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創始人談「破碎的網際網路」:標題黨,假新聞怎麼解決?

2020-12-23 中金在線

維基百科創始人談「破碎的網際網路」:標題黨,假新聞怎麼解決?

關注中金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中金在線微信

在線諮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來源:騰訊傳媒 全媒派 原標題:維基百科創始人談「破碎的網際網路」:標題黨,假新聞,信息戰爭咋整?)

  在這個充斥著川普、科技和反壟斷的時代,人們很容易忘記曾經的網際網路奇蹟——維基百科——現已安靜的安居網際網路一隅。

  免費且無廣告的維基百科是世界上訪問量第五的網站,它豐富廣袤的知識儲備均有用戶生成。通過維基百科,我們見識了網際網路可以成長為的「形態」之一,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所謂的「技術反衝」漩渦中。    近年來,維基百科創始人Jimmy Wales一直在聲討被點擊誘餌、假新聞和民粹主義破壞的媒體世界。2017年,Jimmy又創辦了新聞網站WikiTribune,在這裡,志願者可以通過校對、事實核查等方式對一些廣泛傳播的新聞信息進行修改校正。關於維基百科、關於網際網路、關於假新聞等,Jimmy在最近一次採訪中表達了他的獨特看法,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整合編譯此次訪談內容,以期給讀者帶來更多關於未來的洞見。

  為每個人創建免費的百科全書

  Q:維基百科的「哲學」是什麼?

  Jimmy:維基百科的願景是為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人提供一個用他們自己語言編寫的免費百科全書。我所說的「免費」指的是「免費許可」,而不僅僅是你不需要花錢就可以使用它,維基百科中的所有內容都應該儘可能地免費授權,人們可以對內容進行複製、修改、重新發布等操作,在這裡,你可以做所有的商業或非商業的事情。

  所以,當人們在為維基百科貢獻知識力量時,他們並非在為一個「人文主義項目」做努力,而是在為一個「知識庫」的擴建付出,這個知識庫可以被用來做各種各樣的事情,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很多有趣的事情都由維基百科而生。

  Q:為什麼維基百科會取得成功?

  Jimmy:維基百科所努力提供的內容也正是公眾都非常渴望獲得的高質量、中立的信息。當然,近年來隨著我們看到新聞業的商業模式遭到破壞,有的正在走向一些非常令人不快的方向,所以現在人們對高質量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

  Q:您從來沒有推動維基百科變現,你從一開始就是這個想法嗎?這又有怎樣的意義?

  Jimmy:最開始的時候,我並沒有想過「變現」這個問題,只是把維基百科作為一個項目來開展,然後隨著其不斷發展,我們發現「非營利」可以讓該網站的存在變得更有意義,就像一個圖書館或博物館,維基百科更適合「非營利」這種性質。

  最近我們看到許多網際網路巨頭的聲譽受到了損害,因為他們的商業模式確實將他們推向了過度利用數據的方向。而對維基百科來說,我們並不會向第三方售賣用戶的數據,可以說我們甚至沒有收集很多用戶數據,我們在意的點是「內容」,我們關心維基百科是否可以成為每個人免費的百科全書。

  Q:維基百科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Jimmy:「社區健康」是我們非常重視並密切關注的一個問題。在維基百科社區中那些能夠創建高質量內容而又同時享有其所帶來的樂趣的用戶便是我們想要尋找的「正確」用戶,而推進他們的工作則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之一。

  此外,發展中國家的網際網路現正蓬勃向前,我們希望維基百科能以這些國家的語言在這些地方得以發展,正如我所說,維基百科的夢想是為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提供一個免費的百科全書,這對我們很重要。

  Q:很多年前,當我第一次聽說維基百科的時候,一個朋友對我描述了一種想法:「當你有足夠多的人願意免費為你去做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並且你已經為此建立了適當的規則,那麼成功便指日可待。」做一些令人興奮的事情,並且你建立了適當的規則,那麼好人最終會贏。」然而,結合當下我們再網際網路上所見到的起起伏伏,這個想法可能有些天真,但你認為大家可以從維基百科的發展中學到什麼呢?

