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將針灸歸為「偽科學」,網際網路的審核標準在哪裡?

2020-12-23 中關村在線

傳統出版機構的作品想要出版推向市場的時候,是需要經過層層審核的,而在網際網路上,對於內容的審核遠遠沒有出版機構那樣嚴謹。網際網路的UGC核心精神就是眾人的智慧,即每個人都貢獻出一點智慧,講究「眾人拾柴火焰高」,否則,僅僅依靠「頭部」的那些力量,遠遠做不到網際網路今天的繁榮昌盛。

但我們也日漸對於UGC這種模式感到惶恐,或者說深受其害。那麼,問題來了,平臺方面,究竟該如何處理這類問題呢?

這不是維基百科首次被「批判」

近期,國外知名的百科類網站維基百科在範圍分類中將針灸歸屬為「偽科學」,這一舉動迅速引發了大量用戶的不滿,特別是來自全球的中醫師和被針對治療過的患者,更是對此表示抗議,並紛紛在請願網站上簽名,要求維基百科進行更正。

實際上這並不是維基百科第一次引發爭議事件,以往在關於國家、種族、領土等方面,維基百科也被多次「討伐」,用戶們認為維基百科不夠公正,或者說有些用戶認為維基百科上的內容並不符合「事實邏輯」,可到底什麼是「事實邏輯」,究竟該由誰來審核這些內容,並沒有這麼一個「權威」的「裁判員」存在,但是部分用戶則將這個審核的責任推到了維基百科的頭上,認為維基百科應該肩負起審核的責任,保證平臺上的內容真實有效,而不是任由「虛假內容」泛濫成災,並且害人。

維基百科自成立起,便惠及了大量網際網路用戶,一定程度上其釋放了用戶大腦的儲存空間,比如普通用戶再也不需要記憶某位明星的出生日期、星座、籍貫等,也不需要記錄家鄉的佔地面積、區域劃分等,維基百科裡會有詳細的這些基礎信息的介紹。

維基百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人人皆可編輯,但正是因為有這個漏洞在,在一些內容審核方面就有漏洞。比如川普2016年的維基百科就被編輯了8000多次,而「2016年去世的名人」則被編輯了18230次。

一方面因為多次改動,另一方面則因為有人惡意篡改,這就導致大量內容出現「失真」,如果涉及到用戶底線的人群數量比較廣泛,則會引發大範圍的「討伐」。

實際上仍舊有大量未被關注到的「虛假」維基百科內容存在,像將針灸歸為「偽科學」這種情況,在維基百科上真的很多。

有沒有辦法處理維基百科的這種情況?

將針灸歸為「偽科學」,這在「大部分」人眼裡,是維基百科出現了故障,可要明白的一點是,維基百科本身是講究客觀中立的,是用戶自由編輯的,維基百科本身並沒有編輯來審核這些內容的真假。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審核團隊。問題又來了,成本和審核公允性怎麼保證?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1日,英文維基百科已有500萬個條目。全球所有280種語言的獨立運作版本總條目突破3700萬個。如果維基百科要建立自己的審核團隊,那麼,得僱傭多少員工才能完成這個龐大的工作,而如果採用免費僱傭的模式,又有多少人願意加入到審核團隊中來?

第二個問題就是公允性的問題,所有人工審核團隊,都是由來控制,而人是很容易被誘惑,有自我的思維局限,有自我的知識體系,這些都會讓內容審核出現偏差,也就難以保證絕對的內容的公正公平。

成立15年的維基百科(馬上十六周年),其資金來源是社會各界對其的捐助,相當於公益行為,僱傭顯然不靠譜,維基百科都堅持自我堅持了那麼多年,不可能因為一個詞條就妥協的。

所以,面對維基百科出現的這個「漏洞」,用戶與其請願,不如想盡辦法去將詞條編輯正確,此時此刻,資深維基百科的編輯技術是多麼重要啊,遠比這2500人來的有效。

我們還應不應該相信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折射的,只是網際網路的冰山一角,網際網路又大量大量的UGC社區存在,百科類的比如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問答類的,如百度知道、問問,其他還有各種論壇、社區、貼吧等,這些都有大量UGC類內容存在,而很多用戶獲取信息的唯一方式是網際網路,比如,別人問這個消息你怎麼知道的呢?「網上看到的」。

