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有載,「王翦者,頻陽東村夫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古之頻陽,即今之陝西省富平縣。
王翦列傳裡,司馬遷給我們講了王翦帶兵的故事:王翦和他的兒子王賁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稀有的軍事天才,在秦滅六國共同全國的過程中,王翦父子可謂功不可沒,攻趙破燕滅魏,場場出師大捷。
這麼領兵打著打著,王翦就一年邁過一年。
有一天,秦始皇問少壯派的軍事將領李信:「寡人準備收拾楚國,你說我得抽調多少戎行才夠呢?」年輕氣盛的李信說:「最多二十萬人就夠了。」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說:「估計得六十萬人才華拿得下這活!」秦始皇揶揄了王翦一句:「老王啊,看來你是真的老了,都害怕了啊。」
最終,秦始皇派李信帶兵二十萬去進犯楚國,王翦就以病為遁詞回到了他的頻陽老家養老。結果李信大敗。秦始皇又氣又悔,氣的是信任了李信,悔的是沒派王翦去。
所以,秦始皇親自前往頻陽,屈尊懇請王翦出山,王翦推託不了,就有條件地出徵,王翦的條件是:一、非六十萬人不可;二、鬥膽給大王索要一批住宅、財物留給子孫。
當然,《史記》中對王翦的這一做法已給出了說明,王翦老雖老了,可絕沒有老年痴呆了,他心裡是很理解的,「秦王性情粗暴,對人多疑,如今大王幾乎把全國的軍事力量都託付給了我,假設不多多央求賞賜田宅給子孫來表明自己出徵的堅決毅力,難道讓秦王因為我手裡握著兵權而質疑我寢食難安嗎?」看來王翦對秦始皇是頗為了解的,要田要地無非是讓秦始皇知道自己是個沒啥大追求,絕不會威脅國家。
下面插播一段外史。《古今圖書集成》中有一段如此記載:秦始皇二十二年,率大軍伐楚的李信吃了敗仗而歸。此刻的王翦正告病在頻陽家中調理。秦始皇來到頻陽接見會面王翦,親自把上將軍印佩帶在王翦身上,並撥給他六十萬大軍,命他三天後揮師出徵。但秦始皇是個小心眼,雖然王翦向他要了良田豪宅,用「貪心」表忠心,但秦始皇仍覺得把全國的兵力交由王翦指揮,萬一王翦有反心咋辦?畢竟,足智多謀的秦始皇想到了政治聯姻的撮合方法。所以,秦始皇回到鹹陽後,命他的女兒華陽公主挑選一百名漂亮的宮女,前往頻陽迎接王翦,並背著華陽公主悄然下了一道詔書,詔曰:「即遇處成婚。」華陽公主只以為父王讓自己去迎接大將軍王翦,卻並不知父王已密詔她跟王翦在相遇的本地成親。
傳聞,當年華陽公主和王翦相遇後,就在相遇的本地建立暫時婚房,王翦就一樹梨花壓了海棠。結果第二天華陽公主對鏡梳妝時,竟一夜間滿頭白髮。因皇上的女兒曾在此休憩梳妝過,後人便建廟留念。
建國後,廟的舊址一度還做過華陽公社的駐地和華頭廟初中的校舍。如今的華頭廟已蕩然無存,華頭廟初中也易名為張橋鎮第二初中遷往他處。
但華陽公主之所以一夜白頭,另一種說法是,華陽公主當年在宮中患有怪疾,久治不愈,當時出名的音樂人高漸離用音樂給華陽公主治病痊癒,從此二人結下情緣,暗自相愛。高漸離何許人?高漸離是殺手荊軻的老友,當年荊軻刺秦王,臨行前,高漸離與太子丹送荊軻於易水河畔,高漸離一邊擊築一邊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而如今秦王嬴政卻要華陽公主嫁給王翦這個年邁老頭,華陽公主心頭豈能舒服?傳聞,華陽公主跟王翦在途中相遇後,並沒有承受父命和王翦成親,而是血灑帷帳,用自己的死保全了和高漸離的那段純真的愛情。
當然,以上種種除少部分在歷史中有明確記載外,多數基本上只能視為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