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46年上海雲南南路346弄大煙館(高清)

2020-12-25 超夢說

1946年,鴉片煙客走出鴉片館所在的小巷,右邊立柱上有「春蘭區十八聯保」等字樣和許多手寫的店招。

1946年,中國(具體的城市應該是後面「慶餘裡」所在的城市)。男子正在準備進入一家鴉片館。

1946年,中國。

鴉片館裡面的臥具、菸具,正在配製鴉片煙。

1946年,中國。

鴉片館裡面的菸具,正在燒制鴉片煙。

1946年,中國。

鴉片館女老闆和鴉片煙客,正在繳費。

1946年,中國。鴉片煙槍。

往期精彩:

【上海老照片】這些民國建築現在你是否見過?(高清)

【清代地圖】甘肅省地圖1855年-1871年,高清

【抗日戰爭】1943年外國人記錄的常德戰役(45張高清照片)

【高清】1941年重慶,在人民政治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

【清末老照片】一張照片一個故事一段歷史(14張)

【民國老照片】一張照片一個故事一段歷史(30多張)

【新中國老照片】一張照片一個故事一段歷史(70多張)

曾屬開封現撤銷的四個縣

遼寧——新中國成立後由七個省級單位合併而成的省

百餘年前日本人畫的大清地圖, 讓人大吃一驚!

【古籍】《舟車所至》中的寧古塔紀略全本

【古籍】《少林寺志》清代版本

【古籍】揚州府圖說.十二幅.明末繪本

【清朝】河南老地圖中你的家鄉在哪裡?

【珍藏】六七十年代的宣傳畫

【珍藏古籍】七省沿海全圖.清.周北堂.繪.清道光時期邵廷烈校刻

河南近二十年的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你知道嗎?

【上海老照片】1946年上海的中藥鋪老照片(高清)

