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一筆一畫,美到想哭

2020-12-16 騰訊網

活字印刷術:一筆一畫,美到想哭

刀起刀落木削翻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活字印刷術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代技術的進步

讓活字印刷術變得似乎不那麼厲害了

但是它改變世界文化史的意義

是不可忘卻的

活字印刷術被人淡忘的原因還有一個

那就是繁雜的製作過程

雲上君看到時已經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美到讓人震撼!

在沒有機器的古代

這一個個大小一致的字體

都是匠人們手工製作的成果

筆畫清晰製作精美

木活字印刷最讓人感到神奇的地方

就是要使用反寫字

以及刻字時的手法

這是製作時最難也是最精妙的步驟

這位老先生名叫王超輝

是木活字印刷術國家級傳承人

現在擁有這門技藝的人已經少之又少

工匠們花費幾十年的時間

將每一個字體一筆一畫熟記於心

反寫字流暢且富有美感

這幾張圖雲上君反覆看了好幾十遍

看著筆尖落下畫出線條

墨水一絲絲浸入木塊

一個反寫字躍然出現

刻字的木料選用的是棠梨木

質地細膩柔韌

使用兩三百年而不爛

初學這門手藝

要在反寫字和雕刻

這兩個環節磨礪很久

要想將細小的字體雕刻清楚

那是汗水和時間的積累

刀起刀落木削翻飛

每一道都不可複製

力道均勻線條流暢

中國字體的美感

用另一種方式來展現

將刻好的字體在刻板上排版好

就可以進行印刷了

印刷時用短刷蘸取適量墨汁

用均勻的力道在刻板上反覆塗刷

確保每一個字體都塗滿吸飽墨汁

再將輕薄的宣紙覆蓋於刻板上

用鬃制的刷子輕輕來回掃動

直至淺淺的墨汁印滲透至紙背

力道的掌控必須非常精準

稍有不慎便要從頭來過

掀起宣紙整齊的字體躍然而上

與手寫字體相比

以假亂真

墨汁的顏色由透亮轉為暗啞

那一縷清香深深嵌入宣紙之中

文化得以傳承

人們在木活字印刷術的基礎上

發明了更便捷的技術

這樣一個歷史轉折點

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但還有那麼一群人

默默地傳承著這一門技術

一筆一畫日復一日

將刻字、排版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他們在人群的視線之外

用自己的堅持

延續著這充滿美感和文化的技藝

他們在別人眼中

也許只是一個普通的木匠

事實上他們是中華文化的守護者

木活字印刷術雖滿足市場需求

但卻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別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相關焦點