  Jimmy:我們可以從維基百科中學到很多東西。最重要的一點是,網際網路中的很多問題實際上都是設計架構所帶來的,而非背後操作人員的「謀算」,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是正向的。同時,維基百科也可以向人們展示「協作」的力量,而這對於當下各個領域都是非常受用的。

  假新聞、地方新聞和WIKITRIBUNE

  Q:你對近年來我們在網上看到的虛假信息有什麼看法?你認為怎樣可以減少虛假信息的傳播?

  Jimmy:虛假信息確實是個問題。但我認為,得到最多關注的問題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問題,比如,「地方新聞遭到破壞」就是一個被大家很少關注的問題,人們確實會注意到它,但它並不像「假新聞」會成為每天的頭條。但我確實認為這是當今最值得注意的的負面趨勢之一,從小城鎮和社區傳來的實際消息來看,該問題正逐漸被人們忽視,而這對民主和腐敗問題都是非常不利的。

  Q:那你認為這個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

  Jimmy:我正在試圖利用WikiTribune去尋找一種新的方式,能夠將新聞業帶入健康發展的軌道中去。當然,這項工作可能會為該問題帶來一些有趣的新洞見,但我不認為該問題的解決會有任何簡單而有效的答案。

  Q:維基百科的整個發展過程是否讓你對「用戶生成內容」所能做的事情不那麼樂觀了?

  Jimmy:並不會,實際上幾乎所有問題都是專業製作的不良內容所造成的,而不是消費者。錯誤發生的本質在於商業模式。

  Q:你認為人們將如何使用WikiTribune ?他們是會直接去WikiTribune查看新聞,還是會在其他地方看過新聞後再去那裡?

  Jimmy:目前,WikiTribune只專注於社區,所以我們不關注流量獲得等問題,而這也正是大多數新聞網站的問題之一——拼命獲取點擊率。當系,我們更想專注於質量和那些有思想董建的用戶。

  現在的問題是,社區能做些什麼?當人們以一種深思熟慮的方式參與到新聞過程中時,我們又該如何創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而這些則是我們當前需要研究的。

  Q:如此來看的話,WikiTribune從本質上說與維基百科很相似,如果你創造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人們遲早會發現它。

  Jimmy:是的,沒錯。

  四大巨頭 & 網際網路未來

  Q:你對四大巨頭——亞馬遜、谷歌、Facebook和蘋果有什麼看法?它們體量如此之龐大會構成新的問題嗎?

  Jimmy:不,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他們在成長,因為他們提供了人們喜歡使用的優質服務。儘管人們對於這些科技巨頭們所做的事情有很多不同見解,有些事情它們也確實應當做得更好,但從整體上來看,體量大不能代表著不好。

  而且從另一角度來說,巨頭企業也是脆弱的,微軟就是一個例子,它曾一度被認為是完全不可戰勝的,但如今在許多技術領域,微軟顯得無足輕重,儘管它還在做著各種努力與嘗試,但在很多領域微軟並不再位於前沿。

  同樣,我們可能會認為Facebook現正處於一個主導位置上,但這也並不能保證會永久持續下去。只要我們有一個開放的網際網路,競爭對手總是有可能提出更好的商業模式去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

  Q:近年來,我們看到歐盟對谷歌、蘋果和Facebook等公司處以巨額罰款,他們希望科技巨頭們可以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你如何看待關於「加強平臺監管」這一議題的討論?

  Jimmy:我非常不願意說我們需要通過新的法規去對平臺實施監管,因為很難確切地知道哪些法規會有效,哪些法規會真正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如果我們讓政府干預信息的自由流動,那將無助於恢復公眾對機構和政府的信任,而且事實上,這將大大削弱公眾對政府的信任。

  Q: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未來會怎樣?

