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燕國概況燕國,周天子封分的諸侯國之一,在今北京、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相對其他國家來說,燕國地理位置較偏,文化較落後,存在感較低。燕國的近鄰是趙國,和趙國關係如何對自身存亡影響較大。二、燕王喜胡亂開戰把燕國搞成了爛攤子公元前255年,燕王喜繼位。四年後,燕王喜命令丞相慄腹與趙國締結聯盟,並帶了五百金做見面禮。慄腹一路走一路察看趙國眼前的國情,返國後稟告說:「趙國經長平一戰國力已大不如從前,年輕力壯的都戰死了,街上到處是流浪兒,我們這時雷霆出擊,定能取勝。」燕王喜一向對趙國心存畏懼,經丞相這麼一說,喜精神一振,原來的老虎早已成了病貓,自己還畢恭畢敬地送金子搞啥聯盟,真是有點太可笑了。
為了慎重起見,喜又召昌國君樂間徵求意見。樂間回答說:「趙人好武,民風彪悍,不要隨便招惹的好。」燕王喜說:「我以五倍的兵力攻伐它還不行嗎?」樂間肯定地說:「那也不行」。大臣們見燕王喜氣壞了,於是都附和說「以多勝少,這仗可以打」。喜於是信心滿懷地調動軍隊幾十萬兵車,一支由慄腹率領攻打鄗邑,一支由卿秦率領攻打代邑。臨行前,大夫將渠抓住住燕王喜的印帶說:「已經與人家結成聯盟,一轉身卻攻打人家,這是不守信用,這仗打不贏。」燕王喜面無表情,一腳踢開了攔路的將渠。趙國老將廉頗趙國聽說燕國來攻,收拾殘兵,派廉頗和樂乘出擊。
廉頗先以少數兵力為先鋒,多數兵力埋伏在後面。慄腹小勝後窮追不捨,突然遭遇了埋伏,軍心大亂。命令繼續抵抗,結果大敗,自己也被亂兵所殺。廉頗一鼓足氣打到了燕國國都,直到將渠出來談判,割地求和才解除了包圍。燕王喜十二年,趙國被秦軍圍困,趙國大將廉頗也被反間計弄得離開趙國,趙國任命龐煖為將軍。燕王喜又想趁趙國脆弱時予以致命一擊。結果輕敵冒進的主將劇辛戰敗被殺,二萬人做了趙軍俘虜。燕國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卻總想趁人之危趁火打劫趁機做大,結果技不如人連敗於趙國,自此淪為弱國,苟延殘喘。三、太子丹不懼暴秦,鋌而走險燕太子丹韓國地處中原,國土狹小強國環伺。
公元前230年,韓國第一個被秦所滅。前229年,秦攻趙國,秦將先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錯殺了善於帶兵的名將李牧、司馬尚。然後秦將王翦率大軍攻趙,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前228年,秦陳兵易水,對燕國虎視眈眈。在秦做人質受盡凌辱的太子丹,見燕國危再旦夕,偷跑回國想暗中派人刺殺秦王,給秦吞滅他國的殘暴行為開個急剎車。秦國實力強大,按照蘇秦的想法,聯合他國共同對抗秦國理論上是個好辦法,可惜人心不齊難以成事,維繫了短短十五年聯盟就解散了。於是太子丹孤注一擲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了某個刺客身上。沒國就沒有家,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暗地裡找尋能刺殺秦王政的人。
刺客荊軻衛國荊軻,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他遊歷到燕國,被田光推薦給太子丹。太子丹真心實意以禮相待,感動了荊軻,引為知己。四、有豬一樣的隊友,荊軻功敗垂成經過簡單籌劃,荊軻攜帶秦高價懸賞的外逃犯樊於期人頭及燕督亢地圖相跟秦舞陽一起面見秦王。在戒備森嚴的秦宮覲見時,秦舞陽膽怯露出馬腳,被勒令滯留在外。荊軻隻身獻圖,圖窮匕見,伺機刺殺秦王。奈何秦王機警,躲避及時,刺殺未遂,荊軻身死。僥倖變成了不幸,秦國以燕國派人暗殺為由派兵攻燕。王翦五、刺殺激怒秦王,太子丹國亡身死前226年,秦將王翦率軍攻破燕都,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往遼東。
秦軍緊追不捨。此時協同作戰的殘趙代王嘉寫信給燕王喜,說秦軍如此追趕是因太子丹的緣故。如果能殺死刺殺秦王的主謀太子丹並獻給秦王,一定能解除危機。愚昧的燕王喜信以為真,派人到太子丹藏身之地方,無情地殺死了太子丹,並將其首級用水銀浸泡用盒子裝好認真地獻給了秦王。秦王國志在統一全國,對此不屑一顧。公元前223年,秦軍俘虜燕王喜,燕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