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家過年,是中國人難以割捨的情懷無論你是近在咫尺還是遠在天涯都要回家過年但是,卻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回不了家只能在別人團圓的時候懷著對親人的思念與愧疚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獨自品嘗一個人過年的孤單。
人生實苦,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有人遠走他鄉,實現了夢想,春風得意馬蹄疾。有人流浪多年,前途故鄉兩茫茫。
春節總是寄託了我們太多感情和期盼,但除了喜悅,還包含著一些難以嚴明的心酸與無奈。
這裡記錄了十二位不同地域、身份的人的故事,這些講述者,分享了他們難忘的春節記憶。
1、 除夕夜,只有我和母親了
初二的時候,父母離婚了,我從小就習慣和母親待在一起,對父親有些生疏,所以即使父親搬離了家庭,也沒有感到有什麼不適。
只是後來的春節,家裡總是空落落的,母親也不再每晚開著燈坐在床上等父親回家。
兩人離婚後的第十天就是過年,本來母親在過年之前答應帶我去臺灣旅遊,結果因為父親突然打回來的一通電話,讓原本心情不佳的母親失聲痛哭,家裡的氣氛十分壓抑,讓我難以呼吸。
後來媽媽生了一場心病,自己無法參與臺灣之行,只好讓我一個人去臺灣找在當地的親戚帶我玩幾天,散散心。
臺灣的除夕,大街上很安靜,想找家餐館吃頓飯都找不到,親戚家裡做的飯並不可口,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給媽媽打電話,通了之後,兩個人安靜了許久,媽媽問我臺灣好不好玩的時候,我鼻子突然一酸,差點哭出聲來。
我捂住嘴點點頭,後來才想起她看不到我的動作,才嗯了一聲,沒說兩句就掛了。
爸爸的電話在那個除夕夜並沒有打來,安安靜靜,直到現在。
2、 人情冷暖
2009年臘月二十六日,距離新的一年只有五天,那一年我10歲,我失去了我的父親。
雖然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年年,但我依舊能夠清晰的記得爸爸去世後,老家的鄰居親戚如何對待媽媽,我和哥哥的,我也清晰地記得從那之後的每一年春節的事情。
我討厭春節,雖然我每天裝作嬉皮笑臉,表現的很大度很開朗,但我只是希望我的開心可以影響家人,讓她們跟我一起快樂,但事實上她們只會嘲笑我沒心沒肺。
去年過年,我一個人在房間吃泡麵辣條嗑瓜子,悽慘的不行,所以今年我強烈要求不回老家過年,現在看來是如願了。
今年不回老家過年是我最開心的事情,我都怕我晚上做夢笑醒。
3、 春節是寄人籬下的信號
在我的記憶中,只有四五歲的時候有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太太(爺爺或者奶奶的媽媽)一起過年,那時候,開心又幸福。
臘月二十三左右,家裡會殺年豬,村子附近的人都會過來幫忙,下午我們幾個小輩就可以圍著家裡的小桌子啃骨頭,那是春節最難得的美味。
我的家鄉是地地道道的黃土高原,而我們家更是在黃土高原的山區裡面,沒有電,沒有水,因此父親不願在家待,常年在外閒逛,我的家庭很快就破裂了。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過那樣溫馨的經歷,也沒有過家的感覺。
後來,我隨媽媽到姥姥家生活,但出嫁的姑娘不能在娘家過年,每到年關,媽媽就開始愁眉苦臉,不知道今年春節又要寄宿在誰家。
剛開始我不懂媽媽為什麼會愁,等長大些,才理解了媽媽的苦衷,後來的日子,每到春節,我都覺得十分抗拒,總想著快點過去,好不用感受到自己家庭的特殊。
從六歲父母離婚到現在結婚嫁人,我對春節都不是很期待,一個家庭的破碎對孩子的傷害是無法想像的。
我不是一個容易傷感的人,只是想到童年的遭遇會遺憾。現在我已經是孩子的媽媽,因為童年的遭遇,我無比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也會無比的重視兒子的心理成長。
4 、承受異樣的眼光
出嫁之後,我和老公商量好每年輪流在雙方父母家過年,今年輪到在婆家過年,所以沒有回家。
大年三十晚上,婆家四口人打了一晚上麻將,我不會,也不感興趣,一個人玩了一晚上手機,無人問津。
因為我腿有點不便,婆家親戚對我頗有微詞,甚至在電話裡說:「就那個拐腿媳婦兒?」
當時我就在旁邊,他們打電話是按的免提,我覺得心酸又尷尬,只好假裝沒聽見去看電視。
第二天我媽打電話說家裡就他們倆人,覺得過年也沒啥意思,年夜飯也沒好好吃,聽到這我委屈的幾乎要哭出來,熬到初二終於回娘家了,感覺真好。
5、 來自一個父親的愛
我們這裡有個風俗,離過婚的女兒不能回家過初一,說對家裡人不好,會影響娘家人的運勢。
我離婚後,每年只能在家待到大年三十,吃完飯就會被勸著離開。大年三十晚上,親戚們都很開心,只有我沒心情,沒看春晚,沒吃餃子,一個人早早睡了,躺到被窩裡,眼淚直流,硬忍著不出聲,哭著睡著。
第二年,我本來不準備回去過年,但二姑打電話一直催促,推不過只好回去了。吃完飯,二姑來委婉的勸我離開,我只好含著眼淚,收拾東西準備離去。
