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司法公正」離死還有多遠?
黎智英被控於2017年6月,在未被挑釁的情況下,恐嚇威脅記者稱會「一定找人搞X你」。此前黎智英否認幹犯「刑事恐嚇」罪,而法庭裁判案件表證成立,但最終認定黎智英刑事恐嚇罪名不成立。
周四是該案上訴最後一天,港府律政司當天表示,就黎智英刑事恐嚇的「無罪」裁決,將根據《裁判官條例》第105條,以案件呈述的方式提出上訴。律政司指,由於案件司法程序仍在進行,目前不適宜就案件作進一步評論。
外界注意到,黎智英目前官司纏身,除涉嫌刑事恐嚇記者外,還面臨幹犯國安法和其他5宗案件,目前已累計被控7項罪名。某種意義上,黎智英「脫罪」風波引起香港社會高度關注,和長期以來香港多有法官輕判暴徒不無關係。
據港媒報導,香港法庭本周三竟一連「放生」多名暴徒。2016年因參與旺角「暴動」被判入獄46個月的「佔旺女村長」畢慧芬,2019年7月要求瑪嘉烈醫院發出絕食證明遭拒後,攻擊一名女性安保人員,並拒絕向到場警員出示身份證,被控「普通襲擊」和「阻差辦公」兩罪。但周三,畢慧芬最終被香港法官裁定兩項罪名皆不成立。
盧錦玲和利尚寯,涉嫌於2019年9月1日發起所謂「機場交通壓力測試」行動,被控在大圍站外襲警。周三,該兩人也被裁定罪名不成立。
還有兩名男子在2019年「修例風波」暴力示威活動中,被發現攜帶危險器具,分別被控「無牌管有無線電通訊器具」和「持有攻擊性武器或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罪。周三,他們同樣在庭上被「無罪釋放」。
事實上,自去年6月「修例風波」以來,香港法官多次對暴徒「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判處無罪,甚至僅僅是百餘小時的社區服務令;還有法官公開稱讚暴徒為「社會棟梁」,並在判決嚴重暴力案件過程中,說出「也不算太暴力」等有損法官自身公信力的言論,令人質疑部分香港法官是否還能維持司法公正的底線。
此外,香港社會注意到,若由「處事不公者」任「刑事案件排期法官」,還會出現黑暴案件集中被交由明顯「立場第一、公義全無」的法官去審理。而當前在此方面,香港並無相關監管機制,或會有損公眾對香港司法機構的信心。
須知,「司法獨立」不是「司法獨立王國」,而香港法官如果太自我、太自大,那離「司法專橫」也就不遠了,再加上抗拒進行有關的憲制改革,抗拒香港社會對司法權力的監督,那香港的「司法公正」離死真不遠了。
亂港分子譚得志再被拒絕保釋
據港媒報導,亂港分子、「港獨」組織「人民力量」成員譚得志涉嫌「發表煽動文字」罪,周四再被拒絕保釋。
譚得志於9月8日在粉嶺裁判法院提審,被控5項「發表煽動文字」罪及1項「公眾地方作出擾亂行為」罪,並且不准保釋。他於今日至香港高等法院申請保釋,但被當庭拒絕。
本月初,譚德志被香港警務處國安處登門拘捕。他涉嫌於今年8月23日傍晚,在九龍灣港鐵站外舉行非法集結,期間他高呼「修例風波」期間的違法口號。警方隨即舉起紫旗,警告譚得志或違反香港國安法。
此前,譚得志也有過被警方拘捕的經歷。7月,他被控3項罪名,包括1項「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1項「煽動意圖」,及1項「公眾地方行為不檢」。
林鄭月娥:香港居屋售價下調,最低至117萬元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早前宣布,新一期居屋將以評定市值六折出售,合共提供超過7000個單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四在社交網絡發文指,居屋下調售價,反映特區政府在2018年公布房屋政策新措施下,改變資助出售房屋定價的理念。
據悉,「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單位2020」推售4個新建發展項目,合共提供7047個單位。新建單位和重售單位將以評定市值六折出售。
林鄭月娥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留意到報章都大篇幅報導新一期居屋由原先的六三折降至六折出售,售價最低港幣117萬元,最高489萬元。她透露,截至周三,房委會已接獲約7萬份申請,預計最終會出現幾十倍超額認購。
林鄭月娥稱,新一期居屋下調售價,「正正反映特區政府在2018年公布房屋政策新措施下改變資助出售房屋定價的理念」,由往時的直接與市價掛鈎,改為以目標家庭的負擔能力計算,而後者則基於香港非業主家庭的入息中位數。
受疫情影響,為令居屋售價更貼近市民負擔能力,房委會調低原先臨時售價5%,令折扣率由六三折改為六折。若按2018年以前的定價機制,這批居屋的折扣率不會低於七折,單位售價會比現在貴20萬至80萬元港幣不等。她認為,這一做法完全符合新房屋政策的目的,是利民的措施。
林鄭月娥又表示,儘管調低居屋售價令房委會盈餘減少,但售樓的收入仍較建築開支為高,所以只要有土地,房委會可以多建「資助出售房屋」,滿足市民置業安居的訴求。
林鄭月娥強調,經修訂的資助出售房屋定價可滿足家庭負擔能力,建築業也可獲得更多增建房屋的工程。「香港只欠土地」,她呼籲社會大眾支持特區政府多管齊下增加可建屋的土地,包括在維港以外填海開拓新土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