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在遠方》:一部快遞行業發展史的野心與爛尾

2020-12-26 騰訊網

作為現實題材的影視劇,《在遠方》可以打80分。看劇的時候一直在問自己,當年如果沒有選擇進入新聞業,而留在物流行業發展,今天會是什麼樣子。肯定不會比現在更差了吧,畢竟,那200名定向委培的物流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後,成了新遠方的各大區經理,以前下班後就喝酒打牌的大根二根也成長為遠方的高層。

故事是從1999年開始的。這一年,從江浙一帶鄉下農村來到大城市上海的快遞小哥姚遠,為了刺探情報,藉故搭上學心理學的女大學生路曉歐。她的父親路中祥,是郵政稽查組的組長,被快遞小哥們稱為「路閻王」。霍梅和路曉歐是無話不談的閨蜜,而富二代劉雲天則隱藏在網絡另一邊的大洋彼岸,與網友相互研究對方。

《在遠方》的故事開始了。

1

不得不說,作為一名物流專業畢業的學生,看最初的幾集一度讓人熱血沸騰。能夠感覺到創作團隊想講述一個行業從萌芽到興盛的發展史的初衷。編劇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了保證故事的真實性,創作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走訪,8成以上的情節都是有事實藍本的。

故事的發生地是魔都上海,這又將是一個底層青年經過不懈奮鬥與都市女青年走到一起的勵志愛情故事。

確實挺勵志的,不是嗎?姚遠的老家在江浙一帶的鄉下,而對物流行業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的快遞之鄉是浙江桐廬——這裡也是三通一達的發源地。當時,民營快遞還沒有獲得官方認可,只能靠運送報關單與代表官方的郵政打遊擊過生活,玩貓抓老鼠的遊戲。

在孤兒院長大的姚遠,雖然幹著送快遞工作,但是一看他就不是一般的快遞小哥,是幹大事的人。一幫兄弟晚上在他位於地下室的宿舍喝酒打牌,他卻喜歡一個人背著書找個沒人的地方學習(順便說一句,他那段時間背的那款帆布包不錯,我搜遍某寶也沒能找著同款,錯過了一次極佳的廣告植入機會)。沒事的時候,喜歡在天台,看著遠方沉默不語,也許是在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

在打工階段,姚遠多次憑藉敏銳的嗅覺和決斷能力幫助大家化險為夷,躲過稽查。為了搶寧波企業的單子,在多次被拒絕後,無意得知對方怕老婆而她老婆喜歡狗,從幫人家遛狗並假裝被狗咬,打開突破口,成功搶到單子,而且還順帶搶到了鄰居家另一個更大企業的單子。以及後來,為吳曉光的企業找運貨的飛機,並由此受邀參加廣交會,見識南方市場的。江浙人的商業頭腦,靈活變通甚至狡黠,活靈活現。他的局限,是在後來才逐漸顯現並被放大的。

直到後來,當最初的利用變成了喜歡,他不想再被路曉歐誤解,在一次路閻王與他攤牌後,加上自卑心理作祟,新世紀到來的前夜,他帶上好兄弟高暢一路從魔都南下,前往廣州。

商業、愛情、年代,集多種類型元素於一身,不難看出創作團隊的野心。

2

新世紀到來,遠方在遠方開始了。時間來到了2003年,這一年非典肆虐,而廣州正是抗擊非典的一線。電視劇花了較大的篇幅來講述這一段。

公司名叫「遠方」,名字是路曉歐起的。口號是「遠方不是腳達到的地方,而是心超越的地方」。公司員工最喜歡唱的一首歌是《海闊天空》。

小快遞公司的老闆姚遠,與白領路曉歐再次相遇。此時,姚遠有了「妻子」和「孩子」。劉雲天也從美國回到了中國,來自華爾街的商業精英,看到了千禧年後中國市場蘊藏的巨大潛力。

