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慈禧一生只作了一首詩,最後一句無人不知,如今人人都掛在...

2021-01-09 網易

2020-11-26 09:32:58 來源: 詩詞中國

舉報

  慈禧是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在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作為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慈禧的政治手腕堪稱幹練。

  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也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慈禧17歲時通過選秀進入宮中,被鹹豐帝封為蘭貴人,在之後五年裡她不但從貴人一路升至懿貴妃,還為鹹豐生下了唯一的兒子載淳。

  1861年,鹹豐帝在前往熱河躲避戰爭時逝世,年僅六歲的皇太子載淳登基,為同治帝。

  

  鹹豐去世前曾設立了八位輔政大臣,輔佐幼帝處理朝政,慈禧與皇后慈安並尊為皇太后,並各持一枚皇權印章。

  然而八位輔政大臣未有輔佐之意只有掌權之心,這讓慈禧實在是無法容忍。

  於是她聯合恭親王發動了辛酉政變,除去八大臣奪得了政權。

  

  這之後,慈禧就成了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慈禧年輕時就入宮陪伴在君王左右,想盡辦法在眾多女人中爭奪寵愛。

  皇帝去世後她又在朝堂上同大臣周旋,身邊親近她的人多是懷有目的,而真心待她的父母卻從她進宮後就難得見面了。

  有一年,恰逢母親七十歲大壽,慈禧就準備好好給母親慶祝一番,提前很久就開始準備。

  

  朝中百官為討好慈禧,也都是千挑萬選出一份份大禮送至慈禧母親的府上。

  但不巧的是慈禧母親大壽當天,正值外國使團來訪。

  慈禧作為掌權的太后無論出於禮儀還是政治方面都應親自接待,無奈只能缺席母親的生日宴會。

  

  雖然慈禧人沒有去參加,但她讓人送了許多的壽禮到母親家中。

  這其中除了金銀珠寶之外,慈禧還寫了一首詩裝裱起來,與禮品一起送了過去。

  那首詩是這樣寫的:

  世間爹媽情最真,

  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是慈禧一生中唯一作過的一首詩,而這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也成為了至理名言流傳至今。

  

  現在人們在說到父母對子女的苦心不被理解時,就常常會引用這句話。

  不得不說慈禧的這句話,道盡了父母對子女的真切情意。

  

  孝,其為人之本也

  一個只有懂得回報父母的人

  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

  

  天地重孝孝當先

  一個孝字全家安

  為人需當孝父母

  

  全世界的父母是多麼的相像

  他們的心始終一樣

  都有著那顆濃烈的愛子之心

  

  父母養育了我們

  給了我們一個能夠依靠的家

  我們就要懂得回報他們

  

  心中懷著感恩

  永遠帶著一顆感恩的心

  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用心去傾聽父母的煩惱

  

  不要牴觸頂撞父母

  面容柔和笑對父母

  讓父母少些煩心事

  

  這是兒女能給予他們最好的報答。

  

