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有趣的一首詩,描寫洞房花燭夜,讀後忍不住會心一笑

2020-12-25 老郭聊彷徨

古代詩人在交往過程中,往往會寫一些詩互贈,以聯絡彼此的情誼。而在贈詩中,有一種詩往往是詩人抱著開玩笑的目的寫出來的,這便是戲贈詩。雖然說是開玩笑,其實是表現了至交之間的真情實話。戲贈詩,一般語言詼諧幽默,讀起來相對於傳統詩作要更為有趣。比如,蘇軾的詩作《戲贈張先》。

張先,字子野,是北宋著名詞人。其詩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他的生活寫照,便是安享富貴,詩酒風流。據說,張先在八十歲的時候仍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女子為妾。在一次家宴上,他還寫下了一首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後來,蘇軾得知後便寫下了《戲贈張先》一詩,來調侃好友八十歲仍娶十八歲妾的這件事。在這首詩中,蘇軾以洞房花燭夜為題材,生動形象、妙趣橫生的表達了他對好友此事的看法。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詩作《戲贈張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首先,我們看這首詩的開篇兩句「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蘇軾便直接從年齡、外貌特徵,敘述了張先納妾一事。它的意思是說,一個是十八歲的新娘,一個是八十歲的新郎。一位早已白髮蒼蒼,一位還是妙齡少女。「紅妝」,原指女子的盛妝,因妝飾多用紅色,故稱。在這裡則指女子在洞房花燭夜時所穿著的紅裝。

然後,我們再看詩的後兩句「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它的意思是說,新郎、新娘在印有鴛鴦的被子裡,就如同那一樹的梨花,壓在了海棠上。「梨花」和「海棠」,分別是白色和紅色,對應了前面的「白髮」和「紅妝」。一個「壓」字,則生動形象的概括描寫了洞房花燭夜。歸根結底,蘇軾這首詩就是為了調侃好友的老夫少妻。

據說後來張先的這位小妾八年裡為他生了兩男兩女。至此張先一生共有十子兩女,年紀最大的大兒子和年紀最小的小女兒相差六十歲,可見其一生的美滿生活。其實,蘇軾這首詩或許正是那個時代,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的其中一種縮影。

綜觀蘇軾的這首詩,語言詼諧幽默,比喻生動形象。因為是一首戲作,無實質性內容,從藝術價值上來看,意義不大。但這首詩可以算是蘇軾的一首有趣的詩作,讀後忍不住會心一笑。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蘇軾一生風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讀蘇軾的詩詞,有種治癒人心的神奇力量。他的大部分好詞都是在失意的時候寫的,其中的樂觀精神讓人很受觸動。我最近就在讀他的詩詞,就是這本《蘇軾詞傳》

年少時,總以為蘇軾、蘇東坡不是一個人,後來,越了解他越發現,前半生,是蘇軾;後半生,才是蘇東坡。

本書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如是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從人物傳記的角度去讀詩詞,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簡直是魅力無窮。

這套書籍共6本,其他5本分別是"男兒到死心如鐵"《辛棄疾詞傳》、"半生煙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詞傳》、"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詞傳》,"我是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詞傳》,以及"許爾千山萬水"《倉央嘉措詩傳》。

人活在世上,總是會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當你感覺非常煩悶的時候,不妨多看些古詩詞,其實有很多的人生道理都被古代的詩人詞人們說了出來,當你靜心感受古人的智慧時,或許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本書現在只要88元就能買到全6冊。

