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失敗,真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修煉的不到位嗎?

2020-12-21 蔣菇涼與龐童邪

「圖窮見匕」這個成語,就是來源於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啦。

這個故事,想來大家都知道,但是對這件事的理解,和真實的歷史,是有著比較大的出入的,甚至是跟歷史是剛剛相反的。比如說,荊軻為啥就沒有刺殺了秦王呢?難道是他的劍術不夠精湛嗎 ?真實的事情究竟是怎麼樣的?秦王和荊軻到底誰的劍術更厲害呢?

很多的人都認為秦王身手好,劍術高超。從一些文學家對這件事的解讀,和一些影視導演拍出的電視劇中,這個觀點被很多人認同。

從詩人陶淵明所寫的《詠荊軻》中,也可以看出來,陶淵明同樣覺得是荊軻的劍術修煉的不到位,所以沒有成功的刺殺秦王。

還有陳凱歌導演的《荊軻刺秦王》這部電影中,對故事進行了改編,演繹成荊軻佩戴長劍,去參見秦王。秦王還讓大殿裡的所有人,都退出去,要和荊軻單挑。就當圖窮見匕的時候,荊軻拔出自己的長劍,而早就做好準備的秦王,搶先拔出劍,斬斷了荊軻的劍。在荊軻還沒緩過神的功夫,秦王就把劍刺進了荊軻的胸膛裡。個人覺得這部電影不應該叫《荊軻刺秦王》叫《秦王刺荊軻》才對。從這部電影的演繹上來看,陳導應該也是認為荊軻的劍術不靠譜,拔劍術度太慢,劍的質量也是不咋地。

歷史上的真相是啥呢?其實這件事在《史記》中就有所記載啦。全靠當時有一個叫做夏無且的御醫,用他的藥囊打了荊軻,我們的秦王大人這才保住了自己的命,然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司馬遷的父親大人司馬談,所以司馬遷所編寫的《史記》中,才是關於這件事的真相,是第一手材料。

具體情況是這樣嬸兒的,荊軻呢,帶了地圖和樊於期的腦袋獻給秦王,地圖展到最後,匕首就出現了。荊軻一把就將匕首抓在了右手,左手去抓秦王的袖子,準備刺殺秦王,就在此時突生意外,兩人在拉扯的時候,秦王的袖子破了,秦王就擺脫了荊軻,轉頭拔腿就跑,因為慌張,也是沒能拔出自己身上的佩劍。

而那時秦王規定所有的大臣,都不能帶著武器進鹹陽宮,衛兵們只能站在大殿的外面。於是鹹陽宮裡就變成了,荊軻和秦王單挑,秦王圍著柱子亂跑的局面,是不是很有畫面感。

這時站在一旁的御醫夏無且,情急之下,把隨身攜帶的藥囊,朝著荊軻砸過去了。正是這一砸,才救了秦王一命。緩過神的大臣開始大喊,告訴秦王拔劍的正確打開方式,秦王這才順利拔出了佩劍。所謂一寸短一寸險,相比匕首來說,秦王的佩劍更佔優勢,他就先把荊軻的左腿給砍斷了,隨後又連續砍了8劍,但是荊軻還沒死,靠在鹹陽宮的柱子上,把秦王給痛罵了一頓。隨後,鹹陽宮外面的衛兵,聽到了大殿裡的動靜,才進來殺了荊軻。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殺死荊軻的不是秦王,如果沒有夏無且砸了藥囊,再加上大臣們的場外指導,和最後還有衛兵及時趕到,這件事的後續發展還指不定是啥樣子的。這件事主要功勞在於夏無且,而秦王也是賞了他二十兩黃金,作為獎賞。

荊軻的失敗,還有武器上的原因,匕首對長劍,怎麼著也是後者更佔優勢。所以,這件事也是沒辦法證明,荊軻他的劍術到底行不行。

在那時,秦朝已經拿下了趙國,燕國就成了下一個目標。因為實力上不如秦國,所以沒法和人家正面剛。

於是,燕國太子丹的師傅鞠武,他是個老狐狸般的人物,就是他提出來要刺殺秦王的,這個任務那可是相當重要的,成敗在此一舉呀,那肯定是要找一個能力在線的人去完成。在鞠武看來,燕國一個叫田光的俠客最是合適刺殺秦王,可以勝任這個崗位。但是田光說自己老了,不行了,精力不夠了,就推薦了荊軻。所以,荊軻的能力應該是不錯的。

