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100強(2019年)榜單」在上個月權威發布。福建省內縣域上榜總數量位居全國第五位,作為「八閩首邑」的閩侯縣,在「強敵如林」的競爭中,位列第69位,實力可見一斑。
在「成績單」的背後,不僅是這座縣城對硬指標的重視,更不可忽視的是其在軟實力上的執著。目前,閩侯縣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4處,文物點389處。為保護這些珍貴的遺存,閩侯縣開創性實行了八部門聯審,任何項目建設都要為文物讓路,將文物保護納入城鄉規劃中,把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利用同城鄉建設開發過程相結合等政策措施,讓我們得以一窺五千多年歷史的曇石山文化、福建古文化與先秦閩族留下的歷史印記。
「僑鄉旖旎盡欣然,嘉木雲樓錯落間。古巷青石連遠道,學宮文脈壯湖山。輕財好義人倫厚,破浪揚帆風氣先。試看閩侯之美處,丰神頗似武陵源。」一位外省旅行者在「閩侯讚美詩」中如是寫道。景致與人文的富饒,令人嚮往。
今天小編帶你跨越歷史的長廊,回溯數千年前的遺蹟遺址,感受文保的新時代內涵。
行程概述
第1天
福州-靈濟宮碑-蓮峰石塔-青圃青石塔
第2天
水西林歷史街區-閩越水鎮-曇石山遺址博物館-福州
靈濟宮碑
圖源:閩侯縣博物館
地址:閩侯縣青口鎮青圃村靈濟宮內。
靈濟宮始建於五代,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靈濟宮是由碑與亭兩部分構成,亭為保護碑而建造,亭為16柱重簷攢尖頂木構方亭,梁架間施鬥拱,通面闊和進深均為6.29米,榜柱高5.18米,共12根,內中柱4根,柱高6.8米。覆蓮石柱礎,亭頂面鋪望板,板瓦、灰筒瓦、滴水,角脊置吻獸,高9.8米。
它保留明代北方宮廷建築風格,又滲入南方建築文化內蘊,極為罕見,是研究我國古代宮廷建築和南、北方明代建築的異同及宗教建築等,極其寶貴的實物資料。
蓮峰石塔
圖源:熱熱的博客
地址:福州市閩侯縣青口鎮蓮峰村。
蓮峰石塔建於宋代,是省級文保單位,為七層八角石構樓閣式結構,是花崗巖實心塔。高約15米,塔身每層各面雕有佛龕、佛像。轉角楞柱。造工精湛,是研究宋代石雕建築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青圃青石塔
圖源:網然的博客
地址:福州市閩侯縣青口鎮團結村塔寺內。
青圃青石塔始建於宋代,是省級文保單位,系八角九層石構樓閣式實心塔,通高9.6米。由方形塔基、八角形須彌座、九層八角塔身和七層相輪塔剎等組成。九層塔身均刻出平座、倚柱、佛龕和佛像;塔簷由兩塊刻出垂脊、瓦壠、勾頭滴水,塔剎由剎杆、覆缽、露盤、七層相輪、寶蓋、葫蘆組成。
青圃青石塔是青口鎮列入第八批省保的兩座石塔之一。
福州水西林歷史街區
圖源:高新福州
圖源:福州晚報
地址:福州市閩侯縣南嶼鎮。
水西林歷史街區長200米,寬約4米,分布著宗祠、古厝、廟宇、橋、牌坊、官渡碼頭,是一條沒有商業氣息的老街,適合漫步行走,適合古建築愛好者,適合攝影愛好者,一條滄桑而又靜謐的古街。
沿街有獅巖公祠、水西林氏宗祠、旗峰林公祠、次峰林公支祠、人瑞堂、玉音樓、碧山堂、且閒堂、碧麓堂、峴北山居、人瑞坊等建築。水西林古建築群為明清福州地區官宦府第建築群的典型實例。
閩越水鎮
圖源:閩越水鎮
地址:福州市閩侯縣316國道東。
圍繞「海絲·閩越」文化,閩越水鎮將建設福榕漁港、青紅市井、梅音書院、月老婚俗、國醫養生等十個板塊,以二十大主力展館,充分展示福州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整個水鎮按照5A景區的標準,再現千年閩越的文化韻味。
閩越水鎮將打造福州市首個集「吃住行遊購娛」和「文修展養康研」於一體的旅遊綜合景區,成為整個福州的一個旅遊集散地,它以海絲閩越為主題,未來規劃十街廿館百態千房,打造完成之後它能夠充分去帶動,福州的文化以及旅遊經濟的整體發展,把福州大小景區進行一個有機的串聯,形成具有福州當地特色的旅遊線路。
曇石山遺址博物館
圖源:閩侯旅遊吳心鈺/攝
地址: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內。
曇石山遺址博物館展廳展出了曇石山遺址歷次考古發掘出的文物,包括石斧等各類石器以及簋、杯等大量陶器。展廳內還有見證閩臺文化血脈相連的一組展示:臺北市圓山遺址出土的以紅褐陶為主的陶器和包括有肩石斧等在內的石器,與曇石山文化存在密切聯繫,從石器傳播圖可以明確看出有肩石斧等就是從福建傳到臺灣的。
曇石山文化遺址,位於閩江下遊北岸福建省閩侯縣境內,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一。現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2月,曇石山遺址保護和博物館建設被列入福建省重點建設工程項目。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