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後溪城隍出巡「鎮廟之寶」亮相 踩街歷時5個多小時

2021-01-08 閩南網

  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是集美霞城城隍廟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因為「地方父母官」城隍爺會在這一天繞境巡安。

  

踩街大軍浩浩蕩蕩。  

  

「鎮廟之寶」驚豔亮相。

  伴著新式舞曲、傳統鼓樂、鼎沸的人聲,昨天上午9時,兩岸城隍文化交流活動在位於後溪鎮後溪村城內社的霞城城隍廟拉開繞境巡遊的大幕。來自福建省內各地和臺灣地區、新加坡的45家宮廟的數千信眾,在這座具有352年歷史的城隍廟前齊聚一堂,靜待城隍爺出巡。

隆重

  踩街歷時5個多小時

  以禮炮車打頭陣,威武肅殺的「官將首」、熱鬧喜慶的「電音三太子」、傳統的大鼓涼傘表演及舞龍舞獅表演……來自兩岸的20多個陣頭各展絕活,簇擁著浩浩蕩蕩、熱熱鬧鬧的巡遊隊伍,迎接人們的香火祈禱和陣陣鞭炮。

  昨天巡安踩街的主要範圍為後溪村和第二農場部分村莊,隊伍沿著下店-浦邊-後塘-柴場-後溪鎮政府-埭建媽祖宮-永祥新城(西門進-東門出-孫坂北路永祥沿街店面)-霞城城隍廟的路線行進,整個踩街過程持續大約5個小時之久。

重要

  城隍廟見證兩岸交流

  始建於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的霞城城隍廟是臺灣諸多城隍廟的「祖廟」。此次活動中,來自臺灣的宮廟就有16座,其中包括與集美霞城城隍廟有著特殊淵源的臺北霞海城隍廟。

  臺北霞海城隍廟管理人陳文文昨天在現場忙前忙後,雖然頭髮已斑白,自稱「女漢子」的她依然身手矯健、聲音洪亮。

  上世紀90年代初,陳文文的兄長、臺北霞海城隍廟的前主事陳國汀根據廟譜記載,確認霞城城隍廟即為其所尋找多年的「祖廟」,並親自為霞城城隍廟的復建奠基動土。陳國汀去世後,陳文文秉承兄長遺志,繼續集資修建了霞城城隍廟。

  兩岸同胞因城隍廟而結緣,城隍廟成了兩岸親情互通與民間信仰文化交融的所在。今年,陳文文帶著兒子張瀚之一起來後溪參加活動。陳文文說,看到如今霞城城隍廟香火鼎盛,她非常高興,希望把這份兩岸淵源繼續傳承下去。

稀奇

  「鎮廟之寶」難得亮相

  昨天,在城隍爺巡境開始之前,霞城城隍廟的「鎮廟之寶」——兩尊木雕麒麟難得亮相,引得眾人紛紛「爭睹芳容」。

  據霞城城隍廟管委會工作人員透露,這對木麒麟有兩三百年的歷史,能完整保存下來十分不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破四舊」時,這對木麒麟被村民偷偷保存下來,當時城隍廟廢毀,木麒麟得以躲過一劫。如今,這對木麒麟成了廟裡重點保護的文物,不輕易拿出來展示。

