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微風涼,煲碗潤燥養生湯

2020-12-14 環球精英YOLO

文 | YOYO

編輯 | 閆寶

進入秋季,意味著自然界的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這個時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從來是人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黃帝內經》記載,「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則傷肺,冬為飧(sūn)洩,奉藏者少。」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應注意禁忌,特別是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應該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此季最容易發生肺病,可以通過食療達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之功效。此外,入秋後氣候逐漸乾燥,人的皮膚黏膜水分蒸發加速,於是出現皮膚乾澀、鼻燥、唇乾、咽痛等秋燥現象,應該注意補水,可以通過飲食上的稍微調節,降低秋燥之氣。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秋季時節,適宜多食滋陰潤肺食物,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川貝、杏仁、冬瓜、蜂蜜、菠蘿、乳製品、燕窩、梨等以滋陰潤肺。

民間俗語有「秋天一碗湯,不用醫生幫」之說。秋意漸濃,陽氣內斂,寒氣上升,一旦受寒氣入侵,容易傷及五臟。此時喝湯進補,能量會更多的存儲在體內,補肺潤氣,減少呼吸道感染機率,提高人體免疫力。而且喝湯還能補脾虛,從而使脾產生律液,潤澤全身。

中醫提倡藥食同源、治未病,現代營養保健也認為通過調節飲食可以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以下幾道秋季養生湯,不僅味道絕佳,還能強身固本,預防秋季小毛病。一起來煲湯吧!

材料:銀耳適量 雪梨一個 紅棗6-10顆 枸杞少許

做法:銀耳提前泡發洗淨,撕成小朵,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小火慢慢燉煮。大約燉煮1個半小時後,加入切成塊的雪梨和洗乾淨的紅棗,繼續燉煮到雪梨變軟,銀耳黏稠。最後加入枸杞煮沸即可。

銀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潤肺生津,滋補養胃,養顏美容。梨子味甘性涼、微酸,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的功效。《要藥分劑》中說,梨「入心、肺二經,兼入肝、胃二經。」 紅棗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補血之功效。

紅棗銀耳雪梨湯有清肺潤肺、清火止咳的功效,另外還具有滋陰的作用,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良好潤膚食品。而且可以根據情況,酌量添加百合、川貝等同樣具有滋陰潤肺功效的輔料,味道更好。

材料:排骨、蓮藕

做法:排骨洗淨,水中加入適量料酒、薑片,將排骨煮出血水後撈出備用。蓮藕切大塊,和煮好的排骨一起放入砂鍋內,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半個小時後滴幾滴醋,根據口味加少許鹽,再煮10分鐘。

蓮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藥用價值相當高,健脾開胃,對身體虛弱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蓮藕排骨湯味道鮮美,原汁原味,湯濃肉爛,蓮藕軟糯,不僅味道很好,還有滋陰潤燥,補肺益胃的作用。還可以根據喜好加入少許的花生米、大棗,紅小豆,營養更加豐富了。

材料:玉竹、百合 各30克,豬瘦肉300克,生薑2-3片。

做法:玉竹、百合用清水洗淨,稍浸泡;豬瘦肉亦用清水洗淨,切成小塊;然後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適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3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

玉竹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幹口渴,內熱消渴,可以在藥店買到。百合具養心安神、潤肺止咳、補中益氣的功效。豬瘦肉有填精補五臟的功效。諸物合用,具有滋陰潤燥,調和五臟的作用。

材料:烏雞、山藥、枸杞、蔥、姜

做法:烏雞切塊,涼水下鍋,焯出烏雞裡的血沫後,撈出控幹。再坐一鍋水,水熱後放入烏雞塊,蔥、姜、烹入紹酒;大火燒開後,蓋上蓋改小火燉40分鐘;倒入山藥塊,撒入胡椒粉少許,鹽少許調味;最後加入枸杞,燉5分鐘即可出鍋。

山藥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能滋潤脾胃,可增強人體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食用烏雞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鬆、佝僂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症等有明顯功效。山藥與烏雞共同燉煮,能添精固腎,健脾益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山藥軟糯,雞肉噴香,絲絲鮮美繾綣在味蕾之間,在微涼的秋季留下屬於愛的溫暖。

材料:蓮子、百合、粳米

做法:將鮮蓮子(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粳米淘洗乾淨,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蓮子百合一起煲粥除了潤燥養肺及治療神經衰弱、心悸、失眠等,也可以作為病後的滋養補品。入秋之後,人體血管壁逐漸收縮,進入心臟病高發期,蓮子含豐富的生物鹼和維生素,能預防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防止心血管病發生。