不管爸媽在幹嘛, 都為自己的爸媽看一次。 願自己的爸媽健康長壽。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爸媽,一定要健康! 爸媽,我愛你 千般苦,萬般苦,為了兒女苦多年, 不舍吃,不舍穿,風風雨雨多艱難, 苦和累,說不完,一生坎坷多心酸, 兒和女,放心間,奔波勞苦病痛纏, 孩子成人把家建,父母年老步蹣跚, 腰弓背駝難行走,鼻涕眼淚擦不完, 都說養兒為防老,百行孝字應為先, 兒女圍前又圍後,看似孝順忙床前, 老來伴,老來伴,老了有伴多笑顏, 若有一人先離去,剩下那人多孤單, 久病床前無孝子,伺候久了都嫌煩, 父母付出多少愛,兒女回報能幾年, 抓屎抓尿你嫌髒,怎不想想你當年, 一生為你苦和累,如今無力延殘喘, 只嘆命運多坎坷,老了難活在幾年, 都把家庭事業顧,父母病痛誰人管, 不用現在裝為難,只把老人撇一邊, 不孝到頭終有報,早晚輪到你眼前。 下文28件事情都是回報父母的有效方式,縱使你一無所有,只要能做到其中的三條五句,也能賺的父母眉開色舞、開懷大笑。 第1件:記住父母的生日,生日當天送上生日禮物,或親口說我愛你、我想你。 第2件:常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那就一周二次以上電話吧! 第3件:每年或每兩年帶父母去做一次體檢。 第4件:經常給父母拍照,尤其是帶女朋友或者有寶寶時。 第5件:認真回父母的簡訊,不要因父母的電話囉嗦而表現煩躁。 第6件:帶父母去旅遊。 第7件:幫單身父母找一個老伴。 第8件:常和父母談心,談談你的工作、新認識的男朋友。 第9件:食物要燉得熱的,軟爛的,中老年人脾胃虛弱,不易消化。 第10條:寒溼省份,給父母常備暖寶寶、保溫鞋、羊絨褲等保暖用品。 第11條:學習一些養生之道,教會父母。家中常備常用中成藥,如板藍根、附桂理種丸、金匱補腎丸等。另備熱水袋、刮痧板、拔火罐、按摩椅、足浴盆等保健產品。 第12條:常帶愛人回家,如無,適齡男女給父母一個遠期規劃。 第13條:每年幫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捶一次背,梳一次頭,剪一次指甲,回味父母曾經為我們所做的事情。 第14條:知道父母喜歡吃什麼,親手給他們做一二道菜。 第15條:解決父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條件允許,給父母備足零花錢,每年親手幫父母選一二套新衣,讓他們穿的舒暢體面。 第16條:準備錄音筆、或DV,聆聽父母往昔的故事,記憶今日的笑容,給自己留點的溫馨回憶。 第17條:父母若生病,須知親情第一,事情工作第二,生病期間,凡事須親力親為,悉心照顧,切不可生一個嫌惡的心。疾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第18條:重要節假日在他們的身邊,重要的決定要讓他們知道。 第19條:中老年人都比較小氣,傾聽他們的牢騷,解開父母的心結。 第20條:不要對父母指手畫腳,不要給父母臉色看,不頂撞父母,不能辱罵父母。 第21條:如有婚嫁,夫妻相敬如賓,縱使吵架,也得避開父母,老人最忌家庭不和。 第22條:如有婚嫁,夫妻另一方須對老人包容、尊重和真心愛護,夫妻雙方互相尊重,莫讓老人擔心,莫讓老人生氣,莫傷老人心。 第23條:給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第24條:完成父母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哪怕是坐坐飛機,看看大海,爬爬長城這樣的念頭。 第25條: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鍛鍊身體。 第26條:帶父母看一場電影,一次卡拉OK,帶他體驗一次新時代的高科技。 第27條:支持父母有意義的業餘愛好,尊重父母的選擇和決定。 第28條:愛所有的人。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乃至無量無邊眾生,此乃大孝。