感興趣的朋友,商品連結就在下方哦

相關焦點

  • 洞房花燭夜,蘇軾寫詞一首,大秀恩愛,讀完之後令人心動
    在這其中,「洞房花燭夜」應該算是人生大事之中最令人歡喜的事情了。在一生當中,能夠在某一時刻,遇到願意跟自己一同行走的人,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從古至今,其實都如此。所以,倆人能夠走到一塊兒,結婚成家,這時刻,就應該用獨特的方式,把這段時光記錄下來。
  • 蘇軾、李清照各自在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詩,「肉麻」程度不相上下
    蘇軾是宋朝時期最具盛名的詞人,其名程度可以和唐朝詩人李白相媲美,而李清照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她寫的詞不僅唯美,還很有深意。雖然蘇軾和李清照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他們兩人都在新婚當夜寫過一首詩,而且兩個人所寫的詩內容都很「肉麻」,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 蘇軾的一首詩,短短4句話卻成千古名句,被後人誤讀了幾百年
    他說「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我們就忍不住思念;他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我們就忍不住落淚;他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我們就忍不住豪邁;他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們就忍不住豁達。
  • 成親之夜,李清照,蘇軾各寫下一首洞房詩,「肉麻」程度不分高下
    北宋文壇,男有一哥蘇軾,女有一姐李清照。他們一個是清俊才子,一個是性情才女,他們都對生活保持著熱情,他們都是擁有生活情趣的人。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二人都曾為對方寫過一首閨中詞,肉麻得很高級。
  • 唐代詩僧的一首五律,頷聯想像豐富,蘇軾讀後也盛讚不已
    下面唐代詩僧的一首五律,頷聯想像豐富,蘇軾讀後也盛讚不已。秋寄從兄賈島唐代:無可螟蟲喧暮色,默思坐西林。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昔因京邑病,並起洞庭心。無可和賈島感情深厚,經常詩信往還,時相過從。一年秋天,無可居廬山西林寺,非常懷念賈島,於是即興賦詩。全詩從黃昏寫到深夜,又寫到清晨,景中寓情,充滿了真摯情感。秋日黃昏,夕陽散射著柔和之光,飛鳥在水面上悠然地盤旋。晚霞滿天、楓葉火紅,白雲環繞、清溪靜流,還有那斑駁的秋葉,在西風裡婆娑搖曳,林中通幽的曲徑也時顯時藏。
  • 一首無名氏的詩,看起來很平淡,讀後卻句句悲涼,令人忍不住淚流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十五從軍徵》,便是一首無名氏的詩,它出自於北宋郭茂倩所編著的《樂府詩集》。《樂府詩集》輯錄了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根據《十五從軍徵》的詩意和詩境,它或許是漢魏大動亂時期的民歌,是作者為了控訴不合理的兵役制度而創作的。這首詩是一首敘事詩。
  • 蘇軾很催淚的一首詞,儘管看過很多遍,也仍然會忍不住淚流
    歷來最深情的莫過於詩人,他們似乎從不吝嗇自己的才華,仿佛要把每滴淚都落入詩詞中。無論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還是「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與九州同」;亦或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它們總能以最真摯的肺腑之言,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 蘇軾被貶偏遠的惠州,寫下一首有趣的詩,現在成了惠州的一張名片
    那說起蘇軾對於惠州最大的一個貢獻,自然是他所留下的那些感人的詩篇,其中這首《惠州一絕》,更是令這首詩現在已經成為了惠州的一張名片,人們只要一提起惠州,自然而然地會想到蘇軾,進而想到他這首詩,以及裡面所描寫的荔枝。那作為東南沿海一帶比較常見的一種水果,可是到了大文豪的筆下,則是重新煥發出了生命,並且也讓人們見識了惠州最有獨特的水果。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卻名傳千古,讀完讓人臉紅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1075年,38歲的蘇東坡在夢中見到了亡故十年的妻子王弗,想起兩人過去的點點滴滴,一代文豪不禁落淚。從夢中驚醒之後,他仍然難掩悲傷,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悼亡詩。
  • 蘇軾的這首詩一改往常豪放雄渾的風格,反而清新含蓄,耐人尋味
    人們常說人生有「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和金榜題名時。提到洞房花燭夜,我們就不得不說一說那句千古流傳的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了。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電視劇裡、電影裡、小說中常會在一對新人洞房花燭夜時說起這句話來,多用這句話來形容夫妻的新婚之夜。但是呢,這句話的本意並非如此。什麼是「春宵」?
