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鳴謝新街街道
這段時間,蕭山新街街道長山社區的居民們都在忙著拆遷騰房的事。對許多居民來說,老房子拆了,等幾年分到安置房,住進新小區,是一件值得期待開心的事。但也有居民因為拆遷分財產,兄弟姐妹間有了不小的矛盾,家人之間惡語相向,傷了和氣。
而在90歲的老黨員陳鶴鳴家,只召開了一次家庭會,就把財產分配得妥妥的,二三十個家庭成員沒有一句怨言,大家相互謙讓,各得其所,在長山社區居民間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老陳夫妻倆生了三女兩男,子女們工作後相繼把戶口遷走了,老家只留了夫妻倆的戶口。2004年時,由二女兒出資翻建了新樓房。這次社區有52戶人家列入拆遷範圍,老陳家也是其中一戶。
長山社區
其實早在去年第一期拆遷時,老陳就做好了帶頭拆遷的準備。他說,只要政府需要,他二話不說,絕不拖後腿。這一次終於輪到自己,老陳早早地去社區了解拆遷補償政策。回來後,他一一打電話給子女們,初步徵詢了大家的想法,並提議召開一次家庭會議,商量財產分配事宜。
7月上旬的一個雙休日,老陳家的四個子女(大女兒已去世)和一個孫女婿聚攏在長山老家。老陳先說了自己的想法:按世居戶補償政策,家裡總共分得一筆不小的補償款和相應平方的安置房。房子當初是二女兒出資翻建的,這部分補償款歸二女兒所有;其餘87多萬的人頭費獎勵則由11個人(一家三代,包括兩老、兒子媳婦、孫女、曾孫)分得。安置房有三份,各屬大兒子、小兒子家和老陳夫妻倆。老陳說,小女兒多年來一直在照顧他們兩老,女兒和兒子一樣有權享受拆遷所得的利益,他決定從自己的份額裡各拿出60平方米,分給二女兒和小女兒。
這時,老陳的其中一個兒子提出來:大姐本人雖已過世多年,但也要適當照顧。老陳點頭表示同意,當場決定拿出一部分錢給大女兒家。最後,老陳還提出來,以後誰奉養他和老伴,他名下的90平方米的房子就給誰。大家討論後,最終決定由二女兒出生活費奉養兩位老人。家庭會開得非常順利,第二天,老陳就跑去社區進行籤約。
採訪時,老陳笑呵呵地告訴記者:「都是一家人,大家各讓一步,各得一份,就好了。」騰房後,老陳夫妻倆將住到小女兒家裡,由她照顧兩老的日常起居。另外的子女則定期到小女兒家看望兩位老人。
文:朱林飛、陶傑
原標題:《拆遷後補償款和安置房怎麼分?蕭山這一家人開了個會商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