【老照片】關於印度1945年的幾張老照片

【珍藏】《銷閒清課圖》卷由明代孫克弘繪製

【經典】古代木匠的《大木歌》

相關焦點

  • 70年前的老上海記憶,珍貴老照片,帶你領略過去的上海八仙橋
    八仙橋在以前和徐家匯等屬於經濟繁榮的商業圈,現在的雲南路,在以前的時候叫做八仙橋街;後來上海有了大世界之後,八仙橋的地盤直接縮減到西藏南路西邊,東邊的地方成了大世界的領域。 當時國難當頭,於是很大一部分人都進入到了八仙橋,隨後這裡開始變得繁榮起來,成了老上海最繁華的地方。
  • 「上海·環衛——砥礪奮進30年」老照片徵集開始啦!
    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上海生活廢棄物管理的發展歷程,特籌劃開展「上海•環衛」老照片徵集活動,向全市徵集近30年關於凸顯上海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建築渣土)、餐廚垃圾、餐廚廢棄油脂等方面,清運處理、設施設備、工作狀態等方面的老照片和老故事
  • 老照片:1946年,那時的香港還遠比不上上海
    1946年,香港,碼頭上扛包的苦力1946年,香港,街道兩邊的小販1946年,上環,港澳碼頭,遠處是將軍澳漁翁山1946年,從大坑半山俯瞰銅鑼灣和維多利亞港,圖中白塔處就是有名的虎豹別墅1946年,香港,熱鬧的街道1946年
  • 猜猜看︱老藝術家白楊罕見高清老照片,和白楊合影的女演員,是誰?
    猜猜看︱老藝術家白楊罕見高清老照片,和白楊合影的女演員,是誰?2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DJ雅清 DJ雅清▲點擊上方關注 「DJ
  • 住在上海雲南南路,就是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1917年,大世界遊樂場建成,雲南南路由此誕生,餐飲店一度聚集了上百家,1991年的正式命名為「大世界美食街」,98年更名為「雲南南路美食街」。可以說是得到了官方的蓋章。顧記在上海有些年頭了,分店開了十幾家,連做餅的阿姨都說不清時日,只知道自個是做了幾十年的蔥油餅。
  • 那些曾經閃閃發光的「雲南製造」你還記得多少
    原標題:那些曾經閃閃發光的「雲南製造」你還記得多少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當雲南白藥,紅塔山,紅雲紅河、昆明電纜、拓東醬油、白象鹽,大益茶,後谷咖啡,還有褚橙……一大批雲南品牌成為時代浪潮巨頭的時候,那些曾經閃閃發光的「雲南製造」你還記得多少?
  • 上海南京路商業圈附近的奇葩建築「紙片樓」
    上海網紅「紙片樓」就位於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商圈附近的寧波路福建中路上,從正面看上去的話和其他的普通建築樓群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但是,巧妙的地方就是在於,當你換一個角度去欣賞的話,就會有別樣的風景呈現在你的面前了。
  • 上海 | 新派粵菜 | 舊雨新知,不是「明閣」,勝似「明閣」.
    而新天地朗廷酒店則最先由「明閣」掛牌迎客,直到揚子朗廷酒店撤牌,新天地朗廷的「明閣」才翻牌成為「唐閣」。2017年上海虹橋康德思酒店開業,「明閣」才重新出現在魔都食客的視野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香港「唐閣」總廚 鄺偉強師傅可能諸位看官對「唐閣」鄺偉強比較了解,畢竟香港「唐閣」近幾年一直獲得米其林3星評定,上海「唐閣」也在2017年米其林上海版元年拿下3星,鄺偉強作為「唐閣」的靈魂人物,在美食圈內家喻戶曉
  • 買一張「思南·十年」限量地鐵紀念票,搭乘上海地鐵十號線思南專列
    買一張「思南·十年」限量地鐵紀念票,搭乘上海地鐵十號線思南專列 2020-10-08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的雲南「南路」,幾百米的一條街,卻是上海知名的美食街!
    上海這座大城市大家肯定都是熟悉的,畢竟「魔都」的稱號不是什麼城市都能掛在頭上的!魔都這個稱號正好與北京的「帝都」相對!中國南北最大的兩個都市遙遙相對!與北京一樣上海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十分的迅速!在外國人眼中,上海這座城市其實是優於北京的!
  • 被叫了近百年的上海大世界的「美食街」雲南南路,要拆遷了
    最近,聽說雲南南路要拆遷了,靠著百年老字號撐起來的美食街,雖然只有短短的250米,卻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對上海美食的執念~那麼,在它消失之前,最後再去深吸一口老底子的味道01 洪長興,忘不了的牛肉煎包洪長興是上海很早的一批清真羊肉火鍋,雲南南路1號,和德大一左一右坐落在路口,頗有幾分鎮街的氣勢~不過,對於很多老上海來說,那一口皮酥、肉嫩、汁多的牛肉煎包才是對洪長興的初心,三塊五的價格在這個連一個普通肉包子都要3塊的當下,顯得如此平易近人~
