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之所以弱小,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所謂「積貧積弱」。心理上和行為習慣上的積累,才是導致一個人成為「弱者」的真正原因,要想變得強大,就必須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比如以下四個方面。
怨天尤人,經常抱怨
怨天尤人,經常抱怨的人會整天生活在自己的負能量中,不僅自己會體會到消極、悲觀的狀態,也會使周圍的人處在自己的抱怨氛圍中,所以「抱怨」成了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的一件事,人之所以抱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是個體不能應付存在的現象與狀況後的一種情緒表現,抱怨的後果就是進一步加重自己的」無能感「。
沒有主見,容易聽信別人
一個人沒有主見,常常因為別人的觀點與看法改變自己的計劃,今天小李說的有道理,明天又覺得還是小王說的對,天天忙著修改自己的選擇,這種人行為其實很可怕,因為人生重要的關口,重要的選擇可以參考別人的意見,但是得自己拿主意,自己做選擇,因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最想要什麼,你自己適合幹什麼,所以不要輕信他人。
容易情緒化,失去理智
容易情緒化的人也是很可怕的,因為他的決定與選擇都是喜怒哀樂之後的產物,並不是認真思考後的決定,人需要情緒,因為我們」有情「,但是我們更講理,因為人的情緒都是非常主觀的,非常善變的,而實實在在的生活需要的是踏實、確定、看得見、摸得著,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理智的判斷,所以人應該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自理能力差,凡事都想著依靠別人
生活中,不乏有人」自理能力差「,凡事都想著求人,依靠他人,沒有成年之前可能還說得過去,在心理上和身體上都需要別人的照顧,沒有一定的獨立性情有可原,但是一個成年人如果還像一個巨大的嬰兒一樣,那將變得很可怕,成年人遇事首先是自己去思考,然後需要參考別人的意見的話,可以尋求幫助,而不是將問題拋給別人。
成年人的世界,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去承擔,你不勇敢,誰替你堅強,我們未必需要多強大,因為人都有自己的局限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做生活的弱者,不做生活的的無心人,這樣我們才能有權利選擇更好的生活。
歡迎留言評論,寫下你的見解,心理小先生與你一起進步。
關注心理學科普,科普心理學:心理學≠讀心≠雞湯≠算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