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探訪閩侯喜街古厝

2020-12-15 福州新聞網

遊客驛站。

福州晚報記者 劉玉純/文 劉玉純 翁宇民/攝

1月21日,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將正式開街。當天,廣大市民不僅可以在喜街體驗傳統婚禮、品嘗臺灣以及閩侯14個鄉鎮的特色美食、參加有趣的互動,還有機會探訪久遠的閩侯村落。

據介紹,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位於閩侯甘蔗街道,現有面積71.4畝,主街凸顯閩侯喜文化,致力於打造中國喜街。目前共有建築34座,其中的古厝除了原址修繕的,還包括異地保護的8座(竹岐鄉6座、荊溪鎮2座)。這些明清古厝「修舊如舊」,保留了閩侯傳統村落的獨特風格。

林姓民居

穿過喜街正大門的石坊,就可看見左側第一座建築「遊客驛站」。開街當天,市民可以在這裡領取喜街地圖,跟著地圖逛喜街、吃美食。別看遊客驛站面積不大,卻是從竹岐鄉春風村整體遷移來的明代中晚期的建築,為原春風村255號的林姓民居。建築結構保存完整,面闊3間,進深五柱。屋內細燈槓,琵琶狀童柱、方鬥等,裝飾比較簡單古樸。

何氏祖厝

「非遺文化館」為何氏祖厝,又稱「大厝」,是清代中期古民居。前後共兩進,前廳面闊5間,進深五柱,左右兩側為披榭,面積約873平方米。大厝始建者名為何大仁,靠走海經商發家,以經營橄欖等當地特色農產品為主,來往於蘇杭、琉球等地。1772年,何大仁曾獻巨資建造洪山橋。

程由燦厝

程由燦厝是在橫嶼原址修繕的清後期民居,為閩侯縣文物保護點。古厝坐西南朝東北,為單進開敞式民居,與福州城區帶封火牆的合院式民居有很大區別。屋簷上的灰塑與木構都鏤刻得精細華美,花鳥動物等栩栩如生,寓意著「健康長壽」「子孫滿堂」等。

程由燦厝由天井、兩側二層廂房和正廳及兩側披榭組成,總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兩側廂房設有太師壁,這種結構在福州地區的民居較為少見。

古厝柱礎上的雕刻。

林姓古厝「纏腳厝」

程由燦厝旁的林姓古厝,又稱「纏腳厝」。佔地面積約1031平方米,為喜街古厝中面積最大的一座。

纏腳厝也是從竹岐鄉春風村整體遷移來的,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270餘年,修建者為林鴻業之妻葉氏。據族譜記載,林鴻業英年早逝,其妻葉氏貞心秉節,上事老姑,下撫幼子,砥節礪行,聲聞閭裡。因家族重視讀書,家族中讀書為官的人多,家族富有,家中婦女多纏腳,不事勞作,故名「纏腳厝」。200多年來,纏腳厝子孫秉承家訓,讀書取仕,人才輩出。

汶洲鄭氏民居

榕西陳氏民居

在「一鎮一味、一鎮一品」區域,有兩座古厝,分別為由竹岐鄉汶洲村、榕西村整體遷來的汶洲鄭氏民居、榕西陳氏民居。

汶洲鄭氏民居建於民國時期,共一進,佔地面積為475.63平方米。由主座及兩側的披榭構成。主座面闊5間、進深五柱,穿鬥式構架、懸山頂。榕西陳氏民居同樣建於民國時期,面闊7間,進深五柱,佔地面積為912.64平方米。古厝的柱礎刻有人物、花鳥圖案,前後窗花格為中國結和雙喜等吉祥圖案,寄託著主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相關焦點

