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大與萬榮縣共建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

2021-01-17 騰訊網

本報訊(記者李林霞)記者1月4日獲悉,山西農業大學與萬榮縣人民政府日前聯合舉辦共建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揭牌儀式,雙方攜手充分發揮農事節慶的教育價值,著力打造農耕文化教育的實踐課堂。

萬榮縣是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舉辦地、是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走出北京的第一個舉辦地,並在高村鄉閆景村建設了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高村鄉閆景村是山西農業大學與萬榮縣人民政府共建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實踐地。此次校地雙方將在共建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基礎上,將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融為合作的新內容,充分挖掘黃河農耕文化資源優勢,把豐收節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進一步轉化為學校實踐教育的鮮活資源,使大學生能在參與建設閆景村成為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實踐中,接受農耕文化薰陶,滋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情懷,以此延伸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的文化和價值內涵,在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上走出新路,在打造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上創出品牌。

(責編:褚嘉琳、溫文)

【來源:山西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走進江西尋烏,校地共建紅色教育實踐基地
    「共建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研討會暨集中簽約揭牌儀式」。   共建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研討會上,江西省尋烏縣委黨校副校長凌雁作了《興調查研究之風,謀社會發展之策——毛澤東尋烏調查及其現實意義》的報告,列舉了毛澤東當年開展尋烏調查的例子,告誡領導幹部要學習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搞好調查研究。凌校長全面講述了尋烏調查的歷史背景、調查方法、調查過程以及新時代下的現實意義,使得師生們對於尋烏調查有了深刻的認識。
  • 國家稅務總局萬榮縣稅務局:打造「五新一好」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本報運城消息 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萬榮縣稅務局嚴格按照「七五普法規劃」要求,以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為目標,舉全局之力創建了「新理念、新形式、新內容、新載體、新機制、好效果」的「1+13+N」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 從農耕文明到現代農業 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山西運城正式開幕
    豐收節期間,運城市萬榮縣、稷山縣及永濟市三地均將以「一主兩副」三個會場的形式,舉行一系列農業特色展示活動。作為此次活動的「主會場」,位於山西萬榮縣閆景村的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將圍繞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對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發展進行集中展示。
  • 農大繼續教育學院落地山西農谷
    本報訊(記者王秀娟)10月27日,記者從山西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獲悉,該院農谷辦學基地日前落地山西農谷農民培訓中心,這標誌著「谷城院」一體化發展的進一步推進。  山西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多元發展,構建起了比較完備的成人教育體系,先後獲批「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培訓示範基地」等稱號。
  • 甘谷縣與北京大學團委籤訂共建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協議
    近期,甘谷縣與北京大學團委本著「共同育人、互惠雙贏」的原則,籤訂了共建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合力將甘谷縣建設成為北京大學團委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以「一地多點」模式有計劃地組織師生開展思政實踐活動。
  • 東南大學與文化景點共建教育基地
    本報訊 繼與南京博物院、陶行知紀念館、無錫吳文化公園、江陰徐霞客故居、葉聖陶紀念館等聯合建立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後,近日,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求雨山文化園的林散之、蕭嫻、高二適紀念館舉行了共建揭牌儀式,至此,該校的校外素質教育基地達到了41個。
  • 清華大學與學而思共建就業實踐基地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12月18日,清華大學與好未來教育集團(學而思教育科技)舉行共建就業實踐基地籤約儀式。雙方將本著相互支持、互利合作的精神,以共建「清華大學研究生就業實踐基地」為抓手,共同開展就業實踐活動,探索長效育人機制。
  • 2018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公示
    近日,2018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項目評議結果公示(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在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基礎上,經專家評議、營地實地核查及綜合評定,擬命名377個單位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6個單位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
  • 全國農民豐收節在萬榮縣舉辦,盛況空前,主會場美爆了,看看吧