相關焦點

  • 最集美 後溪城隍出巡 「鎮廟之寶」亮相
    伴著新式舞曲、傳統鼓樂、鼎沸的人聲,兩岸城隍文化交流活動在位於後溪鎮後溪村城內社的霞城城隍廟拉開繞境巡遊的大幕。來自福建省內各地和臺灣地區、新加坡的45家宮廟的數千信眾,在這座具有352年歷史的城隍廟前齊聚一堂,靜待城隍爺出巡。
  • 集美後溪霞城城隍廟→臺北霞海城隍廟:做兩岸城市的守護神
    為何名聞全臺的臺北霞海城隍廟一直守著四十六坪的廟地並未擴建,根據漢人的習慣,大凡香火鼎盛的寺廟,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多會將其廟宇建築加以改建擴大。面對記者的疑問,吳孟寰先是笑著給自家廟宇點個讚,「我們最大的特色是小,今年是雞年,城隍廟所在地是風水上的雞母穴,雞母穴有如母雞保護小雞般,百年來大稻埕的士農工商都承蒙霞海城隍爺的保佑,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事事平安順利,可說是廟愈小則愈發。」
  • 集美後溪霞城城隍廟建廟353周年 顛轎舞獅精彩
    本報訊(記者 李小慶)或拖家帶口,或呼朋喚友,數千市民遊客齊聚後溪;鞭炮鑼鼓齊鳴,陣頭秧歌舞動,熱鬧場面讓人目不暇接……昨日,「錦繡碧溪 周末集市」第四期開市,數千名市民前往後溪,感受難得一遇的城隍文化慶典
  • 廈門集美兩岸城隍文化交流活動舉行 點燈祈願踩街好精彩
    踩街隊伍巡遊。  12月22日至24日,集美後溪城內社舉行了隆重的霞城城隍廟建廟351周年慶暨第二屆集美兩岸城隍文化交流活動。三天裡,霞城城隍廟管委會舉辦了多項活動,包括傳統祈福點燈籠儀式、敬老活動、城隍陣頭大踩街等,吸引了大量市民來觀看或參與。  點燈籠  認領燈籠掛牌祈願,「城隍爺會保佑我們」  12月22日上午10時許,霞城城隍廟內舉行了祈福點燈籠儀式。現場共有100多名信眾參與到活動中。
  • 威武霸氣後溪村人,集美傳統「江湖」大揭秘!《鹿鼎記》中陳近南原型源於此地……
    ▲後溪霞城城隍廟廟會習俗/陳麗真後溪村面積約6平方公裡,下轄浦邊、柴場、下店、城內、埭建、街路6個自然村,常住人口有5000多人。圖/集美後溪村陣頭隊霞城義工隊分為陣頭隊和義工女隊,男的攆神轎、舞神將,女的當義工、打軍鼓,總共有100多人。他們中有企業老總,也有電工、廚師。在城隍文化的影響下,這些人不僅被帶動起來,其他社人員也積極地參與進來。
  • 兩岸城隍文化交流活動明開幕 三百份好禮等您拿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陳滿意)明天上午9點,後溪霞城城隍廟點燈籠祈福儀式將隆重舉行,200多盞祈福的紅燈籠將依次點亮。屆時,海峽兩岸城隍文化交流活動也將在城隍廟開啟大幕,來自海內外50多家宮廟的信眾將齊聚後溪。而想了解更多後溪文化、城隍文化,遊覽皇帝井、皇渡庵、白虎巖、薴溪橋等景點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周末!
  • 廈門集美後溪霞城陣頭隊:肩膀厚繭成「勳章」 重現陣頭輝煌
    」香火鼎盛的廈門集美後溪霞城城隍廟始建於清朝康熙元年它不僅是臺北霞海城隍廟的"祖廟"更是臺灣其它城隍廟的"太祖廟"與之息息相關的城隍文化就是霞城陣頭>梁思木廈門集美後溪霞城陣頭隊大陸的祖廟派人去臺灣交流學習
  • 廈門臥龍山土地公廟受金門浯島城隍主辦方邀請 號集信眾參加浯島城隍出巡活動盛事
    一年一度金門浯島城隍出巡活動,於農曆四月十二(2018年5月25)十三時。
  • 一座城隍廟連接兩岸情 集美城隍文化節下月登場
    據海峽導報11月5日報導在集美後溪鎮城內村,有一座已有350年歷史、聞名海峽兩岸的城隍廟。導報記者昨日從後溪鎮政府了解到,下個月,集美城隍文化節暨後溪鎮霞城城隍廟350周年慶將以此為中心,隆重登場。
  • 書摘|孤魂野鬼之祀:晚清上海城隍出巡與妓女遊街
    村、鎮、縣、州、府的民眾為避免地府陰曹裡的惡鬼糾纏,來城隍廟祭厲。《明會典》存府版《告城隍文》:「某府遵承禮部札付,為祭祀本府無祀鬼神,該欽奉:皇帝聖旨,普天之下,后土之上,無不有人,無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雖殊,其理則一。今國家治民事神,已有定製,尚念冥冥之中無祀鬼神,命本處城隍以主此祭,鎮控壇場,鑑察諸神等類。其中果有生為良善,誤遭刑禍,死於無辜者,神當達於所司,使之還生中國,永享太平之福。
  • 20年石獅城隍公分靈澳門首度謁祖進香
    抵達當日,澳門鄉親與石獅城隍廟信眾組成近千人的進香團,沿途踩街,來到寬仁城隍街石獅城隍廟祖廟謁祖。  7月2日是城隍公寶誕日,中午時分,記者前往寬仁社區採訪老人會會長王純獻。他是當年石獅城隍公分靈澳門的當事人之一,在得知記者的來意後,他向記者講述了石獅城隍公分靈澳門的歷史。  在臺灣臺南也有一座城隍廟,城隍廟裡的城隍公與石獅城隍同根同源。
  • 集美後溪紀行:城中城,被時光遺忘的海防邊城
    城內城,又名霞城,在後溪。此城,界城也,清康熙元年,由福建總督李率泰、同安總兵施琅督造,用來防範鄭成功部的襲擾。或許後溪的霞海城隍祖廟,可以把月老神從臺北分香過來,必成一段佳話。在城內城,我只是匆匆一行。在城內,依舊可見到閩南常見的大厝、番仔樓、牌坊、石敢當、石獅公、劍獅、刺球等鄉土事物。據說臺灣人曾來這裡作文創事業,可惜沒有成功。未來,後溪發展得更好後,城內城,估計還會有新的一波文創潮!
