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46年,那時的香港還遠比不上上海

2020-12-11 拾壹談主

1946年,香港,碼頭上扛包的苦力

1946年,香港,街道兩邊的小販

1946年,上環,港澳碼頭,遠處是將軍澳漁翁山

1946年,從大坑半山俯瞰銅鑼灣和維多利亞港,圖中白塔處就是有名的虎豹別墅

1946年,香港,熱鬧的街道

1946年,香港,賣海鮮乾貨的鋪子

1946年,香港仔水上人家

1946年,香港最高法院,又稱立法會大樓,1912年建成,2015年作為香港終審法院;港劇迷對於此地有木有熟悉感

1946年,香港,中環,砵甸乍街,就是石板街,港劇迷們對於這個畫面有木有熟悉的感覺

相關焦點

  • 「老照片」1946年上海雲南南路346弄大煙館(高清)
    1946年,鴉片煙客走出鴉片館所在的小巷,右邊立柱上有「春蘭區十八聯保」等字樣和許多手寫的店招。1946年,中國(具體的城市應該是後面「慶餘裡」所在的城市)。男子正在準備進入一家鴉片館。1946年,中國。鴉片館裡面的臥具、菸具,正在配製鴉片煙。1946年,中國。鴉片館裡面的菸具,正在燒制鴉片煙。1946年,中國。
  • 老照片再現民國時期的上海,不愧是遠東第一大城市
    上海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蹟。1843年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並迅速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民國時期1942年到1946年的上海。圖為民國時期的上海街景。圖為民國時期的上海,西裝革履的男人攜著情人走過停滿黃包車的街頭。
  • 老照片再現民國時期的上海,不愧是遠東第一大城市
    上海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蹟。1843年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並迅速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民國時期1942年到1946年的上海。圖為民國時期的上海街景。圖為民國時期的上海,西裝革履的男人攜著情人走過停滿黃包車的街頭。
  • 老照片:1987年的上海,港姐在黃浦江遊船上接受電視臺採訪
    上海,簡稱「滬」,戰國時,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別稱申。晉朝時,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遊一帶稱為「扈瀆」,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下面的一組老照片拍攝於1987年的上海,一起來看看當時的上海的城市生活百態。
  • 老照片:50年代的香港,那時已經開始繁榮,滿滿的時代感!
    50年代香港的老照片:尖沙咀漆鹹道的電臺。50年代香港的老照片:皇后大道中。人來人往,這裡非常熱鬧,黃包車的生意貌似也很好50年代香港的老照片:灣仔軒尼詩道。50年代香港的老照片:尖沙咀河內道,一對母子正在小汽車前觀看。
  • 老照片:1946年的日本名古屋,看二戰後美國人鏡頭下這裡的樣子
    這是一組1946年美國人在日本名古屋拍攝的老照片,當時二戰才結束一年。通過當時美國人的鏡頭,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那時的日本名古屋。名古屋市是日本人口第四大城市,位於日本愛知縣西部。大規模轟炸有1945年3月12日、3月19日、5月14日三次,其中3月19日的轟炸造成名古屋車站失火,5月14日的轟炸使古蹟名古屋城大部分被燒毀。二戰美國的多次轟炸造成名古屋遭到破壞,二戰後這裡開始重建。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出於戰後利益的考慮,美國派遣了大量的美軍駐紮在日本。
  • 老照片:1987年的上海,港姐在黃浦江遊船上接受電視臺採訪
    上海,簡稱「滬」,戰國時,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別稱申。晉朝時,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遊一帶稱為「扈瀆」,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下面的一組老照片拍攝於1987年的上海,一起來看看當時的上海的城市生活百態。
  • 精選一組關於香港的老照片;1880年維多利亞港
    #老照片一,1869年香港植物園,一群富家子弟。二,1880年維多利亞港。英國人搶佔香港的重要原因之一: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維多利亞港港闊水深,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維多利亞港可停泊航母。
  • 老照片:昔日的湖北赤壁,那時的這裡還叫蒲圻
    這是一組湖北省赤壁市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了這座城市昔日的樣子。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一起重溫這裡的舊時光。圖為昔日的城市街景。赤壁市,地處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遊南岸。這座城市也是國內更名最成功的城市之一,更名後城市的知名度極大提升。
