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琴師高漸離,為友報仇刺殺秦王,並非為情

2020-12-16 百家號

高漸離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當然荊軻刺秦的故事也是讓人熟悉,我們都知道,他們兩個人是非常好的朋友,在平時的時候也有很多的共同的話題,但是在荊軻真正的刺殺秦王失敗之後,他也喪失了自己的性命,而高漸離正是因為面對著自己好友的離世,悲痛欲絕,所以他想要為自己的朋友荊軻報仇。

因為高漸離的琴藝是非常精湛的,從而他的名聲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了解,所以在秦王真正的了解高漸離的名聲之後,也想要聽高漸離彈琴,只是因為他知道琴師和荊軻他們兩個人原本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他害怕高漸離不願意,所以命人背地裡弄瞎了高漸離的雙眼。

在高漸離為秦王彈琴的時候,秦王也對於音樂非常的痴迷,所以他慢慢的放鬆了警惕,高漸離看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所以他就準備刺殺秦王,但是讓很多人失望的,是因為他已經失去了雙眼,所以不能看清楚秦王到底在哪裡,也並沒有真正的刺殺秦王,最後的結局也就和自己的好友一樣。

所以高漸離也正是因為那次刺殺的秦王失敗,使他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從而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已經失敗了,高漸離也失去了自己非常寶貴的生命,但是他卻是一個非常重情重義的人。其實對於高漸離刺殺秦王的這個事情,還是有另一個版本,很多人認為高漸離他作為非常柔軟的琴師。

他並沒有多少的武藝,而他真正的刺殺秦王其實為了自己的感情。有一個版本中,其實曾經說過,高漸離和秦王的女兒,他們兩個人發生過愛情故事,而在當時的時候,因為秦王不想讓她的女兒和高漸離在一起,所以也逼著公主嫁給了年過半百的王翦,而在秦王知道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的時候。

也是非常的生氣,所以讓人燻瞎了高漸離的雙眼,對於他們兩個人發生的愛情悲劇,他們覺得非常的絕望,所以高漸離對秦王殘忍的做法也非常的痛恨,所以因為當時的公主為了和高漸離選擇了自殺,所以高漸離一直想要為自己的女子,也就是公主報仇,也就是因為感情。所以高漸離才走向了刺殺秦王的那一條路,但是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只是後人自己編寫的一個故事,並不是真正存在的,而我們都知道,秦國公主其實就已經嫁給了王翦,高漸離和櫟陽公主她們兩個人並不認識。在櫟陽公主嫁給王翦之後,因為並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人,因此一夜愁了白頭。但是櫟陽公主的悲劇和高漸離沒有任何的關係,兩個人也沒有任何的聯繫,對於高漸離和公主,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後人所自己編寫的,所以高漸離他當時只是為了自己的朋友刺殺秦王,並不是為了曾經很多人所傳的愛情。