荊軻聽完這個計劃以後,想了很久,起初拒絕了,他覺得自己能力不行,不能勝任這個崗位,但是也架不住太子丹的懇求,這才同意了這件事,可見荊軻,不是個莽夫,遇事也是會經過深思熟慮的人。

由以上兩件事來看,荊軻在頭腦和劍術上都是沒有問題的,是能勝任這個崗位的。而且作為秦朝叛將的樊於期,肯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人頭獻上,用生命押荊軻能贏這件事看,樊於期都是信任荊軻的能力。樊於期認為荊軻的武功比秦王高,而且太子丹是秦王兒時的好友,也是把希望寄托在了荊軻的身上。足以證明荊軻的實力,不是嗎?

既然荊軻木的問題,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一個必然因素就是荊軻帶去的幫手秦舞陽了,行刺當天,秦舞陽被嚇破了膽,沒能及時幫助荊軻的行動,從而導致荊軻的失敗。這裡太子丹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荊軻沒能等到自己選定的副手,就被太子丹激怒,氣憤下,就帶著太子丹幫他從民間選的殺人犯秦舞陽上路了,沒想到秦舞陽只是徒有虛名人,又怎麼能指望上他能幫忙?

另外的原因就是,沒想到秦王的皇袍袍料子不咋地,一拉扯就斷了,要是衣服結實點,那秦王就跑不了了。還有最重要的是,荊軻沒有想到會被夏無且的藥囊擊中吧。

那麼這個藥囊到底打在荊軻哪裡了,才會影響荊軻的行動呢?有四種猜測。

一種是打在了荊軻頭上,讓荊軻昏厥,摔倒在地。但是這種難度五顆星的攻擊,對於夏無且來說操作有些吃力,所以不太可能。

第二種,就是打在了荊軻身上,但是荊軻可是個武功很高的人,這恐怕也是沒辦法影響他吧。

第三種,那就是扔到了荊軻的臉上,剛好藥囊裡面有些粉末,撒出來,迷住了荊軻的眼睛,趁荊軻看不見東西的時候,秦王有機會拔劍,砍傷了荊軻。相對前兩種來看,這種比較靠譜,但是缺少證據,也是一種推測。

第四種,就是藥囊啥都沒打到。夏無且胡亂地把藥囊扔在了地上。而藥囊裡的珍珠、草藥通通撒了出來。荊軻注意力全在秦王身上,沒有注意腳下,一腳踩在珍珠上滑倒了,而這種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有證據指出,秦王拔劍後砍了荊軻的左腿,據我們所知,荊軻的右手上有一把匕首,秦王的佩劍有一米左右的長度,能砍斷荊軻的左腿,那肯定是兩個人離著比較近,荊軻沒辦法還手。這說明他很有可能倒在地上,甚至是失去了知覺。

所以,這才是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的真相。個人認為,秦王陷入那種境地,也是自己給自己下的套,好在運氣很不錯,逃過一劫。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最後統一了六國。

