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創始人建立新網站打擊假新聞

2020-12-18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資訊】北京時間4月25日上午消息,維基百科的創始人之一吉米·威爾士(JimmyWales)正在通過眾籌方式推出一個新的網站,旨在與專業記者和社區志願貢獻者合作,共同打擊虛假新聞。

該網站名為Wikitribune,計劃通過眾籌活動進行融資,以支持記者的勞動。

威爾斯打算涵蓋美國政治和英國政治的大眾話題,同時也將涉及科學和技術等專業領域。

捐贈的人將成為支持者,作為回報,他們有權對網站所關注的主題和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威爾斯打算讓讀者社區負責事實的核查,並承擔已發表文章的副編輯職能。

Wikitribune被描述為「新聞由大眾維護,為大眾服務,」威爾斯說:「這將是專業記者和公民記者第一次有機會肩並肩工作,在事件發生之時平等書寫,實時編輯,並從始至終得到社區的支持,後者將負責檢查和複查所有事實。」

雖然該網站是在英國大選開始之初啟動的,但威爾斯坦陳,該項目的靈感來自於美國。

「我認識的某個人讓我在下決心之前,給川普留出100天時間,」他說,「但後來有一天總統秘書凱莉安妮·康韋(KellyanneConway)冒了出來,談到「替代事實」的說法。那一刻,我正式決定開始行動。」

如果籌款活動進展順利,威爾斯希望「儘快」(或許在今年6月8日,即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呼籲展開大選投票之日前夕)僱到該網站的第一批記者。

像維基百科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參與威爾斯的新項目。出版的啟動日期為4月25日星期二,通過眾籌活動預售「支援包」月刊,以資助第一批記者的工作。第一期刊物將緊隨其後。

社區貢獻者將在新站點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的認為是確保文章的內容有足夠多的額外信息,並於儘可能多的讀者共享。

他們將從網站報導的透明性中得到支持,也就是說,記者將與他們共享採訪的完整文稿、視頻和音頻。

他希望在「不追求點擊率」的商業模式驅動下,將維基百科的分散智慧與可量化專業新聞力量合二為一,創造出一個新聞組織,對假新聞和政治煽動加以打擊。

按照他的說法,這是介於兩種模式之間的第三種方式。這裡所說的「兩種模式是凱莉安妮·康韋談到的人為中立,或是仿效《每日郵報》的編輯保羅·達克雷(PaulDacre)——把信息硬塞進喉嚨。」

他補充說:「如果你看看維基百科,它是嘈雜的,並不完美,但真正的假新聞在維基百科社區幾乎沒有立錐之地。

「志願者們有足夠的經驗知道這是無稽之談,並且形成一股風氣:『不,我們這裡只需要中立的事實』:社區知道每一條消息的來龍去脈。」

威爾斯說,為網站提供資金支持的人士最終將有能力對Wikitribune想要探討的主題提出建議。

「可以以比特幣社區為例,他們的社會非常活躍,令人痴迷。」

「在那個領域出現了大量新聞,我認為他們願意籌集資金,聘請一名記者,每日發布對比特幣/blockchain信息。」

Wikitribune背後的想法與其他可持續性社區新聞實驗不無相似之處。

例如,荷蘭新聞網站DeCorrespondent在2013年上線,隨後眾籌了100萬歐元的記者,目的是對網站出資者強烈關心的幾個話題進行深入報導。

今年3月,該網站宣布進軍美國市場,幾家數字新聞慈善機構向他們提供了515,000美元的資金援助。

但威爾斯認為,這樣的比較將使Wikitribune處於下風。他說:「我不確定有誰會像我一樣激進。」

「實際上,在如何真正控制社區的問題上,很多傳統新聞編輯室出來的人的確很難把腦筋轉過來。」

威爾斯曾在《衛報》的母公司衛報傳媒集團擔任董事,2001年與拉裡·桑格共同創辦了維基百科,之後,他們將整個項目捐贈給一家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後者是威爾斯在2003年創立的。

他仍然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並且是Wikia的總裁,後者是從維基百科中拆分出來的,允許社區自行合作編輯百科全書,主題從英國瘋狂汽車秀《TopGear》到《哈利·波特》,可謂五花八門。

來源: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i/2017-04-25/doc-ifyepsch3147440.shtml)

