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醫院為何曇花一現

2020-12-15 騰訊網

[摘要]熱衷於建立醫院者都別有訴求,而醫者本人卻對此並不熱衷。這恐怕比政府意志、世俗與宗教勢力之爭更能解釋醫院在中國不能持久發展的原因。

美國傳教士伯駕在廣州開了一間藥房,為中國人看病,這就是博濟醫院的雛形。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中國傳統醫患關係注重患者的感受,注重個體療效,但是卻忽略了效率問題,而西方中世紀的醫院,在組織上已經具備了實現效率醫療的基礎條件。它像工廠一樣「維修」病人,以病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在許多方面也許了犧牲患者的利益,但卻滿足了工業化社會的效率需求。

中國歷史上曾有很多「醫院」,但皆曇花一現。醫學水平同樣處於形上學階段的歐洲中世紀,醫院為何能發揚光大?箇中原因,恐怕不是教科書中「西方殖民主義者依靠堅船利炮傾銷文化」那麼簡單。中國古代醫學的痼疾,大概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中世紀歐洲的一家醫院

何為醫院?如果我們將醫院定義為有固定場所、醫患關係中醫者主動患者從動、有住院制、有分科、分部門協作、享有開放式學術交流機制的醫療組織的話,那麼中國古代基本上沒有醫院可言,有人可能要責難這是以現代視角追溯古人,但有意思的是,現代化醫院的基本模式,就是歐洲中世紀時期奠定的。

下面是拜佔庭潘託克拉託爾醫院(建於1136年)的基本情況,這是中世紀歐洲眾多醫院中的一個代表。

這是一座修道院領導下的醫院,由麻風醫院和老人之家組成。有50張病床,外加5張機動病床。分為五個區,一區外傷及骨折,二區眼科及腹部疾病,三區婦科,四區和五區收留其他男性患者。每床標配床墊、床單、枕頭、被各一條,毯子兩條。被子每年拆洗一次。每個病房有火爐三個,廁所二座。每個患者每周洗澡兩次。

院長是修道院院長,另有4名修道士幫助管理。主治醫師2人,病房主管2人。醫生10人,外科醫生2人,門診醫生2人。女醫1人。每個男病房有護士2人,雜役4人。女病房有女護士4人,女雜役4人。醫院有藥劑師5人。另有車夫、保姆、廚師、門房、清潔工若干。還有負責喪葬的專門人員。

而患者夥食在當時來說不算好也不算壞:每天850克麵包,2盤加油蔬菜,2個洋蔥。患者可以自掏腰包額外加餐。

拋開時代特色濃厚的建築外觀不論,單看其內部組織,潘託克拉託爾醫院已經頗類似於近代醫院,具備了固定場所、專業醫護人員、住院制、門診與住院相分離等諸多特徵,並且早早就確立了醫主患從的醫患關係。這樣的醫院在當時並不罕見。當時歐洲的醫生分為教內、教外兩大類,都有自己的醫院組織,對中世紀歐洲醫學產生巨大影響的阿拉伯醫學,甚至在更早時期就有了醫院,而且經費來自遺產稅或富人捐贈。現代醫院的源頭,就是這種中世紀醫院。目前國際史學界開始反思對「黑暗中世紀」的程式化認識,這大概也可算作是中世紀的亮點之一。

中國歷史上也曾有很多「醫院」

對於古代技術和技術組織的評價,現代中國人常陷入探討「有無」的窠臼,也常被所謂的「李約瑟問題」所困擾。面對缺乏科學思維、有效轉換機制和對話交流平臺的歷史事實,評價各種技術成就,應該堅持「點、線、面結合」的原則,要明了技術曾經達到過的高度(「點」),又要顧及中國傳統社會技術的「經驗科學」特色以及私相傳授的教育模式(「線」),還要考慮這項技術是否得到發揚光大,並且轉化成公共技術,從而對社會福祉產生重大影響(「面」),並非所有的技術成就都經歷過點—線—面的歷程,有時「點」永遠是「點」,並沒有對全社會產生深遠影響。醫院問題就是如此。