因為非典,他們在一個南方的小院裡被隔離了。小企業主和接受過專業資本運作訓練的精英之間的對比,在大院裡充分發酵。這是兩人對決裡最精彩的一部分。

民營快遞公司的小老闆一心想要做大,而劉雲天也準備在國內大展身手。在了解到姚遠的野心後,他開始產生了投資興趣。另一邊,劉雲天也開創了自己的事業——雲天商城。以「人物名字+商城」的格式來作為企業名稱,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某東商城。現實中,這家商城在2014年1月正式涉足電子商務。

這個時候主創用更多筆墨刻畫的,還不是商海風雲,而是人物性格,姚遠的重情重義,團結手下兄弟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劉愛蓮親手做的紅燒肉。劉愛蓮為了追債接觸疑似病例被隔離,姚遠一直守在隔離區警戒線外,不離不棄。

路曉歐從難過不理解到後來看到姚遠的野心後,決定加入其中,助他實現夢想。為此,多次拒絕了劉雲天的邀約。

3

時間來到了2008年,獲得了投資的姚遠把南方快遞越做越大,開始在全國跑馬圈地,收購南方快遞,建倉儲、設網點。當年一起並肩的兄弟,也都成長為一方諸侯。

但與此同時,事業越做越大,但姚遠身上小企業主的毛病也被不斷放大。太過於重情義,導致企業運轉效率不高。各大區網點諸侯割據,當年並肩戰鬥的兄弟,紛紛開始搞起了小動作。以公謀私,向總部虛報業績等等。企業陷入困局,姚遠兵行險著,開始推行聯改直,也就是聯營改成直營。這被視作遠方從小作坊式的企業向現代化的企業邁進的標誌。

大企業病出現了,而這一根源,就是姚遠一直抗拒甚至躲避,但是路曉歐一開始就明確提出來的,缺乏現代的管理制度。

企業要想長遠發展,不能僅靠老鄉和他們的家屬,而需要現代的管理制度和專業的人才,以至於路曉歐給遠方快遞招聘市場營銷和物流專業的大學生,姚遠卻對此不屑一顧。他的價值觀還是,只要真心對手底下的兄弟們好,兄弟們自然會跟著他死心塌地的幹。

此時的他,完全意識不到資本的誘惑以及專業人才的價值。而就是在這個時候,路曉歐以姚遠的名義,悄悄在大學定向委培的200名物流專業的大學生,卻成為後來新遠方快速崛起的中堅力量。

2008年,我正是一名物流專業的大學生。追劇時常想,如果當初認真學好專業知識,而不是一心想從事新聞業,現在會不會早已在遠方升職加薪,成就一番事業。畢竟,就連以前下班後就知道喝酒打牌的大根二根也成長為遠方的高層。

2008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汶川大地震。這一段,還提到了一段真實發生的新聞,王石在救災現場的一個手勢引發的一場輿論風波,以此來說明企業家自身行為對企業聲譽的影響和社會輿論的厲害。姚遠在救災過程中做了一件雖然十分正確,但是逾越了行業底線的事,私拆客戶包裹,將裡面的衣服發給了災民。這件事後來果然被大作文章,不過被路曉歐機智的平息了。

這部劇中,路曉歐有幾個標籤:擅長心理學並多次以此化解危機、職業經理人、華爾街經營、人力資源專家和大數據專家。幾乎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靈魂。而姚遠則由於自身的缺陷開始步入困局,最終遠方被劉雲天收購姚遠徹底出局。

4

劇集的後半部分,姚遠經歷了兩次出走,第一次是遠方快遞被劉雲天收購,後來,經過幾年沉澱後,姚遠又創辦了新遠方。第二次,是路曉歐再次遠走美國後,姚遠將企業交給劉愛蓮,開始當起甩手掌柜,遠赴海外遊學。一走三四年,這一次改變的不僅僅是姚遠,還有整個劇集的走向。

再次回歸之後的姚遠,開始和劉雲天一樣,玩起了資本遊戲。不再參與企業的具體運營,開始設立了創投基金「在路上」。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他開始喜歡穿紅色外套,而且越來越不注重穿著了,就像那些財經媒體報導的商業大佬一樣。

而雲天商城也早已不滿足與電商事業,開始涉足出行、旅遊,甚至在末尾,從劉氏家族出局的劉雲天集結一幫年輕人,開發了一款視頻社交軟體——天音。誰都知道,這裡面有誰的影子。