  Jimmy:我認為這真的很難預知。但要讓地球上的其他地方都能上網,徹底實現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當下,向智慧型手機的轉變也還沒有完成,我們還不知道人們將能夠如何運用智慧型手機和數據,在這個領域仍然有很多創新。

  進步、倒退、教育與人工智慧

  Q:總的來說,你認為網際網路的趨勢是怎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糟?

  Jimmy:有些事情會變得更好,有些事情會變得更糟。我們可以看一看千年發展目標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旦你開始量化某些東西,比如極端貧困,你就會看到巨大的進步,我們在消除極端貧困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這對我們的世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與此同時,西方的民主問題也有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民主理念遭到破壞,民族主義在歐洲興起,這些都是不好的趨勢。所以對於宏觀層面的趨勢問題,我們很難有一個簡單的趨勢定論。

  Q:有人說,教育行業裂變的時機已經到來,如果我們想減少收入不平等,這是一個需要儘快改變的領域,對此你怎麼看?

  Jimmy: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到非正規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正規教育的變化非常非常小。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看看世界各地完成大學教育的人數,就會發現這個數字相當穩定。每年都有些許好轉,但並沒有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但是當我們再將目光投向非正式學習的領域時,會發現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通過非正式的方式,人們學到的東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各項技能也日漸豐盈。

  這是一個有趣的趨勢。這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們是否應該哀嘆正規教育缺乏創新?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其他學習途徑充斥的情況下,正規教育變得逐漸衰弱?

  Q:人工智慧也是當前一個熱門話題,它也與工作和教育息息相關。對此,我們需要學習什麼?

  Jimmy:是的,人工智慧又是一個熱門話題。這裡面涉及很多方面,但我認為在某些方面,我們並沒有人們想像的走得那麼遠;而同時,在另一些方面我們又比人們認為的要走得更遠。因此,我認為大多數人對人工智慧概念的把握還是不到位的。

  例如,當人們看到Siri或Alexa之類的東西,人們就會對它印象深刻。但是實際上技術並沒有那麼「聰明」,或者說這只是一些聰明的用戶界面技巧,並非真正的人工智慧,只是一些好的用戶界面技巧。當然,這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但我們離人類水平的人工智慧還差得很遠。

  與此同時,圍繞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算法的許多新東西都非常有趣,而我們也正在朝著比以前看到的更強大的東西前進。

  Q:但我想維基百科的團隊也已經圍繞著人工智慧及其如何應用展開過討論吧?

  Jimmy:我們有,但規模很小。雖然我們使用技術,但我們並不是特別注重技術,因為維基百科是一項社會發明,而不是技術發明。所以我們並不會說「五年後維基百科的條目將由人工智慧編寫」,這在可預見時間內不會發生的,所以我們不會朝這個方向努力,因為現在看起來太遠了。

  儘管關於網際網路等趨勢問題,Jimmy Wales對其並無明確定論,但他始終認為發現問題、反思問題應當貫穿發展始終,有的時候,富有創新力的洞見要比一概而論的「預測」來得更為實用。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

