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的失敗,到底是荊棘的劍術不高,太子丹謀劃不全

2020-12-21 看盡歷史方知人生

眾所周知的荊軻刺秦,是荊軻的原因還是太子丹的原因呢?

燕太子丹的想法是站在國家的立場的,因為當時秦國已經俘虜了韓王,又出兵攻打楚國,北進趙國。趙國擋不住秦國,一定會輸,一旦趙國臣服,那麼燕國就要大禍臨頭。燕國即便調動全國之人也打不過秦軍。

燕太子丹想通過嬴政對佔領各國便宜的心態去靠近嬴政,假意獻出地圖然後劫持嬴政逼其歸還秦國佔領六國的土地。燕太子丹對其謀劃的布局是存在瑕疵的。

在樊於期得罪嬴政投靠燕太子丹的時候,鞠武勸太子丹不要為了結交一個新的朋友拿國家的利益當賭注。太子丹希望田光能想個辦法對付秦國,這個時候田光就推薦了荊軻。在田光離開太子丹府的時候,太子丹跟田光說此事關係國家大事不要走漏風聲。田光推薦好荊軻之後,也為了讓太子丹放心最後以死明志。這個說明了太子丹用人的時候存在懷疑的心態,沒有充分的信任田光。

荊軻答應刺秦的之後,太子丹把少年秦舞陽做為荊軻的副手。秦舞陽是年少就敢在街上殺人,大家對秦舞陽都有懼怕之心,但是這個跟刺殺秦王的是兩個不一樣的狀態。當街殺人是一種衝動,刺殺秦王是一個膽識。 太子丹見荊軻遲遲不肯動身,以為荊軻要反悔了,荊軻表示還要等一個朋友時機沒有到。太子丹又建議要不讓秦舞陽先出發,這個激怒了荊軻,直言去了就回不來了,需要準備周全。既然太子怪我動作太慢,我就在這與太子訣別。

荊軻和秦舞陽一起去秦國,當荊軻拿出匕首刺殺秦王的時候,秦舞陽沒有起到一點作用,這個也就說明了當初荊軻的考慮是對的。荊軻和秦舞陽最後被秦王殺了。大家覺得荊軻的劍術太差,其實這個事情在開始就沒有謀劃好,秦國統一六國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更何況他們去刺殺的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

太子丹沒有完全信任導致了荊軻刺秦失敗。如果當初荊軻等那個朋友一起去秦國,結局也行就不一樣了,但是時光不會倒流,歷史的悲劇卻會一直上演。我們通過這個事情可以引以為戒,如果想做重要的事情之前最好先規劃好布局,而不是急衝衝的行動,欲速則不達,這個成語在歷史的長流中一直上演著。

如果有不同見解歡迎點評,謝謝!

