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力部12月3日公布《2020年新加坡勞動力報告》。
受冠病疫情影響,本地勞動力收入的中位數稍降,全職工作的本地居民僱員月薪中位數從去年的4563元減至今年的4534元,或0.3個百分點,是2004年以來首次下降。
收入最低20百分位員工實際工資的減幅最大,達4.5個百分點,這是因為受冠病疫情影響較為顯著的行業僱用的低薪員工比較多。
不過,人力部也強調這一數據並不包括政府為低收入者提供的援助。如果包括就業入息補助計劃和今年一次性發出的就業入息特別補助收入最低20百分位的員工今年收入和去年相比並沒有太大出入。
根據年齡層,15歲以上居民的就業率,從去年的65.2%下降至64.5%,是六年來的最低水平。
15歲至24歲的青少年就業率降幅最大,從去年6月的33.9%下降至今年的30.9%。報告說,這是因為有更多青少年繼續求學,「他們有可能在酒店相關領域半工半讀,而這個行業在疫情中受到的打擊比較嚴重」。
25歲至64歲的居民就業率為80.3%,比去年同期低0.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居民就業率則上升,達28.5%,比去年同期的27.6%高出0.9個百分點。
今年第三季經濟重啟後,就業人數強力反彈,回到接近冠病疫情暴發前的水平,其中服務業的就業情況尤見顯著改善。新加坡今年10月的整體和公民失業率相比9月也維持不變,居民失業率則略增0.1個百分點,這比今年七八月份的0.4個百分點增幅有所減少。
報告只涵蓋本地居民,只顯示一部分就業情況。人力部長楊莉明表示:非居民就業人數在今年首六個月減少將近10萬人,這一數據在未來幾個星期內將更新,屆時當局將能就冠病疫情對非居民勞動力的影響,做進一步說明。
新加坡本地居民勞動力從去年的232萬8500人略增至今年的234萬5500人,勞動力參與率微增0.1個百分點,達68.1%。持有非大專中學後學歷以及大學畢業者,所佔比率都有所增加,勞動力年齡中位數則維持在44歲。
勞動力的增加主要來自新加入職場的畢業生,以及重新加入工作隊伍的婦女及年長者,不過如果他們沒有找到工作,本地的失業率就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