相關焦點

  • 維基百科創始人建立新網站打擊假新聞
    【PConline資訊】北京時間4月25日上午消息,維基百科的創始人之一吉米·威爾士(JimmyWales)正在通過眾籌方式推出一個新的網站,旨在與專業記者和社區志願貢獻者合作,共同打擊虛假新聞。該網站名為Wikitribune,計劃通過眾籌活動進行融資,以支持記者的勞動。
  • 淺析網際網路時代維基百科的生產模式
    筆者通過對前人研究的梳理,並以維基百科的知識生產為例,總結出網際網路新時代知識生產的新範式。 關鍵詞:網際網路;維基百科;生產模式 中圖分類號:G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9-0094-02 一、網絡的發展對知識生產的影響 截至2015年6月30日,由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 大數據時代的生產者迷思:維基百科怎麼了?
    維基百科最初的成功更像是一個意外,而非精心籌劃的結果       眾所周知,2006至2007年是維基百科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整個社交媒體和Web 2.0興起並廣受吹捧的時期。在《維基經濟學》一書中,2006年被描繪成社交媒體和Web 2.0全面戰勝傳統的Web 1.0模式並重塑網際網路的一年。
  • 網際網路檔案館拯救了維基百科上超過900萬死鏈
    在線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有大量的連結因為各種原因已經失效,2016 年 10 月維基百科宣布與網際網路檔案館合作去解決失效的死鏈問題,方法是將死鏈指向網際網路檔案館 Wayback Machine 保存的存檔頁面。
  • 維基百科創始人Jimmy Wales創辦Wikia Green社區
    維基百科創始人Jimmy Wales創辦Wikia Green社區 Wikipedia 創始人 Jimmy Wales 最近創辦了一個新的 Wiki 社區,Wikia Green
  • 維基百科:非盈利網站 靠什麼來生存?
    但是如果把「情懷」和「維基百科」這兩個詞彙聯繫在一起,也許人們依然會心悅誠服地斂容以對,收起看客式的調侃和諷刺,重新回到自己內心對於真正意義上的情懷的呼喚和敬畏。  維基百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網站,已經伴隨著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展走過了整整15個年頭。
  • 維基百科將針灸歸為「偽科學」,網際網路的審核標準在哪裡?
    維基百科自成立起,便惠及了大量網際網路用戶,一定程度上其釋放了用戶大腦的儲存空間,比如普通用戶再也不需要記憶某位明星的出生日期、星座、籍貫等,也不需要記錄家鄉的佔地面積、區域劃分等,維基百科裡會有詳細的這些基礎信息的介紹。維基百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人人皆可編輯,但正是因為有這個漏洞在,在一些內容審核方面就有漏洞。
  • 維基百科遭土耳其政府封鎖,創始人高聲呼籲人權
    雷鋒網消息作為土耳其政府鎮壓異見計劃的一部分,維基百科近日已被土耳其政府封鎖。CBS新聞報導,土耳其信息通信技術管理局周六表示,法院已經頒布了一項反對維基百科的「保護措施」。該國採取這種措施,切斷民眾對網站的訪問,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 媒體庫:創建維基百科有什麼好處?維基百科怎麼創建?
    那麼,創建一個維基百科具體能帶來哪些好處呢?1.增加受眾,擴展海外市場。不同於國內的各種宣傳渠道,維基百科面向的群體是全世界的所有用戶。通過維基百科,海內外有需求的用戶都可以閱讀到我們展示的信息,極大的增加了受眾的群體範圍,也有利於拓展海外的市場。2.樹立優質品牌形象。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當代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
    維基百科,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Q:這個問題怎麼回答? A:上網際網路,有問題自己找答案。 Q:網際網路太複雜,怎麼高效獲取信息? A:藉助搜尋引擎(谷歌、百度),它們會把最優質的信息排在前面,給你看。 Q:每個解答都差不多,哪個最有權威?最有信譽? A:搜索詞條後面加上」維基百科「關鍵字,排在最前面的幾個就是網際網路上最具權威的解答。
  • 維基百科:不會配合中國任何形式的網絡審查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王渠】維基百科聯席創始人威爾斯近日表示,維基百科寧願放棄在中國開展業務,也不願接受中國方面任何形式的網際網路審查。威爾斯在香港參加維基媒體國際大會時對《華爾街日報》說,維基百科「永遠不會配合中國政府有關限制信息的要求」。