  • 臺城隍廟聯誼會代表到後溪霞城城隍廟參觀 串起親情友情
    臺城隍廟聯誼會代表到後溪霞城城隍廟參觀 串起親情友情 xm.fjsen.com 2012-12-12 15:33  陳滿意 來源:廈門晚報    我來說兩句 昨天下午,臺灣城隍廟聯誼會代表到集美後溪霞城城隍廟參觀,嘉義市城隍廟總幹事葛永樂感慨道:通過城隍文化,兩岸增進了交流,加強了了解,感情也加深了。兩岸城隍文化一脈相承,源遠流長臺灣城隍廟聯誼會會長葉源助今年70多歲,家住城隍廟旁,對城隍爺有深厚的感情。
  • 廣佛兩地城隍的身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圖)
    清代梁紹壬說:「今七月廿四為都城隍誕辰,傳是日為我國築城之始。」廣州的城隍爺是都城隍,城隍誕定在七月廿四自然是不在話下的。  確定廣州城隍爺的「牛一」(生日)不難,但要說清楚它的陳年舊事便讓人撓頭了。去年底重修城隍廟時,廣州滿心歡喜打算到佛山迎回城隍爺的金身,好讓它落葉歸根,誰知佛山堅稱,現存祖廟的城隍像是在佛山打造的,一直守在佛山。
  • 一廟兩城隍 追溯嵐臺緣
    從前文史愛好者最早推說五福廟始建於唐朝,但一直沒有物證和文字記錄,後有一個大家比較認同的說法,就是認為元朝時建太歲殿,在明代時建威靈公大殿。「平潭縣誌記載在清康熙二十二年間,即1683年,五福廟隨著水師海壇鎮移設平潭,成為駐鎮都城隍,道光丙戌年,即1825年,同治癸酉年,就是1873年擴建。
  • 神路街,府城隍每年出巡過3次,神路街的「洋門臉兒」中西合璧
    神路街,府城隍每年出巡過3次,神路街的「洋門臉兒」中西合璧。(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老城內的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神路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北頭直通彰德府城隍廟,南頭連著東大街。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神仙走的路」, 1928年以前,彰德府城隍出巡的時候就沿著這條路,然後再走東大街,所以叫神路街。神路街標示牌。古老的街道附著著古老的故事,每個故事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傳奇。相傳,彰德府城隍威靈公(明代官職二品)每年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要出巡3次,上午起駕,由縣城隍神感應侯(明代官職四品)在轎前開道先行。一位騎電動車的居民經過神路街。
  • 臺灣寫真:浯島城隍出巡 金門全城逛歡
    中新社金門五月六日電 題:浯島城隍出巡 金門全城逛歡  中新社記者 鄧敏 耿軍  二00九浯島城隍文化觀光祭五月六日在臺灣金門縣金城鎮舉行,盛大的迎城隍慶典引得全城居民湧上街頭狂歡。  在金門,迎城隍這天是人神共樂、文化傳承與善良習俗之美的日子。城隍爺繞行金門的大街小巷,鬼怪不敢作祟,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 後溪這個村子不得了!臺青、研學都來了……
    近年來,為保護傳統文化,豐富村居內涵,後溪村每年都會舉辦兩岸城隍文化節,還成立了霞城城隍文化保護中心。▲後溪霞城城隍廟陣頭隊閩南傳統文化在後溪人的保護下煥發新生,其中蘊藏的文明之風也吹向了整個村莊。霞城城隍文化保護中心成員 王堅峰:一種就是說大家要和諧共處、做好事、積德行善、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然後又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可以互相探討,大家可以互相勸解。
  • 金門遊|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活動歡慶篇
    今天就來揭曉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究竟是在慶什麼! 不多說,直接進主題👇👇👇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呢.當然是保留了過往的傳統,為期一個多月的文化季活動,讓旅客們能夠得到最深入的參與,今年的開幕典禮會在2018年4月28日舉行,接著就是一連串的踩街繞境、陣頭表演、陣頭體驗,和蜈蚣座體驗!
  • 廈門市集美後溪村村民組建陣頭隊傳播城隍文化
    後溪陣頭隊表演攆神轎、舞神將,不僅傳承了城隍文化,也增進了兩岸民眾的文化交流。 通訊員 郭妮妮 攝  一座橢圓形的城池內,4個城門分布著不同的廟宇,其中包括聞名海內外的城隍廟。這就是集美區惟一一個省級傳統村落———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