  • 從雲南南路到吳江路,上海的百年老字號,是什麼讓它們經久不衰?
    雲南南路雲南南路的歷史悠久,雖然只是一條規模很小的美食街,但是對老上海的美食記憶來說卻是意義非凡。這裡有上海最出名的美食老字號,也有特色街邊小吃零食。雲南南路的一百來米可以說是囊括了上海的特色美食,適合不同消費階層。這裡有簡簡單單的海派點心,還有傳統的京式火鍋,更有海納百川的改良西餐。
  • 如果你到上海,一定要來思南路看看
    偏愛老式的建築,喜歡滿街的梧桐,而我最熱愛的,便是在那靜謐的思南路走一遭。思南路——上海歷史風貌保護區之一思南路,原為馬斯南路,在上海很有名氣,是上海最有故事、最有味道的老馬路,乾淨、大氣、安靜。以思南路為中心,輻射復興中路、南昌路、皋蘭路、香山路,是建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法租界街區,上海人稱之為「上之腳」。它是上海少有的歷史風貌保護區之一,路兩側滿是蔭翳的法國梧桐和精美的洋房,還有諸多老上海民居,集中了全部的民居樣式。這個街區安靜滄桑,處處都透露著歷史感和文藝範。思南路51-59號過去稱為義品村,名人故居雲集,是個名人薈萃之地。
  • 到底誰才是「浦東第一條鐵路」?大多數上海人都回答不出!
    1921年(民國10年)1月,上海、南匯兩縣人士穆湘瑤、朱發紱等籌備組織上南交通事務局,修築上南縣道(自上海周家渡至南匯,全長約34.5公裡)。同年7月穆湘瑤創立上南長途汽車公司(簡稱:上南公司),投資25萬元,並與上海交通事務局締結租路契約,墊款築路,在縣道上鋪軌行車,以30年為期。上南公司配備了汽油內燃機車3臺,客車6輛,開始了「上南鐵路」的運營。
  • 您有一封發自「中街1946」的未讀情書,請查收
    中街1946地址:田子坊1店:黃浦區泰康路274弄18號西藏中路邵萬生店:1288號(E-B1-29)人廣地鐵站店:黃浦區人民廣場地鐵站1-3號出口通道光啟城店:徐匯區宜山路455號B2-48號文峰廣場店:浦東新區張楊北路801號文峰廣場一樓F104商鋪田子坊2店:黃浦區泰康路248弄15
  • 老照片:1990年亞運會期間的上海,建設中的浦東還看不到高樓大廈
    上海,簡稱「滬」,地處東部長江入海口、東臨東海,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是目前國內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城市之一。本組老照片向大家展示的是1990年的上海,這組老照片能夠帶我們重溫30年前的上海城市風貌。
  • 老照片再現民國時期的上海,不愧是遠東第一大城市
    上海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蹟。1843年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並迅速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民國時期1942年到1946年的上海。圖為民國時期的上海街景。圖為民國時期的上海,西裝革履的男人攜著情人走過停滿黃包車的街頭。
  • 漫步近130歲的重慶北路,感受老上海風情
    ,感受老上海風情老底子君談起重慶路,上海有三條,自南向北,或直或曲,連成一條線,它們分別是重慶南路、重慶中路、重慶北路。1980年代重慶北路地域區劃圖老照片:大沽路重慶北路口東望老照片:重慶北路293弄三祝裡(攝影:郭博 來源:「食硯無田」公眾號)重慶北路,位於黃浦區,南起金陵西路接重慶中路,經延安東路、大沽路、威海路,北訖江陰路,全長700多米,寬10〜16米。
  • 我們鬥膽給上海八大小吃街排了個名!第一名竟不是雲南南路?
    我們鬥膽給上海8大小吃街排了個名!第一名竟不是雲南南路?對!地址:雲南南路100號(寧海東路口)價格:人均86元說到吃三黃雞,很多上海人想到的都是振鼎雞,但是上了年紀的老一輩心中都有一個無法抹去的名字,那就是:小紹興。三黃雞油光發亮,肉質細嫩。配上小紹興秘制醬油,吃的滿嘴噴香。再來碗雞鴨血湯,點一份蔥油拌麵,好吃的舌頭都要吞掉了。
  • 滬說|1946年,《上海裡衖分區精圖》那些和今天不一樣的路名
    再版於2008年的這本書滯銷多年,以至於後一本書上的燙金字都引到這本書的背面上了。本書的名字裡有一個難念的字——估計也是滯銷的原因之一,「衖」讀作xiang4,一般認作巷的異體字,但有時候又指地址單位中比弄和巷更小的單位,相當於今天所說的支弄吧,但能見到的已經很少了。臺北市前幾年剛剛統一了地址,統一稱巷或弄,不再用這個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