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和喀爾喀有什麼區別,噶爾丹做了什麼讓清朝輕易降服外蒙古

2020-12-14 史料不輯

由於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過於偉大,以至於蒙古人之間的地域差異絲毫不亞於漢人的南北方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蒙古後來曠日持久的內訌提供可能。

從生產方式上來看,蒙古分為以遊牧為主的「蒙古本部」和以漁獵為主的「林中百姓」。蒙古本部基本上是北元殘部建立的部族,如察哈爾部、土默特部以及今天的外蒙古喀爾喀部。

林中百姓其實是被蒙古徵服的部落,以漠西的衛拉特蒙古為主,還包括貝加爾湖附近的布裡亞特和巴爾虎蒙古。衛拉特明朝時叫「瓦剌」,清朝時叫「厄魯特」。它是蒙古太師建立的國家,長期與黃金家族分庭抗禮。

瓦剌的大汗也先是第一位非黃金家族血脈稱汗的蒙古人,但他稱汗沒多長時間,就被部下殺害。不過他所在的準噶爾部後來又崛起了一個神人——噶爾丹。

噶爾丹是康熙一生中最大的敵人,他志在統一蒙古,控制的土地一度曾高達700多萬平方公裡,但卻把意外將喀爾喀蒙古拱手讓給了清朝。

噶爾丹的父親是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但他從小在藏區研習佛法。父親去世後兄長僧格接過父親的衣缽,不料卻被異母兄弟所殺。

噶爾丹因此返回準噶爾,藉助兄長舊部和自己的活佛身份,很快奪權成功,並帶領準噶爾部不斷兼併其他部族。隨著實力的增長,噶爾丹也萌發統一蒙古的想法,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始終在內訌的喀爾喀。

17世紀,沙俄正大舉入侵西伯利亞,喀爾喀在貝加爾湖地區的利益遭受了嚴重的損害,於是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爭。

噶爾丹就趁喀爾喀與沙俄殊死搏鬥時,勾結中亞的沙俄部隊,從背後偷襲喀爾喀。腹背受敵的喀爾喀立刻轉而全力對付噶爾丹。

由於喀爾喀的土謝圖汗和扎薩克圖汗之間長期敵對,他們很難集中兵力,而且噶爾丹還有俄國資助的洋槍洋炮,所以喀爾喀三部很快被準噶爾蕩平。

汗國即將被滅,喀爾喀很多王公建議流亡沙俄,但卻被宗教領袖哲布尊丹巴阻止了,他主張南下歸順清朝。

準、喀之間的戰爭也讓康熙時刻緊繃著心弦。噶爾丹如果統一蒙古,必定威脅清朝的統治。如果揮兵南下,難保內蒙諸王不會反水。當以聽說喀爾喀來降,康熙是大喜過望。

皇太極打敗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後,喀爾喀迫於壓力才與清軍修好,並不誠心歸降,順治初年還出現過叛亂。清軍入關之初統治並不穩固,又加之漠北路途遙遠,清朝始終拿喀爾喀沒辦法。