是的,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社區、貼吧、論壇等地方看到的,會統一被貼上「網上看到的」標籤。用戶為何會相信網上的內容呢?這涉及到用戶自身的知識體系、用戶本身的個人素養以及信源真假確認,說實話,太考驗人,不然也不會每年大量大量的人被網絡詐騙。

我個人覺得,大家在面對網際網路信息的時候,一定要多確認信源,不能就信一家之言。網際網路上流竄著太多的投機者以及太多的金錢主義參雜其中,而某些人只顧著以最快的速度賺錢,你受不受害,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所以,還是要多確認,多對比。

對於整個網際網路而言,維基百科只是代表,當然相比較其他網站而言,維基百科也算是業界良心了,對於某些基本的信息,維基百科還是值得相信的,但是若涉及到分歧問題,還是要多對比,多參考。

維基,同樣折射出了網際網路審核的荒唐,畢竟,還有那麼多垃圾網站/APP的內容更匪夷所思。

國內的百科類網站情況如何?

相比較維基百科而言,國內的四大百科產品,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互動百科的情況要更加微妙的多,因為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互動百科這四大產品都是商業百科平臺,並非公益性質,這就決定了這些百科裡面參雜了商業因素在裡面。

其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網絡營銷從業者在百科裡的軟性植入,一種是各大百科母公司的商業利益因素。前者在當初百科的審核還不是那麼嚴格的時候,就非常強勢地攻陷了百科的內容,特別是醫療相關的,雖然很多人都討厭莆田系,但莆田系的營銷策略裡面,是包括百科產品的,很多很多百科內容,都被這些莆田系的軟性廣告攻陷了,儘管最終有所「清除」,但除了品牌外,百科本身的內容真假就不得而知了,都是網絡營銷從業者操作的內容,可他們懂啥婦科、男科疾病呢?都是抄抄抄、改改改。

現在的醫療類百科內容,已經無法由普通用戶編輯了,可除了醫療類百科內容,還有更多百科的內容質量存在問題,這些內容,幾大百科平臺要想非常理想地處理好這些問題,還是比較困難的。

據我觀察發現,從去年開始,幾大百科平臺對內容的審核就比較嚴格了,今年更甚,而在處理參考資料的時候,也挺有意思。比如,百度百科裡面,百家是不能作為參考資料的(雖然其也是百度新聞源),而搜狗百科則同樣拒絕了搜狐公眾平臺上的內容作為參考資料。現在百科的參考資料已經算是非常嚴謹了(對於企業/個人來說,百科是一張好的名片,建議大家都可以好好做做)。

整體來看,網際網路的內容審核,特別是真假內容的審核,都非常非常困難,有太多的「投機者」參雜在裡面,也沒有人/平臺來為這些內容把關,若不是涉及到公司利益,有誰會去關注真假呢。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624/6243446.html report 5141 傳統出版機構的作品想要出版推向市場的時候,是需要經過層層審核的,而在網際網路上,對於內容的審核遠遠沒有出版機構那樣嚴謹。網際網路的UGC核心精神就是眾人的智慧,即每個人都貢獻出一點智慧,講究「眾人拾柴火焰高」,否則,僅僅依靠「頭部」的那些力量,遠遠做不到互聯...

