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活字印刷術,竟然美得如此震撼!

2020-12-16 視覺志

中國第一視覺雜誌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視覺志

活字印刷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中國木活字印刷術

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接觸方知

木活字印刷的過程

美得震撼人心

你能想像得到

這些整齊精美的字體

不是工業機器的製造

而是匠人的創作嗎

木活字印刷最難也最精妙的部分

就是反寫字和刻字

(王超輝 木活字印刷術國家級傳承人)

※寫字※

每一個字反過來的狀態

工匠都需瞭然於胸

這是幾十年如一日積攢下的深厚內功

一筆一畫

乾淨利落

墨汁透過筆刷落進原木

看得人通體舒暢

※刻字※

棠梨木的木料

細膩柔韌

兩三百年不爛

原木的材質加反寫的習慣

初學者很難雕刻清楚

手也經常傷痕累累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力道均勻

精準萬分

一雙巧手

在木屑的飛舞中

靈巧地創造著

※印刷※

短刷蘸墨

在刻板上反覆刷塗

待字模吸飽墨汁

將紙覆蓋在上面

用鬃制刷子在紙上輕輕來回掃動

直到紙背微微滲透出淺黑墨印

輕輕揭起宣紙

一張布滿清秀文字的紙張

就這樣展現在世人面前

字上的墨一點點變幹

由透亮轉為啞光

由浮躁嵌入深沉

當人們以為古老的印刷術早已銷聲匿跡

仍有手藝人傳承了這一技術

在日復一日刻字排版的生涯裡

執著於自己的技藝

也守護著華夏文明的那片星光

他們是最普通的手藝人

又是木活字印刷技術

最虔誠的守護者

技術雖已漸漸老舊

藝術卻留存了下來

雖在時代的變遷中

逐漸讓步於印表機

然而

中國之美

中華之魂

卻從未改變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活字印刷術:一筆一畫,美到想哭
    活字印刷術:一筆一畫,美到想哭 刀起刀落木削翻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活字印刷術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 畢昇與活字印刷術
    情急生智,畢昇巧創木活字,並喜得雙胞子畢嘉、畢成,時在公元1000年(真宗趙桓鹹平三年)。公元1004年(真宗景德元年),畢昇的父親被譽為江淮書法大家、雕印高手的畢士奇因積勞成疾而病逝。大宋朝國書庫遭火劫,畢昇奉召戴孝出山,二赴汴京協印國書。次年又喜得雙胞畢文、畢榮二子。不幸的是,時任朝中宰輔的伯父畢士安逝。
  •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我國發明了最早的木製和泥質活字印刷術,但是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版本發現於韓國,最早使用金屬活字的有可能是朝鮮人。
  • 歷史上畢昇率先發明活字印刷術,那歐洲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
    前言中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歐洲的古德堡也發明了金屬鉛字印刷術,到底誰才是印刷術的開創者?歐洲的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可是活字印刷術並沒有自發明起大量被使用,究其原因在於華夏漢字的特殊性,那麼多漢字在排版時也是一項大工程,另一個問題是既然要排版,那就得認識所有字。但在古代中國,認識所有字還要做這份工作,並不容易。
  • 張仲民:古騰堡的活字印刷術是歷史書寫出來的「中國製造」
    中國一些學者非常喜歡舉引美國學者卡特(Thomas Francis Carter)的《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向西方的傳播》一書,來證明西方學者也認為古騰堡活字印刷術來源於中國的觀點。有國語教科書亦持類似立場,「中國的印刷術發明得很早」,唐時就已經發明,北宋畢昇又發明活版,之後「漸漸傳到外國如日本、高麗。」「至於西洋印刷術,同中國的關係,雖不十分明確,然而大致可以說:西洋的印刷術是受到中國的影響的。」稍後的沈子復參考了卡特著作,他同樣認為:歐洲印刷術的發明一定受到中國的影響,但具體傳播中介、途徑及結果尚不清楚。
  • 抓住活字印刷術的尾巴,我們能為木活字做點什麼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數百位演員組成方陣,用漢字「和」的演變過程,向世界展現,我國古老的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那一幕帶來的震撼,許多人至今都念念不忘。人們在自豪之外,未免會生出更多的悲嘆,古老技藝,怕是只能存活於博物館了吧。
  • 古騰堡是發明西方活字印刷術的人
    公元1445年,德國人約翰·古騰堡製成了鉛活字和木製印刷機械。當時,中國和朝鮮早已出現了鉛活字,但古騰堡不僅使用鉛、錫、銻來製作活字,而且還製作了鑄字的模具,因此製作的活字比較精細,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進,他還創造了壓力印刷機,研製了專用於印刷的脂肪性油墨。
  •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升
    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曆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跡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
  • 也未艾VR課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發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將每個字挑選出來,按順序排在字盤裡,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存至下次排版使用。
  • 一代天才,發明活字印刷術,他就是畢昇
    一代天才,發明活字印刷術,他就是畢昇推動朝代的發展,為國家貢獻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這個人就是畢昇,他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正是因為他的這一發明推動了人們的社會發展,要知道一個社會如果有一個發明能夠給人們帶來福氣,那麼說明這個人的頭腦也是十分不簡單的
  • 韓國自稱發明活字印刷術,我國專家自製3000活字,韓國無言以對