康熙怎麼也沒想到,噶爾丹會讓他們誠心內附。為了拉攏喀爾喀王公,康熙沒有將他們編入八旗或是內蒙四十九札薩克,而是保留了他們的完整性。

正是因為如此,喀爾喀王公從此對滿洲大皇帝忠心耿耿,辛亥革命時還要率兵勤王。

相關焦點

  • 準噶爾和喀爾喀有什麼區別,噶爾丹做了什麼讓清朝輕易降服外蒙古
    由於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過於偉大,以至於蒙古人之間的地域差異絲毫不亞於漢人的南北方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蒙古後來曠日持久的內訌提供可能。從生產方式上來看,蒙古分為以遊牧為主的「蒙古本部」和以漁獵為主的「林中百姓」。
  • 蒙古往事:成吉思汗子孫不敵也先的子孫!喀爾喀蒙古被逼投奔清朝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了喀爾喀蒙古內部的愛恨情仇,重點講述了土謝圖汗與噶爾丹之間的仇恨起源,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準噶爾汗國與喀爾喀蒙古之間的戰爭經過。這是因為喀爾喀的蒙古人信奉別的活佛,有著自己的宗教領袖,這位活佛就是土謝圖汗的親弟弟——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簡稱哲布尊丹巴,乃是漠北蒙古藏傳佛教最大的活佛世系,屬格魯派),而且人家還有清政府的支持,因此在噶爾丹這個過江猛龍不守規矩到喀爾喀蒙古搶地盤時,當地的蒙古宗教貴族和封建貴族們大都站出來與準噶爾人相爭
  • 元朝之後蒙古發展簡史:從明朝的瓦剌、韃靼到清朝的內外蒙古
    瓦剌後來分裂幾個部落,並西遷,清朝時期從俄國東歸的土爾扈特部,以及後來和清朝為敵,邊建立準噶爾汗國的準噶爾部都是瓦剌的後裔。、兀良哈部萬戶和喀爾喀部萬戶;右翼三萬戶為鄂爾多斯部萬戶、土默特部萬戶和永謝布部萬戶,到明末清初,清朝的第二代皇太極在降服了東蒙古的科爾沁等部落之後,於1634年擊敗察哈爾部的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徵服了漠南蒙古。
  • 清朝攻打準噶爾算入侵還是平叛,有什麼歷史依據?
    1634年夏,蒙古大汗林丹汗因病去世,蒙古諸部落失去了與後金對抗的核心。林丹汗之子率眾向皇太極投降,並交出了蒙古大汗的傳國玉璽,皇太極繼承了黃金家族的地位,被蒙古諸推舉為蒙古大汗――博格達徹辰汗。從此,清朝歷任皇帝都兼具蒙古大汗的汗位,合理合法地對所有的蒙古族部落實行統治。
  • 元朝之後蒙古發展簡史:從明朝的瓦剌、韃靼到清朝的內外蒙古
    瓦剌後來分裂幾個部落,並西遷,清朝時期從俄國東歸的土爾扈特部,以及後來和清朝為敵,邊建立準噶爾汗國的準噶爾部都是瓦剌的後裔。、兀良哈部萬戶和喀爾喀部萬戶;右翼三萬戶為鄂爾多斯部萬戶、土默特部萬戶和永謝布部萬戶,到明末清初,清朝的第二代皇太極在降服了東蒙古的科爾沁等部落之後,於1634年擊敗察哈爾部的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徵服了漠南蒙古。
  • 清朝攻打準噶爾算入侵還是平叛,有什麼歷史依據?
    1634年夏,蒙古大汗林丹汗因病去世,蒙古諸部落失去了與後金對抗的核心。林丹汗之子率眾向皇太極投降,並交出了蒙古大汗的傳國玉璽,皇太極繼承了黃金家族的地位,被蒙古諸推舉為蒙古大汗――博格達徹辰汗。從此,清朝歷任皇帝都兼具蒙古大汗的汗位,合理合法地對所有的蒙古族部落實行統治。
  • 準噶爾內部的分裂導致噶爾丹在與清朝的對抗中最終落敗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前後,準噶爾汗國的勢力達到了巔峰,噶爾丹也向大清王朝和康熙皇帝發出了挑戰。 康熙九年(1670年),對於噶爾丹和整個漠西蒙古準噶爾部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 準噶爾兵力強大,幾乎橫掃蒙古,為何被康熙打的一敗塗地?
    準噶爾兵力強大,幾乎橫掃蒙古,為何被康熙打的一敗塗地?當時喀爾喀也是失敗了,準噶爾大軍也是自己的往前進軍到了烏蘭木通,這樣也影響到了清朝和沙皇俄國的尼布楚的談判,當時的清朝和沙俄協定的是在喀爾喀的蒙古境內,因為噶爾丹的侵擾把路給堵了,清朝也發現噶爾丹是一個大麻煩,因此對於他的態度給改變了,一領土為條件想要和沙俄的談判快點解決!
  • 草原雙雄恩怨紛爭百餘年,誰讓哈薩克與準噶爾蒙古從敵人變兄弟的
    長期以來清朝都被視作各民族的牢籠,其實清政府在處理民族問題上還是很有經驗的,比如哈薩克和準噶爾蒙古曾經血戰上百年,如今卻成了不分彼此的好兄弟。成吉思汗死後,黃金家族就陷入到曠日持久的內訌之中。在東察哈臺汗國的支持下,克烈汗和賈尼別克汗率領部族遷至楚河流域,建立了哈沙克汗國,並很快成為中亞草原最強大的汗國之一。哈薩克汗國崛起的同時,居住在天山北部,在明史上經常出現的瓦剌蒙古也越發地強大起來。瓦剌在也先的率領下,不斷襲擊明朝邊境,明朝則以斷絕貿易做為懲處。
  • 草原帝國衰亡史:為什麼只有清朝才能永久解決蒙古邊患?