媽媽不忍我看她難過,轉身去了廚房,老爸半天沒吭聲。就在我們準備走時,老爸站起來,把我手裡的包拿過去說:「不去了,就在咱家過年。」
二姑勸了爸爸半天,爸爸還是堅持讓我留下。那天晚上,我無比珍惜和家人們在一起的時光,因為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和家人一起過年了。
現在女兒兩歲了,生活平淡安逸,但每年三十晚就會想起那兩年的事情,每每想起都是滿眼的淚水。
6、 一切都會好的
2013年初的春節,我本不富裕的家庭,遭遇了極大的變故。
父親生病不能夠繼續工作,為了治病,家裡的積蓄也都花光了,眼看就到年關,外嫁的姐姐不但沒有幫媽媽一把,反倒立即提出獨自過年,平時言辭親熱的姐夫也毫無意外的失信,沒給我們任何援助。
臘月二十八,爸爸媽媽和我坐在飯桌上,連一個肉菜都買不起,我們低著頭,差點哭出聲來。
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找了父母幾個要好的朋友勸說,讓他們不要再哭,也不要多想,努力的維護這個家繼續堅持下去。
最終靠著我大四實習的1200元工資,加上母親為數不多的工資,我們過了那個年,買了父親最愛吃的排骨。
那天我端起酒杯,想說很多話,想了想,還是喝酒吧。
7、 對母親的歉意
爸媽在東北做生意,有一年店裡沒人,但家裡的貨要人守,爸爸和弟弟拋下店面回老家過年,只好由我陪媽媽在東北過年。
那一年,我和媽媽坐在火爐旁,看著電視劇吃著泡麵,特別冷清。正月的時候我好朋友來找我玩,我跟她在家裡呆著玩,沒去店裡陪我媽,讓我媽媽一個人守著店守著貨。
幾天後我才帶著我朋友去店裡,當時媽媽很生氣,沒有給我好臉色,我還責怪她在外人面前一點面子都沒給我,現在想起來,是我留她一個人在店裡,沒管她一個人怕不怕,沒管她的感受,覺得十分後悔,想向媽媽道歉。
8 、為人民堅守崗位
春節期間被安排值班在崗位上。
第一次離家過年是在去年。過年那天晚上,七點多的時候,我還在崗位上值班,
父親給我發了視頻過來,家裡面一群親戚們圍在一起吃飯(我們這簡稱圍爐),其樂融融,我笑著和父親、親戚們打著招呼並祝福新年快樂,
寒暄幾句之後,我們就掛了視頻。放下手機,我望著冰冷的崗位,眼淚已經情不自禁的落下。
9、 陪親人吃一碗餃子
畢業後的第一年,我外出工作,從北方到最南方,為了省錢選擇在外過年。
年初一和家人通電話,媽媽和妹妹都哭了,妹妹說,哥,我們早晨吃餃子你不在,我還是給你留了一個位子和一雙碗筷,然後哭的泣不成聲,
從那以後,我就沒在外地過過年,再難也要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團年飯吃餃子。
10 、到底去誰家過年
去年,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每到春節時就因為去誰家過年和丈夫吵得不可開交。
他問我為什麼不願意去他家,我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去我家。你來我往,弄得十分難看。
我有些心酸,想想自己第一年沒在父母身邊過年,就和老公吵架,真的失敗,委屈地哭了半天,他又哄了半天,折騰到三四點才睡,第二天都沒精神。
結婚後,每次逢年過節,倆人都得多少有點不愉快,丈夫覺得在婆家過是理所應當的,周圍朋友都這樣,為什麼我就不行。
我說別人我管不了,我去你家,你們一家高高興興,其樂融融,就讓我爸媽在家孤獨寂寞?
想來想去,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繼續堅持,既然你不能陪我回我家,那我也絕不會陪你回你家,除非兩家輪流來。
本來高高興興的春節,變成了兩口子之間無聲的博弈。也許過幾年,孩子大了,我們的重心都全部放到自己的小家庭,就不會因此有大矛盾。
畢竟不管是奶奶家姥姥家,是他的家,是我的家,但是不是孩子的家。我們最終還是要慢慢脫離彼此的原生家庭,回歸到自己的新生家庭。
但是轉變的這個過程,真的讓人好難過。
11、 學會陪伴家人
談了快10年的戀愛結束了,我沒有再回去的意義。
人的一生也沒有幾個10年,希望大家在戀愛中,多溝通,少吵架,多給對方一些信任。
分手後,我學會了陪伴家人,並且定了春節去北京和上海的機票,準備跟妹妹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把更多的耐心和時間給爸媽和妹妹,讓我的小妹妹開心快樂的長大。
12、 再也湊不齊一個家
今年過年不回家了,因為單位離家太遠,回家不但要拉下臉面請假,還要扣工資,另一方面,我也算是無家可回。
十三年前,爸爸還健在,那是我們一家四口最後一個團圓年,雖然父親身體不好,但是感覺未來還充滿希望。
後來,本以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沒想到那次春節居然就是我家最幸福最齊全的一次,春節後二十幾天爸爸就去世了。
之後的春節,再也沒有那種單純的喜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