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偏遠的惠州,寫下一首有趣的詩,現在成了惠州的一張名片

2020-12-12 塵世曉書僮

古人可能一提起惠州,大概立馬會渾身都會豎起雞皮疙瘩,我們從一些記載在可以知道,至少在清朝以前這個地方,那是人煙稀少,時常還有猛虎野獸出門,為此很多人都不願意去惠州。而當時被貶的一些人則沒有辦法,只要皇上一道聖旨下來,不去也得去,這也使得當時很多人都被貶到這個地方,那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自然是蘇軾,自從」烏臺詩案「之後,他就一直被貶,先是湖北的黃州,也就是今天的黃岡,後來又是惠州,他來到這個地方之後,內心雖然很痛苦,但是他積極地治理當地,從而令這個地方更是煥然一新。

那說起蘇軾對於惠州最大的一個貢獻,自然是他所留下的那些感人的詩篇,其中這首《惠州一絕》,更是令這首詩現在已經成為了惠州的一張名片,人們只要一提起惠州,自然而然地會想到蘇軾,進而想到他這首詩,以及裡面所描寫的荔枝。那作為東南沿海一帶比較常見的一種水果,可是到了大文豪的筆下,則是重新煥發出了生命,並且也讓人們見識了惠州最有獨特的水果。

《惠州一絕》宋代: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這首詩寫得極為有趣,不僅有著對於當地風景細膩的描寫,同時也有著對於荔枝的喜愛,雖然這種水果在惠州隨處可見,可正是由於有了蘇軾的這首詩,使得荔枝的名氣更大,人們在讀了這首詩之後,那都希望可以吃上一兩顆荔枝,以此來慰藉自己。這也正是大文豪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即使是那麼信手拈來所寫下的一首詩,可是卻讓人感動不已。

惠州地區廣東的東北部,這裡四季如春,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各種各樣的水果長得比別處也更加香甜;蘇軾初次來到惠州之後,應當說他的內心是極為消極,也很是悲痛,畢竟這裡遠離當時的中原,可以說是與世隔絕,但是大文豪就是大文豪,他與別人就是不一樣,雖然內心很排斥這個地方,但是來到這裡之後,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裡的建設,不僅興修水利,大力發展教育,帶領當地的人們共同致富,也正是蘇軾在這裡精心的經營,也慢慢地讓外界開始了解了這個地方。

第一二句寫得就很是唯美,也很是有意境,」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這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這裡空氣清新,在這裡生活最是令人舒暢,枇杷和黃梅每天都是新鮮的,根本吃都吃不完。短短的兩句,卻是體現出了蘇軾一種別具一格的個性,以及那份獨特的才情。

第三四句最是經典,更是把荔枝這種水果,描寫得極為傳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這麼一個地方生活,如果每天能夠吃到三百顆的荔枝,那麼即使是做一個嶺南人,那也是讓人感動幸福的一件事情。最後這兩句再次讓人感受到了蘇軾的一片真性情,而這兩句也是重點突出了荔枝這種水果。

那這首《惠州一絕》作為蘇軾留給惠州最好的禮物,可以說是這首詩讓古人對於惠州不再有偏見,慢慢地這個地方也開始興旺起來,以至於現在早已是成為了國際大都市,其實每次讀蘇軾這首詩內心都會激動不已,或許他當年真的只是在飯後吃過了幾顆荔枝,於是信手拈來寫了這麼一首詩,可是那一份細膩的情感,以及對於惠州的喜愛卻是在這首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讚嘆不已。