基本上,在編劇的安排下,姚遠和劉雲天聯手下涉足了近幾年熱門的科技創新領域的明星項目。我想,如果共享單車熱潮沒有退的話,姚遠和劉雲天的商業版圖裡肯定少不了這業務。

這個時候,遠方早已經不是一家快遞企業,而是一家擁有多種業務形態,涉足物流、電商、科技金融等領域的大型企業集團了。同時也變得不那麼可愛了。

個人覺得,故事在50集左右的時候就應該及時結束的。後面的幾集反而給人一種爛尾的感覺。導演拼命想塞進更多更貼近時代的東西,美國的華爾街風雲、資本的角逐、姚遠的覺醒,特別是路曉歐隻身回到美國,為了搜集羅氏的證據而出意外,並最終促成新遠方與雲天商城聯手。反而讓整部劇集的基調俗套了。

5

客觀來說,前面三分之二對物流行業發展歷程的刻畫還是比較到位的。物流快遞最開始從不被官方認可,只能靠打遊擊生存,到後來獲得正式身份,隨著電商的發展又進一步成長為國民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遠方,從送海關單起步,到大件運輸,再到結合電商進入小件快遞,又來有聯合家電下鄉,專供大件物流,生鮮冷鏈物流等。至少在我這個半吊子物流專業畢業的人看來,還算合格。

對時代脈搏的把握相對精準。從我本人的經歷來講,我不僅大學學的是物流專業,而且畢業後進入新聞業,深度關注了近年來的國家大事。劇中故事前後跨越二十年,新世紀到來、非典、奧運、汶川地震、金融危機等等,包括流動人口口管理制度的變革,劇中都有著墨。但是在結尾處,刻意貼近現實的痕跡有些過重,反而顯得有些突兀。

廣告植入。現在電視劇品牌植入已經是常規操作了。劇中多次出現兩個飲料品牌,華潤怡寶礦泉水和雪碧。特別是瑤瑤多次在手機直播過程中喝起了雪碧,還念起了廣告。此外,還通過情節植入了德邦物流,姚遠帶領一眾高管到德邦物流交流的時候,接待他的企業負責人姓崔,現實中德邦物流的創始人也姓崔。細心的觀眾還會發現有一處隱性植入某品牌的冰箱,「保鮮效果真好,放了一個星期的肉還跟新買的一樣。」

