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奔奔帶你遊河南】地平線下的千年民居——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2020-12-25 中華網河南

大家好啊,我是絨言絨語吉祥物學院的大象奔奔,很高興見到大家~

炎熱的夏季裡,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吹空調?吃西瓜?喝冷飲?不過對於奔奔來說,這兩天的高溫快把奔奔曬化掉了,好想就地挖個洞鑽進去啊~

不過,說到挖地洞這件事,奔奔還真想起來之前去過的一個好地方!那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民居形式,而且最最關鍵的是,冬暖夏涼!!!想想看,在炎熱的夏季住進去,是不是特別爽!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知道奔奔說的地方是哪裡嗎?

來咯來咯,這個地方就是河南三門峽的——陝州地坑院。下面奔奔就簡單帶大家了解下這個地方吧。(您的奔導遊已上線~)

遠眺之,進村不見院,只聞人語響。犬吠雞鳴音,不知何處覓。

近察之,炊煙嫋嫋起,地下人往來,濃密樹蔭下,清涼沁人心。

這個地方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的房子都不在地上,而在地下,也因此被叫做「地坑院」。村口那句「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的標語,簡直就是它的真實寫照。

地坑院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歷史文化價值非常豐富!它不僅被列為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還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在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還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奔奔在那裡居住時,感受有點像窯洞,最大的好處就是冬暖夏涼,而且防震抗震、擋風隔音。冬季窯內溫度在10℃以上,夏天保持在20℃左右,堪稱「天然空調,恆溫住宅」。所以很多久居窯洞的老人常常不願意離開(這種冬暖夏涼的居住環境,是奔奔的話,也不願離開呢!這溫度簡直不要太舒服了好嘛~)

對啦對啦,如果大家想要那裡玩,以下這幾個地點非常值得推薦呢!這可都是奔奔遊玩過認真推薦的哦~

民俗文化園

主要由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的地坑院組成,內設不同主題,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歷史演變及陝州地區人們的生活風貌與民俗技藝。

百藝苑

百藝苑,給奔奔的感覺有點像旅行步行街,有很多旅遊商品可供選擇,工藝品、古董字畫、金銀玉器等等,非常豐富,可以給家裡帶一些紀念品回去。當然如果不喜歡商業的小夥伴們也可以忽略這裡啦!

馬嵬驛·百味巷小吃街

百味巷小吃街引進了陝西馬嵬驛小吃街,融合了秦、晉、豫三省名優小吃100多種,包你吃到過癮。如果覺得不過癮,那就再來一份「十碗席」,相傳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侵華逃難途經此地時,當地農民給她做了「十大碗」,令她讚賞不已,從此名揚四方。

除了這些景點之外,還有一些特色產品、美食及當地的特色文化,奔奔也推薦給大家哦~

穿山灶

這個穿山灶是地坑院特有爐灶,灶呈斜坡狀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據熱氣往上走的原理,依次開九個灶孔,可以同時放置九個鍋,其中第一個火最旺,適合蒸煮,隨著火力的逐步減弱,依次為燉、悶、保溫的功能,可以烹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

柿子饃

當地的柿子饃也很有特色,它是用新鮮的柿子摻進麵粉、玉米面做成,蒸熟以後晾涼,味道會更好,而且吃了還敗火。

陝州剪紙

陝州剪紙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夏周時期,被譽為「民俗奇葩,中原一絕」,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說這裡的剪紙技藝傳男不傳女,自成一派。其中的黑色剪紙風格獨特,是黃河文化的一個縮影呢。

捶草印花

捶草印花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印染技藝,也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人把一種野生植物「芊棒棒草」採回來,夾在白棉布裡擺放成花型圖案,然後鋪展在石頭上,用木棒槌捶打出草的汁液滲印在白布,形成白底綠花的圖案。聽起來就覺得好奇妙哦!

陝州澄泥硯

以前只知道古徽州的硯很厲害,原來我大河南的陝州澄泥硯也是歷史上的四大名硯之一。

陝州澄泥硯曾被列為皇宮貢品,於1914年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澄泥硯使用經過澄洗的細泥作為原料加工燒制,質地細膩,如嬰兒皮膚一般,而且具有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光澤滋潤的特點,為硯中一絕。

陝州鑼鼓書

鑼鼓書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戲曲藝術,主要流行於河南三門峽陝州,所以這一地域的曲種被稱為陝州鑼鼓書。這種表演主要為坐唱形式,開場前一般都要來一段開場鑼鼓以製造氣氛,演唱方式也是用豫西地方土語吹拉彈唱,地域特色非常明顯。