相關焦點

  • 命運多舛的蘇軾被貶黃州,一日在東坡風雨大作,還寫下了一首趣詩
    蘇軾的一生被貶了好幾次,自從「烏臺詩案」後,他先是被貶到了湖北的黃州,此後又是廣東的惠州,最後是被貶有著天涯海角的儋州,一路走來蘇軾受盡了苦難,吃盡了無數的苦;但是蘇軾依舊是笑著面對人生,這樣的一種勇氣,還有對待人生的態度,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無論什麼有多麼糟糕,始終是積極了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
  • 蘇軾貶嶺南~惠州西湖
    廣東西湖,惠州的第2個5A景區,蘇軾貶嶺南,只有王朝雲陪他西湖的盛名在全國家喻戶曉,之前以為說到西湖只是杭州,原來在廣東的惠州也有西湖,而且也是「正宗」的西湖,也與蘇東坡有著很深的淵源。印象最深的就是蘇東坡被貶嶺南的各種故事,還有王朝雲陪她來這裡,被安葬在西湖。如今是惠州旅遊的必打卡景點。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除了他的文學成就,還有他高尚的品格,豐富的人生閱歷,那也是讓人感動不已,少年時代就出類拔萃,青年時代春風得意,中年又陷入了困境,一度被貶到偏遠的蠻荒之地,晚年依舊是顛沛流離,還被貶到了有著天涯海角之稱的儋州。
  • 蘇軾去世前看到自己年輕畫像,寫下一首高難度奇詩,狂得不可救藥
    蘇軾活了64歲,卒於公元1101年半夏,在他筆耕倥傯的人生裡,被貶是家常便飯,流浪是生活別稱,所有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都是他的戰場。1101年6月,已是風燭殘年的蘇軾輾轉流浪至江蘇真州,在這裡他見到了自己多年前的一幅年輕畫像,不禁感慨萬千,遂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
  • 蘇軾晚年被貶海南,酒後寫下一首4句短詩,彰顯他的幽默與豁達
    出獄後的蘇軾,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跟普通人區別不大,相當於被一擼到底。如果換成心理素質脆弱的人,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打擊,但蘇軾就是與眾不同,他沒有抱怨命運不公,而是以樂觀的態度接受現實,他的那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 惠州,一座充滿人文氣息的城市,蘇軾和他的《惠州一絕》功不可沒
    在這些文化名人中,對惠州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晚年的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和儋州是蘇軾先後被貶謫的三個地區,在這裡,他歷經人生百態與苦辣酸甜,修煉成豁達樂觀的蘇東坡。惠州,是蘇東坡被貶的第二站。
  • 惠州西湖遊記——蘇軾與惠州西湖
    的名句,於是,宦海黑暗,忠而被貶的煩惱沒有了,只要有佳果在旁,長留嶺南也不錯,這不能說是大文豪的豁達呀!水波淼淼這是一個長滿蘇軾記憶的地方,當年蘇軾被貶惠州。詩人帶著他的愛妾朝雲來到此地,過著長夜伴讀,紅袖添香的日子。即使仕途坎坷,但蘇軾也將日子過得幸福快樂!
  • 惠州人物:蘇軾與西湖(二)
    今天繼續談談蘇軾與惠州西湖。蘇軾不僅是惠州西湖的文化推廣者,還是整理湖山的實踐者。蘇東坡看到,在東江與西枝江的匯合處,有一座小橋,但「多毀壞,以小舟為渡」(蘇軾 《兩橋詩並引》),百姓往來不便,經常淹死人,「不知百年來,幾人隕沙泥」,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惠州西湖。當時的惠州西湖,「廣袤十裡」,頗具規模。
  • 蘇軾結婚時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短短8句話卻成千古絕唱,真肉麻
    蘇軾結婚時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短短8句話卻成千古絕唱,真肉麻著名文壇青年蘇軾才華橫溢。他一出道,就用一道應試策略論徵服了文學領袖歐陽修,讓他感嘆:「如果有蘇軾這樣厲害的人物,我還是早點將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讓出來才好啊!」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首之一。在繪畫上,他創造了「士人畫」,這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
  • 你以為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蘇軾是在開玩笑?其實字字都是淚
    但要說東坡最愛吃的,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嶺南的荔枝,畢竟當年他曾寫了一首名為《惠州一絕》七言詩:《惠州一絕》北宋.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其次當年東坡是被貶到廣東惠州的,北宋時的嶺南可不像現在這麼繁榮,那時這兒是屬於南方「荒蠻」之地。所以就這兩點來看,很多人都認為這首詩是東坡吃著荔枝心情大好時,寫下的開玩笑之作,並不是認真的。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這首看似風趣、詼諧的作品,其實字字都是淚。在寫完這首詩一年不到,60多歲的蘇軾就離開了嶺南,遠赴海南儋州。
  • 惠州人物:蘇軾與西湖(一)
