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窮見匕」這個成語,就是來源於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啦。
這個故事,想來大家都知道,但是對這件事的理解,和真實的歷史,是有著比較大的出入的,甚至是跟歷史是剛剛相反的。比如說,荊軻為啥就沒有刺殺了秦王呢?難道是他的劍術不夠精湛嗎 ?真實的事情究竟是怎麼樣的?秦王和荊軻到底誰的劍術更厲害呢?
很多的人都認為秦王身手好,劍術高超。從一些文學家對這件事的解讀,和一些影視導演拍出的電視劇中,這個觀點被很多人認同。
從詩人陶淵明所寫的《詠荊軻》中,也可以看出來,陶淵明同樣覺得是荊軻的劍術修煉的不到位,所以沒有成功的刺殺秦王。
還有陳凱歌導演的《荊軻刺秦王》這部電影中,對故事進行了改編,演繹成荊軻佩戴長劍,去參見秦王。秦王還讓大殿裡的所有人,都退出去,要和荊軻單挑。就當圖窮見匕的時候,荊軻拔出自己的長劍,而早就做好準備的秦王,搶先拔出劍,斬斷了荊軻的劍。在荊軻還沒緩過神的功夫,秦王就把劍刺進了荊軻的胸膛裡。個人覺得這部電影不應該叫《荊軻刺秦王》叫《秦王刺荊軻》才對。從這部電影的演繹上來看,陳導應該也是認為荊軻的劍術不靠譜,拔劍術度太慢,劍的質量也是不咋地。
歷史上的真相是啥呢?其實這件事在《史記》中就有所記載啦。全靠當時有一個叫做夏無且的御醫,用他的藥囊打了荊軻,我們的秦王大人這才保住了自己的命,然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司馬遷的父親大人司馬談,所以司馬遷所編寫的《史記》中,才是關於這件事的真相,是第一手材料。
具體情況是這樣嬸兒的,荊軻呢,帶了地圖和樊於期的腦袋獻給秦王,地圖展到最後,匕首就出現了。荊軻一把就將匕首抓在了右手,左手去抓秦王的袖子,準備刺殺秦王,就在此時突生意外,兩人在拉扯的時候,秦王的袖子破了,秦王就擺脫了荊軻,轉頭拔腿就跑,因為慌張,也是沒能拔出自己身上的佩劍。
而那時秦王規定所有的大臣,都不能帶著武器進鹹陽宮,衛兵們只能站在大殿的外面。於是鹹陽宮裡就變成了,荊軻和秦王單挑,秦王圍著柱子亂跑的局面,是不是很有畫面感。
這時站在一旁的御醫夏無且,情急之下,把隨身攜帶的藥囊,朝著荊軻砸過去了。正是這一砸,才救了秦王一命。緩過神的大臣開始大喊,告訴秦王拔劍的正確打開方式,秦王這才順利拔出了佩劍。所謂一寸短一寸險,相比匕首來說,秦王的佩劍更佔優勢,他就先把荊軻的左腿給砍斷了,隨後又連續砍了8劍,但是荊軻還沒死,靠在鹹陽宮的柱子上,把秦王給痛罵了一頓。隨後,鹹陽宮外面的衛兵,聽到了大殿裡的動靜,才進來殺了荊軻。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殺死荊軻的不是秦王,如果沒有夏無且砸了藥囊,再加上大臣們的場外指導,和最後還有衛兵及時趕到,這件事的後續發展還指不定是啥樣子的。這件事主要功勞在於夏無且,而秦王也是賞了他二十兩黃金,作為獎賞。
荊軻的失敗,還有武器上的原因,匕首對長劍,怎麼著也是後者更佔優勢。所以,這件事也是沒辦法證明,荊軻他的劍術到底行不行。
在那時,秦朝已經拿下了趙國,燕國就成了下一個目標。因為實力上不如秦國,所以沒法和人家正面剛。
於是,燕國太子丹的師傅鞠武,他是個老狐狸般的人物,就是他提出來要刺殺秦王的,這個任務那可是相當重要的,成敗在此一舉呀,那肯定是要找一個能力在線的人去完成。在鞠武看來,燕國一個叫田光的俠客最是合適刺殺秦王,可以勝任這個崗位。但是田光說自己老了,不行了,精力不夠了,就推薦了荊軻。所以,荊軻的能力應該是不錯的。
荊軻聽完這個計劃以後,想了很久,起初拒絕了,他覺得自己能力不行,不能勝任這個崗位,但是也架不住太子丹的懇求,這才同意了這件事,可見荊軻,不是個莽夫,遇事也是會經過深思熟慮的人。
由以上兩件事來看,荊軻在頭腦和劍術上都是沒有問題的,是能勝任這個崗位的。而且作為秦朝叛將的樊於期,肯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人頭獻上,用生命押荊軻能贏這件事看,樊於期都是信任荊軻的能力。樊於期認為荊軻的武功比秦王高,而且太子丹是秦王兒時的好友,也是把希望寄托在了荊軻的身上。足以證明荊軻的實力,不是嗎?
既然荊軻木的問題,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一個必然因素就是荊軻帶去的幫手秦舞陽了,行刺當天,秦舞陽被嚇破了膽,沒能及時幫助荊軻的行動,從而導致荊軻的失敗。這裡太子丹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荊軻沒能等到自己選定的副手,就被太子丹激怒,氣憤下,就帶著太子丹幫他從民間選的殺人犯秦舞陽上路了,沒想到秦舞陽只是徒有虛名人,又怎麼能指望上他能幫忙?
另外的原因就是,沒想到秦王的皇袍袍料子不咋地,一拉扯就斷了,要是衣服結實點,那秦王就跑不了了。還有最重要的是,荊軻沒有想到會被夏無且的藥囊擊中吧。
那麼這個藥囊到底打在荊軻哪裡了,才會影響荊軻的行動呢?有四種猜測。
一種是打在了荊軻頭上,讓荊軻昏厥,摔倒在地。但是這種難度五顆星的攻擊,對於夏無且來說操作有些吃力,所以不太可能。
第二種,就是打在了荊軻身上,但是荊軻可是個武功很高的人,這恐怕也是沒辦法影響他吧。
第三種,那就是扔到了荊軻的臉上,剛好藥囊裡面有些粉末,撒出來,迷住了荊軻的眼睛,趁荊軻看不見東西的時候,秦王有機會拔劍,砍傷了荊軻。相對前兩種來看,這種比較靠譜,但是缺少證據,也是一種推測。
第四種,就是藥囊啥都沒打到。夏無且胡亂地把藥囊扔在了地上。而藥囊裡的珍珠、草藥通通撒了出來。荊軻注意力全在秦王身上,沒有注意腳下,一腳踩在珍珠上滑倒了,而這種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有證據指出,秦王拔劍後砍了荊軻的左腿,據我們所知,荊軻的右手上有一把匕首,秦王的佩劍有一米左右的長度,能砍斷荊軻的左腿,那肯定是兩個人離著比較近,荊軻沒辦法還手。這說明他很有可能倒在地上,甚至是失去了知覺。
所以,這才是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的真相。個人認為,秦王陷入那種境地,也是自己給自己下的套,好在運氣很不錯,逃過一劫。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最後統一了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