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侍衛納蘭性德

2020-12-13 濟南時報
  

□新時報記者 徐敏
  納蘭性德是清朝最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詞作《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長相思·山一程》等,即便是放在宋詞中也並不遜色。王國維贊其「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除了纏綿哀婉的詩作之外,納蘭性德還比較令人關注的是他高貴的出身。他是康熙朝首輔宰相納蘭明珠之子,母親是皇室格格出身。《清史稿·文苑》中記載:「性德,納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明珠子也……數歲即習騎射,稍長工文翰。康熙十四年成進士,年十六。聖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衛,再遷至一等。」納蘭性德的官職是康熙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衛。他深受寵信,經常隨駕出巡。
  在近十年的侍衛生涯中,納蘭性德多次跟隨皇帝離京巡幸。因為家世顯赫,又是近侍,所以他的角色不只是跟隨在皇帝的巡幸隊伍中,而是近距離伴君左右。現存的詩歌中可以看到不少納蘭性德與皇帝的同名詩作,均是他隨君巡幸時所作。比如君臣行吟塞上,都有詩《山海關》。康熙皇帝詩曰:「漫勞嚴鎖鑰,空自結山川。在德誠非易,臨風更慨然。」納蘭性德則詩曰:「哀笳帶月傳聲切,早雁迎秋度影高。舊是六師開險處,待陪巡幸扈星旄。」康熙的詩作從帝王的角度,表達了鞏固邊疆、消弭戰事的願望;而意氣風發的納蘭性德則還有幾分建功立業的壯志。兩人的同名詩作還有《古北口》《姜女祠》等。納蘭性德的這些出行經歷開闊了他的眼界,也了解了邊疆戰事以及將士之苦,對他詞作格局的開闊有很大意義。
  納蘭性德任御前侍衛的前幾年,正值三藩之亂,清王朝在湖南、廣西等地用兵頻繁。如此形勢之下,戰士們久戍不得歸,心生抱怨。納蘭性德在巡幸時結識了一些參戰將士,並且聽他們傾訴軍旅之勞、久戍之苦,所以他的一部分詩歌從徵人的角度描寫戰地的荒涼壓抑和徵人真實的內心世界。如一首《徵語》:「橫江烽火未曾收,何處危檣系客舟。一片潮聲飛石燕,斜風細雨嶽陽樓。」雖然沒有正面描寫戰爭的激烈程度,但是「橫江烽火」之語還是讓人感受到殘酷又無休止的戰事。另一首《徵語》組詩中的「青磷點點欲黃昏,折鐵難消戰血痕」兩句,則粗筆勾勒出一個戰地將軍的身影。四面都是鬼火的荒野,經戰已久的將軍獨坐擦拭清理自己的武器,但寶劍已是「戰血難消」。
  值得肯定的是,納蘭性德雖然是一名滿清貴族,但是他的這些詩作立場是平民化的,他所關注的不是戰爭勝敗所能帶給統治階層的榮耀和利益,而是普通將士的思想、願望和生存狀態。詩中記錄的不是皇帝眼裡的戰爭,而是普通將士眼裡的戰爭,反映的是普通將士的真實情感。
  御前侍衛的大多數工作時間均是在皇宮之中,這也讓納蘭性德有機會多角度描述宮廷生活。任職期間,他會賞玩奢華而優美的宮苑以及皇家園林,記錄皇帝生活的日常,也會跟隨外出打獵、宣賞等事件。閒暇之時,也會在盛宴上喝個半醉。「太平時節多歡賞,絲絡雕鞍半醉歸。」任職侍衛初期,納蘭性德對這種悠閒安逸、富貴奢華的生活是滿足的,並且對伴君而行的地位有一種榮耀感。很長時期內,他很享受這種帝王恩寵。
  實際上,納蘭性德的高貴地位除了來自於他優渥的出身,也與自身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他藝術水平極高的詞作自不必說,也有一身不錯的武藝。與其同時期的學者徐乾學在《納蘭神道碑》中記載:「君自以蒙恩侍從,無所展效,輒欲得一官自試,會上亦有意,將大用之。」納蘭性德欲求建功立業,於是康熙二十年,皇帝派他「覘梭龍」,也就是奉命出使巡邊,偵察「梭龍」一地的軍事情況。至於「梭龍」的具體地理位置學術上尚有分歧,有東北黑龍江和西北碎葉城之說。不管出使哪裡,在這趟出使中,納蘭性德不是隨行者而是主帥,他帶領一行軍隊跋涉萬裡,歷經寒冷風霜、百般勞苦之後完成了軍事任務。這趟出使對清朝邊疆的安寧起到了一定作用,納蘭性德也因此受到了上至朝廷、下至友人的高度評價。也可能正是在這趟出使之時,他寫下了「西風千萬騎,颯沓向陰山」的豪邁之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遺憾的是,僅在「覘梭龍」之後第三年,年僅30歲的納蘭性德便病逝了。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家廟將修整復原 曾任康熙御前侍衛(圖)
    納蘭性德家廟將修整復原 曾任康熙御前侍衛(圖)  除計劃重修古廟外,紀念納蘭性德的專題陳列館——納蘭紀念館於9月上旬重新開館。納蘭紀念館展示了納蘭性德的生平、文採、史評及納蘭世家、納蘭遺蹟與上莊、納蘭文化等,講述「一段納蘭事、半部大清史」的軼事。  資料:納蘭性德簡介  納蘭性德,原名納蘭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出生在北京。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皇帝會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