中國歷史上曾有很多「醫院」,但皆曇花一現。《漢書》卷一二《平帝紀》:「郡國大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這是中央政府在災荒期間的臨時舉措,也是中國有記載的最早的醫院。在中國這個缺乏公民自治傳統的社會裡,醫院的設置,常常需要藉助政府行政力量或宗教勢力的幫助,除了大量政府行為外,僧團也逐漸開始涉足醫療組織建設,《續高僧傳》卷二《隋西京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那連提黎耶舍傳》:「(梁天保七年,公元568年)收養癧疾(麻風病),男女別坊,四時供承,務令周給。」更著名的佛教醫院則是唐宋時期的悲田病坊和福田院。這些病坊有固定場所,有一定的經費來源,已經具有醫院的外殼,但是其內在養成卻屢遭打斷。

專制政府的一大特點,就是不僅壟斷一切權力,甚至還要壟斷做好事的機會,僧團勢力的發展帶來了多次大規模的毀佛,尤其唐武宗時期的毀佛,對病坊產生了巨大影響——病坊的主辦權被褫奪,轉化為官辦,這個最能吸引貧民、收攏人心的機構,從此被納入體制之內,但是正如大多數官辦社會功能組織的命運一樣,病坊很快就流於形式,從唐人文獻中,我們看不到多少依靠病坊得到有效醫療的記載。而且病坊從創辦之初,就和慈善事業相混淆,晚唐黃巢進攻關中時,神策軍中的那些掛名軍籍的市井混混,在急需找人冒名頂替時,竟然都找到了病坊。能替人冒名出徵者,大概都是乞丐之流,算不上什麼真正的病號。

此後的醫院組織雖然屢屢出現,但是命運多舛,可以說具備官辦組織人亡政息的典型特徵,與統治者個人好惡密切相關,比如宋徽宗崇道,就大力發展各種慈善事業,這裡也包括醫院,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二對此有這樣的描述:「崇寧間……而置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所費尤大,朝廷課以為殿最(按:官員考核佳者為最,差者為殿),往往竭州郡之力僅能枝梧,諺曰『不養健兒,卻養乞兒,不管活人,只管死屍』,蓋軍糧乏、民力窮皆不問,若安濟等有不及則被罪也。」其中安濟坊就相當於醫院,居養院相當於賑濟所,漏澤園相當於殯葬所。這種慈善事業蓋過國家正常行政支出的現象,恐怕只能用「長官個人意志」來解釋。隨著宋徽宗的被俘和北宋的滅亡,繼任者們似乎再沒有如此大的熱情。兩宋期間,官辦醫療事業的明星是官方藥局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醫院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中世紀潘託克拉託爾醫院現在的外觀圖。(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中國古代醫院不能持久發展的原因

中國古代的醫療事業,主要由民間醫生來承擔,而且他們以單打獨鬥為主。可以看到,熱衷於建立醫院者都別有訴求,或者通過醫院吸引信眾,或者為了賑濟災民展現政府體恤之情,而醫者本人卻對此並不熱衷。這恐怕比政府意志、世俗與宗教勢力之爭更能解釋醫院在中國不能持久發展的原因。

首先,中國醫患關係的模式不利於醫院的產生。醫院必須建立在醫者主動、患者從動的醫患關係基礎上,這樣才能實現對患者的持續治療。中世紀的歐洲,在十字架下,疾病被看做神給予的歷練,或者是個人品德瑕疵所帶來的苦難,所以修道院內的醫患關係中,醫者居於主動地位,患者從動,那時幾乎很少見有因為療效而產生的激烈的醫患矛盾。即使是在教外醫學中,醫生一般也不會在醫患糾紛中吃虧,因為仲裁者往往也是醫生。即便是作為弱勢群體的猶太醫生,也往往在醫療糾紛案件審理中獲勝。

但是中國古代的醫患關係卻恰恰相反,醫者是從動、被選的。雷祥麟指出:「在20世紀以前的中國,醫療的主體是病人,病人自主地擇醫而求治,醫生是被動地提供醫療服務。病人這方全家都會參與醫療過程,而且握有最終決定權。」古克禮(Christopher Cullen)在研究《金瓶梅》過程中發現,中國古代患者有頻繁換醫的行為,似乎在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他稱之為在尋找「魔術子彈」。而且患者還會故意設置難題考驗醫人,蘇軾就記載了當時流行的「困醫」行為,當時的士大夫延請醫人之後,往往故意不告知病情,而是請醫者診脈,一旦能將病情講清楚,才能算正式投醫(《東坡志林》卷六)。蘇東坡對此深惡痛絕,望聞問切乃診療四大要素,只靠一個「切」怎能考驗醫人水準?所以他經常反其道而行之,延請醫人之後就將病情和盤託出,並在診療過程中觀察醫者的能力。他看來也不能免俗,只是考察方式不同罷了。