    在惠州漫漫歷史徵程中留下 「雪泥鴻爪」的先哲名儒,不勝枚舉,如果要選出一個作為代表,那麼非北宋大文豪蘇軾莫屬。宋紹聖元年(1094)九月,蘇軾因朝廷內部黨爭而貶謫惠州。蘇軾謫惠,成為惠州一個重大事件。蘇軾在成為惠州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傳播者的同時,也成為惠州西湖最著名的經營者和推廣者。沒有蘇東坡的惠州西湖,等於沒有了靈魂。
  • 蘇軾晚年的一首詩作,把自己一生的經過,都寫進了這首詩裡!
    雖然現在很多人認為蘇軾會被捲入政治鬥爭,由於一首詩從而受到牽連,完全是由於王安石的原因,其實在這裡應當要公正地說一句,王安石的人品,學識那在宋朝都是一等一,相反他在蘇軾入獄之後,還為蘇軾求情,要是沒有王安石的求情,蘇軾可能連自己的小命都不保。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短短24個字「語出驚人」,開篇便是千古名句
    今天呢,我們就來看一看蘇軾的絕筆詩,這首他在去世前兩個月寫下的「人生總結」,是否也如古語所說「其言也善」呢?說起蘇軾,大家可能會想到豪放派、《赤壁賦》、「大江東去,浪淘盡」等等的標籤。然而,關於蘇軾最貼切的標籤,應該是曠達,人生的大起大落,赤壁湧現的萬丈豪情,一篇又一篇得意之作,所有的人生履歷都在向我們傳達著蘇軾的曠達。「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裝著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軾數次被貶,從開始自請出京的杭州,再到常州、黃州、惠州,最後到當時蠻荒一片的海南島,儋州。
  • 蘇軾寫了一首詩,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成語,可能你經常都會用!
    蘇軾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他寫過了很多優美的詩篇,而且他的這些詩篇裡,還有很多的成語。相信現在大部分的人說話時,那麼都會在生活日常用語上,使用一些成語,而且這些成語,能夠更好地表達我們的意思,使得對方,能夠更加清楚地知道我們的意思。所以成語,是一種非常好的表達語。
  • 人人熟知蘇軾的一首樂觀曠達的小詩,卻不知蘇軾因此詩再次獲罪
    北宋元祐八年,新黨又一次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因此,剛回朝不久的蘇軾再一次被貶,這一次的貶謫地更遠,是當時的蠻荒之地——嶺南惠州。遷客逐臣到這裡,往往頗多哀怨嗟嘆之辭,而蘇軾則不然,他經過前幾次的流放生涯,已經學會了適應環境,更造就了他樂觀曠達、隨遇而安的精神品格,他在惠州的作品就反映了這種精神,同時表達了他對嶺南風物的熱愛之情。其中《食荔枝》(又名《惠州一絕》)一詩廣為傳唱。
  • 粵東門戶,因蘇東坡一首詩意外走紅,未來或成大灣區最大黑馬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能為惠州代言的除了優美的風景、深厚的文化,當然還少不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一位重要人物,甚至他的一首《惠州一絕》還成為了如今惠州的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連接歷史與現代
  • 蘇軾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也盡顯豁達
    看著自己的畫像,蘇軾微微一笑,笑得就像一個孩子,猶如當年他在眉山那片藍天之下的無邪,他提筆,在畫像旁邊寫了一首絕句。據說這首詩,是蘇軾生命中最後一首詩,堪稱絕筆,名為《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蘇軾晚年病中的一首詩,只有4句話,盡顯他的幽默達觀
    當你在感慨歲月無情時,不妨讀讀蘇軾老病時寫的這首詩,他幽默達觀的態度,也許能給你一些幫助。縱筆三首(其一)蘇軾(宋)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公元1097年的一天,被貶惠州的蘇軾,收到了一道聖旨,開始他還滿心歡喜,以為是要召他回去。然而,結果卻是再貶,要去更加荒僻的海南儋州。此時已年過花甲的蘇軾,攜著小兒子蘇過,一路顛沛流離,漂洋過海,來到了儋州這個蠻荒之地。
  • 侍女一句話:吾心安處,便是故鄉,成蘇軾詩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但是呢,有一次,蘇東坡先生卻被好友的一名侍女給上了一課,因此,蘇軾便做了一首詩送給這位侍女,還把侍女的這句話寫在了詩裡。喜歡唐詩的朋友們,想必已經知道小編說的這首詩是什麼了。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女寓娘》,從詩的名字中就能看出蘇軾寫的這首詩的對象了。
  • 坡公的惠州
    果荔飄香的時節,我吟詠著蘇東坡為惠州留下的《惠州一絕/食荔枝》詩,參觀當地重修的蘇東坡紀念館。 這裡文物陳列豐富,建築多樣,處處寄託著惠州人民對蘇軾的深切懷念。 白天訪問東坡故居後,夜來我又在惠州城中漫步,東新橋、西新橋,還有映照著夏夜朗星的惠州西湖……惠州城中,有太多與蘇軾有關的遺蹟,這些物質的古蹟見證的,是蘇軾在惠州時的惠民舉措,這也是東坡留給惠州的第一重遺產。1094年(北宋紹聖元年),蘇軾因政爭被貶「惠州安置,不得籤署公事」,也是說,他是以一個沒有實權的貶官身份來到惠州的。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踐行愛民、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