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無甲子,青峰得一闕~蓋州市小石棚青峰闕山莊散記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如果說陶淵明身居魏晉,慨想羲皇,主要是出於對現實的不滿;那麼,唐人嚮往那據說是恬淡無為的太古時代,則多帶浪漫的意味。古人高士常常把自己隱居於山林深山之中,或潛心悟道,或逃避世俗,或待價而沽…….而現代人幾乎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田園夢,每天穿梭於鋼筋水泥鑄造的城市叢林之中,精神和靈魂其實還是嚮往田園山村。
喜歡山,喜歡恬靜悠然的鄉村。山水之間,養眼怡情,詩情畫意,風景宜人且有靈氣,不堵,不擠,任性隨意而行。有人說,詩與遠方,不需太遠,就在這裡。
遇到青峰闕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青峰闕其實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小莊園,青磚白牆,層層疊疊,高低錯落。若不是有山,還以為是江南。娟娟山泉,順流而下,林木茂盛,小橋流水,花鳥風月,頗有些世外仙境之感。
今又故地重遊,青峰闕愈加深沉,林木愈加茂盛,人氣也愈加旺盛。絡繹不絕的遊客早早的到來,有的乾脆住下,體悟鄉村的靜謐,品嘗農家美味。
青峰闕的建築別具一格,既有北方雄渾粗獷的青石,又有江南水鄉青磚白牆的細膩。依託山水之勢,掩映林木之間,蜿蜒於清泉之上。融入自然,匠心獨運,妙不可言。
大門外幾個石磨,石碾子代表著主人懷舊的情懷,木製大門鑲嵌銅釘,門樓上也是木製結構,一榫一卯代表著古建築的精巧與智慧。入得大門就地取材幾塊巨石磊砌的花園錯落有致。花鳥魚蟲自然生長。青峰闕所有的建築,亭臺樓閣,曲徑石板路幾乎都是就地取材,融入山水之中,就像山中亭亭玉立的女子,不見世俗的妖嬈,渾身上下都是清新俏麗。
循著石板路緩緩而行,幾處客棧或隱或現,或小橋流水,或藏匿林間,或迭次鱗比,隨著山勢融入其中。正所謂曲徑通幽,花木深深。山光悅鳥,潭影空心。
青峰闕的水給這裡帶來了靈性。水潤萬物生。若是有心人一定會發現青峰闕的水雖然是隨著山勢蜿蜒曲折而下,卻是自然形成了一個寶葫蘆的形狀,猶如哪位神仙不小心打翻了寶葫蘆,而葫蘆裡的瓊漿玉液緩緩流出,帶著音符,打破了山莊的寧靜,成為滋養萬物的源頭,甘冽清爽,回味無窮。
一路迎著溪流前行,順著山勢,清泉如注,時緩時急,時窄時寬,變換著調子,帶來一陣陣清涼,一時間竟忘了這是炎炎夏日。陽光透過枝頭,灑向水面,輕輕的搖晃。呆呆地看著這景色,覺得好像什麼時候在夢裡見過這情景似的。
好一股清泉,好一曲山間小調。難道真的回到了陶淵明擅自闖入的桃花源?可這裡除了陣陣無名野花的幽香,並沒有高人隱士和所謂的桃花仙境。倒是這遠處偶爾傳來雞鳴狗叫又有了桃花源的詩意。
青峰闕的山也有些特別,遠看山浪峰濤,層層疊疊,近看嫣然秀麗,奇峰俊嶺,連綿不絕。猶如水墨畫卷徐徐展開,一步一景,綠樹滴翠,奇峰遮天。若是雨後雲霧繚繞,山花爛漫,美不勝收。
進入青峰闕,兩側山勢陡峭,俊崖峭壁,兀突石骨。古松翠柏,怪石臥波,清澗流水,幽徑曲橋,更給人增添一份神秘的情趣。
青峰闕山莊坐落於蓋州市小石棚鍋峪鍋上村,沿途有千年白蠟樹,億萬年形成的兩口石鍋。以及村民自產的榛子、山核桃、山野菜、地瓜、笨雞蛋、鴨蛋、鵝蛋、山梨、蘋果……
若是累了、倦了或者感覺心境浮躁,帶上三兩好友,沿著純樸的山路,攜不盡山水,聞鳥語花香,放空幾日。定會神清氣爽,換一個全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