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過尼羅河水的人一定會重返埃及

2020-12-09 騰訊網

「喝過尼羅河水的人,一定會重返埃及 」

每一段路都是一種領悟

-----

-----

在哪一世喝過尼羅河的水

我已不記得

走進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國度

我相信大多是前因的牽扯

……

說起埃及你想起什麼?

金字塔?木乃伊?尼羅河?帝王谷?卡納克 ……

相信不論你想起的是什麼,這個國家都在你心底種下了一個神秘的種子並隨著年歲的增長發了芽,開了花。

它像一條吐著杏子的蛇直勾勾的望著你讓你覺出危險的氣息;又像一隻盤旋的禿鷹扇動著翅膀時刻撩撥著你。

埃及是多少人的夢我無從知曉,但這個古老的國度一直召喚著我,讓這份嚮往與日俱增。

----------

海水火焰,大漠黃沙,千年遺蹟

圖坦卡蒙摘下了面具

拉美西斯喚出納菲爾塔莉的名字

我的旅程因此開啟

了解一個地方或許需要十年八年,愛上一個地方卻只是一瞬間的事……

有人說「 埃及是一個一生必須去一次的地方,也是一個去了就不想再去的地方。」

時局動蕩的埃及垃圾遍地,這個文化停滯的國家讓我們無限嘆息。

開羅:從懸空教堂到吉薩金字塔

初到埃及除了名字分外陌生,我被這座城市震驚你很難想像這裡髒亂差的常態。

這是一座永遠建不完的城市;這是一座垃圾遍地的城市;這是一座難以想像的城市 ……

這座城市很奇怪它把好與壞赤裸的展現在我們面前,並不在乎我們的評價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似乎本該如此。你只能一面接受著它不堪的現狀,一面欣賞著它輝煌的過往。

教堂間的尋常通道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百年前的浮雕,斑駁的牆面,以及用雜誌,畫報與光碟裝點的通道,顯得既文藝又富有美感。

埃及是一個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並存的國家,因曾經被希臘和羅馬殖民信仰基督教的人也很多,除最大的宗教伊斯蘭教外約佔總人口15%的人信仰基督教。在埃及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形成了和平共處的局面。

這個幾乎全民信教的國家裡有數不清的教堂和清真寺。這些大大小小,樣式各異的清真寺各有特點。當地人會選擇喜歡的一座去做禮拜,這裡是他們寄託信仰的地方也是他們會友交流的地方。

懸空教堂

位於開羅科普特老城區的懸空教堂也稱聖母馬利亞大教堂,作為埃及最古老的教堂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因為它建在古開羅的巴比倫堡西南門的上方,教堂主殿懸吊在過道上看起來像懸在半空所以被稱為懸空教堂。

懸空教堂雖然不大,但裝飾,壁畫都散發出中世紀的古樸氣息,在湛藍天空映襯下的雪白色塔樓和美麗的十字架散發著基督教堂獨有的聖潔和光輝。

埃及博物館

位於開羅的解放廣場的埃及博物館是由法國著名考古學家瑪利埃特於1863年在 設計建造,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這裡收藏文物有30多萬件,因博物館以收藏法老時期的文物為主,又被稱為"法老博物館"。

博物館門口有一個持蓮花的法老浮雕,法老所持的物件,是古埃及南方與北方的象徵,可謂是寓意深刻。

博物館一層以年代的先後分為新王國、中王國、古王國三大組成部分。

博物館二層不僅有讓人嘆為觀止的圖坦卡蒙墓藏品還有讓人毛骨悚然的木乃伊館。

金字塔

世界七大奇蹟只剩下埃及的金字塔,它成為奇蹟曾經存在的唯一證明。屹立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勞動與智慧結晶。是埃及對於後世重生的信仰。

吉薩金字塔群由胡夫、哈夫拉、孟卡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組成,周圍還有許多「瑪斯塔巴」與小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胡夫金字塔塔身是用230萬塊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達1.5噸至50噸,塔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它的規模是埃及至今發現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