  • 閩侯喜街!
    內涵與顏值兼具的「喜街」喊你來「沾喜氣」啦!後天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將以「喜街」的面目呈現在大夥面前晚報君提早「探街」為您搜羅了最特色的打卡點收好這份攻略喜街(喜街手繪圖 點擊可看大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遊客驛站可不一般,它整體搬遷自竹岐鄉春風村,本身是一處明代中晚期的建築,結構保存完整。閩侯農信為喜街的所有商戶都提供了統一收款渠道,讓利市民。
  • 閩侯喜街竟然還有這樣的「打開」方式
    咚咚鏘鏘咚咚鏘......小編又來安利閩侯喜街啦!(閩侯喜街吳心鈺/攝)先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閩侯喜街的由來。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位於閩侯甘蔗街道,緊鄰曇石山博物館,與曇石山博物館、閩都民俗園、閩侯縣博物館連成一片。此次開街的橫嶼村片區位於歷史文化街區的東南角,現有面積71.4畝,建築34座(含8座異地遷建保護的古厝),為具有閩侯村落傳統風貌的「一街六巷」,主街凸顯閩侯喜文化,致力打造中國「喜街」。因此,「閩侯喜街」這一稱號應運而生。
  • 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街 閩侯「喜街」迎喜
    王東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21日電 (葉秋雲)一場閩侯傳統集體婚禮在古厝中舉行,身穿傳統中式服飾的新人在閩侯喜娘的喜語喜願聲中,拜天地、添花禮、進鬥丁禮……21日,福建省福州市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街。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街。
  • 閩侯:守望古厝 延續文脈
    而今,飽含著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背負著文物保護的歷史重任,一系列有創新、有力度、有情懷的保護舉措在閩侯轟轟烈烈展開,保護古厝、傳承文化成為閩侯人的行動自覺。白沙永奮永襄厝。記者張人峰 攝白沙遠濟橋。嚴亮 攝靈濟宮內的御碑亭。
  • 逛古厝泡溫泉過喜年迎世遺,閩侯縣的「五福」這樣集!
    昨天是小年 閩侯縣在大湖鄉舉辦 雪峰祈福 福至萬家 正式拉開了 「逛古厝
  • 特色線路∣閩侯古厝文保探訪二日遊
    試看閩侯之美處,丰神頗似武陵源。」一位外省旅行者在「閩侯讚美詩」中如是寫道。景致與人文的富饒,令人嚮往。今天小編帶你跨越歷史的長廊,回溯數千年前的遺蹟遺址,感受文保的新時代內涵。水西林歷史街區長200米,寬約4米,分布著宗祠、古厝、廟宇、橋、牌坊、官渡碼頭,是一條沒有商業氣息的老街,適合漫步行走,適合古建築愛好者,適合攝影愛好者,一條滄桑而又靜謐的古街。沿街有獅巖公祠、水西林氏宗祠、旗峰林公祠、次峰林公支祠、人瑞堂、玉音樓、碧山堂、且閒堂、碧麓堂、峴北山居、人瑞坊等建築。
  • 閩侯喜街,別樣鄉愁引客來
    ↑閩侯喜街成為當地文旅產業一張新名片(攝影:王東明)進入12月份,隨著婚慶旺季的到來,位於福州市閩侯縣的「喜街」熱鬧起來。拜天地、添花禮、進鬥丁禮……福州民俗特色的婚禮,把四面八方的客人吸引過來,回味一番別樣的鄉愁。閩侯縣有「中國喜娘文化之鄉」之稱,有800多年歷史,當前從業人數已達上萬人,不乏80後、90後的大學生,有的喜娘甚至走出國門,為福建的海外鄉親操辦傳統婚禮,「喜街」成為當地文旅產業一張新的「名片」。
  • 閩侯法院設立全省首個「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
    法制網訊 記者 吳亞東 通訊員 張鑫 靈秀閩侯素有「八閩首邑」之美譽,其五千多年歷史的曇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搖籃和先秦閩族的發源地,承載著閩侯兒女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人民日報重刊了習近平總書記17年前所作的《〈福州古厝〉序》。
  • 十三棟古厝深藏在閩侯 大多套建最大的有十六進
    十三棟古厝深藏在閩侯大湖鄉東墘村的幽幽山谷中數百年,是目前閩侯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的古民居群。­  特殊的地勢加上自然氣候的雙重庇護,也讓生活在這裡的劉氏後人幾百年來不被打擾。如今,雖然留守的村民越來越少,但這裡依舊保持著平靜的農耕生活。­  為了讓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古厝和臨風而立的馬頭牆,能夠繼續守望著後園裡的歷史和變遷,村幹部們也在保護古厝的道路上努力著。