材料:南瓜、小米、枸杞

做法:南瓜去皮切小塊,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小米淘洗乾淨,待南瓜煮軟爛後,倒入小米,煮半小時左右,出鍋前5分鐘加入枸杞即可。如果家中有破壁機,可將南瓜塊、小米、枸杞倒入破壁機,加水到800mI,啟動米糊鍵,用時17分鐘,健康美味的南瓜羹就磨好了,省去了麻煩的燉煮步驟。

南瓜味甜,富含鉀,也是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不僅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而且有著不可忽視的食療作用。能潤肺益氣,化痰排膿,驅蟲解毒,治咳止喘,並有利尿、美容等作用。小米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搭配南瓜、枸杞磨成羹或者煮成粥,喝上一碗,暖腸胃,能提神,營養十分豐富。

相關焦點

  • 秋季養生湯 湯湯水水幫你潤燥
    秋季養生湯 養生湯一:霸王花煲豬骨湯 材料:扇骨500克,霸王花3顆,紅棗3顆,生薑1塊。
  • 秋天適合煲什麼湯喝 秋季養生湯煲湯食譜
    那麼秋天適合煲什麼湯喝呢?今天就為你介紹。秋天適合煲什麼湯喝?秋季養生湯煲湯食譜:百合蓮子瘦肉湯百合是潤肺、安神、美容、抗癌的滋補佳品,此湯還搭配了少許枸杞和瘦肉,又補腎又增加了蛋白質的攝入,是一款秋季滋陰、潤燥的養生湯。
  • 秋季天氣乾燥,推薦4款潤燥養生湯
    秋季天氣乾燥,推薦4款潤燥養生湯 最近氣溫依然溫和,不冷不熱,不過乾燥的天氣就一直持續,很多人都會出現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秋季適當飲些滋潤的湯水,從內而外潤透透。 1、銀耳木瓜煲雞湯
  • 「最美公路」迎來最美季節,臨港塘下公路秋意漸濃,讓你一路美、一路醉……
    近日,在臨港自貿區旁,被譽為上海「最美公路」的塘下公路秋意漸濃。夏秋時節,水杉比其他樹木更早顯出秋意,遠遠望去,茂密的綠色已依稀泛出黃色。天氣更涼的時候,樹葉綠中帶黃,黃中帶紅,層次會更豐富。微風吹來,地上已有些許水杉葉,汽車開過被輕輕捲起,給人一種別樣的詩意。
  • 秋季養生喝什麼湯 推薦八種養生湯
    秋季養生宜喝湯,主要以祛暑溼、潤燥的湯為佳。  推薦八款秋季養生湯做法  1、秋季養生湯:南杏仁雪梨湯  南北杏有理氣平喘、化痰涎、止咳嗽之效,雪梨性寒汁多,能增加人體津液,由津入血,由血入肺循環,故對血熱津傷之肺燥者有一定療效。常飲此湯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潤肺的作用。
  • 養生先養胃 推薦六種春季養生湯養胃助消化
    那麼養生先養胃,你知道養胃的養生湯有哪些嗎?下面就一起去看看適合養生的春季養生湯的做法大全。這道春季養生湯具有健脾胃、滋陰潤燥、養肝明目、補血的功效,適用於肝虛所致之頭暈、目花、夜盲症及貧血的調養。雞胸肉洗淨切成絲,用半湯匙油、1湯匙澱粉和少許鹽醃好待用;紫椰菜洗淨,切約1釐米寬的長條;薑片切成絲;金針菇去根洗淨擇好,豆苗同樣洗淨擇好;將5碗水倒入寬口瓦煲煮沸,放入2湯匙油,下紫椰菜、金針菇和薑絲煮開,滾5分鐘,再放入雞胸肉和豆苗,煮2~3分鐘,下雞粉和鹽調味即可食用。這道春季養生湯怎麼做呢?按照以上步驟做其實很簡單。這道養生湯清熱生津,促進消化,提高人體免疫力。
  • 處暑將至,需要「滋陰潤肺、清熱潤燥」的湯水,安排!
    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但是一時的暑氣難以消除,「秋老虎」肆虐,白天熱,夜間有逐漸變涼的趨勢,早晚溫差逐漸明顯。處暑之後,秋意漸濃,加上「秋老虎」的影響,這個時期,氣候逐漸變得乾燥,容易引起呼吸道的不舒服,所有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養生原則為滋陰潤肺,兼祛暑溼。
  • 【小暑養生】熱浪逼人,清熱解毒、潤燥健脾養生湯煲起~~
    5、所有主料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水量),用武火煲沸。6、改為文火煲約1小時,調入食鹽和花生油即可。保健功效:牛蒡為菊科草本植物,《中藥大辭典》說,牛蒡性溫,味甘,有清熱解毒祛溼、健脾開胃通便、滋陰補腎益氣的功效,是降火補腎的天然健康食品。
  • 高臺:黑河溼地秋意漸濃雁歸來
