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為何失敗了?太子丹下場怎樣?

2020-12-21 容容冬哥家常事

一、燕國概況燕國,周天子封分的諸侯國之一,在今北京、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相對其他國家來說,燕國地理位置較偏,文化較落後,存在感較低。燕國的近鄰是趙國,和趙國關係如何對自身存亡影響較大。二、燕王喜胡亂開戰把燕國搞成了爛攤子公元前255年,燕王喜繼位。四年後,燕王喜命令丞相慄腹與趙國締結聯盟,並帶了五百金做見面禮。慄腹一路走一路察看趙國眼前的國情,返國後稟告說:「趙國經長平一戰國力已大不如從前,年輕力壯的都戰死了,街上到處是流浪兒,我們這時雷霆出擊,定能取勝。」燕王喜一向對趙國心存畏懼,經丞相這麼一說,喜精神一振,原來的老虎早已成了病貓,自己還畢恭畢敬地送金子搞啥聯盟,真是有點太可笑了。

為了慎重起見,喜又召昌國君樂間徵求意見。樂間回答說:「趙人好武,民風彪悍,不要隨便招惹的好。」燕王喜說:「我以五倍的兵力攻伐它還不行嗎?」樂間肯定地說:「那也不行」。大臣們見燕王喜氣壞了,於是都附和說「以多勝少,這仗可以打」。喜於是信心滿懷地調動軍隊幾十萬兵車,一支由慄腹率領攻打鄗邑,一支由卿秦率領攻打代邑。臨行前,大夫將渠抓住住燕王喜的印帶說:「已經與人家結成聯盟,一轉身卻攻打人家,這是不守信用,這仗打不贏。」燕王喜面無表情,一腳踢開了攔路的將渠。趙國老將廉頗趙國聽說燕國來攻,收拾殘兵,派廉頗和樂乘出擊。

廉頗先以少數兵力為先鋒,多數兵力埋伏在後面。慄腹小勝後窮追不捨,突然遭遇了埋伏,軍心大亂。命令繼續抵抗,結果大敗,自己也被亂兵所殺。廉頗一鼓足氣打到了燕國國都,直到將渠出來談判,割地求和才解除了包圍。燕王喜十二年,趙國被秦軍圍困,趙國大將廉頗也被反間計弄得離開趙國,趙國任命龐煖為將軍。燕王喜又想趁趙國脆弱時予以致命一擊。結果輕敵冒進的主將劇辛戰敗被殺,二萬人做了趙軍俘虜。燕國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卻總想趁人之危趁火打劫趁機做大,結果技不如人連敗於趙國,自此淪為弱國,苟延殘喘。三、太子丹不懼暴秦,鋌而走險燕太子丹韓國地處中原,國土狹小強國環伺。

公元前230年,韓國第一個被秦所滅。前229年,秦攻趙國,秦將先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錯殺了善於帶兵的名將李牧、司馬尚。然後秦將王翦率大軍攻趙,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前228年,秦陳兵易水,對燕國虎視眈眈。在秦做人質受盡凌辱的太子丹,見燕國危再旦夕,偷跑回國想暗中派人刺殺秦王,給秦吞滅他國的殘暴行為開個急剎車。秦國實力強大,按照蘇秦的想法,聯合他國共同對抗秦國理論上是個好辦法,可惜人心不齊難以成事,維繫了短短十五年聯盟就解散了。於是太子丹孤注一擲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了某個刺客身上。沒國就沒有家,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暗地裡找尋能刺殺秦王政的人。

刺客荊軻衛國荊軻,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他遊歷到燕國,被田光推薦給太子丹。太子丹真心實意以禮相待,感動了荊軻,引為知己。四、有豬一樣的隊友,荊軻功敗垂成經過簡單籌劃,荊軻攜帶秦高價懸賞的外逃犯樊於期人頭及燕督亢地圖相跟秦舞陽一起面見秦王。在戒備森嚴的秦宮覲見時,秦舞陽膽怯露出馬腳,被勒令滯留在外。荊軻隻身獻圖,圖窮匕見,伺機刺殺秦王。奈何秦王機警,躲避及時,刺殺未遂,荊軻身死。僥倖變成了不幸,秦國以燕國派人暗殺為由派兵攻燕。王翦五、刺殺激怒秦王,太子丹國亡身死前226年,秦將王翦率軍攻破燕都,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往遼東。

秦軍緊追不捨。此時協同作戰的殘趙代王嘉寫信給燕王喜,說秦軍如此追趕是因太子丹的緣故。如果能殺死刺殺秦王的主謀太子丹並獻給秦王,一定能解除危機。愚昧的燕王喜信以為真,派人到太子丹藏身之地方,無情地殺死了太子丹,並將其首級用水銀浸泡用盒子裝好認真地獻給了秦王。秦王國志在統一全國,對此不屑一顧。公元前223年,秦軍俘虜燕王喜,燕國滅亡。