亞歷山大:龐貝柱,圖書館,夏宮

-----

-----

蔚藍的天空下已經找不到舊時的燈塔

亞歷山大圖書館也不在是古老的樣子

龐貝柱早已殘破

只有夏宮還是美麗的樣子

我在海邊看浪花拍岸

想著遙遠的故事

亞歷山大是埃及最大的海港、埃及第二大城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作為地中海沿岸的避暑勝地,素稱「地中海明珠」。

龐貝柱

作為亞歷山大城的城徽廢墟之上龐貝柱看起來有些孤單。

這根粉紅色亞斯文花崗巖石柱被稱為騎士之柱,柱頂頂著花形柱頭.石柱原是薩拉皮雍神廟的一部分,建於託勒密三世在位時期。神廟被毀只有石柱保存下來,聳立千年。

亞歷山大圖書館

亞歷山大圖書館始建於託勒密一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

館內收藏了貫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時期的手稿,擁有最豐富的古籍收藏。

圖書館主體建築為圓柱體,頂部是半圓形穹頂,會議廳是金字塔形。圓柱、金字塔和穹頂的巧妙結合渾然天成,幾何形狀勾勒出該館的悠久歷史。

夏宮

蒙塔扎王宮是亞歷山大城最大的公園,茂密的林木和奇花異草簇擁著一座 佛羅倫斯式的建築物。王宮的花園通向大海,花園裡有流浪貓也成為風景。

公園裡有一條棧橋,留著歲月的痕跡。這座王室避暑地被稱為亞歷山大夏宮。

盧克索:歷史穿行

盧克索為埃及古城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被譽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館」。

卡納克神廟

我歡喜卡納克

非常喜歡

喜歡它精美而古老的建築

喜歡它神秘而巨大的石柱

喜歡它過去的輝煌現在的遺蹟

我喜歡卡納克

非常喜歡

這裡保留著埃及人難得的樸素

這裡有著其他神廟少有的管理

(在卡納克遺失了裝滿證件的背包,感謝可愛的景區管理員,因為你們拾金不昧的精神讓我的埃及之行得以順利。你們的善意讓我對埃及的印象有所改觀。)

卡納克神廟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巨型的石柱和神像讓這裡仿佛巨人之國。

帝王谷

尋龍分金看纏山

一重纏是一重關

關門若有千重鎖

定有王侯居此間

楊筠松*《撼龍經》

帝王谷坐落於底比斯遺址不遠處荒無人煙的峽谷裡。這些山谷裡藏著法老們的陵墓。你很難想像這些大大小小抑或深入地底的陵墓多麼隱秘,更難想像陵墓中的壁畫與符號需要花費多少人的心力。只是感慨生前有著無上權力的法老們死後一直不得安息。

曼農巨像

紅海:海水與火焰

這是漫漫黃沙中醉人的藍

天空和海水有相同的顏色

沙灘上散落著貝殼

大海裡是一群群尼莫

踏著三毛的足跡走進撒哈拉

與貝都因人一起欣賞日落

這是世間最神奇的存在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沙漠

生活在沙漠中的貝都因人靠飼養駱駝為生。他們按季節和固定路線進行有規律的移動。他們喜穿長衫,依賴椰棗,過著遊牧的生活。在艱難的生活條件下他們依舊活的自由瀟灑,樂觀積極。

「其實世上本沒有沙漠,只是我每想你一次,天上便掉下一粒沙,從此世上便有了撒哈拉。

其實世上本沒有海,只是我每想你一次,便流下一滴眼淚,從此世上便有了愛琴海。」

亞斯文大壩

亞斯文是埃及的南大門,也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之一,在古埃及亞斯文被認為是埃及民族的發源地。