    9月17日,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臺段的天鵝湖溼地,大批灰雁等水鳥在此停歇覓食,勾勒出一幅秋意漸濃雁歸來的溼地生態美景。進入九月,隨著氣溫逐漸轉涼,
  • 連雲港市東海縣西雙湖風景區秋意漸濃風景如畫
    2020年10月22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西雙湖風景區秋意漸濃,景色如畫。東海縣西雙湖風景區秋意漸濃東海縣西雙湖風景區秋意漸濃東海縣西雙湖風景區秋意漸濃東海縣西雙湖風景區秋意漸濃
  • 江蘇淮安古黃河溼地秋意漸濃 呈現別樣風韻
    時值初秋,天氣轉涼,晝夜溫差加大,古黃河沿岸植物紅黃綠五彩繽紛,秋意漸濃。
  • 門頭溝群山漸染 秋意漸濃
    門頭溝群山漸染 秋意漸濃 2020-10-10 15: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秋分來,秋意濃,來說說你對秋分時節知多少吧
    氣溫一天涼過一天,秋意越來越濃,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4日之間是秋分時節,秋分是二十四氣節之一,秋分的到來預示著秋意漸濃,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然後氣溫逐漸降低,越發寒冷。在秋分時節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在飲食方面以清潤溫潤為主,氣候晝夜逐漸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 養胃祛溼 春季養生湯大全學回家
    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汙並斬件,茨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這道養生湯有健脾醒胃、去溼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溼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5.苦瓜皮蛋鯽魚湯  苦瓜2個,皮蛋1隻,鯽魚一斤。
  • 入冬,這8道湯多給家人喝,潤燥滋補又養人,喝出好體質,不怕冷
    入冬了,初冬的氣候在我們當地還很暖和,但已經能明顯感覺到乾燥了,而且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驟降變涼然後又變熱,忽冷忽熱的最容易著涼感冒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管是冷是熱都要做好保溫的措施
  • 清熱潤肺 推薦二冬百合煲瘦肉
    近日清晨起床已能感覺到明顯的秋意,也感覺到鼻咽、口唇比平日乾燥了許多,這就是秋季的「燥邪」在作怪了。此時煲一些清肺潤燥的湯水,症狀會有所緩解。  做法:將上述藥材衝洗乾淨,幹百合浸泡待用;瘦肉洗淨切塊,與藥材放進鍋內,加清水1.5~2升,武火煮開,改文火煲1個小時,加食鹽調味即可。也可用鮮百合代替幹百合,將鮮百合洗淨後汆水備用,其餘藥材及瘦肉先煮,最後加入鮮百合煮20~30分鐘。
  • 長春秋意漸濃 美景如畫惹人醉
    10月10日,十一國慶節過後的長春,秋意漸濃,城市裡處處是美景。記者在紅旗街、南陽路看到,各色樹葉「爭奇鬥豔」,秋意盎然,落葉隨風起舞,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關鍵字:秋意
  • 潤燥養肌 雙雪薏米煲生魚湯
    潤燥養肌 雙雪薏米煲生魚湯 2010/09/06 14:14 來源:信息時報  瀏覽:3262
  • 海底椰無花果燉瘦肉:滋陰潤燥,秋季必備湯品
    白露伊始,秋意漸濃。此時,空氣中少了一些夏天的焦躁。絲絲涼風吹來,甚是愜意,但「秋燥」來,也須警惕~白露是夏秋相交的一個重要節氣,是啟動陽氣向內、向下收斂的重要轉折點。如果此時陽氣收斂不好,入冬後容易出現四肢冰涼、易感冒等不適。
  • 廈門秋意漸濃,紅色落羽杉在初冬裡展現出了浪漫秋意,美的好夢幻
    如今已經是11月份中旬了,北方一些城市已經開始下雪了,然而廈門依舊還是陽光明媚的,除了天氣有點稍涼之外,一切都還非常的美好。到廈門的南湖公園走一走,會發現這裡的落羽杉終於換成了紅豔的樹葉,已經有一種深秋的感覺,美的好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