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國頗似現代的美利堅合眾國,既吸引了全球豔羨和嘖嘖稱讚不已,又讓世人對其跋扈憤憤鄙夷。它的先進一方面吸引了大眾的眼球惹人愛,卻又在另一方面讓人不寒而慄,兩者太多方面可以做參照組進行對比。譬如,GDP的全球佔比,文明的高度,開放包容,等等。文化上,唐代與美國都具有強大的磁吸力量,吸引了全球優秀「大腦」不遠萬裡奔赴,這種智力的雜交體現在文化和科技領域絕對是一加一大於二的存在。軍事上,兩者都具有碾壓式的優勢和能力,美國不間斷地軍事戰爭不證自明。唐代的對外戰爭自有唐以來連綿不絕,一則唐代詩歌中間不可不提重要的「邊塞詩」流派可以佐證;其二,李白出生於當今吉爾吉斯過境內當時大唐領土的碎葉城,也可證實這個觀點。
唐代絕對是中華歷史當中最為顯赫的文學朝代,最為閃爍的則是唐詩那一顆明珠,這其中詩佛王維,詩聖杜甫,詩仙李白,毫無疑問公認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光輝高度。
在唐初,詩歌繼續著南朝的宮廷傳統,大部分創作誕生於都城或者王侯所設的文學館內。創作以一種社交活動的方式出現,諸如題目、措辭、結構以及場合都有著嚴格的規則,內中精英通過現場比賽的方式看看誰能夠最迅速地完成命題和押韻要求的是,獲勝者可以得到獎賞,最慢的卻要支付罰金。賽詩中用詞是有限制的,鼓勵多用典故,而使用市井白話則被視為粗鄙。修飾方面更喜歡簡明和間接地暗示而非直率的表述。在此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上述說法,虞世南的一首五言絕句,《春夜》,這首詩特別彰顯了詩歌的韻律規則,音節的對仗以及聲調的模式。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開。
驚鳥排林度,風花隔水來。
因為詩歌嚴格的規則要求使得詩歌成為一種可以習得的藝術,任何受過訓練的人都可以迅速創作出應景的詩作來。雖然如此,這個技巧還是需要長久的學習和訓練方能實現。大家子弟在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作為富有教養的一種標誌,幼時就接受教育和訓練如何學出精妙且得體的佳作。詩歌好與壞的價值評價完全取決於既有規則運用,特立獨行並非吸引眼球的優點。
唐玄宗為了減少皇室成員以及女性幹政關閉了諸王王府,並將諸王調離京師。如此,造就了一種新的被稱為「都城詩」的風格流派,它是由宮廷詩演變而來,但其對象和主題更為寬泛。都城詩與先前的宮廷詩的差異表現在對於聲韻的強調以及對於佛教和隱士等主題的興趣和嚴肅性都有所降低。這流派的代表佳作可以看看盧象的《同王維過崔處士林亭》:
映竹時聞轉轆轤,當窗只見網蜘蛛。
主人非病常高臥,環堵蒙籠一老儒。
作為都城詩不僅僅是一種高雅藝術的存在亦是一種文雅舉止的社交活動,有助於在官僚與學子間建立私人聯繫。除了為詩歌創作和交流提供場所,長安以及其他城市理所當然成為詩歌創作的重要主題。詩人們通過讚頌都城的雄壯偉岸,鬧中取靜思考人生個體的孤獨,特別多著墨與描繪城市街頭和小酒館中的年輕男女。譬如李白的《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有唐以來,稱頌私家庭院和隱士一直為文人與士大夫的優良傳統。庭院為詩歌提供了創作的靈感,並且視作遠離朝廷和世俗的隱逸空間。詩人白居易自稱「中隱」,象徵介於隱於朝的大隱及隱於野的小隱間。他曾深情描述他在洛陽的庭院,庭院中有花圃果園相伴以滋養人的情操。有詩為證:
錯落復崔嵬,蒼然玉一堆。
峰駢仙掌出,罅圻劍門開。
峭頂高危矣,盤根下壯哉!
精神甚竹樹,氣色壓亭臺。
具有「詩佛」雅號的王維在「安史之亂」後的文壇毫無疑問是一個標誌性的代表人物。他的詩總是蘊含了清新脫俗的畫面感著稱於世,一方面得益於他本人的禪宗信仰及修煉,其二得益於其將富於含義進行平鋪表述取代所謂複雜的構思,盡顯質樸和勁道。禪意,畫面以及工整對仗三方面就是詩佛名號的註腳和淵源。有詩為證,見《登河北城樓作》:
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
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
韓愈和元稹最為推崇李白與杜甫,宣稱這二位詩人代表中國詩歌的最高峰。二人之後的韋莊開始講李白、杜甫和王維三人並稱作為唐詩代表人物,這一說法世所公認遺留至今。
唐詩的鮮明特徵表現為將詩歌轉換到新的背景和社會階層,對於復古的政治道德話語提出質疑,對唐代詩人刻畫出了一個新的社會角色。唐詩寫作從單純的個人修養以及社交的一般範疇轉變為詩人人生最富於價值的事業。詩人在唐代其實是一種職業,詩人畢其一生鑽研使其盡善盡美。在這種文學事業一片榮景的背景之下詩仙、詩聖在其創作中有所展示。對於李白而言,創作詩歌乃天才之人展現優勢才華的手段;對杜甫而言,詩歌能夠創造歷史定位。杜甫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李白則被稱為最富於「個性」的詩人,二者都富有卓越才華和藝術天賦,但兩者差異在於杜甫以降模仿者眾,但李白的風格卻鮮有後來人可以做得到,模仿好。
歌以詠志,描述了詩歌創作來源於個人對於真情實感自發和寫實的反映。進入到唐代後,詩歌首先是一個職業創作,而且更加強調通過無止境的思索和反覆練習才能掌握的技藝。搜腸刮肚目的是獲得所謂「靈感」,一個創意。這個過程也可以稱為「發現」的過程,由此詩人獲得一首詩核心的絕妙對句,接著再圍繞對句進行艱苦地塑造詩歌的整體,如同寶石匠鑲嵌一顆珍貴寶石。
將詩歌創作作為終身職業的觀念相連,唐朝職業詩人逐漸顯示出利用才能獲取財富的形象。進士舉可以以詩賦取士,詩歌創作就變為了獲得高官厚祿的康莊坦途。
圖片來自網絡搜索,撤除請聯繫!
歡迎點讚、評論及關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