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青州雲門山石窟及石刻

2020-12-19 靜思齋

青州訪古記第1篇:雲門山中的千年石窟與「中華第一壽」

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早在兩年前看《中國影像方志·山東青州篇》時心中就已默默種草,本月之初,終於安排全家前往一遊。從石家莊到青州的距離不遠不近,周末兩天的行程,時間略顯倉促,卻也留下了不少美好的記憶。由於回來後工作繁忙,更新一時停滯,直到今天才開始第一篇,話題與見聞雖有不少,也只能暫時從簡,先確保四篇國保單位的順利完成吧。

雲門山大雲頂

相傳大禹治水時,將天下分為九州。青州,即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中載:「海岱惟青州」,這大概是關於九州劃分和青州這一地名最早的記載了。不過直到漢代,「州」才真正成為行政區劃,而我們對於這一概念的熟悉,或許還是因為《三國演義》。漢末的州雖已增至十四個,但與古九州大體還算一脈相承,且是最高的行政層級,相當於今天的省,在地緣上產生的影響力總有幾百年。只是南北朝開始濫置州郡,州的層級和地位自此大幅降低。

青州這個地名在近代曾一度被取消,直到1986年才恢復。其所涵蓋的疆域,從上古的天下九州之一,到漢代的一「省」,到明清的一府(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再到如今的蕞爾一縣(青州市乃縣級市也),這可真是落差年年有,今年格外大啊!不過具體到縣境,自漢以來卻也都是上級機構(州、郡、路、府)的治所,可謂區域中心所在,千百年間的厚重積澱,自是不容小覷。雲門山,正是青州一處菁華薈萃之地,舊時的青州八景,便以「雲門拱壁」居首。

雲門山山門

為了能多玩半天,我們坐的是周五(11月8日)晚上的夜車,周六凌晨5點就到青州了,到酒店略作休整後,即前往雲門山。按照導航路線,常規的公交只能到達遊客接待中心(在大明衡王城北面),到雲門山售票處還有3公裡路需步行,但其實是有旅遊專線可乘坐(百度地圖看起來母雞),只是時間極難把握,上一輛剛走不久,一問下班車要等一小時,沒辦法只好打車了。

明快的黃葉

天空有些灰濛濛的,分不清是晨霧耶還是霧霾耶?山門對面停車場那邊有一片小樹林,寒意早已將葉子渲染成明快的黃色,霧中見此,讓人深感愉悅,遂興致勃勃爬山去也。雲門山自古為魯中名山,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有僧侶在山中修行,開窟造像,頗有規模。而雲門山更為人樂道的,則是明代形成的「壽」文化。明朝衡王就藩於青州,嘉靖年間,王府中有位名叫周全的小吏頗擅書法,特作了一個「壽」字為衡王祝壽。因《詩經》中有「如南山之壽」的辭藻,遂鐫刻於青州城南的雲門山,正應了此意,衡王自是歡喜。回來後我查閱史料,這位衡王乃是衡莊王朱厚燆,從他封王的年份推算,大概是活了六十歲左右,這在當年也算可以了。

中華第一壽

此「壽」字通高7.5米,如今號稱「中華第一壽」,當年也許從很遠就能望見,不過現在是不行了。登山路上與它相關的本有山腳的觀壽亭和半山腰的望壽閣,因為植被變得太茂密,前者只能觀松,後者也只能看到「壽」字上面的一半。由於它的存在,此後四百餘年,雲門山逐漸成為人們前來祈福拜壽的聖地,畢竟,除非腦瓜不太正常的,長壽還是人人喜歡。亦有說成語「壽比南山」也是發源於此,雖然《詩經》中所說的南山顯然不是指雲門山,但有學者考證說這成語是在明清之際才廣泛出現,上述說法也確有其可能。

俯瞰望壽閣

「壽」字位於山陰,其左手邊不遠是雲門洞,到這就已經快到山頂了。雲門山很矮,海拔只有421米,過洞發現這段山體也很薄,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或許有些奇趣。不過此洞並非天然形成的,洞口處附了傳說一則,其實這也只是傳說之一而已,說是秦始皇東巡時為壓制齊地王氣而開鑿。我向來認為傳說(尤其是近乎神怪的)不靠譜,雖然很多時候,傳說看起來比史實更吸引人一些。關於雲門洞,相關學者們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認為,此洞唐代時是供僧人歇宿的僧房窟,到了宋代才由寺僧守忠組織大量人力將其貫通。現實,是否略顯骨感呢?

