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和尚?不僅僅是吃齋念佛這麼簡單

2020-12-19 文史君曰

受很多古裝電視劇的影響,一直以來,我們對和尚的理解僅局限於吃齋念佛上,認為他們除了吃齋念佛之外,便再無任何其他的活動了。其實不然,古代對和尚的要求一般是比較高的,他們除了吃齋念佛之外,還要進行課業修習,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在寺廟進行一系列的體力勞動,用來維持生活。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佛教比較興盛的一個時代,那麼,今天我們以唐朝為例,來了解一下,在唐朝你當上和尚之後,還需要做哪些事,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和尚?

一、熟悉生活環境

我們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當地的環境。而在唐朝,成功當上和尚之後,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寺廟環境,了解寺廟的大概布局。那麼,唐朝的寺廟結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唐朝,大多數寺廟的布局是差不多。當你成為和尚之後,正式進入寺廟時,你第一個穿過的門應該是「三門殿」,俗稱「山門」,山門兩邊塑有「哼哈二將」兩尊金剛護法。進入山門後,迎面而來的一般是「天王殿」,裡面供奉著彌勒佛,彌勒佛的背後則是有名的「韋馱」像,院裡兩側則是四大天王像。過了天王殿再往裡,則是寺廟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整座寺院的中心正殿——大雄寶殿,大殿的最中間供奉著我們熟悉的釋迦牟尼,旁邊則是一些羅漢、觀音等。全寺比較重大的宗教活動,都是在這裡舉行的,比如剃度儀式、講經等活動。

以上三殿是大多數寺廟都會修建的,當然,如果你運氣好,進入了像大慈恩寺、大唐興國禪寺這樣的大寺廟中,這種寺廟不僅佔地面積廣闊,而且寺內還有像我們常說的藏經閣、講堂、觀音殿、祖師殿等,裡面的內容非常豐富,你在念經枯燥之時還可以偷偷欣賞風景。當然,這種大寺廟一般的和尚是進不去,大多數進去的還是比較一般的寺廟。

以上所說,是你當了和尚以後念經、上香的工作區域,除此之外,還有生活區域。一般而言,寺廟的生活區域都差不多,包括僧寮(宿舍)、香積廚(廚房)、齋堂(食堂)、茶堂(招待人的區域)、職事堂(庫房重地)以及廁所等,這些地方大多都建在一起,都集中在寺院的東邊。

在這裡,我們重點介紹一下僧侶們住的地方——僧寮。由於當和尚講究的是清新寡慾,所以在你住的地方並沒有太多的陳設,只有簡單的一張床,再多點可能就是一些放衣服的木箱以及蒲團啥的,而且床不是你一個人住的,通常是十幾個人睡在一張床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通鋪,並沒有你想像的獨立臥室,整座寺廟也只有方丈一般有一間獨立的小臥室。

熟悉完工作及生活環境之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和尚們的日常生活。

二、和尚們的日常生活

既然你選擇做一名和尚,想必你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好吧,接下來等待你的將是做不完的功課以及念不完的經。在唐朝,和尚的日常生活一般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坐禪、課誦、布薩、安居、自恣、普請」,這些活動基本上會佔去你一天內的大部分時間,除了吃飯時間,你也別再想著有啥娛樂活動。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這六個日常活動。

坐禪:這個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就像我們在很多電視劇中看到的那樣,每天在特定的時間到大雄寶殿去打坐,不能出聲,自己冥想佛經真義,寺裡一般會定時組織大家一起坐禪,當然個人在空閒時間也可以自己坐禪悟道。

課誦:這個也比較好理解,說白了就是「念經」,這個我們也經常見到,就是一群和尚一邊敲著木魚,一邊念著經。每天到了規定時間,所有僧人聚在大殿裡,由住持帶領,一邊敲擊木魚一邊有節奏地誦唱,是為「課誦」。關於課誦,這裡要注意的是,在唐朝以前,佛教對課誦的要求是每天晚上課誦六次,不過到了唐朝,課誦的次數便減少了,由原來的六次變成了每天課誦三次或者早晚各一次,叫作「早課」、「晚課」,早晚所誦的經文是不同的。

布薩:這個相對於前兩條,舉行的次數就很少了,每月只舉行兩次,基本內容就是到規定時間,所有的僧侶齊聚在佛堂,由高僧向僧眾們重申一下清規戒律,講完之後,會向所有僧眾提問一次「有犯否」,這時僧眾們要齊聲回答,自查自糾。