相關焦點

  • 高漸離手中的樂器叫什麼名字,他是如何利用這個樂器刺殺秦王的?
    世人皆知荊軻刺秦王,卻很少有人熟知另一位刺殺秦王的人物,他就是荊軻的好友高漸離。荊軻刺秦王的事跡可謂驚心動魄,其實高漸離刺殺秦王的驚心動魄絲毫不亞於荊軻刺秦王,因為高漸離刺殺秦王時已經雙目失明,只可惜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結局,那就是都失敗了,丟掉了性命。
  • 戰國末高漸離與荊軻,一生知己,真正的朋友
    一個真正的朋友是一個人一生寶貴的財富,古有伯牙子期的美談,亦有高漸離和荊軻的傳說。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擅長擊築,他與荊軻的關係非常好。荊軻臨行前,高漸離與太子丹送他到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他和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比荊軻更悲壯的高漸離
    荊軻與高漸離,同樣刺秦。誰更悲壯呢?從兩個人的關係上來講在當時是很要好的朋友。是音樂上的知己,也是酒肉朋友。有著同樣的愛好,愛唱歌,愛喝酒,愛交朋友。那麼高漸離呢?為什麼會感覺比荊軻更悽慘,更悲壯呢?高漸離的悲壯我認為應該可以提的更高一點。沒有高漸離高超的擊築技藝,荊軻唱不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那種悽涼和悲壯。同樣是刺秦,同樣都是失敗了。但高漸離比荊軻遭受的痛苦更多更殘酷。當荊軻刺秦失敗後,高漸離就隱姓埋名當了一個小酒保。
  • 好友高漸離為荊軻易水送行 失明後擊築行刺秦王
    他喜歡讀書、擊劍,到燕國後,和一個以宰狗為業、擅長擊築(戰國時的一種樂器)的人交好。這個人,便是高漸離。荊軻愛喝酒,倆人常常在燕國街頭對飲,酒至酣處,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節奏唱歌。二人哭哭笑笑,街市上來來往往的人,他們也不放在眼裡,照樣我行我素。
  • 秦始皇一生遭遇過四次刺殺,除了荊軻外,還有一次刺殺更危險
    荊軻在太子丹的威逼利誘下,荊軻決定執行刺殺秦王的任務。他設法取到了樊於期的人頭,又讓秦舞陽帶著燕國督亢的地圖覲見秦王。秦始皇在鹹陽宮隆重召見了荊軻與秦舞陽,荊軻在獻督亢地圖時,拿出匕首刺殺秦始皇。由於荊軻顧慮太多,秦始皇又武藝不凡,所以荊軻的刺殺以失敗告終,這場刺殺有驚無險。後來荊軻被秦始皇處死,他也成了刺客中的典型代表。
  • 刺客之義:士為知己者死
    以平凡之身,為不平凡之事,確令人佩服!通篇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豫讓因為智伯以國士之禮待他,便以國士之禮報他。為了給智伯報仇,他一再行刺趙襄子,甚至不惜自殘身體。正是因為嚴仲子能理解聶政一片孝心,聶政視之為知己。士為知己者死,聶政本為義士,又安能不報嚴仲子之情?聶政母親死後,便去找了嚴仲子。嚴仲子告知自己的仇人就是俠累,並打算派一些幫手給聶政,助他一起刺殺俠累。聶政說人多必然會洩露機密,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去了韓國。
  •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後都遭到了刺殺?一共幾次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前後都遭遇過刺殺。那麼,他一生遭遇過幾次刺殺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秦始皇 第一次:荊軻刺秦王。燕國太子丹從秦國逃回後,看到秦國即將吞併六國,心中感到十分擔憂。他把心中的憂慮告訴了自己的老師鞠武,鞠武勸他不要觸碰秦王的逆鱗。
  • 本為生死之交,卻反戈相向,高漸離和秦始皇之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叫高漸離,比較擅長擊築,有人稱我為擊築名家或音樂家;我刺殺過秦始皇,有人說我是最具俠義的刺客。高漸離這些都是後人賜予我的稱謂,其實我根本不在乎,因為我已經死了。最後選拔,荊軻被選中,被派到秦國刺殺秦王嬴政。在出發之前,我與太子丹在易水河畔送別他,並為他作了一首《易水行》,我擊築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最後消息傳來,荊軻刺殺秦王行動失敗,被秦王嬴政殺死。我和太子丹傷心欲絕,不同的是太子丹在意的是失敗給燕國帶來的嚴重後果,而我更多的是損失至交好友的悲傷。
  • 施劍翹蟄伏十年,為父報仇刺殺孫傳芳,那孫傳芳真的死有餘辜嗎?
    這事兒聽起來頗有點武俠的傳奇色彩,一個弱女子為報血仇,十年來隱姓埋名,精心謀劃,最終手刃仇敵……這事兒發生在小說裡就已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何況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但是這場刺殺卻不像武俠小說裡的刺殺那樣「直來直去」,快意恩仇。刺殺的對象孫傳芳並非是純粹的壞人,而渲染這件事情的,也並非絕對的同情、摻雜一些政治和宣傳的目的。
  • 沒有能夠成功地刺殺秦王,真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不夠