世俗的特點在這個領域內展現無餘,療效的好壞沒有神權外衣的保護,中國醫者必須直接面對患者負責,而且他們的經濟來源就是患者的錢包。而中世紀的歐洲,醫療事業被修道院把持,修道院並不將此作為主要經濟來源,也就不會有遷就患者的習慣。孰主孰從,早已經被中西不同的社會形態所決定。

其次,中國古代醫者保密風氣嚴重,善於單打獨鬥,這也是與以分科協作為基石的醫院格格不入的地方。俗語云「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醫人幾乎全部仰賴市場生存,面對患者的擇醫試醫,沒有絕招是無法立足的,因此中國傳統醫界保密風氣十分濃厚,直接影響了醫學的發展。程衍道說:「間有二三驗方,亦惟是父師傳之子弟,絕不輕以示人,而其鐫行於世者,率皆依樣葫蘆,時或改頭換面,以博名高則已矣。」《千金翼方》卷五《婦人面藥第五》:「面脂手膏,衣香藻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然今之醫門,極為秘惜,不許子弟洩露一法,至於父子之間亦不傳示。」甚至還曾經出現過醫者之間互相傾軋的現象,扁鵲(秦越人)就是死於秦國太醫李醢之手,還有醫者通過在另一醫者藥方裡擅增毒藥的方式嫁禍於人。

保密至上的時代,必然沒有學科發展所必需的正常的交流平臺和話語體系,宋代洪邁《夷堅志》記福州某人患眼疾爛緣血風,友人趙子春聲稱有特效藥「二百味草花膏」。患者疑心,從未聞有如此大型的藥方。第二天趙攜藥而來,患者一試果然奇效。求問其成分,趙和盤託出——其實只是羯羊膽,去油脂填蜜,曬乾碾粉,「以蜂採百花、羊食百草,故隱其名以眩人云。」《蘇沈良方》記載了一種藥「老翁須」的種種別稱:「水楊藤」、「大薜荔」、「千金藤」、「金銀花」、「金釵股」等等,「餘以本草考之,乃忍冬也。」藥名故弄玄虛,無非是出於保密之需要,如此還能指望有正常的分科協作嗎?這個現象幾乎貫穿當時醫療界的各個方面。

被動的醫患關係和保密習氣帶來的就是分科協作的困難。甚至傳統的精英思想下,連基本的社會分工都遭到非議,比如孫思邈等就抱怨過醫、藥分工:「古之善醫者,皆自採藥……今之為醫,不自採藥,……古之醫有自將採取,陰乾暴幹皆悉如法,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今之醫者,但知診脈處方,不委採藥時節,至於出處土地,新陳虛實皆不悉。」(《備急千金要方》卷一)這是一種傳統的精英思想,它追求個體療效,追求精益求精,唯獨對效率毫不在意——一個醫者被動等待患者召喚的時代,醫者為什麼要對效率上心呢?面對疾病的威脅,醫人原本就不是唯一的對抗力量,求助咒禁巫術和有病硬抗的大有人在,醫者是被動等待患者的召喚,因此醫患關係模式也就不必適應「效率醫療」的需求,只需滿足「適醫階層」需求即可。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中國古代的醫者都是雲遊神仙一般的遊醫或者坐堂醫為主,他們可以有技術上的分科,但是卻缺乏組織上的協作。