安居:安居每年舉行兩次,一般是在冬三月和夏三月。這是一個相對封閉性的活動,類似於「集訓」,是把寺裡所有的僧侶集中到一起學習修行,由寺中德高望重的僧人講學。這期間,不準僧眾外出化緣、雲遊,只能每天在一起念經坐禪聽課,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修為。

自恣:類似於「吐槽大會」,一年舉行一次,具體時間大概是每年的「夏安居」之後,這個時候,大多數人經過三個月的「安居」之後,早已經憋壞了,所以寺院這個時候組織大家坐在一起,相互批評或者自我批評,有看對方不順眼的,還可以向住持檢舉,最後由專門的負責人來判斷這個人是否犯過錯。如果確實有錯,則會受到懲罰。

普請:佛教最早傳入我國的時候,基本上還保留著原始的風俗特徵,僧人們的主要生活物資都靠化緣所得,本人基本上是不幹活的,生活方式也比較單調。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佛教逐漸融入我國本土之後,發生了較大改變,僧人的生活來源除了要化緣之外,還得自己種一些糧食蔬菜等,做一些體力手工活,自力更生。基於此,寺廟裡便有了一種專門的活動——普請,內容是由寺裡率先通知,規定一個具體的時間,到時候包括住持方丈在內的所有僧人一起去田裡耕作勞動,是為「普請」。

除以上所說六點之外,寺裡的普通和尚還要承擔接待雲遊僧人、外來客人的任務。總之,當了和尚之後,你基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幹別的事情,大多數時候不是在念經就是在念經的路上。

三、吃的方面

在佛教剛傳入中原的時候,對食物方面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多,甚至還可以吃葷腥。但是,自梁武帝以後,佛教「戒殺生戒肉食」的清規戒律便固定了下來。所以,在唐朝當一名和尚,你想要吃一點葷腥,基本是不可能的,大多數時候吃的是粥,條件好點可能還會有點醃菜之類的,那時候你能吃上一口青菜豆腐都是很奢侈的事情。

因此,鑑於當了和尚之後既枯燥又吃不好的情況,很多受不了清規的小沙彌會選擇偷偷逃跑,以至於大多數寺院每年都要清點人數,舉行一次「安單」活動來確定寺內的常住人口。看到這裡,你還想要去當和尚嗎?

總結

總之,在古代做一名和尚之後,生活的大多數時間是枯燥無聊的,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以對內修身養性、對外多做功德為主,是比較寂寞、辛苦的。所以,這時候就考驗你的定力了,不過既然你選擇做一名和尚,那就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按時完成寺裡所規定的任務,爭取做一名合格的和尚。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寺院生活》《中國古代僧人生活》

