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 即時收押
壹傳媒創辦人、亂港頭目黎智英此前因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及涉嫌犯下欺詐罪被羈押候審。香港高等法院上周三以所謂「史上最嚴」保釋條件批准黎智英的保釋申請,引發輿論譁然。律政司第一時間上訴至香港終審法院,打破砂鍋問到底。
今天上午終審法院開庭審理上訴一事,黎智英在律師鄧樂勤的陪同下步入法庭,更向在場人士揮舞拳頭以示「必勝信心」。
終審法院由首席法官馬道立、常任法官李義、常任法官張舉能審理此上訴案。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昨天,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予以確認,上述三位法官都是林鄭月娥特首按照香港國安法第四十四條所指定審理國安法案件的指定法官。
這場庭審由控方港府律政司率先陳詞,律政司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表示,該上訴涉及兩個重大且廣泛的重要法律觀點,即:高等法院此前批准黎智英保釋的決定是否屬於《香港終審法院條例》中的「最終決定」,以及對香港國安法第四十二條的正確解讀方式。(香港國安法第四十二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執法、司法機關在適用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法律有關羈押、審理期限等方面的規定時,應當確保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公正、及時辦理,有效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犯罪。)
由此,周天行代表控方認為:終審法院對高等法院此前的批准黎智英保釋的決定賦有司法管轄權。此外,根據香港國安法第四十二條,所有涉國安法的案件應公正及時處理,除非有「充分理由」相信涉案人不會繼續危害國家安全,否則不得予以保釋。此前高等法院批出的保釋申請是基於「一般刑事罪行」中法庭所持「無罪推定」的法律原則,因此被告在被起訴後仍然享有保釋權利。然而被告人黎智英所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性質嚴重,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與謀殺罪、叛國罪相似,法庭一般不會在審理這些性質嚴重案件中批准案犯保釋。
周天行強調:社會無法承受黎智英在保釋期間潛逃或是危害國家安全,哪怕一次都不行。
辯方律師鄧樂勤則認為,高等法院批准保釋時,已經充分考慮國安法第四十二條的意涵,並給出了一個「合理」的演繹,認為沒有爭議之處。辯方律師認為,終審法院無權應控方要求頒令關押黎智英。
聽取控辯雙方陳詞後,終審法院最終批准律政司的上訴請求,黎智英需立即還押。相關案件將在明年2月1日由終審法院開庭審理,較此前4月開庭的時間提前了足足兩個月。
這也意味著,黎智英今晚要在監獄中跨年。他會懷念這個2020年的過去,還是盼望那個2021年的到來?也許,都不是。
「平臺」違法 立即解散
多名攬炒派區議員牽頭髮起的「香港公民議政平臺」,聲稱就香港問題與民共議,早前指攬炒派將於今日(31日)宣布正式成立平臺,卻於今日的記者會宣布籌備委員會將解散,稱因有部分傳統反對派不願意合作。
籌委會指部分反對派不願合作,令平臺進展受阻;加上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指平臺違法後,部分傳統反對派人士更加與平臺割席。籌委會認為既然不能達到當初團結各黨派的目標,便決定即日解散。另外,因場地和時間有限,籌委會指記者會在宣讀聲明後便結束,不設問答環節。
新增68宗確診 18宗無源頭
香港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持續嚴峻,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31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截至今日凌晨零時,香港新增68宗確診個案,包括6宗輸入個案和62宗本地感染,本地個案中,18宗感染源頭不明。個案涉及37男31女,年齡介乎6歲至84歲,44宗與早前個案有關聯。
張竹君指,當局昨日公布43幢大廈強制檢測名單,檢視資料後,發現有3幢大廈不符準則,需剔出強檢名單,包括觀塘曉麗苑曉星閣,將軍澳翠林邨安林樓、青衣青華苑華欣閣。她說,當局會改善中間各環節,就向市民帶來不便致歉。她續指,今日新增3幢樓宇列入強制檢測名單,包括黃大仙慈愛苑愛仁閣、德寶大廈等。
回顧2020 展望2021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2020年,在經濟衰退及新冠狀病毒疫情下的非常時期,政府推出逾3,000億元的一系列一次過紓困措施,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1%,力度和覆蓋範圍都是史無前例,致力協助市民及各行各業渡過難關。不過,礙於貧窮線主體分析框架只包括「恆常現金」措施,這些一次性紓困措施的成效亦將難以在2020年的主體貧窮數據中全面反映。
張建宗還說,回顧2020年,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新冠病毒,亦是全人類面對的共同挑戰。全球疫情肆虐,接種疫苗是防控疫情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法。政府爭取新冠疫苗早日供港,同時確保所有疫苗必須符合相關要求及程序。政府已成立專責工作小組,籌備覆蓋全港市民的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計劃。此外,政府計劃成立保障基金,如市民在接種後出現罕見或未能預見的嚴重不良反應,基金可迅速提供經濟支援。雖然政府採購的新冠疫苗即將到港,但市民不能因此鬆懈,必須嚴守社交距離措施,保持個人和環境衛生,同心抗疫。
財務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過去有一段時間,社會和經濟穩定也曾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原來過去一段長時間的穩定環境和經濟表現,並非必然,它需要眾多因素的配合,加上市民和政府一起齊心努力才能達至。而只有在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環境中,我們才具備有利條件梳理各種矛盾,才能逐步解決社會的各項深層次問題。在告別2020年之際,大家都衷心希望能儘快擺脫疫情,讓困難成為過去,一起走出困局。期待2021年,環境可以持續好轉,我們一起把握好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外圍經濟逐步復甦帶來的機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往常這是人們期待的年末年始時節,但在疫情之下,今年整個世界都不一樣。香港除了與全球各地一起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戰,更經歷了政治和經濟的內外衝擊,以至民生大受影響。展望2021年,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首要希望環球疫情儘快消退,經濟復甦,市民生活恢復正常。
羅致光說,「新一年我和勞福局、社署、勞工處、和職學處同事們會繼續全力以赴,跟進多項有長遠裨益的工作,包括取消強積金對衝的立法草擬;擴闊及優化兩元交通優惠;逐步增加法定假日日數的立法工作;多管齊下增加安老、復康及幼兒照顧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