    清朝皇帝正是因為擔心被刺殺,才配備了御前侍衛、親軍營。 所以可以想見即便經過重重政審,從上三旗選拔出來的根紅苗正的滿蒙子弟,皇帝都不能全信,時刻提防領侍衛內大臣不在,他們串聯起來,不受控制。 所以御前的侍衛更是必須貼心貼肺,完全信任,才能擔任了,更何況是御前的帶刀侍衛。 御前帶刀侍衛的品級通常三品到頭了,但有品的正常至少也是六品。其實幾品並不代表其權限,而是代表其俸祿檔次。
  • 本該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御前侍衛,偏是情痴,一句情話流傳300年
    1.生來尊貴,但走偏鋒大清康熙十六年,一名年僅22歲年輕進士被招入宮中,成為康熙身邊的三等御前侍衛。這個侍衛不但騎射出眾,技藝高強,最令人側目的是,他還滿腹經綸,才學非凡,他寫的詞,梁啓超贊為「直追李後主(李煜)」,王國維稱他是「北宋以來第一人」。
  • 御前侍衛—皇帝的心腹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閏十月,和珅由粘杆處侍衛調任內廷,入值乾清門,成為乾清門侍衛一內廷侍衛分為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乾清門侍衛負責內廷正門和御門聽政的乾清門的安全。和珅在乾清門入值僅一個月,乾隆皇帝就任命他為御前侍衛,兼任正藍旗滿洲副都統。
  • 清朝的皇宮侍衛有多吃香?三等侍衛幹一年,26歲就能成為軍機大臣
    不過這些大內侍衛再厲害,但在很多人眼裡也只是一個保鏢,是很難有什麼前程的,更遑論前程遠大了,然而這種刻板印象並不符合歷史真相。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類型比較豐富,主要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這兩種都歸御前大臣管轄;此外還有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的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以及藍翎侍衛,這些都被統稱為大內侍衛。
  • 御前侍衛——中國鄉村的布達佩斯
    雍正執政期間,舒璉救駕有功,雍正賜御前侍衛封號,並御賜舒璉一座九簷祠堂。
  • 御前侍衛是什麼官職?是專門做什麼的?
    在如懿傳中有一個官職叫「御前侍衛」。那麼大家要問了這個御前侍衛到底是什麼官職?歷史上有過哪些「御前侍衛」呢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解釋一下。侍衛一詞的起源侍衛一詞起源自秦。春秋戰國時,諸侯國君的御前護衛是很鬆弛的。
  • 揭秘:御前侍衛和御前帶刀侍衛有何區別?級別差的遠!
    侍衛等級: 正三品:侍衛統領(1) 正四品:護衛使統領(1) 正五品:御前帶刀侍衛(1) 正六品:護衛使(16) >正七品:皇后/側皇后/太后貼身侍衛(每位妃子各1名) 正八品:各宮小主/娘娘/太妃/太嬪貼身侍衛(每位妃子各1名) 正九品:侍衛(不限)御前帶刀侍衛這個來自展昭。
  • 清朝許多名臣曾任御前侍衛
    可以看到努爾哈赤身邊的威武侍衛。  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威武英俊的乾隆皇帝御前侍衛傅恆深受觀眾喜愛。能當上皇帝的「貼身保鏢」可不簡單,既要武功高強,還要身世顯貴,更要忠誠勇敢。史料記載,清朝許多著名賢臣曾做過皇帝的御前侍衛。  記者專訪瀋陽故宮博物館研究館員,揭開御前侍衛的神秘面紗。
  • 清朝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有多威風?
    其實你也不要以為這個「御前侍衛」是歷朝歷代都有的,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這個「御前侍衛」是清朝才有的,可以說是清太祖的發明。(二)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清太祖在統治時期建立起了侍衛制度,但這時並不完善,但也很具備了雛形,對護衛統治階層有很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 御前侍衛兼內務府總管傳恆的一件折本轉遞
    接收、發送奏摺是侍衛官員的一項重要工作,主要由從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中特簡的奏事侍衛負責。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清代內務府《奏銷檔》中有許多關於由侍衛轉遞奏摺的記載。如: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乾情們行走,奏事處、奏蒙古事處、批本處官員、南書房輸林、上書房師傅諳達、哈哈珠子、太醫院堂官、御醫等,供由乾清門出入: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造辦處員外郎、筆帖式、御茶房之膳章京5人、侍衛4人、拜唐阿10人及茶章京4人,侍衛2人拜唐阿6人、廚役3人俱由內右門出入;只有御前大臣可由乾清門、內右門兩處出入,享有一定的特權
  • 清朝的皇宮侍衛有多牛?一等侍衛幹到30歲,出去就是正二品大員
    一等侍衛相當於參領,到後來更是相當於正三品的官員,二等侍衛相當於佐領,三等侍衛相當於護軍校,而管理侍衛的內大臣則是相當於副都統,官職為正一品,身份地位極其尊貴,與國中為首的大臣相同
  • 御前侍衛對於皇上主要是做什麼工作的!