相關焦點

  • 號稱劍術高超的荊軻,為什麼會刺殺秦始皇失敗?
    荊軻刺秦王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刺王殺駕的行動,荊軻本是無名小卒,但因為這次行動卻讓他揚名立外,在歷史上留下了他的故事。但是其中值得我們疑問的是:「荊軻身懷高超劍術去刺殺秦始皇,卻沒有刺殺成功這是為什麼呢?
  • 歷史:荊軻刺秦失敗,是否因為他劍術差?
    文/守護這家園歷史:荊軻刺秦失敗,是否因為他劍術差?荊軻對自己的劍術水平心裡有數嗎?肯定是有數的,他之前已經見過很多高手了比如蓋聶、魯句踐之類的,這些高手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每次都是灰溜溜被趕走。而且最後行刺失敗了魯句踐也感慨說: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可惜呀這人劍術水平不行。懂行的都知道,荊軻不是個高手。荊軻再蠢也該知道自己的斤兩。那荊軻為啥還要去呢?士為知己者死嗎?我覺得不是,被領導坑了啊。
  • 沒有能夠成功地刺殺秦王,真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不夠
    我們說,在秦始皇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的過程中,荊軻對秦始皇的刺殺可以說是秦始皇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時刻。但是,在秦始皇的諸位親兵的保護下,荊軻並沒有能夠成功地刺殺秦王,相反,卻大大加快了秦王攻滅燕國的信心和腳步,燕國被秦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滅亡了。那麼,荊軻的失敗到底是為什麼呢?究竟是不是陶淵明所總結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實在不怎麼地,而導致的失敗呢?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失敗,燕太子丹和大王塑料兄弟情決裂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失敗,燕太子丹和大王塑料兄弟情決裂。這是一部歷史正劇,但歷史正劇不等於史實,而是導演和編劇對歷史的一種解讀。《大秦賦》中每一個角色都很出彩,即便是配角也有血有肉,劇中嬴政和燕太子丹是從小的玩伴,他們一起在趙國為質,經常被趙國人欺負,生在趙國的大王對太子丹很友善。
  • 一代劍術大師,刺秦為何失敗,荊軻臨死前說出原因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荊軻刺秦了,雖然最後失敗了,但荊軻之名,卻在民間一直流傳著。 燕子丹不忍心殺害樊於期,希望荊軻考慮別的辦法。但是樊於期得知此事後,為了成全荊軻,自殺了!
  • 荊軻刺秦的失敗,到底是荊棘的劍術不高,太子丹謀劃不全
    眾所周知的荊軻刺秦,是荊軻的原因還是太子丹的原因呢?燕太子丹的想法是站在國家的立場的,因為當時秦國已經俘虜了韓王,又出兵攻打楚國,北進趙國。趙國擋不住秦國,一定會輸,一旦趙國臣服,那麼燕國就要大禍臨頭。燕國即便調動全國之人也打不過秦軍。
  • 荊軻刺秦王,為何沒有成功?原因是荊軻劍術太差
    太子丹一聽,馬上開口說道:「不行,我需要快點,因為我等不了啦!」於是太尉重新想辦法。不久之後,燕國來了一位秦國叛將,他叫樊於期。樊於期因為在一次戰爭之中,吃了敗仗,所以受到了秦王的懲罰,為了躲避懲罰,他出逃來到了燕國。
  • 司馬光評燕太子丹有大罪 他真的有罪嗎 荊軻刺秦王是對是錯
    不過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有不同的看法,他不認為燕太子丹是一個英雄,反而認為他是燕國滅亡的大罪人,試問他真的有罪嗎?荊軻刺秦王是對是錯? 田光來見荊軻,希望他能相助燕太子丹共謀國事,要他馬上去見燕太子丹,並以自殺激勵荊軻說:希望您立即去見太子,就說我已經死了,表明我不會洩露機密。接著田光就自刎而死。 田光以死激勵,荊軻怎麼可能不去見燕太子丹,荊軻受到了燕太子丹的隆重接待,對他說了秦王嬴政滅六國兼併天下的虎狼之心,而諸侯又畏懼虎狼之秦不敢提倡合縱抗秦。
  • 荊軻劍術不精?拿著匕首與赤手空拳的秦王搏鬥,沒能傷到秦王分毫
    如果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夠把燕國納為秦國的領地,秦王自然是十分樂意的。荊軻拿地圖還有一個用途就是藏匕首。秦王所在的大殿,是不允許外人攜帶武器進入的。將匕首藏在地圖裡,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將武器帶到秦王大殿內。
  • 荊軻刺秦王為何失敗,是因為荊軻劍術差,還是另有原因?
