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鹽有味 「奇書」四川方言詞典火到爆表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四川方言詞典》封面

詞典內頁記者 饒方婧 攝

  「『莫背倒別個擺人家的空龍門陣!』空龍(nong)門陣(zen),指無關緊要的話、閒話。」如此搞怪的詞語解釋,你相信這齣自於一本詞典嗎?3月8日,一本名為《四川方言詞典》的「奇書」截圖在微博上熱傳,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詞典裡記載了上世紀80年代川渝地區最地道的方言詞彙,「有鹽有味」的解釋引得一眾網友紛紛點讚:「壯哉我川渝方言,簡單粗暴,深入民間,實用度爆表」。

  走紅:「奇書」有鹽有味

  網友直呼簡單耿直

  「川話詞典,內容亮得無法直視。」3月8日,網友「比持標」在微博上曬出了一本詞典的照片。不同於常見詞典,照片中的詞典搜羅了各種川話方言,文字解釋一本正經,例句各種接地氣。許多網友直呼:「川渝方言就是這麼簡單耿直。」

  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奇書?昨日,記者聯繫到重慶文化名人、《重慶言子兒》作者張老侃,在他家中恰好收藏了這本書——《四川方言詞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張老侃告訴記者,「書裡收錄的方言,也含有部分獨具重慶特色的言子,比如巴適。」詞典按照拼音開頭、筆畫進行分類,每個字、詞按照川渝人民的發音習慣,用拼音、音調標註,然後配上「充滿椒鹽味」的生動例子,進行釋義。如「瓜眉(mi)瓜眼,形容人傻乎乎的樣子。大家都走了,你還~地站在那裡做啥子」。

  初衷:作為工具書出版

  年輕人熱捧出乎意料

  如此正式的詞典,最初是怎麼誕生的?昨日,記者通過電話聯繫到詞典的編輯董孟戎。她曾是四川人民出版社詞典室工作人員,雖然早已退休,但她對於這本《四川方言詞典》仍記憶猶新。

  「這本詞典最早是作為一本工具書出版的。」董孟戎告訴記者,書的作者是當時四川大學從事現代漢語研究的三位教師王文虎、張一舟、周家筠。上世紀80年代時許多外省人湧入四川,而當時的川渝方言,很多外地人聽不懂,於是這本《四川方言詞典》應運而生,供人們查閱、學習。

  「考慮到是作為工具書,收錄詞句的尺度就比較開放。」董孟戎說,書中有很多不文雅的口頭詞彙,但生活中常用,所以仍被收錄。

  董孟戎說,此書花了近三年的時間編撰,印刷量不算高。而現在這本書在網上火起來,也出乎她的意料,「但這本詞典能得到年輕人認可,還是感到欣慰」。

  遺憾:部分言子消失

  出版社考慮再版

  轉眼20多年過去,書中的方言還有多少在使用?張老侃介紹,書中如「忙得褡褡不沾背(忙得腳不沾地)」、「豐都城拉二胡(鬼扯)」等,現在已很少用。

  「這些方言很多是從過去生產、生活方式中衍生出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交流更方便,很多人都說普通話。」但張老侃認為,這些方言充滿地方特色,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

  現在此書重現網絡,勾起了不少人的閱讀欲。許多網友都在微博上留言:「簡直是一本奇書,哪裡能買到一本?」

  昨日,四川人民出版社總辦室主任唐海濤透露,近年來,常有讀者打電話來諮詢這本《四川方言詞典》,考慮現在的需求情況,今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有再版的打算。

  跟著詞典學方言

  ■吆鴨子

  拼音:yao ya zi

  釋義:本指趕鴨子。因趕鴨人總在最後,故引申為位居最後。

  例子:今年升學考試,我縣成績很不理想,和兄弟縣比較起來,幾乎吆了鴨子。

  ■十字路口躂撲爬——分不倒東南西北

  拼音:si zi nu kou da pu pa——fen bu dao dong nan xi be

  釋義:躂撲爬,即摔跟頭。分不倒,即分不了。十字路口通四方,一跟頭摔昏了,分不清東西南北,泛指分不清方向。

  ■吃包穀粑打呵嗨——張口黃

  拼音:ci bao gu ba da ho hai——zang kou huang

  釋義:玉米是黃色,吃了玉米餅子,張開嘴就看見滿口黃色。比喻人開口說話就開黃腔。

  ■打甩手

  拼音:da shuai shou

  釋義:空著手。

  例子:好嘛!你不讓我提,我就~走。

  ■翻精倒怪

  拼音:fan jin dao guai

  釋義:(貶)形容想法、做法很奇怪,不循常規。

  例子:~,要跑去當壯丁,牛牽繩都拖不住!

