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宏大氣象 和世俗生活

2020-12-10 今日惠州網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作為「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唐詩,曾創下過「中國詩歌最輝煌的一頁」。唐詩之中有乾坤,而創造出這些不朽華章的歷史名流們,又有著怎樣跌宕起伏的命運遭逢?歷史專欄作家溫伯陵的新作《唐詩裡的煙火人間》(中國致公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以唐詩為索引,在映射唐朝社會歷史的同時,也鮮活呈現出李白、杜甫等詩壇大咖的煙火人生。

《功成慶善樂》不過是一朵小小浪花,但透過它的晶瑩卻觀照出唐太宗超拔的政治抱負

說起唐朝的歷史,其開創者唐太宗李世民,是繞不開的話題。這位曾開創過「貞觀之治」的盛世名君,在詩詞歌賦上的潛質,顯然難與他治國理政上的才華相提並論。但作者還是藉助李世民的《功成慶善樂》一詩,生動再現了這位政治家當年初奪政權,躊躇滿志回到家鄉,舉辦酬鄉會時的歡樂場景。「共樂還鄉宴,歡比大風詩」,意思是說,建功立業之後還鄉與民共宴,喜慶的氛圍,已遠遠超過了當年漢高祖劉邦在《大風歌》中的描繪。《功成慶善樂》雖然在辭賦、音律、節奏的把握上乏善可陳,但卻以樸實、真切的情感表達,較好體現了李世民體恤天下蒼生、願與黎民百姓共享盛世的宏大追求。一首《功成慶善樂》,在浩如煙海的唐詩中,不過一朵小小的「浪花」,但透過它的晶瑩,卻觀照出唐太宗超拔的政治抱負。他的開明和親民,不僅讓他政績卓著,而且,也使他的這首言志詩,成了那個時代最美的人文注釋之一。

談起唐詩和唐代出類拔萃的詩人,居功至偉者,非「詩仙」李白莫屬。這位「豪放派」的詩人,儘管文筆暢達,詩意雄渾灑脫,但他的人生之路,卻走得坎坎坷坷。在溫伯陵的筆下,這位天才般的詩人,早已化身一介平民,「從少年到老年,始終在奮鬥。」他時刻夢想著通過自己的詩才,走上仕途,改變最終的命運。然而,世事弄人。雖然李白心懷理想和浪漫,但他高冷的性格,難免又與殘酷的現實格格不入。如此一來,便只好一次次地與心中的美好願景,無奈地擦肩而過了。作者認為,李白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文化之謎。一方面,在其身上,既彰顯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與自信;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清高和孤傲。這種特立獨行的性格,雖然沒有成全一個仕途通達的李白,卻由此造就了他傳奇般的藝術人生。表面看,這是個人稟賦使然,其實,從更宏闊的層面上說,是時代的選擇,才真正造就出了那個超凡脫俗的李白。

一個個千古風流人物,用不朽文字言人情冷暖、道塵世百態

歷數唐代詩壇中的大咖,有著「詩聖」之稱的杜甫,其卓越的藝術才華,同樣令人欽佩。這位出身權貴的詩人,本有著大好的前程。然而,隨著家庭的一場變故,原本過得無憂無慮的杜甫,開始逐漸為窘境的生活犯起愁來。尤其是「安史之亂」,更是讓他目睹到勞動人民的悲苦,遂於激憤中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了「三吏」「三別」。杜甫不同於李白,他的詩歌,更多地聚焦於社會現實,「他同情苦難的螻蟻,同情苦難的國家,同情每一個活得不容易的人。」從他冷峻深刻的詩作裡,能讀出很強的悲憫情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有他無悔的道義擔當;「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洋溢著他熾熱的家國之愛。杜甫把他所有的筆力,都融入對煙火人間的傾情描摹,以詩為曲,詠頌出對勞苦大眾最深切的同情和禮讚。讀杜甫的詩,有助於我們了解唐朝的豐富面向,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從而窺察出人類社會發展演變的歷史規律。

一個個千古風流人物,用他們不朽的文字,言人情冷暖,道塵世百態,揭示歷史的興亡更替,風姿搖曳地構築出唐王朝的萬千氣象。時至今日,這些大咖在中國文化史上所譜寫下的璀璨詩章,依然穿透歷史的大漠,黃鐘大呂般地奏出曠世的強音,讓我們一次次品咂、追思、懷想。

(劉昌宇)

