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調查的問題,比較敏感,也是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
你可以想想看,新公司何時以及為什麼要調查你的背景呢。此外,HR有多大的權限?他她能查到你的啥背景資料呢?他她調查的動力有多大,能承受什麼樣的成本?這幾點解決了,這個HR背景調查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好的,我們一個一個來。大家注意下,都是乾貨。
寫在前面,由於中外語言翻譯的限制,背景調查這四個字包含的內容和場合太多,比較籠統;實際上人事(HR)能做的,顯然不是啥真正的背景調查。怎麼理解呢?
比如出書之後,作者拿到的稿費,也不知哪個大神在一百年之前將之翻譯成了「版稅」,後來在國內就沿用至今。實際上,作者獲得的版稅,不是一種稅,而是一種收入,屬於稿費的範疇。
到了我們這裡,也是一樣,大家一聽說「背景」二字,生怕自己的「老底」被扒出來,實際上是個翻譯問題。其實,此背景非彼背景。整體來說,對於新員工,有三次背景調查,我們挨個來說。
第一次,人事專員要發Offer給你之前,要做個調查
HR要在公司系統中,預錄入你的主要個人信息,然後挑選重點要素尤其是目前工資,去核實。這個過程叫做Reference check,真宗的翻譯應該叫做:候選者資歷參考驗證。看到沒有?都說中文博大精深,但在此時,中文就顯得籠統了,Reference check並不是背景調查,更主要是證明你上家的工資不虛!
有人問「除了工資,其它就不查啦?!」他她當然想查,關鍵電話打過去,打到前臺會被當做騙子電話;即使前臺轉到人事部門去,人事部門十幾個人,負責接受下家查詢老員工資料的那位人事專員,正好在位置上等著這個調查電話來?即使碰巧正好在位置上,能傻到在電話中告訴一個陌生來電各種員工姓名、工資、抬頭、職位信息、離職原因不?在騷擾電話橫行的中國當下,你懂的,新單位HR的這電話,也會被老東家的這HR同行「無情地」掛掉,「騙子」。
那邊求職者催著Offer,這邊領導正好沒出差等著新出的Offer籤字,所以,這個Offer前的信息調查,HR能且只能讓你提供工資流水,他她別無他法。
第二次,發生在你報到當天的報到材料審核
負責接待你的人事部報到專員,會要你提供包括三證(學歷、學位、離職證明)在內的各種報到資料。
大家注意下,這個人事專員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發Offer給你的那位人事專員。在稍微大一點的公司,她倆分工是不一樣的。發Offer給你的叫做「招募專員」,報到當天接待你的那位,一般稱之為「員工入/離職專員」。她拿到你的三證之後,會迅速驗證下你這三證的真假。這個過程叫做Registration Check,如果翻譯全面點,應該叫做「新員工報到資料登記和驗證」。這個環節通常不被重視,因為當你來報到時,你已經有備而來,否則你也不會來。
第三次,在員工報到後大概1-3個月內的第三方背景調查
公司委託其他調查公司,來徹底了解你的背景。這個調查,才是真宗的所謂背景調查,英文翻譯為Background Survey。這個調查比較全面,是花錢的,一般數千到一萬元人民幣不等。第三方背景調查,首先查你有無犯罪記錄、不良的訴訟、未結的官司,尤其跟工作業務甚至跟前東家、客戶、供應商的官司,接著會查清楚你上家的報到日期、離職日期、離職時的工作職位、月薪、獎金、下屬幾位、頂頭上司姓名、上司的職位、你的離職原因、工作表現,以及跟前公司是否有合同糾紛、競業協議,等等。
如果你上家只待了一兩年,也就是不滿3年的情況下,這個調查還會繼續將你在上上家的信息也挨個調查一遍。
如上三種中文都是「背景調查」的環節,已經很清楚了,HR能做的,就是第一(Reference check)和第二個調查(Registration Check),第三個(Background Survey)則是公司花錢找調查公司去做的。
我們求職者最擔心的是第三個背景調查,也就是第三方全面的背調,因為它是在你不知情的時候悄悄發生的,而且大多在你入職之後。此時你上家早辭職已經來報到了,此間幾個不錯的面試邀請也已經被你拒絕掉了,所以你沒了其他選項,心理上和氣勢上,都比較被動。此時生怕自己的哪一個「小」字被人查出來,所以聽到「第三方調查」的字眼就尤為忐忑。
究竟如何應對第三方背調呢?我們下次分解。今天主要講的是背景調查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