  祝福天下父母,

  幸福健康,平安順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無人不知,經常被世人掛在嘴邊
    提起清代慈禧太后,很多人嘲笑她,在她掌權的幾十年裡,她與外國籤署了許多條約來羞辱她的國家,此外,她還表示,「衡量中國的物質資源將使她的國家幸福」,縱觀幾千年的歷史,估計她都能說出這樣無意識的瘋話,有人曾把慈禧比作武則天皇后,雖然她沒有像武則天那樣成為皇帝,但她把皇帝架空了,把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 慈谿寫過的唯一一首詩,最後一句千古流傳,竟成了父母的口頭禪
    據《動蕩中的中國》評價慈禧太后:身為一個滿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軍國大事的知識,本來就機會渺茫,但是她卻與只了解女紅的東太后完全不同,處理大事的時候總能鎮定自若,中國的門戶面對敵對勢力從來未被打開,這在中國半獨裁統治的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要找一個原因,我想只能說是這位統治者本人擁有一種獨特的品質和才能。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詩仙李白一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全詩41字,雖有幾分落寞卻不減狂傲
    李白的一生大概創作了一千多首詩歌,至今有981首完整的保存下來,收錄在《李太白全集》中。在李白的這一千多首詩歌中,有很多流傳千古的經典佳作,也有很多經典之作被收錄進我們的語文課本中。那麼,詩仙李白一生中的最後一首詩,是哪一首呢?
  • 蘇軾最搞笑的一首詩,其中一句非常有名,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蘇軾以詞而聞名天下,流傳至今的詞篇超過三百四十多首,雖然數量不是太多,但他的詞的質量都很高,不少都選入課本。自古詩詞不分家,蘇軾也是個寫詩高手,現存的詩歌數量約為四千首,是詞作的十倍有餘。在這些詩歌中,有一首詩最為搞笑,其中一句幾乎無人不知,但很多人都理解錯它的意思了。
  • 慈禧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被廣為傳頌,現在成了家長的「口頭禪」
    哈嘍,我是你們的小編珊珊,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經常關注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慈禧是鹹豐帝的妃嬪,她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作為八旗女子,她從小就開始接觸琴棋書畫,在文學方面有不低的造詣。慈禧出生於1835年,她的書法曾經得到過鹹豐帝的讚賞,在鹹豐帝生病的時候,她還代筆批閱了奏摺,後來到了光緒帝的時候,慈禧還開辦了女子學校,由此可見她本人是很重視教育的,而且她當初寫的一首詩還被廣為傳頌。這首詩的內容是「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 一首詩3名句,還有一句落筆惹爭議,句句經典
    歌中唱道,「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不知引得多少痴男怨女暗自神傷。「緣分」一詞,在佛教釋義中,被形容為一種無形之中的連結,無論人與人,人與物,冥冥中的相遇、相識,皆可視作「緣」。緣深緣淺,表現為痴纏一生的相愛相殺,或是擦肩而過卻直視往前,毫無交集。如此看來,歌曲中所唱似乎也並非沒有道理。
  • 這個皇帝草莽出身,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僅23個字,如今卻膾炙人口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就像偉大的哲學家莎士比亞所說的,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人們對劉邦的評價也是如此,每個人都可能給出不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嘛。史上有一布衣天子這個皇帝草莽出身,,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僅23個字,如今卻膾炙人口。這個人就是草莽出身的劉邦。
  • 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這是蘇軾的一首七言絕句。既是一首寫景的詩,又是一首蘊含哲理的詩。 此詩詩蘇軾在神宗元豐七年從黃州貶至汝州途中,與友人一起遊玩廬山時候所作。第一二句,從廬山的正面看,廬山是一座山嶺,從側面看廬山一座山峰,無論從遠近看,還是從高低處看,廬山給人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 他一生只作一首詩,短短2句,卻讓範仲淹羞愧不已,還誕生一成語
    雖說我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體裁是詩、詞、曲,但相信在不少國人眼裡,詩才是我國古典文學的頂峰。畢竟我國古典文學的開端便是詩,從最早的《詩經》到如今的現代詩,詩歌給我國文學史奠定了浪漫的基調。