相關焦點

  • 解讀《蔣勳說唐詩》,說一下唐詩中的獨特精神和宇宙意識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蔣勳說唐詩》,說一下唐詩中的獨特精神和宇宙意識,以及什麼是生活中的唐詩。要認識唐詩,須先認識詩唐,也就是詩的唐朝。這句話來自聞一多先生,因為唐朝人的生活就是詩的生活,詩在他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 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卷唐詩,萬種生活
    第一,唐詩是時代同期聲——一直在時代現場,以文字意象託住了大國盛世氣象,遭逢亂世之際也盡責描摹國難民苦;第二,唐詩是漢語力與美的巔峰,題材幾乎無所不包;第三,唐詩寫下的壯美文字江山,成了中國歷代直到今天的無形文化遺產,成了每一個中國人和世界遊客的文化尋寶圖。
  • 唐詩中的長安和京都中的唐詩
    詩歌中,妻子期待戰爭早日結束,這樣丈夫也就不再需要離家去遙遠的邊陲徵伐了。詩雖未沒有直接提及對丈夫的愛戀,卻透露出了綿長的思念之情。這又使我想起了在第七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開幕式上看過的一批兒童表演的節目---《唐詩中的西安》。一群天真無邪的兒童們穿著唐裝,朗誦著以長安為舞臺寫就的一首首唐詩。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 張發安文評:《極富張力,氣象渾厚——唐詩七律之冠審美談》
    極富張力,氣象渾厚 ——唐詩七律之冠審美談文/張發安 編輯/磐石 唐詩七律之冠,歷來有爭議。宋人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道:「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明代學者胡應麟則認為杜甫的七律《登高》「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詩藪)今見康震教授(北師大博士生導師)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決賽中說: 「文無第一」……崔顥的《黃鶴樓》被稱為「唐詩第一」也有很多人不認可。但是似乎有一首詩被稱為「七律之冠」爭議並不多,這便是老杜的《登高》。
  • 一幅世俗生活畫卷一一長篇小說簡介
    解放後,她任金銀路家屬委員會主任,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中,並感受著底層婦女的生活,這裡居住著抗戰時從南京逃難來的陶芳,有私奔來的萬淑珍,有把自己的反動軍隊小頭目藏在家中十餘年的黃蝶兒,有在1944年日軍打到梨坡時被強暴並有點瘋癲的潘雅如……玉蘭和她們在一起,度過了幾十年酸甜苦辣的生活。小說歷史跨度長,涵蓋面大,是史詩性的傳記小說。
  • 詩僧山中尋隱者,寫下一首唐詩,和賈島「尋隱者不遇」不相上下
    尤其是佛教的逐漸滲透,最為明顯,在很多詩篇中都有涉及。我們在唐詩當中經常能夠看到去尋訪世外高人那樣的古詩,最著名的應該就是賈島筆下的《尋隱者不遇》。這樣的隱者很多都是高僧,比如李商隱的《北青蘿》就是尋訪世外高僧。又比如賈島的一首古詩也是如此,「僧敲月下門」,李涉的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也是和高僧交談之後才得出來的感悟。
  • 這首不知名的唐詩,寫盡了從古至今的世態炎涼
    世俗的人互相結交需要以黃金為紐帶,黃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縱然口頭上暫時承諾了什麼,實際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樣冷漠。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尤其是開元年間,一派盛世繁華,而唐詩也正是在這盛世之中走向巔峰。但不論一個社會如何繁華興盛,人心總是亙古不變的!
  • 唐詩中的長安城市圖景
    據統計,唐詩現存55000餘首(清人所輯《全唐詩》、今人所輯《全唐詩補編》),涉及詩人2300餘名,幾乎每位詩人都有在長安的詩作,有的甚至在長安留詩百餘首。古代的文人墨客,遇所見所感必有所發,而唐時又以詩文為勝,當需要「志之所之」「吟詠性情」時,詩歌便以其高度凝練、情感豐富、韻律和諧而成為抒情言志的最好載體。唐人心中,長安是詩的樂土,今人眼裡,唐詩是長安的重現。
  • 唐詩中最絕妙的六首送別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送別是古代詩歌中最多的內容題材之一,送別詩也是古詩詞一大類。僅僅唐代將近三百年,四萬餘首唐詩中的送別詩就多逾數千。在最為經典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入選的送別詩不下於三十首。其中有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也不乏膾炙人口的名句。
  • 唐詩,情懷的開始!