相關焦點

  • 歷史:荊軻刺秦失敗,是否因為他劍術差?
    文/守護這家園歷史:荊軻刺秦失敗,是否因為他劍術差?荊軻對自己的劍術水平心裡有數嗎?肯定是有數的,他之前已經見過很多高手了比如蓋聶、魯句踐之類的,這些高手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每次都是灰溜溜被趕走。而且最後行刺失敗了魯句踐也感慨說: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可惜呀這人劍術水平不行。懂行的都知道,荊軻不是個高手。荊軻再蠢也該知道自己的斤兩。那荊軻為啥還要去呢?士為知己者死嗎?我覺得不是,被領導坑了啊。
  • 一代劍術大師,刺秦為何失敗,荊軻臨死前說出原因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荊軻刺秦了,雖然最後失敗了,但荊軻之名,卻在民間一直流傳著。 荊軻為人慷慨仗義、好結交朋友。遊歷到燕國時,結交了高漸離和田光等人,並成為知己。後來燕國太子丹和田光商討對付秦國的計策,田光引薦了荊軻,並以自殺來激勵荊軻,同時以死明志,向太子丹表明自己不會洩密的決心。太子丹告訴荊軻:自己想派人前往秦國,以重利引誘秦王,趁機劫持脅迫他訂立條約,歸還侵佔的各國土地,如果失敗,也可刺殺秦王,希望荊軻能擔當此任。
  • 荊軻刺秦王失敗,真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修煉的不到位嗎?
    「圖窮見匕」這個成語,就是來源於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啦。這個故事,想來大家都知道,但是對這件事的理解,和真實的歷史,是有著比較大的出入的,甚至是跟歷史是剛剛相反的。比如說,荊軻為啥就沒有刺殺了秦王呢?難道是他的劍術不夠精湛嗎 ?真實的事情究竟是怎麼樣的?秦王和荊軻到底誰的劍術更厲害呢?
  • 燕太子丹請荊軻刺秦王,註定失敗!
    很多人表示不看了。大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荊軻刺秦。《大秦賦》劇情不知道是怎麼安排的,但是我們可以看看資治通鑑關於此事的記載。荊軻刺秦前的準備工作!燕國太子姬丹聽說衛國人荊軻很了不起,便攜帶重禮,態度謙和,言辭卑微,上門求見荊軻。
  • 號稱劍術高超的荊軻,為什麼會刺殺秦始皇失敗?
    為了找到事情的答案,我翻閱了很多書籍,總結出了幾點,荊軻刺秦王為什麼會失敗的原因,供大家參考。其實荊軻去之前,已經看出這個秦舞陽不是這塊料,之所以荊軻讓他跟著去,是被迫於太子丹的催促,若是按荊軻的計劃,荊軻是要等一個最要好的朋友的,(據說他這個朋友劍術要比荊軻高的多,達到了化的境界。)而他這個朋友不知什麼原因卻遲遲沒有來。這時的太子丹因為害怕這個事情拖時間長了夜長夢多,於是就催荊軻趕快上路,荊軻無奈只好將就著去刺殺秦始皇。
  • 燕太子丹與秦王嬴政曾經是難兄難弟,他為何要策劃荊軻刺秦王?
    有的人認為燕國太子丹這一生,都在為了燕國的崛起和亂世當中的生存而努力。也有的人認為太子丹其實並不具備治國的能力,他的付出完全是為了維護他的榮華富貴和權勢地位。然而,太子丹之所以能夠在歷史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之所以能夠憑藉著一個亡國太子的身份走進大家的視野當中,更多的是因為他策劃了荊軻刺秦這一轟動歷史的事件。
  • 荊軻刺秦時,為什麼不安排更勇敢的人做荊軻的副手呢?而是秦舞陽
    荊軻刺秦王之前,本來是想等另一個人,有人猜測,荊軻要等的人是一個劍術高明的人,因為荊軻本身劍術一般,只是勇氣可嘉,他要等一個劍術高超的人去完成刺秦王這個任務。有人說是劍神聶蓋。有人說是其他人。不管是誰,最終的結果是,他沒有等來。其實,不是他等不到,而是燕太子丹等不及了,他以為荊軻害怕了,不敢去了。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臨陣脫逃,不是不想去找藉口,荊軻只好在倉促中去了秦國。
  • 荊軻刺秦王,為何沒有成功?原因是荊軻劍術太差
    可是,情況與現實不一樣,燕國太子丹來到秦國後,秦王嬴政並沒有熱情認真地接待他,相反還是百般刁難與他。太子丹受辱後,馬上出逃,返回了燕國。「我一定要報仇雪恨,不殺秦王政,我心不服。」回到燕國後,太子丹馬上召見太尉,詢問他如何才能滅掉秦國。
  • 深度分析荊軻刺秦王:樊於期很可憐,太子丹自私,荊軻又在等誰
    而說白了,荊軻刺秦王所需的人頭便是那張文憑,若是沒有樊於期的人頭,那些地盤或許秦王根本看不上眼,根本不可能召見荊軻,那此事從源頭上便失敗了。再說太子丹,太子丹其實跟秦始皇關係非常的好,當年他們一塊在趙國當人質,同為質子,之間少不了互相幫襯,關係自然親近,結果後來嬴政有權了後翻臉不認人了,太子丹也是迫於局勢,這才有了動手的想法。  其實太子丹也不是什麼好人,他之所以要刺秦王,其根本原因還是怕國破家亡,自己皇帝沒得坐,所以說他很自私。
  • 荊軻劍術不精?拿著匕首與赤手空拳的秦王搏鬥,沒能傷到秦王分毫
    戰國末期,燕國太子丹畏懼強大的秦國,擔心燕國會被秦國滅掉。為了保住燕國,太子丹就請來了當時有名的劍客荊軻,請求他去刺殺秦王。經不住太子丹的再三請求,荊軻終於答應了這件事。但畢竟刺殺秦王的難度太大,為了保證刺殺成功,荊軻在出發之前做了充足的準備。
  • 沒有能夠成功地刺殺秦王,真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不夠