  ■夜明珠蘸醬油——寶得有鹽有味

  拼音:ye min zu zan jiang you——bao de you yan you wei

  釋義:寶,指夜明珠,運用時形容象活寶的樣子。有鹽有味,在運用中作補語,表狀態,帶譏笑色彩。

  例子:你看她這身打扮,硬是~的。

來源: 重慶商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四川方言詞典》出版社回應:「撲爬跟鬥」修訂再版
    20多年前,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四川方言詞典》。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該詞典的內容片段,「有鹽有味」的解釋引得眾網友紛紛點讚 「簡單粗暴,深入民間,實用度爆表」。昨日,該書編者之一張一舟在接受天府早報記者採訪時,講述了編寫這本詞典的幕後故事。
  • 「扯把子」的四川方言近日開課了,四川話到底有多魔性?
    近日@四川發布 官微發布了這樣一則微博根據視頻信息,該門課程為成都市天府新區航空旅遊職業學院開設,視頻中老師正為學生們教授四川方言。鹽須、打嚯嗨、客西頭兒、頸行兒、丁丁貓兒...當這些熟悉的話語從外省人口中說出,既幽默又讓人開心。據悉開設方言選修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了解四川傳統文化。
  • 憑啥躋身影視劇四大方言?四川話,安逸得板!
    近日,隨著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熱映,「太乙真人一口川普」「四川人念不好哪吒」等話題接連登上微博熱搜,單個話題閱讀達到1.8億。  從最早《抓壯丁》《山城棒棒軍》等,到近年的《捉妖記2》《無名之輩》《哪吒》,四川話,包括「川普」,在熱門影視劇中頻現,以方言營造氛圍、刻畫人物,擔當「包袱」和「笑料」。為什麼影視劇裡的方言喜歡講四川話?
  • 《閩南方言大詞典》今日北京首發
    廈泉漳三地專家合力之作  早報訊(記者林澤貴文/圖)首部完整表現廈、漳、泉閩南方言的詞典——《閩南方言大詞典》今日在北京舉行首發式。該詞典收錄了3萬多條閩南方言。  這部1500多頁200多萬字,比磚頭還厚重的詞典,是廈、漳、泉三地三位專家歷時3年多才完成的,也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閩南方言工具書。
  • 奇書《尤利西斯》爆紅
    最近,這部文學史上的奇書爆火,由讀客經典文 庫出版的《尤利西斯》開賣3天,就登上噹噹小說暢銷榜第一、總榜第四。以難讀著稱的《尤利西斯》出 現在暢銷榜位置,讓人出乎意料。《尤利西斯》雖然位居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之首,但它的深奧難懂也是出了名的,連心理學家榮格 都用了3年才讀懂。《尤利西斯》全書一共18個章節,講述了1904年6月16日早上8點至次日凌晨2點發生的故事。
  • 這兩本晚清民初方言詞典,記錄百年前滬粵語方言的「活化石」
    (另注,°標於聲母前為上聲符號,°標於韻母后為去聲符號)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晚清民初滬語英漢詞典》便是基於《英漢上海方言詞典》(第二版)為底本進行重排重印,同時出版的還有《晚清民初粵語法漢詞典》,兩書均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 說方言,是川人最驕傲的選擇 | 四川方言
    這些一代代傳承下去的民間民俗都會有相應的載體。這些載體或許是一種食物,或許就是兩三個字的方言詞。 02 四川方言中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四川方言裡有很多詞彙都是用普通話無法解釋清楚。這些詞彙緣於四川人多年來生活的積累,只有長期生活在四川的人才能明白這些詞的細微意思。
  • 關於瀘州話「寶器」的考證,這算四川方言裡最有內涵的詞語
    寶器一詞不是瀘州話的專屬,在四川方言裡各個地方應該都有,而且極度頻繁,當然有點類似於東北人說的二愣子,彪呼呼的什麼的,北京人說的傻冒等等,但是又不相同。說起的瀘州的一些「寶器」們,真是寶的有鹽有味,而且還衍生出很多相近的兄弟姊妹詞彙,比如:保長、寶塔糖、諷諷(諷青年)、卡子、胎神、日龍包、神戳戳的意思等等。最早人家寶器有好高貴呢?它是象徵王位的祭器。《周禮·春官·天府》:「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若有大祭大喪,則出而陳之。既事,藏之。」
  • 方言是世界上最響亮溫暖的聲音,那麼,四川方言有哪些打動了你?
    詩句中的"鄉音"指的就是地方的方言,或叫家鄉話。我想,無論跨過多少山河大海,穿過多少人山人海,經過多少世事滄桑、物是人非,唯一不變的就是自己家鄉的方言了吧。曾經的我到福建求學,剛去的時候,作為川妹子的我,即便講的是普通話,但普通話裡總能聽出四川口音來,這是在福建的四川人的評價。而當在福建待了10來年回川後,我的川音裡還能聽出福建口音來,這是在四川的福建人的評價。