    唐詩是中國五、七言古今體詩的高峰。這座我高峰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從七世紀的初建國到八世紀中葉安史叛亂之前這一百多年,唐帝國的經濟一直是上升的。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文化的繁榮。即使在安史亂後,由於南方的開發與北方交通保持暢通,經濟和文化增長的勢頭也沒有停頓下來。這個社會,正是整個唐代文學藝術的溫床。
  • 杜甫最精彩唐詩都是寫一個人的孤獨,這首詩更被譽為盛唐五律第一
    在他生命中的後期,對於律詩的格律運用,已經到了純熟的境界。把這種內心的孤獨和所看到的景色完美融合,最終成就了這唐詩最經典作品當中的一顆顆明珠。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 喀什高臺土城:在信仰,幻魅,世俗,生動中長出來的信仰之地
    因為信仰與生活而滋養的喀什,天空中,空氣中,人們的身上,無處不充滿信仰空靈,世俗,閒適,情趣。無論你是否是有神論者,還是唯物主義者,在喀什,你都會感覺的信仰即是一種崇高的,也是一種世俗的生命和生活存在的現實。無論有沒有信仰,在喀什,你都會感覺到所有的人與事物之間信仰都是無法缺失的。無論簡單,還是複雜,無論宏大,還是渺小,無論客觀,還是抽象,信仰無處不在,生生不息。
  • 唐詩中的霓裳華濃
    創作以一種社交活動的方式出現,諸如題目、措辭、結構以及場合都有著嚴格的規則,內中精英通過現場比賽的方式看看誰能夠最迅速地完成命題和押韻要求的是,獲勝者可以得到獎賞,最慢的卻要支付罰金。賽詩中用詞是有限制的,鼓勵多用典故,而使用市井白話則被視為粗鄙。修飾方面更喜歡簡明和間接地暗示而非直率的表述。
  • 從唐詩宋詞中提取出的女孩名字(帶出處)
    但是唐詩宋詞也是取名重要的取材之源,像給女孩取名比較注重女性的柔美、秀麗,所以通過唐詩和宋詞來給女孩取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能把詩詞美好的意境加進去,還能使名字顯得文藝,讓人印象深刻。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從唐詩宋詞中提取的女孩名字。
  • 一首唐詩,10個字的盛唐氣象,不經意流露出千年北固山的風採
    至少和它周圍的南京、揚州、徐州等相比,無論是名氣還是歷史的厚重程度上,都還有不小的距離。但是在古典詩詞當中,這個地方可以說是鼎鼎大名。唐宋詩詞在這裡揮舞,文人風流在這裡起步。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 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有,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
  • 唐詩46 《夜歸鹿門山歌》 (孟浩然)
    佛家在智慧點化上有個用語叫「開光」,人們日常生活中入夜照明一般叫「開燈」,而月光對夜間樹木這麼照著,豈不也正像「開光」或者「開燈」一樣?!這段山行中的感受,既有「開慧怡神」的欣慰,又有「借燈開路」的喜悅,同時更有朦朧中「開心於隱」的愜意。其微妙而複雜的體驗感受,盡以形象與洗鍊之筆把隱逸的情趣和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兩句是寫龐公棲隱處的生活境況。
  • 唐詩三百首中最瀟灑的一首詩,第三聯詩句中的境界我輩只能仰望
    在唐詩300首當中有不少是寫到關於人生態度的詩歌。這樣的詩歌代表的詩人的思想境界,對於我們養成豁達的人生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張九齡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就寫出了作者那種超然脫俗的人生態度。不過要說到唐詩300首當中最瀟灑的一首詩,還應該是下面的這首古詩。尤其是第三聯當中的兩句古詩非常經典,而它所體現的人生境界是我們所不可能達到的,我們只能仰望。這首古詩就是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 張志和的《漁歌子》,寫出了世俗生活中的風流高雅
    這首詞以色彩絢麗的畫筆,描繪西塞山畔的漁人在春汛時捕魚的情景,寄託了詩人熱愛自然、羨慕自由的生活情趣。01原文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託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夫的生活環境。
  • 陳子昂送友出徵,這首詩鏗鏘有力,氣象宏大,撼動人心
    陳子昂的詩氣象非凡,意境豪邁,下面這首詩雖寫送別,卻別而無哀,迴環往復又積極向上,讀來別有氣韻,令人振奮,也是作者渴望建功立業、並有開創性思想風格的具體表現。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徵唐代:陳子昂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徵。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