相關焦點

  • 太子丹與嬴政是兒時的朋友,為什麼又要派荊軻去刺嬴政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可以說現在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事件的發起者是燕王喜之子,太子丹。他從秦國逃回燕國,經過田光的推薦,認識了荊軻,並委派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可是這裡有一個疑問,太子丹為什麼要去刺殺嬴政呢?而不是去聯合其它諸侯國去攻打秦國呢?太子丹這麼做有三方面的原因。
  • 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和太子丹,為何從朋友變成敵人呢?
    荊軻刺秦,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公元前227年,也即戰國末期,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節拍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 荊軻刺殺秦王為何會失敗?原因就是一個人,造成可悲結局!
    現在的人說起荊軻,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王者手遊裡面的刺客吧!其實我今天講的不是遊戲裡面的荊軻,而是真實在歷史上存在過的,但他的職業也是一名刺客,他之所以能被後人記住,正是因為他刺殺秦王的事情,但是他為什麼要刺殺秦王?刺殺的過程中又為什麼會失敗呢?
  • 秦國還沒攻打燕國時,太子丹為何要派人刺殺嬴政?原因有兩點
    《荊軻刺秦王》出自《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一悲壯的歷史故事。公元前227年,在燕國太子丹的安排下,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從而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樣的千古名句。在來到秦國後,秦始皇在鹹陽宮召見了荊軻。
  • 燕太子丹請荊軻刺秦王,註定失敗!
    我個人有個不成熟的計劃,我認為如果真能獲得一位勇士,讓他前往秦國逼迫秦王贏政,讓他把兼併來的土地歸還給各國,就像當年曹沫逼迫齊桓公歸還魯國喪失的領土一樣。如果能這樣,當然最好。如果不行,就乘機刺殺掉秦王嬴政。秦國的大將擁兵在外,而國內發生動亂,秦國上下相互猜疑。趁此時機,各國如能夠合縱抗秦,就一定可以擊敗秦軍。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掀翻秦王與太子丹最後一艘「友誼的小船」
    不得不說,太子丹確實生不逢時。在不對的時間,縱然胸懷乾坤,卻也難於施展抱負。02.派荊軻刺秦王,直接掀翻與秦王最後一艘友誼小船在《大秦賦》最新劇情預告中,太子丹易水河邊,送殺手荊軻赴秦,希望荊軻刺殺秦王成功。這便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佳話出處了。可見,荊軻是抱了有去無歸的決心了。
  • 刺殺秦王時秦舞陽為什麼慫了 ,為何要選擇他做荊軻的副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首短歌,通過對風聲蕭蕭、易水寒涼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託,表現了荊軻去刺殺秦王時的悲壯情懷和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的堅定意志。燕太子丹為何要行刺秦王?燕國為公元前11世紀由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失敗,燕太子丹和大王塑料兄弟情決裂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失敗,燕太子丹和大王塑料兄弟情決裂。這是一部歷史正劇,但歷史正劇不等於史實,而是導演和編劇對歷史的一種解讀。《大秦賦》中每一個角色都很出彩,即便是配角也有血有肉,劇中嬴政和燕太子丹是從小的玩伴,他們一起在趙國為質,經常被趙國人欺負,生在趙國的大王對太子丹很友善。
  • 荊軻刺秦的失敗,到底是荊棘的劍術不高,太子丹謀劃不全
    眾所周知的荊軻刺秦,是荊軻的原因還是太子丹的原因呢?燕太子丹的想法是站在國家的立場的,因為當時秦國已經俘虜了韓王,又出兵攻打楚國,北進趙國。趙國擋不住秦國,一定會輸,一旦趙國臣服,那麼燕國就要大禍臨頭。燕國即便調動全國之人也打不過秦軍。
  • 燕太子丹的結局:勇氣與悲壯,刺秦失敗,用生命換不到太平
    導言燕國的太子丹,做了最有勇氣的兩件事。派出了勇士荊軻刺殺秦王,換來的是一曲慷慨悲歌。秦國沒打算停手,他們的目標一直是統一天下。而燕王卻戰戰兢兢地將太子丹給殺了。難道這樣就能挽救燕國嗎?事實上並沒有。一顆腦袋換一國之安寧?你還是太草率了。