  • 外媒:維基百科如何成為種族正義的「戰場」?
    上周,編輯社區投票反對了一項停止支持 "Black Lives Matter"的網站的提議,部分原因是擔心這可能威脅到維基百科的中立性聲譽。維基百科的批評者,比如聯合創始人Larry Sanger認為,維基百科已經完全拋棄了中立性,而傾向於左傾政治偏見,福克斯新聞在5月份報導了這一事件。
  • 維基百科資料
    維基百科是一個基於wiki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路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是一個動態的、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也被稱作「人民的百科全書」。http://www.wikipedia.org是維基百科多語言入口頁,這裡列出所有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維基百科本身有三個引人注意的特點。
  • 維基百科的大麻煩:沒人更新怎麼辦?
    從網絡巨頭 Google、Facebook 到不計其數的新創業公司,無不搶佔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而作為世界上第五大網站的維基百科,則在這場移動變局中遇到了麻煩:作為一本人人可編輯的網絡百科全書,只全網站有 1% 的內容是通過手機設備進行修改更新。
  • 維基百科為何差一杯「咖啡錢」
    與此同時,當網際網路公司都已向廣告俯首稱臣的時候,維基百科也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立場:維基百科是一個學習的地方,而不是一個投放廣告的地方。它將我們所有熱愛知識的人聯合起來,貢獻者,讀者和讓我們欣欣向榮的捐贈者。
  • 維基百科的衰落,這是網絡理想時代的終結?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
    當重大新聞事件比如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後,幾小時內來源廣泛的、集合而成的介紹條目就開始湧現,且每分鐘都在演變、更新。像維基百科這樣的免費信息源絕無僅有,因而許多網絡服務都依賴它。你使用谷歌搜索或者拿你的iPhone問Siri一個問題,獲得的信息常常都是來自這套網絡百科全書,並且是被當作不爭的事實傳送的。然而,維基百科及其「彙編所有人類知識」的遠大抱負都遇到了麻煩。
  • 俄或將禁用維基百科俄文版
    【俄羅斯《導報》8月25日報導】俄監管委員會昨天說,維基百科俄文網站有關毒品的搜索詞條已關閉。該委員會新聞秘書瓦季姆·安佩隆斯基進一步闡述說,該網頁可能在近期被列入俄羅斯禁用網絡名單。截至莫斯科時間昨天21∶50,維基百科還能夠登錄進入,禁用名單中也還沒有維基百科的這項爭議詞條。
  • 2016年,維基百科被編輯次數最多的頁面都是什麼
    (原標題:2016年,維基百科被編輯次數最多的頁面都是什麼?)據BBC報導,雖然12月的結果還沒有被統計完全,但已經能看出一些端倪,全年的排名估計會包含印度的Bigg Boss真人秀和假新聞。假新聞從上個月開始流行,12月的前2周就被編輯了1000次。縱觀今年的排名,你可能會發現,除了常規內容外,很多頁面都圍繞著「人物」,還有一些公眾人物,他們的遺留財產飽受爭議。
  • 捐款廣告又來了 維基百科為何差一杯「咖啡錢」?
    與此同時,當網際網路公司都已向廣告俯首稱臣的時候,維基百科也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立場:維基百科是一個學習的地方,而不是一個投放廣告的地方。它將我們所有熱愛知識的人聯合起來,貢獻者,讀者和讓我們欣欣向榮的捐贈者。維基百科收錄的數據由散布全球各地約8萬名志願編輯免費提供,目前有大約560萬英文詞條、100萬中文詞條,使用的語言多達299種,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十大網站之一。
  • 網際網路回顧:維基百科的歷史分析,它為何能興起?
    它,就是知名的維基百科(Wikipedia) 。維基百科是眾人一起製作的線上百科全書。 傳統的百科全書,一般的網友就只能當讀者。 但在維基百科,我們既是讀者,也是作者。 而且和大英百科這種傳統百科全書相比,大部份最新的字眼,最快也要幾年後才會正式納入書中,但維基百科卻常常在大事件發生的短短一天後,就出現了相關見解,讓網友常常大唿:怎麼這么快!非常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