    但喀爾喀蒙古地理區位比較帶勁,被漠西蒙古、清朝和沙俄所包裹,而漠西蒙古中的佼佼者準噶爾汗國突然崛起,也讓喀爾喀蒙古諸部開始緊張起來。畢竟,被三個大國包圍並不好,感覺隨時都會成為待宰的羔羊。準噶爾汗國的領袖噶爾丹是一個能力和野心都極大的人。
  • 清廷有沒有把外蒙古拆分治理?這是外蒙分離中國的原因嗎?
    清朝時期,蒙古地區大致分為三塊,分別為:最早納入清朝統治區域內的漠南蒙古,與如今外蒙古大致類似的漠北喀爾喀蒙古,和衛拉特四部所在的漠西蒙古。 漠南蒙古就是如今內蒙古大部分地區,自然,漠南蒙古也是蒙古各地中人數最多、水草最豐美、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同時,漠南蒙古也是清朝最早徵服的蒙古地區。
  • 讓康熙帝三次御駕親徵的噶爾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準噶爾部與和碩特部並非毫無矛盾,但在扶植黃教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所以在黃教式微時,巴圖爾琿臺吉決定與固始汗一道進軍青藏,並與固始汗和親,鞏固瓦剌內部的同盟。隨後在1640年,巴圖爾琿臺吉還促成了瓦剌蒙古與喀爾喀蒙古的會盟。他還提出要與清朝建立聯繫,於是在1646年,以固始汗為首,聯合巴圖爾琿臺吉等22位瓦剌諸部首領聯名向清朝表示歸順,並遣使朝貢。
  • 「成吉思汗第二」的噶爾丹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是這麼輸的
    引言公元1688年,準噶爾汗國的開國君主——綽羅斯·噶爾丹(Galdan,源自藏語"甘丹",意為兜率天),以報復喀爾喀蒙古的土謝圖汗殺害自己的弟弟和使節團為名,率領勁旅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暴打了漠北諸蒙古部落,成功徵服喀爾喀蒙古的大部分地區。
  • 清朝為何能永久解決蒙古邊患
    這時的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實際上處於既勾結又防備的狀態:一方面噶爾丹的軍事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沙俄的支持,然而另一方面由於沙俄的存在也使噶爾丹無法放心大膽將所有力量投入到與清朝的戰爭在,否則一旦失利之後沙俄就有可能轉而與清朝合作夾擊瓜分準噶爾。
  • 蒙古國為何又被稱為外蒙古?
    大汗帝國版圖 那為什麼喀爾喀蒙古、也就是漠北蒙古又被稱為外蒙古呢?這主要來源於清朝的叫法。此時的喀爾喀三部也就是漠北蒙古,雖然以清朝統治者發生了一定的交集,喀爾喀蒙古也曾給皇太極上了九白之貢。 但是,由於環境惡劣,天高皇帝遠,再加上八旗的主要精力正在應對明朝,喀爾喀蒙古實際上依然處於獨立的狀態,自然,他們就是與內蒙古相對的外藩蒙古,也就是外蒙古。
  • 蒙古來自何方?為什麼有內蒙、外蒙之分?
    地理劃分漠南、漠北之稱最多出現於漢武帝徵匈奴時期,這個「漠」所指的是什麼地理概念呢?在中國北部和蒙古國之間,有一片廣袤的荒漠區,稱為「戈壁沙漠」,戈壁為蒙古語礫石荒漠之意,沙漠則指沙地。該地區總面積130萬平方公裡,在亞洲僅次於阿拉伯沙漠。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對於噶爾丹這個名字想必不會陌生。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
  • 清朝為何能永久解決蒙古邊患
    這時的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實際上處於既勾結又防備的狀態:一方面噶爾丹的軍事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沙俄的支持,然而另一方面由於沙俄的存在也使噶爾丹無法放心大膽將所有力量投入到與清朝的戰爭在,否則一旦失利之後沙俄就有可能轉而與清朝合作夾擊瓜分準噶爾。
  • 準噶爾的野心,歷經清三朝皇帝用了70年,最終才徹底滅亡他們
    起因,1675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擊敗盟主鄂齊爾圖汗,並收攏周圍鬆散部落為準噶爾所統治,從而建立準噶爾汗國,野心愈益膨脹開始四處徵討。並攻打歸附了清朝的喀爾喀蒙古(現外蒙古),想佔據更多地盤,導致康熙皇帝三徵噶爾丹。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親率騎兵3萬進攻喀爾喀,佔領整個喀爾喀地區。
  • 蒙古來自何方?為什麼有內蒙、外蒙之分?
    地理劃分漠南、漠北之稱最多出現於漢武帝徵匈奴時期,這個「漠」所指的是什麼地理概念呢?在中國北部和蒙古國之間,有一片廣袤的荒漠區,稱為「戈壁沙漠」,戈壁為蒙古語礫石荒漠之意,沙漠則指沙地。該地區總面積130萬平方公裡,在亞洲僅次於阿拉伯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