    我們說,在秦始皇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的過程中,荊軻對秦始皇的刺殺可以說是秦始皇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時刻。但是,在秦始皇的諸位親兵的保護下,荊軻並沒有能夠成功地刺殺秦王,相反,卻大大加快了秦王攻滅燕國的信心和腳步,燕國被秦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滅亡了。那麼,荊軻的失敗到底是為什麼呢?究竟是不是陶淵明所總結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實在不怎麼地,而導致的失敗呢?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失敗,燕太子丹和大王塑料兄弟情決裂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失敗,燕太子丹和大王塑料兄弟情決裂。這是一部歷史正劇,但歷史正劇不等於史實,而是導演和編劇對歷史的一種解讀。《大秦賦》中每一個角色都很出彩,即便是配角也有血有肉,劇中嬴政和燕太子丹是從小的玩伴,他們一起在趙國為質,經常被趙國人欺負,生在趙國的大王對太子丹很友善。
  • 燕太子丹的結局:勇氣與悲壯,刺秦失敗,用生命換不到太平
    導言燕國的太子丹,做了最有勇氣的兩件事。派出了勇士荊軻刺殺秦王,換來的是一曲慷慨悲歌。秦國沒打算停手,他們的目標一直是統一天下。而燕王卻戰戰兢兢地將太子丹給殺了。難道這樣就能挽救燕國嗎?事實上並沒有。一顆腦袋換一國之安寧?你還是太草率了。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流傳千古,但也可能被誤讀了!太子丹和荊軻的終極目的並不是暗殺秦王,而且荊軻刺秦的基本目標已經達成,並未完全失敗。易中天在《閒話中國人》也認為荊軻是為了報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類似另一位刺客豫讓所說的:「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
  •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懷千古二千年的荊軻刺秦,可能是一次烏龍事件
    而以蓋聶的劍術修為來講,他一聽荊軻對劍術的理解,打都不用打,稍微一分析就明白了他的劍術修為:荊軻根本就是個半瓶子水!所以他斷定荊軻肯定跑路了!如果荊軻有高超的劍術,那麼他有必要跑掉嗎?為什麼不與蓋聶一戰?當然是心虛了!
  • 荊軻刺秦王,離那麼近為何會失敗?荊軻臨死前,靠著柱子說出真相
    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 司馬遷將荊軻的暗殺的實施過程詳細的記錄在了史書之上, 我們也因此得以窺見歷史的一角。荊軻在繞柱三圈以後,將帶毒的匕首刺向秦王,終究還是落空打在了銅柱之上。當時荊軻已經身受重傷,最後只好靠著柱子大罵:「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 《大秦賦》中嬴政的少時玩伴燕太子丹,竟然就是荊軻刺秦的主謀?!
    可觀看這個劇情的觀眾老爺們,你們有沒有注意到燕太子丹這個名字特別熟悉呢? 反正思白生是在看到燕太子丹與秦王反目的情節,才福臨心至般百度了一下,這才發覺兩位燕太子其實是同一人的!
  • 荊軻刺秦王的背後: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曾是髮小?因何反目成仇?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元輝隨著荊軻的一刺成名,刺殺行動的策劃者太子丹,也從歷史的幕後走到了臺前。對太子丹的評價,歷來是眾說紛紜,見仁見智。他是為國著想、孤注一擲,還是為洩私憤、鋌而走險?他是深謀遠慮、大智大勇,還是才能平庸、貪生怕死?他執意刺秦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前後判若兩人的表現,又是如何迷惑著人們尋找真相的雙眼?
  • 荊軻刺秦,為什麼派一個膽小如鼠的秦舞陽同去呢?
    荊軻刺秦王之前,本來是想等另一個人,有人猜測,荊軻要等的人是一個劍術高明的人,因為荊軻本身劍術一般,只是勇氣可嘉,他要等一個劍術高超的人去完成刺秦王這個任務。有人說是劍神聶蓋。有人說是其他人。不管是誰,最終的結果是,他沒有等來。其實,不是他等不到,而是燕太子丹等不及了,他以為荊軻害怕了,不敢去了。
  • 荊軻刺秦王為何失敗,是因為荊軻劍術差,還是另有原因?
    但是最後還是失敗了,荊軻亡於大秦的宮殿之上,當時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有一個疑問,荊軻作為一名刺客,近距離拿著鋒利的匕首刺殺對方本就是自己的專業,何況這把匕首還被毒藥浸過,這樣難度更小得多了,只需要割傷秦王就可以完成任務。圖窮匕現,趁著秦王不注意刺傷他,完成自己的使命,其實並不是不可能,那麼荊軻為何會喪失良機,最終亡於秦王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