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3年《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出爐。這本享譽世界的旅行指南以其中的餐廳評級最為人所稱道,在法國和歐洲被譽為美食家的聖經。每年,《米其林指南》都會用極其嚴苛的標準評價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餐廳,並為這些餐廳按照舒適度和美味程度評定級別,最後形成一份榜單,其中最優秀的餐廳將被冠以「一星」到「三星」的稱號。而隨後,這些上榜的餐廳都將成為美食家和旅行者前往「賞星」的目的地。
為什麼這份指南能夠讓全世界的老饕為之趨之若鶩呢?它和同樣知名的輪胎品牌有什麼關係呢?而上榜的米其林餐廳又憑什麼吸引《米其林指南》的評級員和食客呢?
米其林歷史
1900年,米其林公司的創辦人米其林兄弟看好汽車旅行有發展的遠景,如果汽車旅行越興盛,他們的輪胎也能賣得越好,因此將地圖、加油站、旅館、汽車維修廠等等有助於汽車旅行的信息集結起來,出版了隨身手冊大小的《米其林指南》一書。當時的《米其林指南》是美食及旅遊指南書籍的總稱,其中紅色書皮的「紅色指南」(LeGuideRouge)專門評鑑餐廳及旅館,綠色書皮的「綠色指南」(LeGuide Vert)內容則為旅遊的行程規劃、景點推薦、道路導引等等。但後來,「紅色指南」中的餐館評鑑受到了更多的歡迎,更具有知名度,所以到了現在,大多數時候《米其林指南》一詞特指「紅色指南」。此後,「紅色指南」每年翻新推出,被美食家奉為至寶。後來,它開始每年為法國的餐館評定星級,成了一家專業評鑑餐廳的權威機構。
近年來,《米其林指南》在歐洲的影響力有下降的趨勢,於是它開始開拓海外市場。2007年,《米其林指南》宣布將推出英文和日文版的《米其林指南——東京篇》,日本成為世界第22個、亞洲第一個納入《米其林指南》的國家。2008年,米其林又發布了《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門篇》,從而踏上中國的門檻,《港澳篇》成為進入大陸市場的敲門磚。
評選標準等級和價格
《米其林指南》挑選餐廳的要求和標準極為嚴格甚至苛刻。米其林的評審一般都會裝扮成普通食客的模樣,自己掏腰包到各大城市的知名餐廳用餐、評價。評審會從用餐環境、用餐舒適度、服務質量、廚房衛生、食材新鮮度、菜品質量等等各個極其細微的方面考察餐廳,而一旦評價完畢,該評審員在隨後的若干年裡都不可以再出現在此餐館,以確保下一次檢查的公允。由於如此高的標準,世界現今也只有106家米其林三星級餐廳。
《米其林指南》的評價分為很多級別。首先,上榜的餐廳至少需要有一枚刀叉標誌,這是餐廳舒適度的評級,是最基礎的品評標準,最高為五枚。在此之上的評選,才是米其林星級,從一顆星到最高的三顆星,主要針對的是烹飪水準。一顆星的餐廳是「值得」去造訪的餐廳,是同類飲食風格中特別優秀的餐廳;兩顆星的餐廳的廚藝非常高明,是「值得繞遠路」去造訪的餐廳;而最高級別三顆星的餐廳是「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訪的餐廳,有著令人難以忘懷的美味,據說值得打「飛的」專程前去用餐。評上星級,尤其是三星餐廳,對一家餐館和主廚來說是無限風光、無限榮耀又可帶來滾滾財源的事。
當然,如此優秀的餐廳,價格自然不菲。一般而言,米其林三星餐廳的用餐費用往往在2000元到3000元人民幣左右,並且需要提前很久訂位,因為畢竟,全世界的食客都期待著在這些餐廳享用美食。但是,囊中羞澀的食客並非不能體驗米其林級的美食。如果預算有限,又想品嘗到有品質的美味,不妨參考米其林推薦中的「必比登美食超值餐廳」(Bib Gourmands),這些餐廳的價格都在一般人較能負擔的範圍內。雖然這些餐廳或許沒有「真正的米其林」那樣服務周到或菜餚精緻,但總體來說都算是好吃的餐廳,也是一般本地的人會去造訪的社區好店。
記者有幸曾在英國倫敦享用過幾家米其林星級餐廳。其中,以戈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餐廳最令記者印象深刻。戈登是英國乃至世界聞名的廚神,旗下的餐廳遍布英國和世界各地,一共擁有12顆米其林星。而他位於倫敦切爾西醫院的旗艦餐廳更是聞名遐邇。
為了一享米其林三星餐廳的風採,記者很早就開始了「艱難」的訂座。在戈登拉姆齊的網站上,食客可以選擇意欲用餐的日期、人數和時間段,而基本上3個月內是不可能有位置的,而記者到英國的時間正值聖誕檔期,餐廳更是火爆。幸運的是,記者早在9月底就開始刷網站上的位置,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時間。
當然,事實證明,等待是值得的。戈登拉姆齊的餐廳環境極其考究,略顯昏暗的燈光烘託出私密舒適的用餐氛圍,服務生優雅地行走在顧客身邊,得體大方,熱情周到。而菜餚則更像是一道道藝術品。戈登拉姆齊餐廳的菜並非傳統的英式菜餚,而是融合了歐洲各地飲食的精髓而獨創的現代歐洲風格,無論是味道上還是視覺上,都能讓人獲得極大的愉悅感和滿足感。
中國地區的米其林餐廳
同樣是美食天堂,來自歐洲的法國米其林對中國的餐廳印象如何呢?中國有沒有米其林星級餐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米其林餐廳。米其林餐廳,是在指米其林專業的餐飲評級機構出版的《米其林紅色指南》上得到「星級標註」的餐廳。也就是說,判斷一家餐廳是不是米其林餐廳,就在於這家餐廳是否在《米其林紅色指南》得到了「星級標註」。知道了這樣一個標準,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
《米其林紅色指南》是針對某一個地區的餐飲業出版的,因此,在中國地區,米其林只針對香港和澳門的餐飲行業出版了《米其林紅色指南——香港澳門》,暫時還沒有對中國內陸的餐廳做出評級。所以,在中國,只有香港和澳門地區擁有米其林官方認證的米其林餐廳。根據2012年米其林港澳指南,香港和澳門共擁有5家米其林三星餐廳、13家米其林二星餐廳和42家米其林一星餐廳。
但在內陸地區,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有一些餐廳也冠以米其林餐廳的頭銜。但其實,這些所謂的米其林餐廳,只是沾了一點「米其林餐廳」的元素。它們或是由「米其林星級餐廳」的大廚「空降」在上海開辦的餐廳、或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在上海建立的姊妹店。例如,上海的雅克紅房子餐廳,之所以被媒體冠以「米其林餐廳」的頭號,就是因為其老闆是世博園法國館第六感餐廳的幕後掌勺者——Jacques和Laurent Pourcel兩兄弟。兩人在法國所開的一家餐廳,曾獲得過《米其林指南》的米其林三星評級。
當然,中國內陸廣博而深厚的美食文化,定會得到米其林評級的青睞。事實上,中餐廳在海內外早已得到米其林的認可。在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都市,很多中餐廳都已經獲得米其林星級評價,如倫敦SOHO區的丘記茶苑(Yauatcha)、紐約曼哈頓的客家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