    圖為山西省萬榮縣的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也是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萬榮縣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位於萬榮縣高村鄉閆景村,和當地的4A級景點李家大院南北相望。園區佔地面積230餘畝,主要分三個區域,A區為廣場演藝區,通過三個廣場布局,展示天圓、地方、人和的農耕文明要素,揭示農耕文明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B區為主題展館區,展館由沿黃9省分別布展,通過對黃河文明和各自省份農耕歷史的梳理,搭建起黃河農耕文明的傳承平臺;C區為實景花海區,通過微地形花海,突顯黃河沿線的地形特點、氣候變化等細節,並在黃河發源地、流經運城節點、黃河入海口等重點區域布設代表性文化元素,全面展現黃河流域文明
  • 《廣元市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實訓體驗場館合作共建實施方案》的解讀
    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國民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開展好實踐活動,有利於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有利於培養複合型、創新型人才;有利於促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 舜帝德孝文化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山西運城舉行
    弘揚傳統文化  踐行核心價值舜帝德孝文化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山西運城舉行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2016年05月21日17:12 人民網運城5月21日電(白鴻濱)5月21日上午,「弘揚傳統文化 踐行核心價值」舜帝德孝文化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山西運城舜帝德孝文化公園古柏廣場舉行。
  • 農耕文化景區研學旅行基地平順落成--山西青年報2019年05月21日07...
    農耕文化景區研學旅行基地平順落成   5月17日,白楊坡農耕文化景區研學旅行基地在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白楊坡正式開放並舉行揭牌儀式,平順縣副縣長段開松為基地揭牌。
  • 「喜訊」太昊陵景區上榜2018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近日,教育部在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基礎上,經專家評議、營地實地核查及綜合評定,全國377個單位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其中,河南有7家單位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周口僅太昊陵景區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
  • 自然教育基地 研學基地 遊學基地 農業科普基地 農耕體驗基地
    溫棚千棟,研學四方;農耕部落,阡陌交通,書聲朗朗,稼穡十藝,源遠流長。高山瀑布,朽木橫放,遊魚菜根,稻花飄香;妖芋展媚,四葉草茂,五味子釀;玉竹不暇,人參旺長,乳瓜垂芳;大綱要點,林間地旁,百科盡覽,學而用之,父母仁心,願聞其詳?
  • 山西農耕文化:千年文明的守望與傳承
    回來後,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大堆出遊體會,層窯疊院、祠堂、黃土嶺、石板路、吊橋院……學歷史專業的小餘出遊喜歡選擇遊覽名勝古蹟,她覺得古老文化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係和當時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等特殊時期過去,我要遊遍山西的名勝古蹟。」小餘憧憬道。 五千年中國文明看山西。
  • 山西運城萬榮縣六個不錯的景點,看看你去過幾個?
    萬榮縣:地處山西省西南部,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境內名勝古蹟眾多,著名景點孤峰山、李家大院、秋風樓、飛雲樓、西灘、萬榮笑話博覽園等。孤峰山風景區:位於山西運城萬榮縣城南8公裡處,最高點海拔1411.2米。
  • 「夢回大汶口」太陽部落史前文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啟動儀式開幕
    早在6000多年前,先祖就在這裡用勤勞和睿智創造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如今,位於泰山腳下大汶河北岸的太陽部落史前文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集中展示了大汶口文化的精品板塊,建設了中國漢字文化館、中國性氏文化館、大汶口農耕文化館、大文口古陶文化館等史前文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核心區域。把文化傳承、情景體驗、科研教育等功能融入其中,已成為了我國獨特的研學實踐教育資源體系。
  • 山西農大出臺《新農科建設本科教育行動方案》 - 山西新聞網
    近日,山西農業大學制定發布了《新農科建設本科教育行動方案》,充分發揮山西農業大學和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合署改革帶來的資源整合優勢,強力推進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對標一流專業建設和一流人才培養,著力提升農科教協同育人的成效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能力。
  • 海珠區首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落戶海珠溼地公園
    這是海珠溼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正式成立後,龍潭小學學生參加《溼地昆蟲旅館》勞動教育體驗課程的一個小場景。10月16日,由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和廣州市海珠區溼地保護管理辦公室共同舉辦的「美好生活 勞動智造」海珠溼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在海珠溼地舉行。
  • 河北工業大學與覺悟社紀念館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今年是「五四」愛國運動100周年,河北工業大學與天津覺悟社紀念館於4月2日籤署協議,決定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覺悟社紀念館作為河北工業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同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