    本文為百家號作者《小梅說歷史故事》的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我們說,在秦始皇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的過程中,荊軻對秦始皇的刺殺可以說是秦始皇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時刻。但是,在秦始皇的諸位親兵的保護下,荊軻並沒有能夠成功地刺殺秦王,相反,卻大大加快了秦王攻滅燕國的信心和腳步,燕國被秦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滅亡了。那麼,荊軻的失敗到底是為什麼呢?究竟是不是陶淵明所總結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實在不怎麼地,而導致的失敗呢?荊軻,根據歷史記載是一個相當放蕩的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十分的具有俠義精神。
  • 高漸離:史書上會記載,有人襲擊秦王,秦始皇:史書是由我來寫
    根據歷史我們也知道,贏政後來回到秦國,徵服燕國後,高漸離成為了嬴政的俘虜。之後贏政統一六國,想要封高漸離為大樂府,讓他譜寫為秦王歌功頌德的《秦頌》,但是高漸離不肯。少年嬴政這裡要說一下,以前的獨裁者電影中,獨裁者逼迫藝術家時,會說「你不為我服務,我就殺了你」。
  • 刺殺秦王時秦舞陽為什麼慫了 ,為何要選擇他做荊軻的副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首短歌,通過對風聲蕭蕭、易水寒涼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託,表現了荊軻去刺殺秦王時的悲壯情懷和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的堅定意志。燕太子丹為何要行刺秦王?燕國為公元前11世紀由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 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和太子丹,為何從朋友變成敵人呢?
    公元前227年,也即戰國末期,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節拍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嬴政在鹹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但最終行刺失敗,被秦王侍衛所殺,荊軻就這樣死了。
  • 爍陽公主和高漸離的愛情故事,因音樂結緣,結局卻很悲慘
    鎮名叫做爍陽鎮,爍陽公主居住地叫做爍陽宮,在這裡也是高漸離和爍陽公主發生愛情的敵方,在這裡高漸離教爍陽公主彈琴。秦始皇吞併六國之後,秦始皇稱帝,對荊軻等一些燕國的人都全部處死。高漸離也是秦國的俘虜,還被秦王在頭上刻上了囚字。高漸離對死亡是有很大的恐懼的,他對音樂有很大的造詣,秦始皇還下令讓高漸離為自己寫曲子,但是高漸離不聽從,抵抗秦王。
  • 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為何失敗了?太子丹下場怎樣?
    廉頗先以少數兵力為先鋒,多數兵力埋伏在後面。慄腹小勝後窮追不捨,突然遭遇了埋伏,軍心大亂。命令繼續抵抗,結果大敗,自己也被亂兵所殺。廉頗一鼓足氣打到了燕國國都,直到將渠出來談判,割地求和才解除了包圍。燕王喜十二年,趙國被秦軍圍困,趙國大將廉頗也被反間計弄得離開趙國,趙國任命龐煖為將軍。燕王喜又想趁趙國脆弱時予以致命一擊。
  • 荊軻刺殺秦王為何會失敗?原因就是一個人,造成可悲結局!
    其實我今天講的不是遊戲裡面的荊軻,而是真實在歷史上存在過的,但他的職業也是一名刺客,他之所以能被後人記住,正是因為他刺殺秦王的事情,但是他為什麼要刺殺秦王?刺殺的過程中又為什麼會失敗呢?其實說起荊軻,他是一個沒落的貴族。我們也說了,因為沒落,所以他的人脈也不是特別好,沒有幾個真心朋友,整天鬱鬱寡歡,覺得自己滿腔熱血,卻不知道該如何施展?
  • 貳嬸和沈天行表演改編版《琴師》,這應該是對這首歌最好的詮釋
    這一期的舞臺上有許多家喻戶曉的故事,也有許多改編的故事讓大家耳目一新,這次小七要跟大家講的就是人氣選手貳嬸和沈天行表演的《琴師》。《琴師》是古風圈中十分有名的一首歌曲,由音頻怪物演唱,網上關於這首歌的故事很多,也有很多網友紛紛猜測這首歌的原型是誰,根據這首歌的詞作者EDIQ解釋,這首歌的原型是鍾儀。
  • 秦王體態的神秘傳聞:秦始皇身高竟達兩米 ?
    他在《十批判書》中說:「蜂準」,即馬鞍鼻,就是說秦始皇是塌鼻梁;「長目」,疑為「馬目」,形容秦始皇的眼球像馬眼一樣突出;「摯鳥膺」,俗稱雞胸,就是現今醫學上所說軟骨症;「豺聲」,指嗓音嘶啞,說明秦始皇患有氣管炎症。影片《荊軻刺秦》中由李雪健扮演的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身形猥瑣、體質羸弱的形象。另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高大威猛。
  • 《大秦賦》樊於期和秦王的關係怎麼樣?他叛秦的原因是什麼
    《大秦賦》最新劇情裡樊於期私自放走燕太子丹,這應該是為後面荊軻刺秦的事情做鋪墊,看過這部劇才知道原來樊於期曾是秦國大將,很想知道樊於期為什麼背叛秦國,秦王非常器重他,他沒有理由叛秦投燕,這真的令人不解。
  • 68年前的今天,為皇后報仇,刺殺日本天皇的韓國國父金九被暗殺
    (萬象特約作者:一一)68年前的今天,1949年6月26日,為皇后報仇,刺殺日本天皇的韓國國父金九被暗殺金九(1876年7月11日—1949年6月26日),韓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為韓國光復在中國流亡27年,被譽為「韓國國父」。為皇后報仇,殺日本人洩憤,被判死刑;又刺殺朝鮮總督未遂,被判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