相關焦點

  • 維基百科創始人談「破碎的網際網路」:標題黨,假新聞怎麼解決?
    維基百科創始人談「破碎的網際網路」:標題黨,假新聞怎麼解決?「破碎的網際網路」:標題黨,假新聞,信息戰爭咋整?)近年來,維基百科創始人Jimmy Wales一直在聲討被點擊誘餌、假新聞和民粹主義破壞的媒體世界。2017年,Jimmy又創辦了新聞網站WikiTribune,在這裡,志願者可以通過校對、事實核查等方式對一些廣泛傳播的新聞信息進行修改校正。
  • 維基百科:非盈利網站 靠什麼來生存?
    從.Com到.Org  根據Alexa的最新數據,維基百科網站(域名為www.wikipedia.org)在世界所有網站中的總排名是第7位,其在美國的排名更高一些,為第6位。作為對比,在Alexa公布的數據中,排在維基百科之前的其他六個網站的域名後綴無一例外都是.com;如此一來,維基百科網站的.org後綴就顯得更加特立獨行和意義非凡了。  只不過,當2001年1月15日維基百科網站上線並第一次與這個世界見面的時候,卻是拖著一個.com的商業域名後綴。
  • 同為問答網站 Quora能否成為盈利版維基百科
    它會成為盈利版的維基百科嗎?既然融資那麼簡單,為什麼Quora不繼續融?據聯合創始人Adam D』Angelo說,公司獲得的A輪融資中,有一半多都還呆在銀行沒花掉,其實Quora完全不需要這5000萬美元的融資,那公司為什麼要融資呢?
  • 維基百科創始人Jimmy Wales創辦Wikia Green社區
    維基百科創始人Jimmy Wales創辦Wikia Green社區 Wikipedia 創始人 Jimmy Wales 最近創辦了一個新的 Wiki 社區,Wikia Green
  • 維基百科資料
    維基百科是一個基於wiki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路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是一個動態的、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也被稱作「人民的百科全書」。http://www.wikipedia.org是維基百科多語言入口頁,這裡列出所有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維基百科本身有三個引人注意的特點。
  • 維基百科遭土耳其政府封鎖,創始人高聲呼籲人權
    雷鋒網消息作為土耳其政府鎮壓異見計劃的一部分,維基百科近日已被土耳其政府封鎖。CBS新聞報導,土耳其信息通信技術管理局周六表示,法院已經頒布了一項反對維基百科的「保護措施」。該國採取這種措施,切斷民眾對網站的訪問,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 YouTube推出爭議視頻連結維基百科,打擊謠言與陰謀論
    例如在一條關於質疑人類是否真的登陸上月球的陰謀論視頻下,會附有1969年阿波羅登月的維基百科頁面連結。他表示,該功能將添加在YouTube上的有巨大爭議的陰謀論或謠言類視頻頁面上。這一功能的推出代表了YouTube對這類問題態度的巨大轉變,一直以來YouTube就是一個擁有海量信息資源的網絡生態系統,顯然它對網絡上的輿論和價值觀導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 大數據時代的生產者迷思:維基百科怎麼了?
    然而這曾被譽為「人人可編輯的自由百科全書」的大熱網站,近年來呈現出無可挽回的頹勢。早年間維基的詞條數目曾有「指數級增長」,但如今持續減緩。而活躍編輯者——即每月登錄並進行至少5次編輯的用戶——大幅減少對維基百科和維基社區更是筋骨之傷。相比2007年最高峰,目前所有語言版本維基百科的活躍編輯者減少了20%,英文版更是減少了40%。
  • 2016年,維基百科被編輯次數最多的頁面都是什麼
    (原標題:2016年,維基百科被編輯次數最多的頁面都是什麼?)據BBC報導,雖然12月的結果還沒有被統計完全,但已經能看出一些端倪,全年的排名估計會包含印度的Bigg Boss真人秀和假新聞。假新聞從上個月開始流行,12月的前2周就被編輯了1000次。縱觀今年的排名,你可能會發現,除了常規內容外,很多頁面都圍繞著「人物」,還有一些公眾人物,他們的遺留財產飽受爭議。
  • 外媒:維基百科如何成為種族正義的「戰場」?
    在可能的範圍內,網站的內容要在沒有編輯偏見的情況下撰寫,這樣才能保持百科全書的特點。上周,編輯社區投票反對了一項停止支持 "Black Lives Matter"的網站的提議,部分原因是擔心這可能威脅到維基百科的中立性聲譽。維基百科的批評者,比如聯合創始人Larry Sanger認為,維基百科已經完全拋棄了中立性,而傾向於左傾政治偏見,福克斯新聞在5月份報導了這一事件。
  • 維基百科之衰退:依賴它的人多了但貢獻者少了