亞斯文水壩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吞下尼羅河的全年徑流,集灌溉、發電、防洪、航運、旅遊、水產於一身。實現了河水調節讓埃及可以自給自足。

蘇埃友誼紀念碑

亞斯文大壩旁的紀念碑格外醒目,外觀看起來像是一頂皇冠,從裡邊看上去是一枚被託起的指環。

守衛這裡的士兵都很年輕,穿著戎裝的他們看起來酷酷的表情下藏著顆躁動的心。他們會選擇性的和遊客合影並索要小費,當然他們也會求合影露出開心的表情。

亞斯文的風帆船

風帆船是亞斯文一道美麗的風景,乘坐者都是各國遊客。本地人在岸上張望,或許他們內心也想全世界遊蕩,只是貧瘠的現實讓他們坐一次風帆船都成為奢望。

我聽到水上飄來的天籟歌聲,是年幼的孩童靠一塊浮木在觀光船邊穿梭,賣唱,這是他們自力更生的方式,掙扎咋底層生活中努力的樣子讓我們很心疼。

埃及攻略

旅行季節:旅行避開6-8月。

治安:因為埃及社會動蕩建議大家跟團吧,自由行不安全,路上很多裝甲車和坦克還有武警,一副隨時開戰的樣子,晚上不要外出。

提醒:景點有很多陷阱不要隨便拍駱駝除非你準備好小費。不要隨便搭理陌生人,經濟落後要錢的小孩非常多。

食物:不適合中國人的胃建議自備榨菜等。

服裝:冬季出行帶一件長款羽絨服就好,出太陽的時候可以穿夏裝。

推薦地:紅海。海水乾淨夜裡是銀色的,沙很細沙灘上很多風化的漂亮貝殼。非常適合度假。不過紅海夜遊不推薦,沒有特色,一條小街上全是劣質產品沒有可買可看的。

旅行:我的詩與遠方

相關焦點

  • 埃及女歌手因污衊尼羅河面臨審判:尼羅河水會讓我患血吸蟲病
    據BBC11月15日報導,埃及著名女歌手Sherine Abdel Wahab在發表「喝了尼羅河的水會讓人生病」的言論後,受到「傳播煽動性輿論」的指控,將在埃及開羅的一個輕罪法庭面臨一場審判。 該報導稱,Sherine Abdel Wahab在去年的一場演唱會上被要求唱Mashrebtesh Men Nilha (你喝過尼羅河的水嗎?)。
  • 調侃尼羅河水太髒,埃及女歌手被判6個月監禁
    【編譯/觀察者網 陸雨聆】作為孕育埃及數千年文明的「母親河」,尼羅河在埃及人心目中向來有著崇高的地位,容不得分毫「污衊」。 早前,一位女歌手被曝公開調侃尼羅河水太髒而引發眾怒,「她侮辱了埃及人的國家自豪感。」 因為這一句「玩笑話」,她終被判處6個月的監禁。
  • 都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其實古埃及成也尼羅河,敗也尼羅河
    除了灌溉之外,平緩的尼羅河水也便利了古埃及人的交通。憑藉簡易的木筏,古埃及人就可以暢通無阻地沿著河道航行,南到第一瀑布,北至入海口,於是整個埃及被連為一個整體。在這裡有著稠密的人口,頻繁的交流,於是最早的文明社會就此誕生。
  • 情迷埃及,深陷尼羅河
    位於東非高原的維多利亞湖是尼羅河水的源頭,白尼羅河從這裡曲折流下,綿延數千千米吉至流入地中海。19世紀英國探險家斯派克在尋覓尼羅河源頭時發現了維多利亞湖,並以英國女王的名字為它命名,而非洲當地人則自古就稱其為「尼亞薩」,即大湖的意思。離開烏幹達的白尼羅河流入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蘇丹。
  • 上帝賜予的禮物——尼羅河,埃及的靈魂
    「尼羅河長流迤通千萬裡,帶給埃及永恆的生命……」蜿蜒的尼羅河是埃及的靈魂,在蒼涼荒蕪的景象之外,成就了一片優美溫潤的土地,也成就了埃及的另類格調—一沉重之外的舒淡,滄桑之外的閒適。沿著蘋草綿長。椰風清影的尼羅河,走過一村又一村,那些藏在金字塔下的小村莊,像一幅色彩斑斕的印象畫,靜靜地蕩漾在人們的腦海。
  • 埃及的尼羅河和尼羅河三角洲
    埃及的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全長6690公裡(4150英裡),排水面積約290萬平方公裡,約110萬平方英裡。我們世界上沒有其他地區如此依賴單一的水系統,特別是因為它位於我們世界上最廣闊,最嚴峻的沙漠之一。