相關焦點

  • 維基百科回應為何將針灸歸為「偽科學」
    志願者們有很多的工具和資源來處理負面的行為,以及其他不符合維基百科標準的編輯行為。維基百科的政策是直接由維基百科的管理者來監督和支持的。這些管理者來自全球的高級志願者編輯,他們被授予一定的網站監督工具。他們是由龐大的維基百科社區所挑選出來的代表。  如果一名管理者有理由相信某人違反了維基百科的政策,他們可以限制、刪除文章,並發起內部調查,並與其他的編輯一起通過多種方式來修正問題。
  • 比百度百科靠譜的維基百科
    然而,維基百科在中國並不如它的競爭對手百度百科流行。同樣是在線百科全書,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百度百科和在中國以外的世界早已家喻戶曉的維基百科有何不同,也看看一本自由、準確的在線百科全書該是如何編寫的。維基百科創立於2001年,定位為「自由的百科全書」,而百度百科創立於2006年,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
  • 淺析網際網路時代維基百科的生產模式
    筆者通過對前人研究的梳理,並以維基百科的知識生產為例,總結出網際網路新時代知識生產的新範式。我國網民規模一直呈上升趨勢,網際網路的觸角已經遍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傳統的知識和創造主要依靠紙質讀物來進行。這些知識的傳播必須經過層層審核,過程複雜,而且知識生產只是單個領域的獨立出版。這樣極大地限制了知識傳播的效率和及時性,也給一些需要獲取這些知識的人帶來不便。
  • 媒體庫:創建維基百科有什麼好處?維基百科怎麼創建?
    那麼,創建一個維基百科具體能帶來哪些好處呢?1.增加受眾,擴展海外市場。不同於國內的各種宣傳渠道,維基百科面向的群體是全世界的所有用戶。通過維基百科,海內外有需求的用戶都可以閱讀到我們展示的信息,極大的增加了受眾的群體範圍,也有利於拓展海外的市場。2.樹立優質品牌形象。
  • 網際網路檔案館拯救了維基百科上超過900萬死鏈
    在線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有大量的連結因為各種原因已經失效,2016 年 10 月維基百科宣布與網際網路檔案館合作去解決失效的死鏈問題,方法是將死鏈指向網際網路檔案館 Wayback Machine 保存的存檔頁面。
  • 維基百科創始人談「破碎的網際網路」:標題黨,假新聞怎麼解決?
    在這個充斥著川普、科技和反壟斷的時代,人們很容易忘記曾經的網際網路奇蹟——維基百科——現已安靜的安居網際網路一隅。  免費且無廣告的維基百科是世界上訪問量第五的網站,它豐富廣袤的知識儲備均有用戶生成。通過維基百科,我們見識了網際網路可以成長為的「形態」之一,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所謂的「技術反衝」漩渦中。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如何再造一個維基百科?
    但是,像維基百科(Wikipedia)以及網際網路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這樣的公益服務,則是在為網際網路貢獻著公共服務,而自身則因為理念的因素而不計成本地付出。都在說「科技向善」,維基這樣「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產品看來是這一目標的頂點,比任何「不作惡」的口號都更有說服力。
  • 維基百科的衰落,這是網絡理想時代的終結?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
    留下來的參與者似乎無力修正該項目的缺陷以讓維基百科成為一套高質量的百科全書——所謂的高質量是無論以什麼標準來衡量,包括該網站自己的標準。這些顯著存在但未被解決的問題中,其一是網站覆蓋內容的偏斜:有關「口袋妖怪」和三級片女星的詞條非常豐富,但有關女作家或亞撒哈拉地區的介紹卻很粗略。權威的詞條難以找到。該項目的志願者們自己標註了1000篇文章,認定它們是構成一套好的百科全書的核心內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當代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
    如果沒有 Wiki,我們就無法將某個領域的知識通過網際網路分享出去;如果沒有 Wiki,我們就無法利用協同工具把一群人聚在一起,更好的組織信息;如果沒有 Wiki,這篇文章可能並不會出現在你面前,沒有人會認為無私的奉獻也能產生無盡的價值。 Wiki 也可以理解成文檔,組織信息的目的就是要將同類信息形成文檔,幫助某個領域的人完善知識儲備。
  • 維基百科:不會配合中國任何形式的網絡審查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王渠】維基百科聯席創始人威爾斯近日表示,維基百科寧願放棄在中國開展業務,也不願接受中國方面任何形式的網際網路審查。威爾斯在香港參加維基媒體國際大會時對《華爾街日報》說,維基百科「永遠不會配合中國政府有關限制信息的要求」。
  • 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是一個機器人