好啦,地坑院就了解到這裡啦!大家如果有想去的,奔奔也將它的詳細地址也給大家奉上,有想去的可以馬上安排上了~

它的地址: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距三門峽市區大約有11公裡

相關焦點

  • 地平線下的古村落——陝州地坑院
    地坑院是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被譽為地平線下的古村落、人類穴居的活化石、地下的北京四合院,它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一種奇特的古民居建築地坑院,在地平線5~6米以下默默存在了約4000年……據專家考證,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廟底溝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地坑院的雛形。20世紀前期,德國人魯道夫斯基在《沒有建築師的建築》一書中向全世界介紹了地坑院。書中刊載了4幅航拍的陝縣(現三門峽市陝州區)地坑院村落照片。
  • 周末自駕遊,「民居史上活化石」——陝州地坑院,黃河第一壩
    陝州地坑院,位於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去三門峽——遊黃河、看天鵝、品美食、遊覽地坑院、問道函谷關
    三門峽市因黃河大壩、天鵝湖裡天鵝飛和地坑院而聞名。近年來,天鵝來這裡過冬,三門峽已經成了國內聞名的天鵝城。冬季來三門峽看天鵝遊地坑院,絕對是一場奇幻夢之旅。神奇的地下四合院--陝州地坑院,還可以乘坐「天鵝號」遊輪,遨遊母親河北國水鄉的水中精靈磅礴奔湧的黃河在轉了個「幾」字形大彎後,被「萬裡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攔腰阻截,安靜下來,形成了一個浩渺寬闊而波瀾不驚的湖面。
  • 去三門峽 ——遊黃河、看天鵝、品美食、遊覽地坑院、問道函谷關
    三門峽市因黃河大壩、天鵝湖裡天鵝飛和地坑院而聞名。近年來,天鵝來這裡過冬,三門峽已經成了國內聞名的天鵝城。冬季來三門峽看天鵝遊地坑院,絕對是一場奇幻夢之旅。而除了天鵝和地坑院,三門峽還有著其他極其誘人的旅遊資源。這裡有譽為「萬裡黃河第一壩」的三門峽黃河大壩。
  • 盛世黃河行:去三門峽——遊黃河、看天鵝、品美食、遊覽地坑院、問道函谷關
    盛世黃河行:去三門峽——遊黃河、看天鵝、品美食、遊覽地坑院、問道函谷關 三門峽市因黃河大壩、天鵝湖裡天鵝飛和地坑院而聞名
  • 河南·三門峽陝州地坑院,地裡面的窯洞,這不是在陝西,而是在河南
    一說到窯洞,立刻就想到了黃土高原,眾所周知,黃土高原的代表性建築就是窯洞了,而且一說起窯洞,問你哪裡有,你可能立馬就反應到陝西或山西,但是,你能想得到嗎?我神州大地上,不僅僅只有山西陝西有窯洞,在河南也有窯洞,而且是不一般的窯洞,那就是陝州地坑院。
  • 我們「上天入地」去旅行(一)陝州地坑院
    然後,按照我事先策劃好的1天2晚的三門峽行程進行遊覽,行程線路:三門峽市——三門峽大壩——天鵝湖——陝州地坑院——靈寶函谷關歷史文化旅遊區 ,出行交通為旅遊包車(九座商務車)。顧名思義,地坑院就是建在地下的一種建築,在我國其他地方也可以見到,而三門峽陝州的地坑院現在是三門峽市陝州區政府精心打造的一個特色旅遊項目,開發得比較好,但在全國名氣還不是很大,目前還屬於比較小眾的旅遊景點。
  • 日場升華夜場再啟,河南陝州地坑院精彩不停歇
    第二十六屆三門峽黃河文化旅遊節期間,陝州地坑院的夜再次點亮。活動期間,除了夜場的浪漫夢幻美,景區日場的陝州鑼鼓書將每天上演,並推出多個特色民俗小節目,豐富遊客體驗,為節日助力!陝州地坑院景區一年一度的暑期納涼消夏季及春節檔期的陝州燈會,點亮了三門峽的夜經濟。在一次次流連忘返的夏夜狂歡,一場場流光溢彩的燈火盛宴的同時,景區還拉動了旅遊扶貧、增加了周邊群眾收入,帶動住宿、餐飲、農副產品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為三門峽的夜經濟做出巨大貢獻。
  • 河南陝州燈會創世界第一穹頂 地坑院裡燈火璀璨 看黃土塬40年巨變
    前些天,我應邀到河南三門峽參加「2019陝州燈會的點燈儀式」,沒想到在這個偏於一偶的黃土塬舉辦的燈會卻令我震撼不已,那直徑28米的「世界第一穹頂」燈組,規模之大,據說只有中東杜拜出現過一次;更新奇的是一個個光影奇幻的地下四合院,讓我不由地嘖嘖稱奇,連連叫絕。「三姐姐,陝州在陝西什麼地方?」
  • 河南最有特色的房子,三門峽「地坑院」,體驗住在地裡的感覺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說的就是河南的一個地方,他們早就想到了應對的方法,在土地裡面建了房子,因為冬天暖和夏天涼爽。慢慢被大家熟知之後,也成為了特色旅遊項目。每年到了天氣炎熱的時候,一些外地遊客來到河南省,體驗這種院子,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這個地方就是河南三門峽的陝州,一個叫做陝原的地方,這個地區的民房通常是凹進的。
  • 地坑院民居建築群:原始民居活化石