相關焦點

  • 為何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呢?原因只有四個字
    但是縱觀世界範圍內,這些國家只是強大,而中國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為何這麼說呢?其實原因只有四個字。近代以來,因為西方的強大和崛起,中國的衰弱與被欺凌,所以很多人至今都認為西方那是最強大,最偉大的。再聯想到西方古代的那些大帝國,雖然也很強大,獨領風騷,但是現在早就消失了,連歷史都不知道從何寫起。所以這樣的帝國和這樣的西方,談不上偉大,只不過是一時的強大罷了。而中國例外,中國那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為何這麼說呢?
  • 古代的日本學習中國文化,為何流行近親結婚?原來如此
    古代的日本學習中國文化,為何流行近親結婚?原來如此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倫理綱常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中國古代就流傳過三綱五常。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這個原則也一直流傳到了現在。我們中國是一直非常尊重這個傳統的。
  • 為何中國古代的士兵普遍穿薄甲,而古代歐洲兵為何大多著厚甲?
    為何中國古代士兵普遍著薄甲?我以前曾經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在清朝時期,東南亞國家,甚至是日本,都已經給士兵配上了板甲,為何我堂堂大清,大多數士兵卻依然穿著薄甲,穿著布甲,這是為什麼?十五世紀的歐洲,十五世紀的義大利半島,已經出現了共和國,而中國在十五世紀還是封建社會,還是家天下,還是王朝專政,這樣的政權,社會的剝削肯定是更嚴重的,普通人甚至普通士兵的權利也更難保證,因此作者說得有道理,但是這是全部嗎?我覺得另有原因。
  •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統治者,為何對廣袤的西伯利亞視而不見?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封建統治者,為了追求文治武功開疆拓土的豐功偉業,不斷的向外拓展自己的統治領域,這一點在由遊牧民族建立的大元王朝身上顯現的極為明顯。根據史料記載,元朝疆域西起額爾齊斯河,東至鄂霍次克海,南至緬、泰北部,北達北冰洋,版圖可謂空前絕後。
  • 「爺爺」「叔叔」退休 長春起司蛋糕為何曇花一現?
    長春市桂林路寸土寸金,大多時候是一鋪難求,旺鋪為何還要拱手讓人?近日記者採訪發現,位於桂林路黃金旺地的「瑞可爺爺」起司店打出了出兌的消息。與一年前開業時風光無限的盛況相比,如今門前顯得很冷落。    是什麼原因導致「爺爺」出兌?為什麼看似潛力巨大卻是曇花一現?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入的採訪。
  • 盛極一時的網紅餐廳,「曇花一現」的黃太吉為何如此「短命」?
    這個曾被稱作「中國麥當勞」的網紅餐廳的鼻祖,為何頻頻受挫,最終消失匿跡?2012年,黃太吉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店。2013年,黃太吉獲得了數百萬元的融資。2015年,黃太吉開通了外賣業務,又獲得了數千萬的A輪融資,之後又獲得了2.5億元的B輪融資。品牌價值高達20億元,赫暢聲稱要在1年內賣出100億元的煎餅,打造中國的「麥當勞」。
  • 農曆中國 | 七月十二 · 曇花一現
    曇花,是仙人掌科植物,原產於美洲地區,明朝後期才傳入中國曇花一現,總讓人免不了些許惋惜,但同時又為能見到她盛開時驚豔的美麗而欣喜不已。為了不讓開謝的花兒白白浪費掉,人們會將花收集起來,做成糖水,肉片湯,蛋花湯...
  • 盤點中國歷史上曇花一現的小國,他們國家的名字都超好聽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的小國,他們都是曇花一現,但是讓我們記憶猶新的都是那些名字挺好聽的國家。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樓蘭古國屬西域三十六國之強國,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唐朝王昌齡在《從軍行》寫到:「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在漢朝時被滅,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蹟。
  • 中國古代的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
    古今中外說醫改(3)  □本報評論員 康平    歷朝歷代,朝廷的太醫院,無疑是公立醫院,本篇不表,本篇只表政府辦的面向百姓的公立醫院,和民間辦的民營醫院。  較早的民營醫院出現在南北朝,主要是宗教界辦的。佛教在東漢傳入中國,興盛於魏晉南北朝。
  • 曇花一現,只為你
    曇花一現,這個成語我們聽過,一般的意思可以從字面上猜出來,到查字典,他的具體意思是:開場時間很短,指一件漂亮的東西或場景出現,很快就消失了。他也指罕見的東西或突出的人物,只出現一段時間,然後消失。現在很多人會用曇花一現來形容某物或某人的珍貴和稀有。