    網站志願者標記的1000篇好文章大多數連維基百科的中等質量評分都達不到。  那些問題的主要源頭並不難搞清楚。當前運營該網站的集體鬆散(據估計90%是男性),帶有官僚文化,社區氛圍對有望擴大維基百科參與度並擴大其知識覆蓋面的新加入者並不友好。  為此,負責支持維基百科法務和技術基礎設施的維基媒體基金會正發起營救行動。該基金會無權命令該志願者社區改變運營模式。
  • 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是一個機器人
    正如整個網際網路上最常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版維基百科同樣也是全球 309 個語言版本維基百科中內容最豐富的一個。今年 1 月,英語版維基百科上的條目正式突破 600 萬條。(如果沒有機器人)這個網站將需要我們做更多工作,編輯的工作過載率也會大大提升。生活在澳洲的 Chris Grant 說道,他是維基百科社區中專門負責管理機器人的組織「機器人審批組(Bot Approvals Group,以下簡稱為 BAG)」的成員。
  • 維基百科進駐凡爾賽宮
    Wikimedia France 在法國推廣著名的在線百科全書維基百科 (Wikipedia) 和其他 Wikimedia(維基媒體)項目。近幾年來,凡爾賽宮 (Chateau de Versailles) 一直都在自己的網站以及文件共享網站和社交網絡上為其遺產、歷史和藏品進行大規模的數字宣傳。
  • 維基百科正式推出官方手機版網站
    北京時間12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維基百科日前推出了官方手機版網站。維基百科雖然全球知名,但是卻一直沒有一個正式的手機版。不少熱心的第三方此前已經推出了手機版的維基百科。維基百科手機版的網址是mobile.wikipedia.com。用戶用手機上網可以訪問這一網址。
  • 比百度百科靠譜的維基百科
    這意味著這本經典參考書徹底輸給了數位化,在維基百科的衝擊下,大英百科全書無奈倒下。維基百科是數字時代的一個奇蹟,它改變了我們知識傳播的方式,無數人從中受益,維基百科更是已經成為許多學生頭號的資源來源。它是全球排名第六的熱門網站與第一大無廣告網站,擁有282種語言的獨立運作版。它擁有超過進360萬個英語詞條,幾乎是大英百科全書的38倍。
  • 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機器人
    這個網站將需要我們做更多工作,編輯的工作過載率也會大大提升。生活在澳洲的 Chris Grant 說道,他是維基百科社區中專門負責管理機器人的組織「機器人審批組」的成員。是的,機器人在維基百科上應用的歷史悠久廣泛得內部在 2006 年就已經設立了專門審核和管理機器人的 BAG。
  • 維基百科十年回顧
    有個大學的網站對這種鮮為人知的19世紀發明的語言有些零零碎碎的信息(不要把它和具有同樣名字的法國前衛搖滾樂隊混為一談)。後來,1999年的時候,一位叫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的經營搜尋引擎的創業家想出了一個簡單的主意:做一部免費的百科全書,由專家奉獻出時間撰寫文章和進行同行評審,內容可以複製,由廣告來支持。這部百科全書叫做「新百科」(Nupedia)。
  • 維基百科解釋為何網站沒有可視化編輯器
    如果你曾經嘗試在維基百科上創建或編輯一個條碼,你會注意到,廣受歡迎的維基百科不提供所見即所得的編輯器。
  • 拜見維基百科創始人:他的知識理想國,我們的信息消費新紀元
    作為「自由人的自由聯合」、「可以自由編輯和訪問的全球知識體」,維基百科自誕生之日起就從未跌落出全球最受歡迎網站前五名。如果給「知識的海洋」描一副畫像,維基百科一定是最生動又最精準的作品。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零廣告網站中,近 300 個語種版本的知識庫囊獲了超過 3000 萬枚詞條;由十萬名貢獻者負責每天的詞條審核、內容甄別,和知識更新,整個網站被編輯的總次數超過 10 億。這個冬天,維基百科的締造者、網際網路世界的傳奇極客領袖 Jimmy Wales 將來到中國,加入新一屆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我們不妨來先行預習一下 Wales 究竟何人?
  • 維基百科:不會配合中國任何形式的網絡審查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王渠】維基百科聯席創始人威爾斯近日表示,維基百科寧願放棄在中國開展業務,也不願接受中國方面任何形式的網際網路審查。威爾斯在香港參加維基媒體國際大會時對《華爾街日報》說,維基百科「永遠不會配合中國政府有關限制信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