相關焦點

  • 寺廟住持原是殺人兇手 稱吃齋念佛難消恐懼(圖)
    寺廟住持竟是12年前殺人兇手  嫌犯稱,自己雖然每天吃齋念佛,但內心的恐懼一直沒有停止過  江蘇省宿遷市一名12年前的殺人兇手在潛逃後,落腳在雲南一偏僻寺院裡,幾年後,竟然成了寺院的住持。
  • 劉德華寺院吃齋念佛,父母愁容滿面
    在1月8日,香港媒體報導,劉德華出現在香港的一所修道院,一心吃齋戒念佛。這個場景也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劉德華身穿黑袍念經表情嚴肅,父母愁容滿面。這座寺廟目前連續八天舉行法會,劉德華也來參加並進行了祈福。當時劉德華穿著一件黑色長袍。他的雙手合在一起。他的表情非常嚴肅,跟著和尚們一起讀經,可以看出來他非常虔誠!
  • 《延禧攻略》裕太妃一生吃齋念佛,卻被一道天雷劈死,天大的笑話
    《延禧攻略》裕太妃一生吃齋念佛,卻被一道天雷劈死,天大的笑話在大家心中吃齋念佛之人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應該是慈悲為懷之人,但世上也並非所有都是如此,如《甄嬛傳》中的靜白師太,在比如說《延禧攻略》中的裕太妃,《延禧攻略》這部劇當時還是非常成功的,這個裕太妃也是一個比較奇葩的角色,用高貴妃的話來說她就是紫禁城中最大的笑話,一輩子都在吃齋念佛,最終卻被一道天雷給劈死了,與她生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 段祺瑞下野後開始吃齋念佛,為了吃到「素雞蛋」,方法簡單而有效
    1920年7月中旬,直皖戰爭以皖系失敗而告結束,段祺瑞宣布下野,並把家搬到了天津,住在了日租界壽街,當起了一名寓公。自從袁世凱去世後,段祺瑞一直把持著北洋政府的大權,他沒想到自己多年來經營的勢力、軍隊在戰爭中沒幾天就被打垮了,痛心疾首的段祺瑞一直悶悶不樂,為了尋求解脫,他開始求助佛門,並吃齋念佛了。於是,段祺瑞在家裡開闢了一間佛堂,每天早晨起來便焚香誦經。這個功課成為段祺瑞晚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到死,也沒有改變。
  • 隱士高人:80歲老人隱居鄉村,吃齋念佛50年,如今過得咋樣了?
    有的人功成名就一輩子,有的人苟且偷生一輩子,還有的人則是碌碌無為一輩子,年少時心中偉大的夢想,意氣風發的願望,在現實中逐漸消失,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而活,只是每天起來就有還不完的貸款,交不完的房租,就這樣被現實催促著前進,每天都如同行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在世間生活,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有些人即使身處陋室,卻能懷揣夢想幾十年,比如山西夏縣的這位老人,雖年近80,但是他的夢想卻從未變過,那就是皈依佛門,成為一名佛家弟子
  • 你會念佛嗎?聽聽廣欽老和尚念佛語錄
    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成就,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 寺廟狗表面吃齋念佛,背地裡卻大魚大肉,勾三搭四,孩子都有三了
    自它來寺廟的那天起,就一直過著吃齋念佛、清心寡欲的日子。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對任何食物都提不起興趣。除了偶爾主人煮的土豆或紅薯,它會吃上兩口外,再也沒見它對什麼提起過興趣。更奇怪的是,有時候就算面前有一隻貓路過,它也絲毫不為所動。
  • 和尚如果遇到「生理問題」如何解決?其實很簡單,兩個字能解決!
    和尚如果遇到「生理問題」如何解決?其實很簡單,兩個字能解決!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其實生活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真正的屬於自己的生活,畢竟人的這一輩子,就是自己為自己過的。所以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說道的關於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和尚。如果他們要是遇到生理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其實很簡單,兩個字能解決!說到和尚,大家一定是了解的。就算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沒有見過的話,那麼在電視劇當中一定也是看到的過。所以,在我們大家的印象當中,和尚一定就是在寺廟當中吃齋念佛的人,並且也不能吃肉。
  • 唐僧只會吃齋念佛,如何鎮住三個妖怪徒弟?其實他殺人更狠