    文丨開史說活字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是由北宋畢昇發明,如今已經傳遍世界,成為了我國的驕傲。但是在2001年時,韓國卻稱自己的祖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甚至還給自己找了許多證據來證明,他們為何有如此「自信」呢?讓我們一起回到2001年,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 中國歷史故事:中國人發明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偉大貢獻之一。活字印刷術是人類印刷事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舉世公認活字印刷術的首創者,是我國北宋時勞動人民畢升。中國最早的活字排印,是春秋時代秦穆公的《秦公敦》銘文一百字,它是用戳子印字在土範之上,然後翻鑄的。後來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器的陶量器上,有詔書四十字,也是用木活字戮印的。《涵芬樓燼餘書錄》有五代刊本《妙法蓮花經》,有人認為是活字板印,但是證據不足,難可取信。清末,丁丙《善本書室藏書》有《壁水群英待問會元》一種,柳治徵《盞山書影識語》雲:「宋活字本,世所僅見。書中國字、貞字缺筆,而慎字不避。
  • 一縷墨香,活字印刷術
    就是因為這項手藝,讓我們的先輩們能將很多經典的文明思想得以有能夠傳承下來的條件。這項手藝叫【活字印刷術】【史】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其實就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從文字被發明開始,就標誌著進入了文明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壞境下,幾千年的歷史河流中,大浪淘沙,將文字演變到一個幾近完美的狀態。
  • 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卻敗給了雕版印刷術,其印刷量只有2%
    活字印刷術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幾百個單獨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與字之間嚴絲合縫,避免出現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術在北宋被發明出來後,也在不斷地發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術已出現銅活字技術,由於是統一鑄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
  • 臺師大團隊研究證實: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
    臺師大團隊研究證實: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  【解說】5月4日,臺灣師範大學印刷技術研究團隊在臺北發表研究結果,證明北宋年間畢昇所發明的泥活字版印刷術的確可行,是最早的活字印刷術。
  • 「中國活字印刷術」履約實踐十周年系列活動在瑞安啟幕
    古村墨香悠然,活字光影流轉。11月28日、29日,「中國活字印刷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履約實踐十周年系列活動在瑞安舉行。在2020「中國活字印刷術」傳承發展研討會上,國內活字印刷術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就瑞安木活字印刷術的當代價值、繼承與創新、人文精神等內容發表了主旨演講,和與會嘉賓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與學術見解,為繼續探索創新「中國活字印刷術」以及非遺發展之路貢獻智慧和力量。
  • 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究竟是何許人?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都是由中國人創造發明,並流傳國外的。雖然現在韓國人跟中國人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但「活字印刷術」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是沒有疑問的。 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誰?我們都知道是畢昇。但關於畢昇,我們的了解卻十分寥寥。
  • 西式活字印刷是如何取代傳統木刻的?中國其實沒有銅活字印刷術?
    作者:宋晨希《鑄以代刻》 宋精 中華書局最近出版的兩部著作,卻逐漸廓清了印刷術發展史上的種種迷霧。其一是辛德勇的《中國印刷史研究》。根據該書的考證,中國印刷術起源於唐代中期,唐代末年到五代時期,印刷術從民間進入精英階層。
  • 隨手揣進兜裡的活字印刷術
    大家還記得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嗎?大概更多的了解是在歷史的記載中。由於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被現代印刷技術所淘汰。那真正的活字印刷術你了解嗎?北宋時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先大批量產單個的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挑選單字,進行排版,塗墨印刷,這種太過消耗時間的印刷術難以改變人們日漸增加的文字需求,被現代印刷技術所取代已是必然。80年代以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電腦排版的出現使得傳統的印版工廠開始陸續停業。活字印刷術的生存死周期開始被無限拉長,東鑫印刷廠也不例外。
  • 2020年活字印刷術學術研討會在線召開
    中國印刷博物館館長孫寶林線上發言。中國印刷博物館供圖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今年是「中國活字印刷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周年。5月15日,由中國印刷博物館主辦,福建省新聞出版局、甘肅省新聞出版局、湖北英山縣人民政府、瑞安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共同協辦的「活字印刷術學術研討會」在線召開。與會人員圍繞「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發展與全球傳播的重要意義」「探索活字印刷技藝傳承保護的方式方法」「加強活字印刷技藝保護的建議」三個議題展開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