如果不考慮結尾的話,我可以給這部劇打出85分的成績。只是,人生一直都有遠方,卻從來沒有如果。而人們對遠方,總是懷有美好的期待和嚮往,自然也會有更高的要求。

相關焦點

  • 《在遠方》,遠方快遞的原型是誰?雲天商城的原型呢?
    《在遠方》以姚遠(劉燁飾演)為主線,講述了他從一個基層快遞員做起,在網際網路浪潮中緊抓先機開創遠方快遞,一路摸爬滾打、幾經沉浮,與郵政元老路中祥的千金路曉歐(馬伊琍飾演)互相成就
  • 《在遠方》中的遠方快遞和雲天商城原型是誰?
    單純的討論遠方快遞和雲天商城的原型是沒有意義的。在寫劇本的時候,編劇申捷曾經在製片人吳家平的幫助下,採訪了眾多的快遞和電商行業的成功人士以及底層員工。可以說遠方快遞身上有很多快遞公司的影子,而雲天商城也是一樣有不少電商公司的感覺。而申捷沒有公開的表示過,兩家公司的原型是誰,那就應該是融合而成的。
  • 《愛的釐米》是一部有「野心」的電視劇,但因何未能實現?
    《愛的釐米》是一部有「野心」的電視劇。從類型上看,它混搭了行業劇、愛情劇、家庭倫理劇,想做到多類型融合。從內容呈現上看,它既想展現最新的時代發展風貌,又想表現當代都市人所面臨的情感焦慮,還想反映當代家庭與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 《在遠方》研評會在京召開,平民奮鬥書寫「大時代」
    國家郵政局新聞辦常務副主任李雋瓊說,快遞業高速發展的背後,恰是一群默默無聞的快遞小哥,支撐起了全世界最龐大最複雜的物流系統,撐起了中國商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在遠方》的播出,是國產劇第一次把目光投向快遞行業,也是第一次以快遞小哥為故事主角。
  • 劉燁馬伊琍梅婷主演《在遠方》 展現"中國速度"20年
    同樣是《雞毛飛上天》的出品人吳家平也是本次電視劇《在遠方》出品人和總製片人,他帶領著編劇申捷、導演陳昆暉、B組導演柏麟;主演劉燁、馬伊琍、梅婷、保劍鋒、曾黎、鄭奇、薛皓文等演員悉數到場發布會,更有快遞小哥親臨現場與主創進行互動,驚喜不斷。
  • 劉燁馬伊琍梅婷主演《在遠方》 展現「中國速度」20年
    《在遠方》從中國神奇的變化中選取了快遞和網際網路兩個行業作為切入點,編劇申捷表示,「在這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串聯起諸多時代烙印的竟有一條無形的脈,世紀之交起,快遞與電商自從誕生之日就相伴相交至今已走過無數光景,逐漸滲透到千家萬戶的生活
  • 音樂劇《在遠方》發起寄信活動,阿雲嘎體驗快遞員生活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隨著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開幕,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製作,聚焦快遞業20餘年發展變遷的國內首部原創高清Live音樂劇《在遠方》將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亮相北京演藝集團展區。
  • 從順豐上市看中國快遞行業發展趨勢
    快遞對接資本進入新階段  在快遞行業內人士看來,包括順豐等在內的多家快遞企業順利上市,意味著其資本將愈發充足,這將為其後續的擴張提供支撐。  有機構指出,未來5年內快遞行業仍將保持較高的複合增長率,因而仍然會有大量企業進入這一行業,不過,短期內行業的整體格局將難以改變。但隨著資本不斷介入使得行業門檻持續提高,部分快遞企業將面臨被兼併抑或淘汰的局面。
  • 《在遠方》昨晚首演 阿雲嘎化身快遞小哥帶來笑中帶淚的故事
    圖說:《在遠方》劇照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的音樂劇《在遠方》昨晚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這部凝聚國內頂級創作團隊,以中國快遞業發展變化為切入點,反映中國改革開放時代風採的原創音樂劇,在新年到來之際踏出前往遠方的第一步。
  • 阿雲嘎主演音樂劇《在遠方》開啟首輪面試, 「快遞員」競爭上崗
    近日,自籌備之初就備受矚目的音樂劇《在遠方》於北京開啟首輪演員面試選拔。音樂劇《在遠方》以強強聯手的創作陣容和緊跟時代的創作題材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各大專業院校的優秀演員們齊聚一堂,其中多人具備大型音樂劇、歌劇或影視作品演出經驗。《在遠方》的演員角色中有超過30個年齡跨度達20歲的角色,對導演組和演員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 電視劇《遇見幸福》今晚大結局 觀眾期待值會爛尾嗎?