  • 福州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集中開街,一起去逛逛!
    「閩侯是中國喜娘文化之鄉,這條街的名字就叫『喜街』。」閩侯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林升介紹說,春節期間,由閩侯喜娘主持的傳統婚禮等活動會打卡「喜街」,為遊客帶來為期一個月的文化體驗。
  • 【家風•閩侯老房子的故事】之停駐在時光裡的南山古厝
    福建省閩侯縣甘蔗街道南山村的陳家古厝,褪去歲月痕跡,恰似一位滿臉皺褶的慈祥老者,安靜地送走流年,端詳著陳家人熱鬧祥和的日常生活。精緻古厝 隱於尋常巷陌  (悠悠古厝透著祥和與靜謐)  初入南山古厝,柔和的陽光鋪滿整個中庭,古樸的木結構老房子映入眼帘。雖然歷經風雨滄桑,房子各處有不少毀傷,目光所及處,多有斑斑駁駁,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厚重的歷史積澱。
  • 來閩侯,吃住遊樂購!GO!GO!GO
    5個市級非遺項目閩侯木雕製作技藝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福船製造技藝(方氏)閩侯牙雕製作技藝福氣滿滿的摸福牆、百年水鄉影像展示還有多個令人驚豔的拍照打卡點猶如打開了一扇文化的「穿越門」讓傳統文化與時尚潮流在時空之中融合為人們帶來潮流美學盛宴閩越福潮館
  • 閩侯白沙「雲」遊平臺上線
    福州晚報記者 陳木易 通訊員 張存金 陳建鋆 蘇楓從市區出發,無論是取道京臺高速公路,還是沿著濱江西大道一路向西穿越縣道,均可用不到40分鐘的時間抵達閩侯白沙鎮。今年5月,白沙鎮動工建設閩侯海絲時尚居藝小鎮,將打造一個居藝產業特色明顯、地方文化獨特、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創宜居宜遊小鎮。項目建成後,預計泛家居產業年產值超50億元,遊客量每年達100萬人次。小鎮的商業街有望年內建成開放,酒店計劃明年建成。
  • 福州閩侯白沙「雲」遊平臺上線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9月26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導 從福州市區出發,無論是取道京臺高速公路,還是沿著濱江西大道一路向西穿越縣道,均可用不到40分鐘的時間抵達閩侯白沙鎮。
  • 福州羅源百年古厝帶你穿越時空「組圖」
    今天,跟我們一起走進羅源這些老建築,感受百年古厝隱藏在歲月裡的魅力吧。港裡古厝港裡村,位於中房鎮最西部,處於秀麗和崇山峻岭的巖前寨山膠盆地。港裡厝則依山而建,風景獨特,對面山有馬頭峰,故有「馬峰獻瑞」之稱。這座古民居始建於清乾隆7年,是一座集建築、雕刻、繪畫藝術之大成的古民居。這座大厝古色古香,細節處更為精美,屋簷尖角向天,弧度優美典雅。
  •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解說】坐落在臺北市中山高速路南側的林安泰古厝,於鬧市中偏安一隅。朱紅色的院牆方磚,錯落有致的屋簷瓦當,散發著古香古色的閩南文化氣息。  探訪臺北林安泰古厝 感受閩南文化風情  【解說】坐落在臺北市中山高速路南側的林安泰古厝,於鬧市中偏安一隅。
  • 閩侯白沙發出「閩江最美的問候」
    根據該計劃,白沙鎮將重新挖掘沙灘、花海、古厝、驛道、溫泉等旅遊資源,並對「花田厝」「雲溪谷」「山鄉宿」「森林康養」等新的旅遊品牌進行規劃。  根據該計劃,白沙鎮將重新挖掘沙灘、花海、古厝、驛道、溫泉等旅遊資源,並對「花田厝」「雲溪谷」「山鄉宿」「森林康養」等新的旅遊品牌進行規劃。
  • 閩侯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工作
    近年來,閩侯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內涵日漸豐富,活力不斷迸發,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八部門聯審從源頭保護在閩侯荊溪鎮,白頭山遺址正被積極保護起來。去年,一場搶救性考古發掘在閩侯二橋項目涉及白頭山遺址範圍內啟動。
  • 「故事」福建省首個 「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設立...
    侯法院設立全省首個「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示範點」近日,閩侯法院聯合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明辦、甘蔗街道等部門到閩侯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展閩侯縣古村落·古厝文化生態司法保護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