  • 朋友80歲,取了18歲的妾,蘇軾即興作了一首詩,形容他「吃嫩草」
    張先在朝枚之年還娶了一位年僅十八歲的小姑娘為妾室,還寫詩告訴蘇軾。如此風流的男人,看蘇軾是怎麼回復的。不愧詩我們的東坡先生,隨即賦詩一首,回贈張先,題目就是《戲贈張先》,對於自己的好友已經80歲,仍然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嬌妻。
  • 新婚燕爾,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高級肉麻,令人心思蕩漾
    我們現在說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就有「洞房花燭夜「,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一輩子到頭來奔的就是家庭,最幸福的過程不過就是洞房花燭夜當晚。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二人都曾為對方寫過一首閨中詞,肉麻得很高級。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讓蘇軾模仿「翻車」的詩,是來自寺廟的以為小和尚寫的。你一天晚上,月朗風清,小和尚在寺廟裡守山,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月亮實在是漂亮,突然感覺自己文思泉湧,於是,便隨手在寺院的圍牆上寫下了一首非常厲害的詩句。
  • 蘇軾的詩總有一首能夠打動我們,特別是他的這首詩,更是直擊人心
    那說到最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應當是他的這首《春宵》,這首作品雖然只是一首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但是詩人描寫的極為生動,也無比的唯美,同時最為重要的還是那一份深刻的哲理。而且這首詩的開篇的第一句,便是一句千古名言,即使是到了今天,那一句話也還是被無數人引用。
  • 蘇軾的一首詩成為千古名篇,看透他對人生的豁達,彰顯了他的灑脫
    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分享的是蘇軾中最經典的一部千古詩篇《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簡稱《女王城和詩》),這首詩詞全民有31個字,雖然題目很長,但整首詩卻能洗涮人們的心靈。
  • 蘇軾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洞房詩,流傳至今,讀完似春風撩人心弦
    在古代文學史上,蘇軾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在宋朝文壇上有很高的地位,後世對他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作為歷史上最「清白」的作家,蘇軾縱然一生虐他千百次,他待人生仍是一副熱情洋溢的樣子。我們印象中的蘇軾是樂觀豁達、狂放不羈,雖然仕途坎坷,但他的人生卻是真實地活著!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
  • 唐詩中一首有趣的放牛詩,7個字令人忍俊不禁,這孩子必成大器
    童年總是那麼讓人難忘,總能勾起我們的無限回憶,其實不只是我們,古代那些平日裡舞文弄墨的文人們,也總是難忘那份童趣,他們不吝筆墨,寫下一首又一首的生動活潑的童詩。這些經典兒童詩,總能將我們帶回那純真的歲月,讓我們會心一笑。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全唐詩》中一首有趣的放牛詩,來自唐代詩人李涉,在詩中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清新的語句,為我們展示了牧童真實的生活,刻畫了一位勇敢可愛的牧童形象,其中7個字令人忍俊不禁,不由地感嘆:這孩子必成大器。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小時候看不懂,長大後覺得醍醐灌頂!
    蘇軾,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文豪,他的詩詞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變化多端,所涉及的題材也極為廣泛,但無論蘇軾是抒發親情,描寫景色,亦或是發出人生感慨等,都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體現了詩人對當時社會和人生的理性思考。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首蘇軾最有哲理的詩,可能我們小時候看不懂,但長大後一定會覺得醍醐灌頂!
  • 我們都被蘇軾騙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兩方面。一是在古代洞房花燭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其他幾個分別是「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金榜題名時」。 顯然,久旱逢甘露只是虛指。而後面三個才是重點。久旱是人身外之物,怎麼能與「春宵一刻」「金榜題名」等看得見的實惠比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