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祖國的農村大地到處是豔陽高照、和風習習,五穀豐登 ,碩果纍纍,瓜果的香味飄在鄉村、田野。
萬榮縣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位於萬榮縣高村鄉閆景村,和當地的4A級景點李家大院南北相望。園區佔地面積230餘畝,主要分三個區域,A區為廣場演藝區,通過三個廣場布局,展示天圓、地方、人和的農耕文明要素,揭示農耕文明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B區為主題展館區,展館由沿黃9省分別布展,通過對黃河文明和各自省份農耕歷史的梳理,搭建起黃河農耕文明的傳承平臺;C區為實景花海區,通過微地形花海,突顯黃河沿線的地形特點、氣候變化等細節,並在黃河發源地、流經運城節點、黃河入海口等重點區域布設代表性文化元素,全面展現黃河流域文明。
2020年9月22日,有一個秋分時節,第三屆農民豐收節在山西省萬榮縣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隆重舉行。沿黃河九省市都來參加第三屆豐收節。這也標誌著今年的農民豐收節拉開了序幕,各項歡慶活動延續到10月7日。
第三屆農民豐收節在山西省萬榮縣舉辦,這也是國家層面主會場活動首次走出北京。萬榮人民可高興了,連日來,全縣人民載歌載舞歡慶農民豐收節。到處裝扮得十分莊重,喜迎全國各地的客人來萬榮歡度農民豐收節。
萬榮縣地處黃河流域,萬榮人民有兩個母親,那就是祖國的母親河——黃河和山西的母親河在萬榮縣交匯。奔騰咆哮的黃河和靜靜流過的汾河養育了萬榮人民,滋潤了萬榮的土地。
自古以來,萬榮就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也是農耕文明的核心區域之一。在萬榮縣的荊村遺址,發掘出五千年前的黍、高粱等穀物,證明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播種收割,繁衍生息。
2020年的農民豐收節第一次走出北京,在山西省萬榮縣舉辦,因此,活動非常有特色,採取了以農民為主題,以農業為主線的活動內容。活動採用"一主兩副三會場"的形式舉辦,內容包括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舉行群眾聯歡活動、"全國十佳農民"和"最美農技員"頒發證書儀式、鄉村綠色發展研討會、黃河流域農耕文化主題展館展示、特色農產品和貧困地區農產品展示展銷、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2020年豐收歌會及"奔向小康"長跑比賽等一系列活動。活動的地址就有四個之多,所以,萬榮縣在農民豐收節活動期間,到處是人山人海,鶯歌燕舞。
萬榮縣地處晉南,土壤肥沃,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糧棉產區。所以,萬榮人民幾千年來吃飯有小麥,穿衣有棉花。改革開放以來,這裡成為了全國著名的蘋果生產基地。全縣有50萬畝果品基地,其中30萬畝是蘋果。萬榮縣的蘋果品質特好,脆、香、甜,果面紅如少女的臉蛋。因此,聞名全國,乃至世界部分國家。特別一提的是,這裡不僅生產傳統的小麥、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還開天闢地的生產出旱地稻穀。為什麼呢?因為萬榮縣雨水較少,素有十年九旱的說法。生產水稻,那就是天方夜譚。但是,夢想如今成了現實,沿黃河的灘涂上每年都會種植五萬畝優質稻子。
秋是收穫的季節,是五穀飄香的季節,是農民辛勤耕作後收穫的季節,是秋高氣爽令人心曠神怡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第三屆農民豐收節走出北京,在萬榮縣舉辦,可高興壞了萬榮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就連百歲老人也在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裡慶豐收。圖為105歲的老人和88歲的老人在輪椅上交流豐收的喜悅,齊說感謝共產黨,感謝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