  • 中國活字印刷術,竟然美得如此震撼!
    中國第一視覺雜誌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視覺志活字印刷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中國木活字印刷術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觸方知>木活字印刷的過程美得震撼人心你能想像得到這些整齊精美的字體不是工業機器的製造而是匠人的創作嗎木活字印刷最難也最精妙的部分就是反寫字和刻字(王超輝 木活字印刷術國家級傳承人)※寫字※每一個字反過來的狀態工匠都需瞭然於胸這是幾十年如一日積攢下的深厚內功
  • 隨手揣進兜裡的活字印刷術
    它是臺灣現在僅存的幾家活字印刷廠之一。店裡的樣子還停留在臺灣六七十年代,鉛字架、排版桌、排版工具。以前的事情大多是學徒幹,老闆只用站著看,而現在活字印刷術不被年輕一代看好,被時代放在了巨幕之後,東鑫的老闆也開始變成了校長兼工友。一位臺灣的年輕設計師高鵬翔,他開始著手想設計一個以活字印刷術為主題的東西,去激活被封印的傳統印刷技術。
  • 畢昇與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的深遠影響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對推動我國及世界印刷術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畢昇的活字印刷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自南宋至元、明、清,畢昇活字印刷術不僅廣為宮廷官府傳播,明末和清代京報、各地家譜和許多民間唱本也均用活字排印,各類活字印刷書籍進入了平常百姓家。
  • 一縷墨香,活字印刷術
    從字體上來說,由甲骨文至後面的篆、隸、行、楷、草等,這些文字的演變直接影響到了後來的印刷術。因為一個合適的字體能直接影響到印刷術的發展。如上文所言,如果文字的演變跟發展影響了印刷術的發展,那麼文化的需求就直接決定著印刷術的開發與否。
  •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我國發明了最早的木製和泥質活字印刷術,但是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版本發現於韓國,最早使用金屬活字的有可能是朝鮮人。
  • 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卻敗給了雕版印刷術,其印刷量只有2%
    活字印刷術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幾百個單獨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與字之間嚴絲合縫,避免出現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術在北宋被發明出來後,也在不斷地發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術已出現銅活字技術,由於是統一鑄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
  •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升
    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曆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跡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
  • 韓國自稱發明活字印刷術,我國專家自製3000活字,韓國無言以對
    文丨開史說活字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是由北宋畢昇發明,如今已經傳遍世界,成為了我國的驕傲。但是在2001年時,韓國卻稱自己的祖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甚至還給自己找了許多證據來證明,他們為何有如此「自信」呢?讓我們一起回到2001年,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 西方的畢昇:活字印刷術來自他重返上流社會的雄心
    眾所周知,畢昇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近百年來,他一直是中國印刷史乃至中國文化科技史的重要一章。不過,畢昇雖然是熱門題目,提及者和討論者都甚多,但是,就淺見所及,有些基本問題似乎常常為人忽略。例如,他的發明為何沒有對當時的印刷業產生影響?
  • 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究竟是何許人?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都是由中國人創造發明,並流傳國外的。雖然現在韓國人跟中國人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但「活字印刷術」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是沒有疑問的。 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誰?我們都知道是畢昇。但關於畢昇,我們的了解卻十分寥寥。
  • 一代天才,發明活字印刷術,他就是畢昇
    一代天才,發明活字印刷術,他就是畢昇推動朝代的發展,為國家貢獻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這個人就是畢昇,他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正是因為他的這一發明推動了人們的社會發展,要知道一個社會如果有一個發明能夠給人們帶來福氣,那麼說明這個人的頭腦也是十分不簡單的
  • 歷史上畢昇率先發明活字印刷術,那歐洲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
    到了宋代,畢昇,一個布衣,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這是記載在沈括的《夢溪筆談》裡,也是有關畢昇發明活字印刷書唯一具體的記載,時間為1041年-1048年。慶曆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
  • 古騰堡是發明西方活字印刷術的人
    古騰堡的一系列創造發明,使其成為舉世公認的現代印刷術的奠基人,他所創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紀。約翰·古騰堡常被稱為印刷發明家。,實際上他的貢獻是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的印刷機,從而使多種多樣的文字材料得到迅速準確的印刷。哪一項完全成功的發明都不是出自一個人的智慧,印刷當然也是如此。人們從古代以來就使用與刻板印刷工作原理相同的章印和圖章戒指。
  • 水西門社區帶你體驗傳統技藝·活字印刷術
    為了讓青少年了解傳統文化、體驗活字印刷術的奧秘,12月15日,水西門社區組織13名青少年開展了「傳統技藝·活字印刷」少兒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同學們現場體驗了雕版拓印和印刷術。>體驗雕版拓印時,孩子們要熟悉手中的雕版內容,大致有六子爭頭和魚躍龍門等紋樣,在拓印過程中要做到力道均勻,上墨完整,這樣才能製作出一幅完美的畫!
  • 歷史那些事,畢昇是北宋時期的活字印刷家,發明偉大的活字印刷術
    他在成為一位印刷工匠後,又不斷總結前人和當時的印刷經驗,很快發現,東漢末年的拓印法和隋代的雕版印刷術,都有很多弊病,不僅費時、費力、費材料,而且是印一頁書就需要雕一塊板,在印刷時又不能更改,如果發現有了錯字,整個一塊板必須全部廢掉,還要重新雕刻。於是,他決心創造發明一種能一字一印,又可以更改字的活字印刷術。
  • 活字印刷術,中國比西方早了400年,安徽名人館裡講故事
    歷史演進到社會相對穩定、文化空前繁榮時期,金喬覺駐錫九華山,道教興盛於齊雲山。李紳、杜荀鶴、張孝祥以及李白、白居易、杜牧、劉禹錫、歐陽修等寄情山水,筆下生輝。鐵面無私的清官包拯,活字印刷的發明者畢昇和王禎,儒學集大成者朱熹,「宋畫第一」的李公麟,都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這個展位介紹的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昇和王禎。
  • 也未艾VR課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
    此時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就巧妙解決了這一難題。 印刷書的發明者是畢昇,他生活在北宋富國強兵、經濟富足的時代,但是印刷術卻存在種種不足,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經濟和生產需要。於是畢昇在歷代雕版印刷術的經驗基礎上,反覆改良、實踐,終於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活字印刷術就此發明。
  • 2020年活字印刷術學術研討會在線召開
    中國印刷博物館供圖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今年是「中國活字印刷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周年。5月15日,由中國印刷博物館主辦,福建省新聞出版局、甘肅省新聞出版局、湖北英山縣人民政府、瑞安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共同協辦的「活字印刷術學術研討會」在線召開。
  • 穿越千年的活字印刷術仍在瀏陽潭灣村傳承
    清朝道光年間,潘順烈在此地創立了益興堂,憑著一手木活字印刷術,行走於江西萬載、湖南瀏陽等地,成為了湘贛邊界著名的譜師。這一手藝一傳就是五代。 穿越千年的活字印刷術仍在瀏陽潭灣村傳承
  • 古代發明人物故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升
    畢升於宋仁宋慶曆年間(1041-1048)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  活子排版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載:「慶曆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在當時印刷界反響很大。  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發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二個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