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寺院有四絕之說,在這個名單上,沒有眾所周知的普陀山、靈隱寺、五臺山等名寺,四絕指的是:浙江天台國清寺、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和當陽玉泉寺,今天老鼠皇帝首席村婦就帶大家去看一看天台國清寺。
國清寺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關鎮北,距離縣城約3公裡,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隋代高僧智越在國清寺創立了天台宗,國清寺理所當然的成了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 影響遠及國內外。歷史上諸多高僧朝拜國國清寺,鑑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日本留學僧最澄曾來天台山取經,從道邃學法,回國後在日本比睿山興建沿歷寺,創立日本天台宗,後尊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為天台宗祖庭。
國清寺也曾駐錫過很多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濟公和尚、日本東密開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臺密開宗祖師最澄大師等。
早8點起床,陰天,氣候溼潤清新,非常適宜徒步登山。飯後,老鼠皇帝從住處徒步向天台山進發。天台山隸屬於台州市天台縣,天台山的「臺」字跟台州的「臺」同音,念tāi,與臺灣的「臺」本非同一個字,漢字的簡化是導致現在全國有那麼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天台山」的根本原因。
天台山綿亙於東海之濱,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頂對三辰,當牛女之分,上應臺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濟公故鄉而聞名於世。
山中懸巖峭壁林立、大小瀑布眾多,朝看雙澗回瀾,暮觀赤城棲霞,華頂秀色可餐,瓊臺月夜奇幽,真可謂是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
出城關2公裡左右,見到了「雁塔高排出青嶂」。高達59.3米的隋塔忽隱忽現,直到國清寺「南大門」木魚山下,才得窺塔身全貌。此時此地,國清寺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得此奇山秀水,心情大悅,一路伴著溪水前行,竟很少遇到人。
國內大部分寺廟都喜歡選擇建於三面環山的谷地,如寧波天童寺、普陀法雨寺、杭州靈隱寺、嵩山少林寺皆是如此。唯獨浙江天台國清寺北倚八桂峰,東靠靈禽、祥雲兩峰,西依映霞、靈芝兩峰,五峰環繞,只在南面有個豁口,通向天台縣城,四面環山,深藏幽谷,真可謂五峰層疊鬱苕繞,雙澗迴環鎖佛寮。
國清寺坐北朝南,招提梵影隱現於林巒樹叢中,有雙溪交匯於寺前。近處,有黃色照壁立道右,上有吳興王震題「教觀總持」,照壁前道左有石拱橋跨溪上,即豐幹橋。
過豐幹橋,寺前松樟掩映,又有一黃色照壁,上題「隋代古剎」,壁中有圓形磚雕。照壁左有黃色短牆,題「雙澗回瀾」,短牆左有巨樟臨溪上,樹幹兩歧,枝葉紛披,幹粗合圍,已有400餘年歷史。
樹下有石碑題「一行到此水西流」。但國清寺山門的設計卻是一反常規,陡然轉過九十度,朝東而開,這種處理方法並不是因地形之故所使然,而是完全出於匠心獨運,如此一來,便給古寺增添了無限生趣,於瞬間拉近了俗人與菩提之間的距離,菩薩們頓時顯得親切可愛起來。
進山門轉直彎,但見甬道兩旁濃蔭蔽日,修竹夾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氣氛。進彌勒殿,國清奇觀如畫屏鋪陳開來,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羅漢堂、文物室等構成了一個擁有2萬多米、8000餘間房屋的古建築群,整座寺廟依山就勢,層層遞高,既有佛教建築嚴整對稱的特點,又給人以靈活自如之感。
在大雄寶殿遇到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和尚,皇帝便與其攀談起來,單刀直入,探問他的出家動機。
小和尚原籍四川,父母經商,家境很好,不存在因貧窮導致出家的情況。
他高中畢業那年20歲,獨自去雲南旅遊,途中在雞足山遇到一位法師,得其點化,遂剃度為僧,在廣東南華寺修行3年後來到國清寺,盤桓至今。
他的出家純屬佛緣使然。
關於皇帝提出的如今各地寺廟紛紛經商斂錢的問題,小和尚以少林寺為例作了辯護。他認為寺廟經商收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寺廟建築,以便維持正常的運轉和更好地傳承佛學教義。
皇帝又問到濟公。小和尚說,濟公其實並未在國清寺修行過,國清寺的最大貢獻是創建了天台宗,並東渡到了日本。
國清寺有一個很大的圖章,上面用篆字寫著「世界天台山國清寺五百大阿羅漢寶鑑」十六個大字,顧客索取此章必須付費2元,但以其規模,跟其他寺廟動不動就收門票上百相比,這價格已經算的上是大慈大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