  • 遊記——埃及尼羅河
    古 埃及 人在石頭上鑿出小洞,然後塞進去木屑,然後每天灌熱水,木頭膨脹就會使石頭與地面分離了。然後等尼羅河泛濫期,把石頭運到目的地,通過在方尖碑底部鑿坑、頂部墊沙子,外加人力拉動,把方尖碑立起來。泛舟母親河——太陽照在尼羅河上人們都說 埃及 是尼羅河的禮物,確實如此,古 埃及 人圍繞尼羅河生活,依靠尼羅河發展農業,從而誕生了輝煌的文化,直到現在。而與此同時,尼羅河也充滿了浪漫,在尼羅河上泛舟一直都是旅遊者們所嚮往的。
  • 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
    埃及是尼羅河送給世界的禮物!埃及96%國土面積為沙漠,西邊是撒哈拉沙漠,東邊是阿拉伯沙漠,只有一條尼羅河從南到北穿過。這是世界最大與最肥沃的三角洲之一;尼羅河源頭衣索比亞高原的季節性暴雨,使得尼羅河定期泛濫,洪水來時淹沒兩岸,洪水退後又會留下厚厚的衝積層,尼羅河河谷的衝擊層9米,而三角洲則深達20米左右。
  • 國外水利:埃及不再固守尼羅河 修建調水工程
    對於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埃及,國計民生對尼羅河水的依賴充分體現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訓。然而,隨著埃及人口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條貫穿埃及全境的河流如今超負荷承載著社會發展的需求。顯然,傳統單純的抗洪促農等水利治理概念不再適應埃及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全面利用尼羅河資源與促進國民經濟整體騰飛相結合的戰略成為埃及決策者為21世紀勾畫的嶄新水政策。
  • 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從地理位置來看,為何尼羅河如此重要?
    古埃及人的文明也是一直在圍繞著尼羅河發展,尼羅河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埃及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後來的埃及文明。那麼為什麼尼羅河對埃及人民如此重要?它又到底為埃及人奉獻出了怎樣的貢獻呢?
  • 水戰爭?埃塞在尼羅河修建非洲最大水壩,埃及或武力回應
    法國《費加羅報》4月23日發表唐吉·貝爾特梅的文章《尼羅河之戰將會發生嗎?》稱,衣索比亞在尼羅河上修建巨大的復興大壩引發了與埃及的緊張關係。兩國都聲稱對該河擁有主權。尼羅河上的這一工程今年有可能落成,它是衣索比亞地區野心的徵兆。什麼是復興大壩?
  • 埃及與蘇丹是如何劃分尼羅河水資源的?
    很多人都知道非洲最大河流——尼羅河之於埃及的關係。可以說,尼羅河是埃及人的「救命河」。埃及面積雖有100萬平方公裡,但埃及有95%的面積都是沙漠和半沙漠。埃及上億人口主要生活在尼羅河兩岸,生產、生活全指望這條尼羅河。埃及的命運和尼羅河緊緊捆綁在一起的。
  • 埃及那麼多沙漠,為什麼不把尼羅河的水引入到沙漠中,變成綠洲?
    提到非洲,很多人都會想到沙漠、乾旱、缺水等詞彙,其實不是的,非洲也有河流,也有綠洲,只不過撒哈拉地區確實非常乾燥,讓人們產生了這種印象罷了。埃及是非洲最大的國家之一,他們毗鄰尼羅河,有的人有疑問,為什麼埃及人不把尼羅河的水引入到沙漠中,讓沙漠變成綠洲呢?
  • 【周末遊記】喝過尼羅河的水,終究是要回來的(上)蘇丹篇