    紫禁城內的侍衛共分多類。景運門侍衛府有守護內廷至外朝的一乾重責。而眾侍中的乾清門侍衛,是禁城內侍中的最高也是最顯貴之等品,等同御前侍衛的尊貴。凡乾清門侍衛出城為官,從來都是至少要晉升三等,而等同於御前侍衛。臣臨時之缺,代以向下發號指令。絕非今日這般,只是把守門戶,站崗驗牌查詢,且隨時都要驗查景運門內各門戶及門外寧壽宮等各列門的在崗人員。而值班侍衛大臣,不過是當班值守門戶的總頭。
  • 清朝御前侍衛佩刀,難道皇帝不擔心他們刺殺嗎?
    (一) 選拔條件事實上,清朝御前侍衛的等級細化,名額的限制也十分嚴格。也正因此,御前侍衛的選拔條件是極其嚴格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擔任御前侍衛這一官職的。首先,出身是御前侍衛選拔的一個重要標準。在侍衛的出身標準中,漢人是不包括在其中的,這就已經篩去了一大部分人。
  • 御前侍衛個個武功高強,皇帝怎麼才能保證自己不被侍衛刺殺呢?
    御前侍衛個個武功高強。皇帝怎麼才能保證自己不被侍衛刺殺呢?   我們都知道,越是有權力的人的命就越是值錢。在古代的時候,最值錢的命當然要數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因為很多人都想當皇帝。因此皇帝身邊一般都有很多御前侍衛保護自己的安全。然而,那些刺客也可能混入侍衛當中。
  • 御前侍衛:塔川古村裡的「吸睛之作」
    乍一聽「御前侍衛」四個字,腦海裡浮現出刀光劍影,莫非這宅子的主人曾是御前侍衛? 據史料記載,雍正四年,御前侍衛舒璉因救駕有功,被御賜九簷祠堂一座,因年代久遠,祠堂損毀嚴重,一次偶然的機會,著名電影人張震燕先生來到屏山,對這塊廢墟「一見鍾情」,在他親自操刀設計下,老祠堂重獲新生,搖身一變成為一家精品民宿。特殊的建築語言也造就了這所中國鄉村的「吸睛之作」。
  • 除武狀元可擔任御前侍衛外,索額圖、明珠、和珅也曾做過一品侍衛
    清朝的侍衛制度在清太祖時期就已經建立,在當時,侍衛們並沒有統一組織,而是抽調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優秀子弟臨時擔任,並且侍衛的數量也沒有嚴格規定。皇太極之後,隨著皇權的不斷集中,侍衛制度逐步發展完善,有了嚴格的區分。
  • 御前侍衛和「宮鬥」:傅恆,慈禧,婉容,黛安娜,詩妮娜的故事
    護士出身,因嚮往宮廷生活,不惜任何代價結交泰王的御前侍衛頭目,進而成為王的女人。後來還修煉成了少將飛行員。財富、榮耀、地位都有了,直至2019年10月被廢黜。這一切,從結交國王的侍衛開始。詩妮娜和泰國國王瑪哈。詩妮娜在和情敵蘇提達競爭的過程中,依舊擺脫不了御前侍衛的影子。這侍衛遊走在兩個女人間,到底得到什麼好處估計只有當事人知道了。宮鬥、御前侍衛等等詞語,我們太熟悉了。
  • 清朝御前侍衛:職權特殊,真的能在皇帝面前帶刀嗎?
    最為形象的莫過於清朝時期的御前侍衛,這類人通常都是皇帝的親信所組成。要知道皇宮之中是不允許攜帶任何道具的,但是唯有御前侍衛能夠帶到保護皇帝。確實有人就會問了,難道皇帝就不會擔心這些御前侍衛威脅到自己的安全嗎?
  • 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誰的品級更高權力更大?
    近來有讀者私信詢問清代的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有何區別,哪一個品級更高?其實這兩個職位都和清宮侍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們都屬於侍衛的範疇,其主要職責都是負責皇宮的安全。為了預防皇帝本人對這個重要安全機構的絕對控制權受到侵蝕,康熙時期又增設了一個高級侍衛官職——御前大臣,他們不受領侍衛內大臣管轄。御前大臣統領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由滿洲和蒙古王公的子嗣或宗親充任,由皇帝欽點。負責內廷安全的這些精英衛隊由此在組織上與負責紫禁城外朝安全的侍衛分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