    但是最後還是失敗了,荊軻亡於大秦的宮殿之上,當時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有一個疑問,荊軻作為一名刺客,近距離拿著鋒利的匕首刺殺對方本就是自己的專業,何況這把匕首還被毒藥浸過,這樣難度更小得多了,只需要割傷秦王就可以完成任務。圖窮匕現,趁著秦王不注意刺傷他,完成自己的使命,其實並不是不可能,那麼荊軻為何會喪失良機,最終亡於秦王殿上?
  • 荊軻刺秦時,為什麼不安排更勇敢的人做荊軻的副手呢?而是秦舞陽
    因為沒有更合適的人選。荊軻刺秦王之前,本來是想等另一個人,有人猜測,荊軻要等的人是一個劍術高明的人,因為荊軻本身劍術一般,只是勇氣可嘉,他要等一個劍術高超的人去完成刺秦王這個任務。有人說是劍神聶蓋。有人說是其他人。不管是誰,最終的結果是,他沒有等來。
  • 深度分析荊軻刺秦王:樊於期很可憐,太子丹自私,荊軻又在等誰
    而說白了,荊軻刺秦王所需的人頭便是那張文憑,若是沒有樊於期的人頭,那些地盤或許秦王根本看不上眼,根本不可能召見荊軻,那此事從源頭上便失敗了。  而樊於期呢,聽了荊軻肺腑之言後,立刻自刎,不帶絲毫磨嘰,彰顯純爺們本色,但這樣的人卻被荊軻徹底淹沒,他的名氣在荊軻刺秦王一事中甚至還不如那個漏洞百出的秦武陽,難道不是一種可悲嗎。
  • 荊軻的一生,最看重的東西
    在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個大英雄就是荊軻了。相信說到荊軻我們一定對他都是特別的熟悉。因為荊軻在歷史上真的是一個特別大的英雄,並且是一個願意為了人民的幸福而無私奉獻的英雄,甚至不惜犧牲出了自己的生命。荊軻是齊國慶氏的後人。
  • 歷史上真實的荊軻刺秦王 荊軻是個不會武功的菜鳥
    荊軻因為刺殺秦始皇而聞名天下,兩千多年來,荊軻的名字都被當作是武功高強,俠義之心的代名詞。但是仔細閱讀《史記》好像司馬遷筆下的荊軻和我們了解的不一樣。事實上,從來就沒有史料表明荊軻的武藝能夠和他的江湖地位相匹配,說句不好聽的話,他的搏擊能力,估計比一個普通的士兵還要差,未必幹得過香港的古惑仔。《史記·刺客列傳》裡面有記載,「荊軻嘗遊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
  • 古代史:荊軻刺秦的糾結和《史記》的白璧微瑕
    ,但是,荊軻學來的「術」,絕對不是劍術。劍術打動衛元君能做什麼?保鏢?刺客?還是打手?這些顯然都說不通,因為荊軻的劍術並不怎麼高明。劍客魯句踐聽到荊軻刺秦王失敗的事情之後,就曾經嘆息說:「嗟乎,惜哉,其不精於刺劍之術也。」司馬遷將荊軻歸為刺客寫入《史記》,是從其行為上看的;劉向將其納入縱橫家一派編入《戰國策》,是以他的經歷為準的。
  • 荊軻刺秦王故事中,與荊軻同樣悲壯的還有樊於期
    在以往的歷史故事裡,荊軻刺秦王,大多歌頌的是荊軻的悲壯,因為荊軻明知此去難以生還,所以出發前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歌。然而這個故事裡有個很重要的人,那就是自己自刎以呈上首級的樊於期。
  • 本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刺殺,但刺客荊軻,為何在刺秦中表現這麼差?
    荊軻刺秦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也是因為這件事讓荊軻這個人能夠被歷史銘記,但是一提到荊軻刺秦,大家都知道最終失敗了,不僅沒能擋住秦國的腳步,反而加速了燕國的滅亡,這不禁讓人好奇,一場精心準備的刺殺行動,為什麼會這麼容易就失敗了?荊軻作為燕丹精挑細選的刺客,為何在刺殺秦王的過程中表現得這麼差?
  • 荊軻:青史留名的刺客竟然是一個膽小鬼,遇見了很多人都不喜歡他
    荊軻從小的時候對於劍術就非常的喜歡,他的父親給他買了第一把佩劍,並且給他找到了一個師傅教導他劍術,但是荊軻的膽子卻非常的小,在練習劍術的過成中間,只要受了一點傷就不再練劍了,時間長了,他的師傅也就對他失去了耐心,不再教導他。
  • 荊軻的武功,很像現在的武林?
    為了實現理想,荊軻決定闖一闖,但凡事要有謀劃不可亂來。做事的起點要高一些才行,一定要在起跑線上就讓別人輸。江湖上有句箴言:「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荊軻決定把自己初次創業的初業權獻給衛國大王衛元君。荊軻打算用自己的特長換些收入。他跟于謙老師一樣,平生也有三大愛好:耍劍、喝酒、讀書。後面兩項,無論是屌絲還是宅男都可以辦到,但不掙錢,只花錢。他只好拿出劍術試試。
  • 《秦時麗人明月心》結局大揭秘 荊軻服毒自盡蓋蘭遭人毒殺
    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紛亂的戰國時代,一位霸氣凜然的君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秦國不料外表高冷霸道的他卻深深愛上了一個女子,名為公孫麗,更不料的是麗兒早已芳心暗許她的二師兄這秦王怎麼能忍,硬是威逼利誘把麗兒拐進了宮裡,成了自己的王妃,於是開始了一段相愛相殺的故事嬴政使出渾身解數想讓麗兒愛上他,又是強吻又是強抱(PS:其實就是想跟麗兒生猴子)然而麗兒並不理會,因為她已經懷了二師兄的孩砸