  • 燕太子丹與嬴政是「發小」,為何就變成了「夙敵」的呢?
    史不想瞞今天來跟大家說說燕太子丹與嬴政是「發小」,為何就變成了「夙敵」的呢?嬴政當了秦王,無論他和燕丹如何交好都已經成了勢不兩立的敵人,國家利益使然,嬴政不可能會為了一點情義放棄一統天下的大計。秦始皇出生在趙國,當時他的父親是在趙國做人質,我們暫且稱這個時期的秦始皇叫趙政。
  • 荊軻不願意去秦國麼?他為何放過秦始皇?一切都因太子丹太著急了
    只要傍上了太子丹這棵大樹,那還不是想吃什麼就能吃上什麼嗎?為此荊軻也就心甘情願地在太子丹這裡吃喝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太子丹把醉醺醺的荊軻喊到了身邊,告訴荊軻,讓他完成刺殺秦王的重任。得知這件事的荊軻簡直懵了,他萬萬沒想到,太子丹居然要他做這麼愚蠢的事情。
  • 荊軻刺秦王的背後: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曾是髮小?因何反目成仇?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元輝隨著荊軻的一刺成名,刺殺行動的策劃者太子丹,也從歷史的幕後走到了臺前。對太子丹的評價,歷來是眾說紛紜,見仁見智。他是為國著想、孤注一擲,還是為洩私憤、鋌而走險?他是深謀遠慮、大智大勇,還是才能平庸、貪生怕死?他執意刺秦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前後判若兩人的表現,又是如何迷惑著人們尋找真相的雙眼?
  • 燕太子丹與秦王嬴政曾經是難兄難弟,他為何要策劃荊軻刺秦王?
    有的人認為燕國太子丹這一生,都在為了燕國的崛起和亂世當中的生存而努力。也有的人認為太子丹其實並不具備治國的能力,他的付出完全是為了維護他的榮華富貴和權勢地位。然而,太子丹之所以能夠在歷史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之所以能夠憑藉著一個亡國太子的身份走進大家的視野當中,更多的是因為他策劃了荊軻刺秦這一轟動歷史的事件。
  • 司馬光評燕太子丹有大罪 他真的有罪嗎 荊軻刺秦王是對是錯
    要論燕太子丹有沒有罪?先要搞清楚他為什麼要策劃荊軻去刺殺秦王?都知道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都曾經在趙國都城邯鄲當過質子,因此兩人算是髮小,怎麼忽然就反目成仇了。
  • 太子丹的夢
    ,太子丹對秦王的恨意又增了一分,仰天長嘆:就算你我不再是朋友,又何必做這麼絕呢。,終於找到了荊軻,派去刺殺秦王。,太子丹知道,他和秦王的恩怨在不久的將來會畫上一個句號。,荊軻失敗了,秦王怒而發兵,逼得燕王喜殺了太子丹!
  • 《大秦賦》中派荊軻刺秦王的燕太子丹,竟然是和秦王曾經是好朋友
    燕太子丹,姓姬名丹,出生不詳,最後一任燕王喜的兒子,死於公元前226年 。我們之所以熟知他,是因為他主導了荊軻刺秦王。卻不知道燕太子丹其實和秦王嬴政早就相熟,他們還曾是好朋友。早年秦公子異人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經過呂不韋的牽線認識趙姬。
  • 深度分析荊軻刺秦王:樊於期很可憐,太子丹自私,荊軻又在等誰
    而說白了,荊軻刺秦王所需的人頭便是那張文憑,若是沒有樊於期的人頭,那些地盤或許秦王根本看不上眼,根本不可能召見荊軻,那此事從源頭上便失敗了。戰國策裡面講的比較局面,史記裡面講的比較多,一開始太子丹是不認識荊軻的,但燕國有位虎將名為田光,太子丹一開始想要田光擔任此等大任去刺殺秦王的,但田光自認為年歲已高,不能做這種事,於是便跟太子丹推薦了荊軻。  荊軻那時候就是個街頭混混,天天在街上喝酒的那種,太子丹找到荊軻後就各種跟荊軻聊人生聊理想,聊國家大事,聊的荊軻那是一臉茫然。
  • 太子丹跟秦王嬴政決裂,真的是因為呂不韋從中作梗嗎?
    在《大秦賦》第21集中,燕國太子丹作為使者來到秦國,並試圖說服秦國與燕國聯手出兵攻打趙國。可關鍵時刻,秦相呂不韋卻擅自做主與趙國和解,被擺了一道的燕國不得不獨自面對比自己強大很多的趙國。太子丹因此遷怒於秦王嬴政,認為他出爾反爾,背信棄義,兩人因此決裂。那麼在歷史上,太子丹與秦王嬴政的矛盾真是這樣結下的嗎?其實不然。
  • 一代劍術大師,刺秦為何失敗,荊軻臨死前說出原因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荊軻刺秦了,雖然最後失敗了,但荊軻之名,卻在民間一直流傳著。 荊軻為人慷慨仗義、好結交朋友。遊歷到燕國時,結交了高漸離和田光等人,並成為知己。後來燕國太子丹和田光商討對付秦國的計策,田光引薦了荊軻,並以自殺來激勵荊軻,同時以死明志,向太子丹表明自己不會洩密的決心。太子丹告訴荊軻:自己想派人前往秦國,以重利引誘秦王,趁機劫持脅迫他訂立條約,歸還侵佔的各國土地,如果失敗,也可刺殺秦王,希望荊軻能擔當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