    正如整個網際網路上最常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版維基百科同樣也是全球 309 個語言版本維基百科中內容最豐富的一個。今年 1 月,英語版維基百科上的條目正式突破 600 萬條。他的太太是菲律賓人,通曉宿霧語,因此 Lsjbot 在瑞典語和宿霧語版本的維基百科中都有創作內容。Johansson 表示,自己一直以來都對「一切事物的起源」充滿興趣,並認為維基百科在未來應該可以「讓所有人了解所有事」。於是乎,他花了幾個月時間編寫了 Lsjbot,想用一種更快捷的方式將維基百科推向「囊括一切」的美好願景。
  • 網際網路回顧:維基百科的歷史分析,它為何能興起?
    維基百科之所以可以成功啟動網絡效應,讓它成為一個人人都進來的門庭若市的熱鬧網站,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它特有的百科全書味道。 所謂百科全書,就是為全世界上所有名辭做出詳細的解釋。 而且勘誤這種事,為網友帶來極大的成就感,愈做愈上癮,偶爾碰到反對的聲音,更是在裡面打得難分難解,愈打愈陷入維基百科的世界裡。仔細想想,在上述這些氛圍之下,維基百科的每一篇文章,其實都是在充份發揮著互相拉抬的效果。
  • 維基百科十年回顧
    不過,這個網站並沒有崩潰為一片混亂和針對第二顆死星(Death Star)的確切直徑而進行的無休無止的爭吵,相反,這些自稱為「維基百科人」(Wikipedians)的世界成長為一個生機勃勃的網上社會。「它的存在驗證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組織生產形式,」 研究社交網絡和網際網路的哈佛大學法學教授尤查·本科勒(Yochai Benkler)說。  不過,維基百科到底證明了什麼?
  • 維基百科是可靠可信的學術資源嗎
    桑格爾命名了「維基百科」。最初只有英文版,很快就有了其他語種的版本,而且內容和編寫體例都有所不同。現有各種語種的維基百科版超過290種。據維基百科稱,到目前為止,英語版的維基百科已經上傳的條目文章超過550萬篇,是所有語種中文章最多的。如果將所有版本的維基百科的文章加起來,已經超過了4000萬篇。  在當今網絡化的時代,維基百科已經彰顯出了它巨大的威力與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 維基百科進駐凡爾賽宮
    Wikimedia France 在法國推廣著名的在線百科全書維基百科 (Wikipedia) 和其他 Wikimedia(維基媒體)項目。近幾年來,凡爾賽宮 (Chateau de Versailles) 一直都在自己的網站以及文件共享網站和社交網絡上為其遺產、歷史和藏品進行大規模的數字宣傳。
  • 維基百科:非盈利網站 靠什麼來生存?
    但是如果把「情懷」和「維基百科」這兩個詞彙聯繫在一起,也許人們依然會心悅誠服地斂容以對,收起看客式的調侃和諷刺,重新回到自己內心對於真正意義上的情懷的呼喚和敬畏。  維基百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網站,已經伴隨著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展走過了整整15個年頭。
  • 大數據時代的生產者迷思:維基百科怎麼了?
    維基百科最初的成功更像是一個意外,而非精心籌劃的結果       眾所周知,2006至2007年是維基百科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整個社交媒體和Web 2.0興起並廣受吹捧的時期。在《維基經濟學》一書中,2006年被描繪成社交媒體和Web 2.0全面戰勝傳統的Web 1.0模式並重塑網際網路的一年。
  • 維基百科上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一個機器人
    正如整個網際網路上最常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版維基百科同樣也是全球 309 個語言版本維基百科中內容最豐富的一個。今年 1 月,英語版維基百科上的條目正式突破 600 萬條。Johansson 表示,自己一直以來都對「一切事物的起源」充滿興趣,並認為維基百科在未來應該可以「讓所有人了解所有事」。於是乎,他花了幾個月時間編寫了 Lsjbot,想用一種更快捷的方式將維基百科推向「囊括一切」的美好願景。
  • 維基百科為何差一杯「咖啡錢」
    維基百科一年一度的捐款廣告又來了,近日,維基百科向其美國用戶發送了一則通知,為保護維基百科的獨立性而請求美國用戶捐助。在這條被維基百科稱為「有點尷尬」的公告中,維基百科稱,我們需要依靠平均每人約16.36美元的捐贈,但99%的讀者不給。如果每個人都捐贈3美元,我們可以讓維基百科在未來幾年保持蓬勃發展。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一杯咖啡的錢。
  • 中國明年將推出新版在線百科全書 負責人:目標超越維基百科
    現在,為適應網際網路帶來的新挑戰,《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將會採用在線百科的形式於明年上線,與維基百科「正面交鋒」,意圖尋求超越維基百科,以引導公眾和社會輿論。 據香港《南華早報》近日報導,超過2萬名學者將參與中國最大規模的出版項目——《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的編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