    對於沒有在蘇丹工作過的人來說,蘇丹是神秘的,甚至是恐怖的,那麼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我們的蘇丹分公司又是如何在這裡經營二十年的呢?今天請跟隨黨委辦公室「三人小分隊」的步伐,去帶你去感受一個真實蘇丹!對於我而言這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熱浪、熟悉的朋友(開車接我們的司機是以前的好友),仿佛一種回家的感覺,突然想起了在蘇丹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喝過尼羅河水的人,遲早是要回來的。註:小編有幸之前在蘇丹工作過兩年的多的時間,因此此次算是重返蘇丹。
  • 尼羅河上的水競爭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機械工程教授Asfaw Beyene等不同的專家都同意GERD尺寸過大,它將無法產生公開宣布的能量,甚至無法產生一半的能量。此外,大多數發電水電都計劃出口,使貧窮的衣索比亞人陷入黑暗。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政治勝過合法的工程和人為原則,而贊成儲存水和控制青尼羅河。
  • ...就快建成了|青尼羅河|衣索比亞_旅遊|埃及_旅遊|亞斯文水壩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323-上遊與下遊作者:酸奶沒泡沫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建在青尼羅河上的復興大壩不久後就要完工了,屆時,修建該大壩的衣索比亞將一定程度上掌控尼羅河的水源。
  • 「復興大壩」攪動尼羅河水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指出,(復興大壩)這座非洲最大的大壩,已經成為埃及和衣索比亞之間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根源。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人口增長以及全球變暖帶來乾旱和饑荒等問題,尼羅河流域各國對水的需求會不斷增加,水資源爭奪將更加激烈。水資源分配問題或將成為引發地區衝突的潛在因素。
  • 從埃及亞斯文大壩到埃塞復興大壩:半個世紀的尼羅河水之爭
    阿布辛貝神廟 澎湃新聞記者 喻曉璇 圖「對於那些活著是為了銘記和講述的人來說,這座大壩是由赤手空拳的埃及人靠辛勤工作建成的,它建在被淹沒村莊的廢墟上和死去勞工的屍體上,但最重要的是,它建在為整個國家帶來更美好明天的信念之上。」《金字塔報》如此評論道。如今人們對於水壩還有環境方面的隱憂。
  • 埃及:行駛尼羅河畔,探訪埃及神廟
    神廟在埃及最南端,距蘇丹邊境僅40公裡,從亞斯文過去,須在尼羅河畔穿越320公裡的沙漠,沿途幾乎是無人區。旅館已經備好早點,我們領了三份上車,大巴在夜色中出發,又在市區接上幾名歐美遊客,就這樣,我們的大巴拼湊了一個臨時團隊。過了亞斯文大壩,轉彎向南,便進入了沙漠,因為發生過襲擊遊客的恐怖事件,埃及政府嚴控進入沙漠的車輛,中途不可停歇,還設有軍警崗哨,以保證遊客的安全。
  • 國土95%為沙漠,埃及為什麼不引尼羅河水入沙漠,讓沙漠變綠洲?
    中東地區嚴重缺水,埃及作為一個中東國家,也面臨著缺水的難題。水資源是中東地區動蕩的原因之一,同時也制約著中東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樣作為中東國家的以色列,在老美的扶持下站穩了腳跟,憑藉著先進的科技將沙漠變為良田。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綠洲,埃及曾經實施過,不過最終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