  • 歷史上最美的5個名字,柳如是一代名妓,他卻如曇花一現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本《百家姓》蘊含了中國人的姓名文化,每個人從出生就有名字,但是又各不相同,當然也會有重複的。幾個簡單的漢字就能組成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同時也會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下就記住了。對於古代人來講,他們起名字的時候都是很嚴謹的一件事,在古代都是有族譜的,並且當時都信奉封建迷信,他們起名字首先會根據族譜,再有就是會依照五行八字來起,這其中包含了父母的美好的願望。不過古代的人都喜歡給自己起個號,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等等,他們的號都很有寓意。有些從名字中就能看出一個時代。
  • 為何中國古代皇帝多是是北方人,南方人卻很少?一句話說透玄機!
    為何中國古代皇帝多是是北方人,南方人卻很少?一句話說透玄機!文/毛毛侃歷史今天小編和大家聊的是關於中國的皇帝的事情。唯一相同的是,這些皇帝大都出自中國的北部,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如此,南方的皇帝極少,原因何在?為何中國古代皇帝大多都是北方人,南方人卻很少?一語道出玄機!原因究竟是什麼呢?請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其一:我們知道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長江與黃河遙相呼應,也是華夏子孫的發源地。這兩條河各自位於中國的南北兩端。
  • 中國古代就有東京,為何日本要山寨「東京」這個城市名
    中國古代就有東京,為何日本要山寨「東京」這個城市名?日本東京現在人們一說東京就知道日本,其實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國就有國際化大都市東京城了,是當時世界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北宋首都汴梁,就是東京,洛陽是西京,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 西葡兩大殖民帝國盛極一時,為何最終曇花一現?
    那麼西葡的殖民霸權為何曇花一現?第一,西葡兩國是落後的封建君主專制國家,本質上還是落後的封建帝國。兩國擴張的目的非常明顯,那就是赤裸裸的入侵掠奪,而且掠奪的手段直接殘暴,這種掠奪註定不可能持久。而他們掠奪來的財富也並沒有投入再生產,而是用於了揮霍和消費,他們掠奪的巨額財富很快就流失了。
  • 古代中國改朝換代頻繁,為何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原因很簡單
    然而那終究只是幻想罷了,朝代最長的也就是400年而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自詡為皇帝,並且將後世的皇帝取名為二世、三世以至於萬世。不過僅僅在他死後不久,由於秦二世的胡作非為,秦朝僅僅持續了15年就滅亡了,那麼古代中國改朝換代頻繁,為何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
  • 為什麼日本桌球的優秀球員總是曇花一現?
    為什麼日本桌球的優秀球員總是曇花一現? 日本桌球員難以在國際乒壇頂尖一流高手中站穩腳跟,總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還是實力不濟的問題。即便是伊藤、張本新近崛起的新星,也只能說對國乒有一定的衝擊力,在總的交手紀錄上仍是完全處於下風。倒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小山智麗,具備了與中國隊一較高下的實力。
  • 中國古代為何不用石頭建房子?原來是因為這個
    對於「中國人為何只有木頭建築,卻少有石頭建築」這個問題,相比大多數人都有一些疑惑。中國人習慣性用木頭蓋房子,即使是混凝土普及的今天,也鮮有石頭房子(哪怕是仿石)。講個故事:有一個外國遊客到中國旅遊,去故宮轉了半天,發現全是木質建築,感嘆地說:「你們中國真落後,我們幾千年前就開始住石頭房子了,而你們還在住木頭房子」,這時導遊用這位遊客說:「你剛來中國,不了解傳統,活人是不住石頭房子的」,隨後導遊用喇叭講道:「鑑於這位朋友的提議,我們下一站將去明十三陵,參觀一下中國的石頭房子」。
  • 中國古代夜市,為何宋朝最為興盛?
    其實夜市並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古代社會也有夜市。夜市起步於唐朝,到宋朝興起,又以宋朝最為興盛,這是為何呢?01夜間經濟的興盛,宋朝遠勝漢唐,明清也不能超越中國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24個封建王朝,論都市夜經濟的繁榮程度,不但之前的漢唐不能企及
  • 「曇花一現」的不一定是曇花,各種意義上的
    原創 進擊的多肉 物種日曆我也是深刻體會過「曇花一現」的人了。小時候,街坊鄰居有曇花要開了,那可是比看歌仔戲還新奇的事情。所以我也不覺得「曇花一現」有多稀罕。今晚沒看到……可以等明晚!圖片:FreeYummy / 圖蟲創意曇花並不難養曇花,仙人掌科曇花屬的一種肉質植物,學名為Epiphyllum Oxypetalum。屬名由「epi」和「phyllum」兩個希臘語組成,意為「葉片之上」。
  • 成都砸20億造的江南水鄉遊客稀少 仿古小鎮為何曇花一現
    原標題:仿古小鎮為何曇花一現   >編輯同志:   位於四川成都市成華區的仿古特色街區龍潭水鄉,投資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