人工開鑿的雲門洞

穿過雲門洞便是山陽,從左手邊臺階可登上大雲頂,右手邊前行即上文曾提及的石窟。這些石窟始鑿於北齊,此後綿延二百餘年,直到唐武宗滅佛時才戛然而止。1936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曾來青州駝山、雲門山考察,彼時雲門山石窟造像雖已殘破,但梁先生對它們的評價甚至更高於宏偉的駝山石窟,認為它們「可稱隋代最精作品」。只可惜文X期間雲門山石窟再遭嚴重破壞,如今難言美感僅剩滄桑,比之梁先生當年所見,又是殘破上的殘破了。

雲門山石窟造像之一
雲門山石窟造像之二

大概正是因為這個境遇,雲門山中的遺蹟直到2013年才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也只是與第三批的駝山石窟合併,應不算單獨立項。其文保子項名為「雲門山石窟及石刻」,很明顯不僅是這些隋唐石窟造像,諸如明代「壽」字、雪蓑道人的墨寶和其他古代石刻也均納入了範疇。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照

大雲頂上雲霧繚繞,不遠處的駝山只是隱約可見。大概是在雲門山山腰的位置,有一條索道延伸過去貫通兩山,線路之長讓人咂舌,但似乎已無力維持運營了。出於時間考慮,駝山我們這次也未再前往。登臨東閬風亭,我不禁有些意氣勃發,在懷抱熟睡的閨女下山時,隨口吟詩一首。詩曰:風催秋葉落,霧鎖雲門間。行路問松柏,誰可壽南山?

人終究是不能壽比南山的,唯能藉此人傑地靈之氣,祈願人長久。順便的,如能有機會多去飽覽祖國山川,那也是更好的。

前文連結: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6)——李氏家族舊宅(李鴻章故居)