    唐僧給人的印象,莫過於心地善良,慈悲為懷,是一個吃齋念佛的得到高僧。然而,反覆閱讀《西遊記》原著,我們卻發現了一些端倪,其實唐僧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善良,有時候,他比他的幾個徒弟還要心狠手辣!怎麼說呢?先說唐僧的三個徒弟吧。
  • 普陀山吃齋念佛已一周 王思懿出家了?(圖)
    本報訊(記者寧佐勤)王思懿在浙江普陀山的廟裡吃齋念佛已經一個星期。剛聽到這個消息,記者嚇一大跳,莫非她想學李娜要出家?因為記者前兩天剛採訪過她,幾天沒聯繫,難道她發生了什麼意外?記者昨晚終於聯繫上了她本人。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王思懿立即笑了起來。她表示,自己確實在普陀山的一個廟裡住了一個星期,但絕對不至於要出家。
  • 廣欽老和尚與念佛的因緣
    在諸多廣欽老和尚的傳記中,對赴南洋一節皆語焉不詳,最多也只以「特殊因緣」示之,到底是什麼「特殊因緣」,我的看法是乃為籌措足夠「買單」的錢。一般在大陸的叢林,香火鼎盛的大山,出家人根本不必做苦力,只要佛前照應香火及念書念課誦,一切雜役皆由道人負責。但廣欽做的全是體力勞動的工作,更未聞有讀經識字的機會,可見承天禪寺的香火可能甚為平常而已。
  • 為什麼有些人一邊怙惡不悛,一邊吃齋念佛
    生活中有很多人,一邊偷稅漏稅,一邊投身公益,一邊怙惡不悛,一邊吃齋念佛,都是應用儀式化心理防禦機制的高手!你有類似的經歷嗎?
  • 故事:兒子行善積德,母親吃齋念佛,結局都不如一乞丐
    他說劉大善人母親每日吃齋,早晚念經各一個時辰。每逢佛誕還要買來動物放生,如此已有二十餘年。一定是菩薩轉世才能如此虔誠。奉天百姓這才知道劉老婦人之善,一時間劉老夫人的善行傳遍了整個奉天府,百姓都說劉大善人母子定時佛陀轉世,將來一定會去西天極樂世界。
  • 比起中國和尚的吃齋、念佛、燒香,為什麼日本和尚可以娶妻生子?
    在唐代,雖然並沒有和尚不能娶妻生子的明確規定,但是一旦發現和尚們娶妻生子,那麼當事人會被罰作苦役。到了宋朝開國之時,宋太祖趙匡胤更是明確規定,道士與和尚都不許結婚。到了明朝,對和尚娶妻生子的規定更是嚴苛,如果和尚娶妻被發現了,可以「亂棍打死」,術語叫「捶死勿論」。
  • 事實揭穿爆料娛樂圈中屍油口紅,養小鬼,吃齋念佛 還不是為了紅
    2018年7月17日晚上22點22分,著名演員袁立在微博爆料了一條消息:「我講一個娛樂圈的鬼故事:一些女明星為了紅,天天吃齋念佛,求菩薩給自己一個國際大角色。有些人,盡然去泰國請小鬼,據說是死去的嬰兒,請回來,它可以幫你做任何事,角色都是小事了!有的女明星,用屍油做成的口紅,據說塗了,保紅!
  • 淨空法師:跟定海賢老和尚做老實念佛的人
    這麼長的時間當中都是六道,六道裡頭,肯定三惡道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把這個看清楚了,自己才真正明白利害得失,你怎麼樣去選擇。淨空法師榜樣,我們就跟定海賢老和尚,這個人不認識字,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部經,他的長處就是老實、聽話、真幹;他學習的態度,真誠、清淨、恭敬,這他做到了,有這個態度,沒有不入門的道理。
  • 廣欽老和尚:一看就知道你有沒有在念佛
    編者按:一代大德上廣下欽老和尚,大家讚譽他是「佛教界的國寶」,老和尚1892年生,因入山苦行時山中猛虎皈依調伏而被稱為「伏虎和尚」。7歲時,隨養母素食終身,11歲養父母去世後長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專志苦修,常坐不臥,一心念佛,夜不倒單。
  • 可怕一向宗:日本遍地是「酒肉穿腸過,魔在心中坐」的和尚、信徒
    吃齋念佛,慈眉善目。這是人們心中的出家人形象。可是,卻有一派和尚不僅喝酒吃肉娶老婆,還殺人放火搶土地,那就是日本戰國的一向宗。他們真的是出家人嗎?日本佛教支流眾多,但大都在發展中變質日本作為島國,在古代航海技術不發達的條件下,外界是很難到達的,因而文化發展較為緩慢,主要是隋唐時期才與外界加強溝通、學習,特別是從唐朝學習到了許多文化、技術,其中佛教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 九華山肉身菩薩和虛雲老和尚弟子具行上人都是服務大眾,一心念佛
    我能為大會做些什麼,這個非常的重要。你看觀自比丘尼做得就不錯,就這一點上講,做得不錯。她在普壽寺的時候,一天到晚就是念佛,什麼事都不用管,什麼事也不管,念得也是整天法喜充滿。後來,偶然的原因,被別人拽來當伴,結果修了我們這個般舟三昧,痛了四天五夜,她也堅持下來了。跳著般舟,她不是踏般舟,她也不是踩般舟,她是跳般舟。
  • 女演員拍戲意外撞死導演,為贖罪吃齋念佛多年,終身不敢開車!
    為贖罪吃齋念佛多年,終身不敢開車!這件事成為她心中永遠的痛,讓她終身懺悔。 這位女演員名叫王綺琴,曾經是香港無線電臺的一位女藝員。 從小就喜歡跳舞,進入無線電臺之後,又經過多年的舞蹈培訓,成為一名舞蹈演員。 因為她身段好,又有舞蹈功底,出道之後不少導演請她去拍攝武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