  • 珍貴老照片:70年代的北京,70年代的上海,70年代的香港!
    珍貴老照片:70年代的北京,那時候的北京城遠沒有現在這麼多人,街上的小汽車也比較少,百姓的出行方式主要還是自行車。這一張是崇文門內大街的一個生活場景寫照,從照片中看去,行人、自行車、有軌電車這些都讓當時的街道充滿了生機!
  • 45張老照片帶你領略1946年的震撼山河
    因布爾什維克分子鬧革命,作者Dmitri Kessel小時侯跟著家人逃往羅馬尼亞,輾轉移民美國,以攝影為職業,二戰時候做戰地記者遍歷歐亞,為LIFE雜誌工作時,在中國的南京上海一帶生活過大半年早在1919年,孫中山提出三峽工程設想。隨後,國民政府對三峽工程建設斷續醞釀。1946年,三峽工程正在被「炒」熱,而這就是《生活》雜誌派遣凱塞爾拍攝三峽故事的背景。
  • 老照片:1983年美國華人眼中的上海
    1983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不久,外國人對神秘的東方古國充滿好奇。國門打開後,他們紛紛到中國來走一走看一看。這年的9月16日到10月17日,一對美國華人夫婦來華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旅行。從上海入境、香港出境,行程包括上海、杭州、南京、洛陽、西安、北京、重慶、武漢、長沙、桂林、廣州和香港。
  • 老照片:1990年亞運會期間的上海,建設中的浦東還看不到高樓大廈
    上海,簡稱「滬」,地處東部長江入海口、東臨東海,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是目前國內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城市之一。本組老照片向大家展示的是1990年的上海,這組老照片能夠帶我們重溫30年前的上海城市風貌。
  • 茜茜公主後裔捐贈珍貴上海老照片
    今天上午,卡洛斯捐出的老照片在上海市檔案館展出  記者 張龍 攝 今天是國際檔案日,上海市檔案館在建立上海金融檔案史料中心的同時,還獲贈一份厚禮——奧匈帝國茜茜公主的後裔拍攝的一批1930-1940年代上海珍貴老照片。
  • 毛澤東1946年預言香港問題:將來可協商解決
    回首過去,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代領導人都跟香港回歸有著緊密的聯繫……  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歷來對香港問題十分重視,早在1946年毛澤東就曾預言香港問題將來可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建國後毛主席對香港的回歸更加關注,曾多次與有關方面及到訪的國外政要商討此事。老一輩革命家非凡的政治膽識和高超的統戰工作藝術為日後香港的順利回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老照片:1990年亞運會期間的上海,建設中的浦東還看不到高樓大廈
    上海,簡稱「滬」,地處東部長江入海口、東臨東海,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是目前國內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城市之一。本組老照片向大家展示的是1990年的上海,這組老照片能夠帶我們重溫30年前的上海城市風貌。
  • 一組民國老照片:那時的上海有多繁華?難怪被叫做「東方夜巴黎」
    一組民國老照片:那時的上海到底有多繁華?難怪被叫做「東方夜巴黎」。民國在我國的歷史上是個特殊的時代,部分城市的繁華和動蕩不安是共存的,也是包容和苛刻並存的時代。今天就和大家來看一組民國的老照片,看看那個時代的上海究竟有多繁華。看完了你就知道為啥那個時代的上海被稱為「東方夜巴黎」了。
  • 珍貴老照片:七十年代的上海,七十年代的臺灣,七十年代的香港
    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70年代末,上海南京路的抓拍照,從照片上看去當時的南京路已經是人來人往!珍貴老照片:這一張照片是七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抓拍照,從照片中看去,當時的北京人出行基本上都是騎自行車,那時候的人生活簡單,人們也都十分樸實!
  • 一組民國老照片:那時的上海有多繁華?難怪被叫做「東方夜巴黎」
    一組民國老照片:那時的上海到底有多繁華?難怪被叫做「東方夜巴黎」。民國在我國的歷史上是個特殊的時代,部分城市的繁華和動蕩不安是共存的,也是包容和苛刻並存的時代。今天就和大家來看一組民國的老照片,看看那個時代的上海究竟有多繁華。看完了你就知道為啥那個時代的上海被稱為「東方夜巴黎」了。
  • 珍貴老照片:70年代的北京,70年代的上海,70年代的香港!
    珍貴老照片:70年代的北京,那時候的北京城遠沒有現在這麼多人,街上的小汽車也比較少,百姓的出行方式主要還是自行車。這一張是崇文門內大街的一個生活場景寫照,從照片中看去,行人、自行車、有軌電車這些都讓當時的街道充滿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