靜思齋 於嶽

2019年11月22日

相關焦點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青州雲門山石窟及石刻
    雲門山,正是青州一處菁華薈萃之地,舊時的青州八景,便以「雲門拱壁」居首。這些石窟始鑿於北齊,此後綿延二百餘年,直到唐武宗滅佛時才戛然而止。1936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曾來青州駝山、雲門山考察,彼時雲門山石窟造像雖已殘破,但梁先生對它們的評價甚至更高於宏偉的駝山石窟,認為它們「可稱隋代最精作品」。只可惜文X期間雲門山石窟再遭嚴重破壞,如今難言美感僅剩滄桑,比之梁先生當年所見,又是殘破上的殘破了。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青州真教寺
    尋訪時間:2019年11月10日11月初的青州之行留下了許多愉快的記憶。我們在青州的第一天已遊完雲門山和青州博物館,這日一早,便直接乘公交至阜財門,步入青州古城之中。近年去了諸多「古」城,雖然每一座城都有著不同的歷史底蘊和文物古蹟,卻又可以感受到很多同質化的東西存在,朦朧一想,仿佛都是大同小異。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河北元氏封龍山石窟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列遊記第76篇:元氏封龍山石窟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元氏新復建的封龍書院封龍山中有石窟造像,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卻比封龍山景區更為冷僻,連詳細位置也鮮有介紹,我只知是在南麓。
  • 海岱遺珍石窟寺及石刻篇(三):雲門山石窟及石刻(上)
    雲門山位於青州市城區南2公裡,為漢代廣縣城、南燕國廣固城以及後來的東陽城、南陽城的南部屏障。因其靠近古城,山勢巍峨,佛道兩家先後居於此,唐代為佛教寺院大雲寺之所在,元代為道教所居,修建「靈官廟」。雲門山石窟(歷史照片)雲門山上的文物古蹟以石窟及石刻最為著名,2013年國務院將雲門山石窟及石刻歸入駝山石窟,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窟雲門山石窟造像歷史久遠,雕鑿精美,藝術價值高,是我國北方佛教造像的代表,也是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發展鼎盛時期的歷史見證。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泰山石刻之唐摩崖
    上一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尋蹤講的是泰山腳下的馮玉祥墓,這一篇咱就往山上看。作為五嶽之首,泰山的風景也許不是名山中最美的,但其厚重的歷史人文放眼全國恐也無出其右者。泰山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兩處,分別是泰山古建築群(2006年第六批)和泰山石刻(2001年第五批),此外,省級文保單位的數量就多不勝數了。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青州衡王府石坊
    11月9日去雲門山時,曾途經衡王府石坊,然當日遊完雲門山後就直接前往青州博物館,未再折回此處,直到第二天遊覽青州古城時,才順便前來一看。眼前兩座孤零零的石牌坊,曾經見證了一座王府的輝煌與血火。衡王是誰?衡王府又是怎麼回事?這還得從六百多年前說起。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大同雲岡石窟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4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2篇:雲岡石窟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第9、13窟佛像照片摘自《雲岡石窟——刻在石頭上的北魏王朝》一書,轉載請註明出處!
  • 風韻流傳-雲門山景區品鑑
    2013年,雲門山石窟與駝山石窟合併,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 窟 又名李公井,位於雲門洞西側。口狀如井,深不可測,夏秋季節雲霧蒸騰,故名「雲窟」,唐天寶十一年北海太守趙居貞為唐玄宗「投龍」祈壽之處,唐薛異弱《集異記》載有隋代北海人李清(今雲門山街道李寶峪村)探雲窟的故事,明馮夢龍據此改編為《李道人獨步雲門》並收入《醒世恆言》一書。
  • "國寶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石窟"——西山石窟"蓮花洞"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 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
  • "國寶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石窟"——西山石窟"龍華寺"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 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
  • "國寶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石窟"——西山石窟"藥方洞"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
  • "國寶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石窟"——西山石窟"古陽洞"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
  • 青州有一座神秘的雲門山,隱藏著千年石窟,雲門可比張家界天門洞
    「青州」。青州雲門山說起青州不得不提的就是青州八景之一的「雲門拱壁」,這處景點就位於山東青州南部2公裡左右的「雲門山」。雲門山壽字石刻雲門山雖然海拔才400多米,但是爬起來還是有些吃力,這可能與我們平常不注意鍛鍊身體有關吧!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大同善化寺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3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1篇:大同善化寺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佛像及老照片除外),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善化寺正門善化寺與華嚴寺同為遼金建築遺珍,也均是1961年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善化寺已取消門票免費參觀,顯得非常敞亮。剛參觀了九龍壁不久,又在善化寺門前見到了一個五龍壁。
  • 青州古城景點介紹
    眾所周知,大禹治水時期,把全國分為九個區域讓人居住,九個區域就是"九州」,九州也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過去,中央電視臺有個欄目,就叫」九州方圓」,青州即為九州之一。它有7000餘年的發展史,2013年11月18日,青州被國務院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7年2月25日,濰坊市青州古城新晉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青州,具有悠久的歷史。
  • 大名三處古建築文物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介紹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第八批國保單位」)相關情況,並與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共同答記者提問。開展部門合作,破解保護難題,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共同圍繞文物保護利用所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下功夫,找辦法,出政策,推動文物保護利用高質量發展。深化保護利用改革,讓文物活起來,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重點,採取切實有效的實招硬招,深入推動文物資源活化利用工作,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社會各界參與文物保護,讓廣大百姓分享保護成果。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祁陽浯溪摩崖石刻
    如今的浯溪是祁陽最著名的旅遊景點(4A級),亦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既行旅至此,我當然不會錯過。湘江南岸,似是祁陽縣開發新城,一片樓盤拔地而起,我也是住在這邊,可想而知,浯溪一帶恐再也不復古時之空靈。十一期間,遊人不少,一時喧囂不已,雅俗共賞,倘若元結泉下有知,或許也是喜憂參半。
  • 最全最新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來了!
    >國發〔2019〕2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762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共計50處),現予公布。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大同關帝廟大殿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2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0篇:大同關帝廟大殿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而關羽尚武和尚義的精神,卻直接關乎黎民百姓的安身立命,或成為人情紐帶和道德準繩——在亂世及缺乏法治的年代,有些本領保護自己總是好的,當不了官,就當一條好漢嘛。更兼忠義關公又逐漸演變成為武財神,而人們對「財」的態度,上下五千年那也是從未變過。我想,比之儒家和佛家之類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這些才是最樸素最原始的崇拜,或許也是關公成為最接地氣的「神」的原因所在吧。
  • "國寶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石窟"——西山石窟"盧舍那大像龕...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 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