    地坑院也叫「天井窯院」,是全國乃至世界少有的一種地下古民居建築,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它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是它的真實寫照。獨具特色的地坑院落群,被專家學者譽為「地平線下的古村落,人類穴居的活化石」「地下的四合院」「中國農民生土建築的最高成就」,具有極高的觀賞和學術研究價值。
  • 三門峽2020年農民豐收節在陝州地坑院開幕
    9月22日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樂享豐收·圓夢小康」河南·三門峽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式在陝州地坑院舉行。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市委常委、秘書長郭鴻勳出席開幕式,市政協副主席、陝州區委書記駱玉峰在開幕式上致辭。 當天上午9時整,農民豐收節在喜慶熱烈的氣氛中拉開序幕。
  • 帶你走進陝州農家地坑院
    陝州地坑院,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地坑院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恆溫住宅」。
  • 陝州地坑院,穿山灶上十碗席,既要飽眼福,也要飽口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陝州地坑院、陝西的窯洞都是「以土為家」就地取材的典範。三門峽陝州地坑院作為中國民居的一種形式,「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我還是熟悉的。說起來話長,20餘年前,連霍高速洛陽至三門峽段修建時,我曾在莊溝大橋建設工地幹過零工,曾租住老百姓地坑院有3個月。當時就好奇,地坑院就是好,冬暖夏涼,省磚頭省瓦片。去年三門峽觀看天鵝後,又匆匆忙忙地趕赴陝州地坑院景區轉了轉。畢竟是景區式,與印象中的地坑院相比,陝州地坑院高檔了許多,文化氣息濃厚,曲藝、婚俗、小吃的展示,讓你全方位了解地坑院的歷史。
  • 冬季出遊推薦三——三門峽看天鵝,地坑院,泡溫泉
    ,遊玩景點:陝州地坑院(或曲村地坑院),馬嵬驛小吃街、高陽山溫泉或翡翠麗池溫泉、天鵝湖溼地公園,三門峽必吃十大碗,如果時間允許可再去靈寶的函谷關進行遊玩地坑院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被譽為地平線下的古村落,人類穴居的活化石,地下的北京四合院……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名居建築之一。
  • 惠民鉅惠,陝州地坑院景區半價啦
    秋季旅遊,半價鉅惠你我相約陝州地坑院持證半價遊陝州地坑院自開業以來離不開三門峽各界朋友的關懷與厚愛,為答謝三門峽人民對陝州地坑院一如既往的支持, 陝州地坑院景區9月1日起,對持有 以4112開頭 的身份證的三門峽市居民實行 半價優惠
  • 探尋人類穴居活化石—陝州地坑院,品特色美食十碗席
    ,陝州區(原陝縣)有這樣一群特殊的院落——地坑院。因為是在地平線下開挖而成,更讓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地坑院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築,被譽為地平線下的古村落、人類穴居的活化石、地下的北京四合院……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
  • 地坑院穿山灶 說說《舌尖上的中國3》裡的河南美食「陝州十碗席」
    這一季不光有河南美食讓你流口水還有一種神奇的土灶臺會讓你佩服河南人的生活智慧這就是陝州地坑院。河南三門峽陝州,老薛盤起了穿山灶。他要做扣碗條子肉、糥米飯,紅油豆腐、小酥肉、雜燴菜、清燉三珍、高湯海帶。《舌尖3》拍攝團隊在陝州地坑院拍攝十碗席的情景
  • 央視紀錄片「發現之旅」之發現陝州地坑院
    6 月 4 日至 5 日,中央電視臺大美中國發現之旅頻道攝製組外拍製片何立竑、編導閆振亞、攝像劉思海,對陝州地坑院景區等陝塬大地進行拍攝,對陝州區民居建築地坑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探秘採訪。何立竑一行對地坑院的建築形式和營造技藝進行了拍攝,在陝州地坑院景區,他們了解了陝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先後對剪紙藝人黃亮娥
  • 豫西特色抗戰劇《三道塬》開機儀式將在陝州地坑院景區舉行
    國家AAAA級景區-陝州地坑院千年古村陝州地坑院是中國最美休閒鄉村是世界生土建築的奇蹟8月21日,國內首部豫西特色抗戰劇《三道塬》將在陝州地坑院景區舉辦開機儀式新聞發布會。屆時,國內著名導演朱少傑與編劇樊城,攜主演馬敬涵,毛林林,李晟燁,廖京生,錢漪等主創團隊將蒞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