  • 《詞典》觀眾人數突破200萬大關 主演用各地方言手寫「謝謝」
    電影《詞典》上映11天,觀眾人數突破了200萬人次。 根據電委會入場券綜合電算網於20日的報導,電影《詞典》(導演:嚴宥娜)截止到當日上午9時40分,觀眾人數突破了200萬人次。
  • 四川方言之罵人順口溜不帶髒字
    四川方言主要流行於四川、重慶及周邊臨近地區的主要語言,也是一種很好玩兒的方言,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川方言罵人的話,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1、大欺小癩疙寶小欺大有文化(現代化)2、報告司令官,莫得褲兒穿,撿了一DA布,縫個叉叉褲
  • 有顏又有鹽(味)的千層鍋 非常撩了
    今年雪梨的冬天特別冷,清晨氣溫兩、三度還沒算最冷的,據說住得近山區的小夥伴推門親測都到零下一度了。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第35期:四川方言的傳承與保護(四)
    在眾多熱門影視作品中,四川方言頻頻出現,從最早的《抓壯丁》《山城棒棒軍》等,到近年的《捉妖記2》《無名之輩》,四川方言營造氛圍、刻畫人物,擔當「包袱」和「笑料」。這些作品中,有的是川籍團隊參與創作,臺詞靈感源於生活,有的是角色需要,有的則完全是神來之筆。為什麼影視劇裡的方言喜歡用四川方言?因為四川方言的詼諧幽默、感性直白、罵中含情、俗中見雅,是一種財富。
  • 四川人,平平無奇的成語小天才
    更令人敬佩的是,四川文學家們對人體構造與當地方言之交叉學科的研究,不僅限於人體表層,還深入到人體筋骨、內臟。「扯皮倆筋」被編入了電視劇《街坊鄰居》中,雖然這部劇是重慶方言,但川渝方言幾乎也不分家,主題曲是這麼唱的:「街(gai)坊鄰居,街坊(gai)鄰居,扯皮倆筋扯皮倆筋不過是雞毛蒜皮……」△來源:電視劇《街坊鄰居》下面請欣賞四川方言RAP(四川話八級考試劃重點):「我們不說瘦,我們說『幹筋倆殼』;我們不說胖,我們說『鼓筋爆贊』
  • 四川方言丨馮繼軍:散眼子
    在散眼子的心目中,公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人們形容這種人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願意做,滿足於「喝點跟鬥酒,吃點麻辣燙,炒點渣渣股,打點小麻將……」我們公司有個同事叫吳新,一米七八的個頭,長得來濃眉大眼,拿現在的話來說,帥哥一個,但是,繡花枕頭——草包。一開腔,讓人大跌眼鏡。
  • 這股來自東北的神秘力量,四川網友表示不服!附四川方言速成指南
    東北話的日常洗腦系列還包括↓就連外國企業到了東北,也要換成鄉愛字幕組↓東北話有個優點:一直是一門具洗腦性質的方言,在寢室放一個東北同學,四年後還你一個家鄉……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方言,南腔北調,趣味十足,小編大概列舉幾個地方,來看看他們的方言都有哪些特點吧!一、東三省「艾瑪,削你啊!」
  • 四川方言丨李建平:家有佔花
    有人調侃說:「你好幸福唷,家裡這下有兩個佔花了,真鬧熱唷,你家的大佔花這兩天又佔了沒有啊?」別個稱的大佔花就是她的老公綽號劉佔花。那個星期天,陳么妹一家到農家樂去耍。農家樂很大,幾畝地的向日葵在陽光下很是壯麗,許多人在有金燦燦的地裡留影,劉佔花愛好美術,他說:「向日葵開得太單調了,缺乏藝術性」,於是,他就用手指在向日葵上摳出了一張張笑臉、哭臉等表情包,一面洋洋得意地欣賞著。農家樂的老闆來了,不高興地說:「大哥,我這個瓜子還沒長成熟,你把那麼多瓜子摳下來,就要少賣好多瓜子錢喔……」劉佔花忙收手道歉,願意賠償。老闆搖搖頭說算了,不要再摳了就行了。
  •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 四川「好巴適」
    麻辣鮮香的「飯的味道」也融入到四川的方言中。艾明:我覺得四川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飯」,這裡的吃飯特別多,天天都能聽到吃飯這兩個字。我覺得普通話非常好聽,但是四川話更有活力,他們說的"hai"和"si"那些發音我覺得很有意思,很有趣,很有感覺。
  • 四川方言丨陳世渝:遙控指揮
    當初我和娃兒的媽逗勸她莫走恁個遠,叫她在當地找個工作,可她犟倒非要去,說趁年輕到外面去闖一下。勒才去了半年多,她逗曉得鍋兒是鐵鑄的了。平時忙上班,女兒幾乎都是在單位食堂吃飯,那些飯菜早逗吃煩了,想起媽媽做的回鍋肉、酸菜魚、燉雞湯……好好吃喲。從小吃現成搞慣了,要女兒親自買菜、煮飯、做家務,比她看書、寫字、敲電腦還難。
  • 四川方言裡,「老幾」一共有幾個意思?
    四川方言裡,「老幾」一共有幾個意思?2020-10-20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微成都 2020-10-20原標題:《四川方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