
看到群裡這樣活躍,皂市社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李樹貴感慨地說:「群裡好熱鬧,這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通過這次壞事變好事,我們今後要倍加注重身心健康,特別是對傳染病要早預防,早治療。」
一轉眼,14天的隔離觀察期到2月10日就要結束了,「皂居湖北返鄉群」也要完成它的歷史使命。大家對群主楊輝醫生都戀戀不捨,她的付出大家都銘記在心。從武漢回來的陽陽忘不了楊輝為他監測體溫時,為患帶狀皰疹的他3次帶藥的情景。麗麗在群中滿懷感情地說:「這個特殊時期感謝社區領導和楊醫生的關心,使我們湖北返鄉人員感受到家鄉的溫暖。」
「雖然大家都過了隔離期,但是大家還是要多注意身體啊,多喝水,勤洗手,身體有什麼不舒服,隨時可以和我說哦。」這14天,大家配合支持居委會和她的工作,從而交上了確診病例0起、疑似病例0起、違規流動事件0起的滿意答卷。楊輝對大家明事理,支持防疫工作十分欣慰,回復微信時也是情深意切。
看到居委會幹部為了抗擊疫情辛苦,防疫物資緊張,群裡的大家支持她的工作,2月9日,楊輝和同為衛生室醫生的丈夫劉志安一起,為社區捐獻了1000隻口罩。
圖為楊輝醫生和丈夫一起,將1000隻口罩交給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樹貴
麗麗在群裡說:「等這場風波過了,歡迎社區領導、楊醫生、群裡的大家一起到武漢做客,我表示熱烈歡迎!」
這14天,大家惺惺相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戰勝疫情,大家互相交流,產生了很深的感情,都捨不得解散這個群。經過楊輝和大家商量,決定群不解散,群主由熱心腸的麗麗擔任。
「楊醫生,你不當群主可以,可千萬不要退群啊,以後我們遇到健康問題,我們還要隨時向你諮詢呢。」10日下午,新任群主麗麗一上任說的一席話,引來了群成員的一致附和。
大家的肯定,讓楊輝好生感動,卸任群主的她不忘在群裡交代:「你們回武漢後,還得隔離觀察14天,可要支持配合所在社區的工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