  • 《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幾乎人人會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所說的一句諺語。姑且不談這句諺語的可操作性,因為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而是作詩。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唐詩三百首》是會陪伴著他從年幼走到年長,甚至走完一生。
  • 盧照鄰很美的一首愛情詩,中間14字如今人人會背,情侶都要看一看
    但是我覺得他的話其實沒什麼借鑑意義,因為他的後一句「恥於王后」實在有些不知高低。王勃只活了二十幾歲,但他是初唐史上一顆繞不開的新星,代表了整體的初唐的氣象。他得以傳世的句子藏在一首長詩裡面,著名到什麼程度,著名到比肩李白的一夫當關和青梅竹馬,比肩杜甫的人生七十古來稀,比肩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文學形式的最高實現形式,就是融入到當時以及後世的生活之中,成為人們口語的一部分,看到一個場景,升起一種感情,想起了前人的詩句和由此而生的成語。
  • 李白最有爭議的一首詩,開篇6字驚豔世人,其中一句千年無人超越
    說起他,不少人能想到的詞都是灑脫,飄逸,豪爽,驕傲。他灑脫飄逸,是因為他把人生的得志和失意都過成了一首詩;他豪爽是因為他將功名利祿看成身外物,只在意心中那方詩境;他驕傲,是因為他有胸有點墨,就自然有了驕傲的資本。但就是這樣的李白,也有情難自已的時候,他的情詩寫得也是一流。
  • 李商隱很高明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數字開頭,最後5個字神來之筆
    唐代詩壇,風起雲湧,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鬱,白居易的通俗,王維的空靈,都讓後世難以企及。但若論起誰的詩最美,詩仙詩聖詩魔詩佛或許都不敵一個李商隱。讀李商隱的詩就一個字:美!毫不誇張地說,他將唐詩帶入了一個絕美之境。
  • 蘇軾思念弟弟的一首詞,最後一句傳誦千年,今卻被誤會成情詩
    蘇軾思念弟弟的一首詞,尤其最後一句傳誦千年,今卻被誤會成情詩蘇軾和蘇轍,相差兩歲,性格迥異。蘇軾為人外向,天性豪放灑脫,不拘禮法,猶如其詩詞,縱橫恣肆,揮灑自如;蘇轍則為人內向,謙虛謹慎,忠厚樸實,善於守拙。
  • 李商隱最令人絕望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唐代詩壇,高手雲集,每個詩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標籤。李白的標籤是浪漫,杜甫的標籤是沉鬱,白居易的標籤是通熟易懂,王維的標籤是空靈,李賀的標籤是奇絕,而到了李商隱身上,卻被掛上了一個「情聖」之名。李商隱的情詩是唐詩一絕,從「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用一首首絕美情詩,像世人證明了個道理:感情經歷不豐富的直男,也是懂情的。李商隱一生的感情經歷並不豐富,但他的多情終究和諸多風流才子不同。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送別詩,催人淚下,最後一句細品餘韻無窮!
    在唐代詩歌中,送別詩是最常見的題材之一,也是最能引起人們共鳴的題材之一。無論是王維說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是高適說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亦或是王勃口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是送別詩中的千古名句,這些大家隨口就能吟出的文字,不知潤溼過多少送別的淚眼,亦不知觸動過多少離客的魂魄。總而言之,送別詩從來都不缺乏其特有的魅力。
  • 李白臨終時寫的一首詩,如今再讀依然為其氣魄而震撼!
    《臨終歌》是李白在疾病纏身後精力不支情況下的最後一首作品,也可以看成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銘。詩中李白以大鵬自比,慨嘆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愴,同時也流露出了對人生的無比眷念和未能實現才盡其用的深深惋惜之情。通篇讀下來,其中無限蒼涼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著實震撼人心。
  • 買不起房的白居易,奮筆一首諷刺詩,痛斥貴族豪宅,每句都很現實
    說起唐詩,想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以言簡意賅、意境優美而被歷史銘記。唐詩的體裁有很多,比如抒情詩、說理詩、敘事詩等等,每一種體裁都能讓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其中又以抒情詩最為大家熟知的喜歡,因為他是通過詩人自身的感受來揭示社會現狀反映社會百態並藉此抒發自己的感想表達自己的思想。
  • 李白人生最後一首詩,非常經典的墓志銘,他的大鵬精神了解嗎?
    李白在青年的時候,拜訪過李邕,那時候,李邕非常的有名,而李白又不拘俗禮,被李邕不喜,因此李白走的時候寫了一首《上李邕》的詩,是的內容如下:這首詩,李白更是把自己比作大鵬,直抒自己有遠大的抱負,同時諷刺李邕,說你李邕雖然有名氣,但是也不可以輕慢年輕人,我李白即使沒有你的幫助,也可以同大鵬一樣,翱翔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