    一部電視劇的好壞衡量並不是說它會不會起到一個決定性的元素,也不能說它的劇情會不會讓觀眾們回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結局會不會爛尾,會不會超出觀眾的預期呢?有很多的電視劇都做不到這一點,近日熱播的電視劇《遇見幸福》可謂是讓觀眾們終於追到了大結局,沒錯,今晚即將迎來大結局的《遇見幸福》,大家也是給予了很多的期待,畢竟這部充滿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在目前而言,比起同類劇,看點還是蠻多的。但是從昨晚播出的劇情而言,觀眾們的期待值並不是很高。
  • 《和平飯店》一開始評價那麼好的一部電視劇,現在竟然玩脫了
    對於一部格局如此之大的電視劇來說,算是爛尾了。編劇甚至不願意犧牲任何一個角色來成全這部劇,這也導致了觀眾對竇仕驍身份反轉這一橋段的不滿,其實我看了之後,也覺這裡比較生硬。這部劇從一開始,就是將整個二戰的情形全部濃縮在一個酒店中。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所代表的東西。
  • 在遠方:太意外了,終於知道報關單為何選擇快遞,便宜不是主因
    電視劇在遠方正在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熱播中,該劇由劉燁、馬伊琍、曾黎等領導主演,這豪華的演員陣容真是吸睛啊!該劇主要講述了姚遠(劉燁飾)在快遞與網際網路創業浪潮中坎坷不平、披荊斬棘的人生。當然,在這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上少不了酸甜愛情的陪伴。
  • 2020年五部高分電視劇:每一部都看點十足,錯過一部都是遺憾!
    步入2020年之後,在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升和發展中,國產電視劇可以說再次層出不窮,不僅拯救了觀眾劇荒困擾,更是一定程度上掀起了一波觀劇熱潮,同時也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安利五部評分較高,且收視率還不錯的五部電視劇,每一部都看點十足,錯過一部都是遺憾!
  • 聊聊一部香港電視劇《十三太保》
    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候,這段歷史傳說被改編為電視劇《十三太保》,由黃日華、湯鎮業、秦沛、陳玉蓮等主演。黃日華作為男一號,飾演了十三太保中武藝最為高強的李存孝,同樣,十三太保中的反派康君利由湯鎮業飾演。印象中,貌似湯鎮業奠定反派的伊始,貌似就是從此劇開始。秦沛飾演了野心勃勃的李克用。
  • 音樂劇《在遠方》北上廣三城開票在即,阿雲嘎安悅溪領銜主演!
    北上廣三城開票在即  《在遠方》奉上良心誠意之作   音樂劇《在遠方》三地開票在即,將分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與廣州大劇院上演。   音樂劇《在遠方》是北京演藝集團2020年調動歌舞類資源優勢而全力打造的重點項目,聚焦快遞行業20餘年發展變遷,是建黨100周年的獻禮之作。
  • 《黑色燈塔》:今年最敷衍的爛尾電視劇,沒有之一
    確定它真的是大結局後,我不由地想爆一句這是什麼史詩級的爛尾電視劇。這部劇的大概過程是這樣,由吳倩飾演的雙胞胎,姐姐喬雅因為不可說的原因,需要出去一段時間,讓雙胞胎妹妹喬諾替她參加司法考試和實習,然後喬雅整部劇就是一個在失蹤的狀態。
  • 1995版《神鵰俠侶》:為什麼是一部被評「爛尾」的大眾神劇
    說到「爛尾」,估計很多影迷都一聲嘆息。大熱了8年的HBO神劇《權力的遊戲》今年迎來最終季,無數影迷翹首期盼——它卻迎來史詩級爛尾,差評無數;流行了20年的《X戰警》,也在一片罵聲中迎來了終章《黑鳳凰》,口碑和評分都慘不忍睹。我們今天要聊的這個「爛尾」,更是已經在華語影視圈流行了幾十年。沒錯,它就是金庸先生的神作《神鵰俠侶》。
  • 青島別墅發展史:一部城市發展史
    長久以來,別墅都被視為高級的居住形態,凝聚著不一樣的精神氣質,一部別墅發展史,可謂是一部生活進化史。青島的別墅發展史與這座城市的城市建築文化發展史一脈相承,精彩紛呈。八大關是建築融和環境的一部經典,中外建築師共同創造了一個建築藝術寶庫,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對話圖景。參與八大關建設的外國建築師來自俄、英、法、德、美等國家,帶來了眾多國家的建築思想和建築實踐。八大關別墅區的特點之一是有眾多的各國風格建築,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
  • 「抱團」韻達改寫春天劇本 德邦的快遞野心暴露無遺
    劇本的變動主要體現在,其一,基於德邦、韻達雙方各自在大小件快遞、零擔等各業務方面的優勢經驗,通過交叉銷售,雙方推進實現銷售資源共享。鑑於韻達作為電商快遞巨頭,根據上述變動內容可得知,德邦仍劍指大小件快遞業務,並且尋求通過韻達末端網點快遞超市拓展自己的快遞業務市場。實際上,成立於1996年的德邦,主業本是快運業務,2013年啟動戰略轉型之時,才開始開拓快遞業務,並陸續發布了「3·60 特惠件」、「3·60 特重件」等大件快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