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安妮寶貝的讀者,現在的年齡大抵也應該已經為人父,為人母了。從開始的《告別薇安》、《七月與安生》,到後面的《清醒紀》、《素年錦時》、《蓮花》,直到後來的《春宴》,最後是她改筆名為「慶山」之後的《月童渡河》等一系列的書。
現在時常想起剛開始讀她書的時候,自己是剛畢業不久的那種心裡暗暗滋生的整個世界都太俗,唯有自己卓爾不群的那種孤寂感,這種感覺甚至從一些方面影響到了我的戀愛觀,書裡的思想老是會讓自己有一種不接地氣的文藝感,還有那種看不見的壓抑和深沉感。
可是,深沉,也許並不適合當時剛畢業的年輕人,因為深沉感總是很容易讓一個人陷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走不出來,同時又會讓人顯得頹廢和消沉,和年輕人的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形成鮮明的對比。
慶山出版的書,基本上每一本我讀了一遍,《素年錦時》從書名到書的內容,都是很具美感的代表作品;《七月與安生》則因為劇情,拍成了電影,書的情節至今讓我記憶尤深,林林總總,我想說的是她的一系列叢書,寫作內容,隨著時光的漸進,也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應該說,是慶山從一定程度上,正慢慢地與這個世界達成和解。但是,她的文筆卻依舊觀點獨特,總能帶給那些喜歡她的讀者,甚至可以是說是「觀眾」一種深深的靈魂的撞擊。
比如這本長篇小說《春宴》,出版時間應該是中期的時間段了,這本書,慶山用周慶長和上海男人莊一同,已婚中年男許清池,以及書中虛構出來的她的讀者沈信得等多條男女感情的主線來串聯整本書,在借用散文式的白話文來渲染整本長篇小說的骨骼,血肉,脈絡,核心。
小說是以女性角度來闡述的多段感情經歷,婚姻經歷的感受,特別是周慶長與莊一同短暫而又失敗的婚姻,以及與已婚男人許清池同居而沒有結婚,最終因為無法忍受這樣的感情而離去的經歷。
時光匆匆,人生悠悠,在這時間長河裡,我們如果不想獨自一人走過,就要問問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們究竟想要怎樣的感情,究竟想要怎樣的婚姻?是許清池對周慶長的金屋藏嬌?還是莊一同只是憑著一時的衝動,先是娶了周慶長,然後卻因為父母,草草地又和她離婚,讓她一個人無所依靠?
我想,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想要的婚姻,我們想要的感情,其實不應該是個步驟,而是不管在感情裡,或者是在一段婚姻裡,我們都可以成就自己。
想起曾經黃磊說過的一段話:「親人就是親人,比如我媽是親人,我爸是親人,我閨女是親人。但我妻子是我的愛人、情人,她是不一樣的,在婚姻這件事上,愛情必須是基礎。我自己對婚姻的理解是,我們依然是情侶,一生都應該是情侶才對。」
這世上關於婚姻最大的謊言,就是「結了婚慢慢就好了」;這世上關於愛情最多的謊言,就是」相處久了就慢慢習慣了」。
其實,根本就沒有「慢慢就好了」這一說,如果還未進入一段感情,一段婚姻,就被條條框框瑣事填滿,未來變好的可能性就會微乎其微。
《春宴》莊一同和周慶長,兩人的婚姻,起於一場因旅遊的邂逅,衝動之下的愛情,盲目而危險,回到大城市結婚,卻因為居無定所,莊一同沒有正式工作,連買房子都要被他的父母算計,最終周慶長和他離婚以求解脫。
所以,你看,對於一個缺少感情的人來說,最糟糕的事情不是孤獨終老,而是和那些讓自己感到孤獨的人終老。許清池和周慶長的感情是,和莊一同短暫的婚姻也是。因為,一輩子太長了,遇見錯的人比孤獨更可怕。
琉璃說
很多人不願意結婚,不是因為越成熟就越難愛上一個人,只是越成熟越能看清那是不是愛,所以不能夠將就和妥協。
成熟的愛情和婚姻,並不要求對方為自己改變。《春宴》裡,許清池最終逼的慶長兩次自殺,也許愛情裡最孤獨的就是,可遇而不可得的感情。
但這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在感情裡,為了愛一個人,卻要求別人為自己改變,或者強迫自己為別人改變,換來的都是沒有結局的感情和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