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記得一部老式黑白電影中,有位上海男子在飯館高調地喊了一句:「老闆,來盤雞屁股」。當時就想這個不雅的部位,到底是有多好吃,還要以「盤」來論。無獨有偶,一位廣東朋友的媽媽,80多歲了,比年輕人還精神抖擻,紅光滿面的老太太就愛雞屁股下酒,活得特滋潤。
近日被日料達人Steven同學誘騙,在匯坊「白金酉玉」吃了一串烤雞串,第一口便驚嘆於其滑潤、細嫩、香脆的口感,在剛好的火候烤制下散發出來的油脂迴蕩在口腔中,讓人不由得一塊接一塊地吃完,然後Steven才告知這美味竟然就是雞屁股!同行美女即花容失色。
串燒,本是最原始、普通、毫無技術含量之餐食手法,卻被日本人做得很風月,而且一些餐廳主廚甚至固執地只烤一種材料。如今在廣州就有這麼兩家只做烤串的「倔頭」日料,一家是太古匯的「蔥間」,只做豬串燒,而且是日籍女將大廚的掛帥;一家是隔壁匯坊的「白金酉玉」,只做雞串燒,他們的主廚更是厲害,在東京已做到了米其林級別。
日式串燒主要為鹽烤或醬燒,鹽烤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但特別考量主廚的功力,一不小心,就會又幹又老,這兩家店對此都拿捏到位。
「蔥間」的官網上介紹,他們特地請來從事豬肉類串燒多年的日本女將慶子主理,以及日籍料理達人阿部監督。不過Steven說能否吃到主人家的手藝還是要碰運氣的。
豬肉串燒的「蔥間」雖然地處高大上的太古匯,但姿態卻是平民的,這裡的串燒幾元到十幾元起價,可以吃遍豬的每一個部位,除了豬頭肉、豬頸肉、豬內臟等,還能吃到聲帶氣管、橫膈膜等這些奇怪的部位。
另外不可錯失的還有老闆娘獨家秘制的關東煮,Steven認為這甘甜的湯頭才是它的精髓。
相對豬串燒,起源於17世紀江戶時代的日本燒鳥屋(焼き鳥屋 yakitoriya)好像更講究些,傳說是致力於把一隻雞拆分成24個部分,所謂「一雞二十四味」,對於無雞不成宴的廣東人來說,到底還是日本人更矯情些。
「白金酉玉」,聽起來十分文藝,其實日語裡酉(Tori)意即雞,玉(Tama)意即蛋。它是東京非常有名的燒鳥店,1999年創立,沒有多少歷史,然而自2015年起,已連續4年榮獲了米其林必比登推介。
廣州「酉玉」由日本大廚松澤潤負責,餐廳不僅追求最好的雞種,而且醬汁、天然塩、耐高溫鋼炭爐甚至燒烤竹籤都毫不含糊地從日本搬運過來,這一切都是為了完美的燒烤效果。並且它家前門留出了一處大得讓投資方肉緊的候位區,而餐廳門面和內部卻是人挨著人的吧檯,Steven管這叫「日式腔調」。
傳說日本燒鳥界和中國師傅帶徒弟先打雜三年的做法一樣,上手烤串前,先穿串三年。穿串也是有學問的,根據雞不同部位的特點來決定肉串的大小和穿串順序,這樣才能燒出均勻入味的烤串,不同師傅的手勢出來的品質是大相逕庭的。
在「酉玉」,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令人驚豔的「雞臀」,還有一款「雞燈籠」也是一枝獨秀,就是雞卵巢和兩隻卵黃,竹籤挑起來好似兩個金黃的燈籠,很多人都期待燈籠那一口爆漿的超爽口感,但老實說,爆漿過後四溢的汁水還是有點兒小膩。不過這兩個招牌的代價是相當昂貴的,Steven說一口下去就是一隻整雞,一串是多隻雞?
日式串燒的座位大都如同「深夜食堂」,大家圍著師傅坐著,看爐子上的烤串滋滋作響,如果天氣溼冷,那熱氣騰騰的氣氛簡直不要太好,這大概就是串燒的魅力。
圖文原創:更多旅途軼事,個性美食美宿,敬請關注崇尚慢旅行的SophyJiang慢旅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